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騰訊華為「數據之爭」 爭的是什麼?

看《央視財經評論》,多一些財經新視野!

2016年12月,華為發布了榮耀Magic手機,這款手機主打的賣點是智慧助手,在獲得用戶授權后,Magic手機可根據微信聊天內容,自動載入地址、天氣、時間等信息,通話購物等時候,也能提示相關服務信息,而這正是華為手機與騰訊微信產生爭議的源頭。

騰訊認為,華為不僅在獲取騰訊的數據,還侵犯了微信用戶的隱私。華為則在隨後的聲明中否認侵犯用戶隱私,表示其是在獲得用戶授權的情況下,收集用戶活動信息,如今用戶數據越來越被視為互聯網競爭的金礦,此前的菜鳥和順豐爭議的背後也是數據。今年6月1號,菜鳥直指順豐突然關閉對其數據介面,隨後順豐聲明稱,信息介面並非自己切斷,而是菜鳥先單方面切斷了蜂巢的信息介面,之後國家郵政局介入調停,雙方於6月3號12時起全面恢複數據傳輸。

在《央視財經評論》的演播室里,DCCI未來智庫專家 胡延平表示這個事在業內看來的話並不偶然,比如說蘋果和騰訊之間的,關於微信的打賞,比如說京東和天天快遞之間的,以及順豐和菜鳥之間的,這些都不偶然,為什麼呢?因為當互聯網企業,手機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他們的業務就開始出現一些交叉,這個並不偶然。

當這個人工智慧成為手機發展的一個必然方向,也成為原來的一些互聯網服務的一個必然發展方向的時候,大家都要做這一塊,都要做的時候,那毫無疑問它就會用到很多用戶的這種數據,那這種狀況下,用戶是怎麼樣,去更進一步的去開放這些數據,比如說給到華為,或者是給到騰訊。從大的趨勢來講,越智能越意味著開放,越智能越意味著這種數據的一個權力的一個讓度,但問題是在這個過程里,大家有沒有規則,大家有沒有按照一些尊重用戶權益的角度去做事情。華為儘管在做一個大勢所趨的事,但是是有一些簡單粗暴,急於求成,而騰訊的話是且戰且退,有口難辯的狀況。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表示,其實大背景就是AI時代的到來,人工智慧可能大家都預期在短時間內會有一個大的爆發,所以各家對於數據的擁有,現在就比以前更加看重了,因為這個數據實際上就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基石,所以現在大家搶這個東西,但是它的邊界在什麼地方?所以華為說,得到了用戶的授權,但是這個用戶的授權,其實我覺得這裡面可能就是有一個灰色地帶,這個灰色地帶就是你的數據就完全屬於你嗎?所以我覺得數據它具有一定的公共屬性,它不僅僅是某一個人的,不是說某一個人授權,然後其他的某一個機構就可以用到。

1

所謂「授權」,真的有用嗎?

DCCI未來智庫專家 胡延平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而且是有實際的數據支持的,其實大部分的手機用戶,在安全隱私保護方面是小白用戶,因為有47%的用戶,從來不曾介意過自己手機裡面的各種應用,在抓取自己的數據,包括通訊錄,包括簡訊聊天記錄等等,這是一個數據。另外還有96%點幾安卓裡面的應用,其實都在拿,各種形式的在拿你的通訊錄,拿你的簡訊內容,拿你的位置信息,在拿你關鍵的隱私數據等等,96%點幾,而其中25%都已經不是在拿了,是直接在偷。他儘管也告訴你在拿,但實際上他拿走以後,那些數據和他提供給你之間的一個服務,其實根本是沒有關係的。

因為我們每年從一千多個應用的最常規的掃描檢測里,都在看相關的一個情況,可以講用戶隱私數據的泄露,以及被非法越界抓取的情況,是觸目驚心的。但是接近一半的用戶,他是無意識的,包括很多用戶,儘管手機裡頭他有安全管家,手機管家之類的東西,可以去把一些應用,抓數據隱私的一些許可權給它關掉,但是就像我們數據表明的,有一半的用戶,其實並沒有去做這件做。

華為的這個產品,其實在國外也有類似的得多,包括國內很多做這種人工智慧的各種產品的,比如訊飛,百度都在做類似的產品,但是華為這個產品相對於那些產品有區別的在哪呢?他是一個典型的工程師思維,他覺得只要用戶一啟用了,想拿什麼拿什麼,但實際上忽略了兩個事,第一個事用戶和騰訊其實是有協議的,這個協議是明文的規定說,未經騰訊同意,用戶不得把微信所有的聊天內容記錄,然後授權或者讓度給其他的第三方的軟體來去使用,所以這個是他忽略了的一個事,而且華為關於這個事,其實事先和騰訊不是沒有協商過,只是協商未果,之後就強行通過。

第二個他忽略了這個信息的所有權屬於用戶的同時,其實很多用戶本身對這個事情的性質是沒有認識的,至少沒有清晰的認識,而相關的一個立法,又是有盲區。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表示,立法的速度趕不上企業創新的速度,因為我們的《網路安全法》是在今年的61號才開始實施的,但是我一看整個的有十幾條都是對於網路安全的這個界定,但是我發現,界定不了華為的這個事情,華為在這個網路裡面,以我的水平來去看的話,好像沒有違反法律,所以這裡面的確就是有所謂的灰色地帶。

華為在他的表述裡面說,每一個個體的消費者,擁有數據決定的權利,但是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消費者是作為一個群體,所以這個數據的擁有具有公共性,不是說某一個人,或者是和某一個企業之間,如果形成了一個約定就可以使用的。從法律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去進一步的界定,也就是說數據的屬性,它和平時我們對於財產屬性的界定,是不是一樣的,是不是需要新的描述方式來描述這個數據的使用和屬性。

2

採集用戶數據的邊界在哪裡?

DCCI未來智庫專家 胡延平表示,過度採集用戶隱私數據的這種情況,是存在的,而且是非常普遍的。相關政策的立法和產業的管理,是滯後於行業發展的,這具體是兩個方面,第一個在移動互聯網上,比如相關的app也好,相關的應用也好,抓取數據隱私是有抓取沒規則,然後有濫用沒規矩,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是現在人工智慧階段來了,因為現在迄今為止智能手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的手機,所以手機企業必然要去很大力氣,去把手機端的智能做好,但是數據是智能的基礎,而智能又是所有應用的技術。這一方面又是一個什麼情況呢,就是有競爭沒底線,以及企業和企業之間有衝突,但是沒有相關的一些共同可以去遵守的規則,去調節,去治理,去界定,大家相互之間的行為。所以說這件事特別典型,它不光是因為說,華為和騰訊,一個最大的IT企業,和一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火星撞地球,它其實是說,無論在移動互聯網的階段,還是在人工智慧時代,現在有些問題已經離我們很近了,我們不再只是去觀望,而且是越開放越需要保護,越發展越需要規範,然後越智能越需要尊重用戶的隱私安全,這其實是并行不悖的。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表示,對用戶來說,其實也挺糾結的。對於數據的共享和個人隱私的保護之間的話,它是個悖論,就是當你如果想得到更全面的服務,更好的服務,那麼你就希望你的數據要共享,但是如果你的數據被更多的共享了,那麼它最後對你的隱私帶來的危害可能就越大,所以在這個悖論當中,如何去尋找它們互相之間的分界點,我覺得包括用戶和企業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企業和政府之間,都需要認真的來討論,甚至博弈。

小夥伴們,央評的冬粉群已經開始建立啦!想和全國的小夥伴交流對經濟生活方面的看法嗎?想和最權威的專家交流自己的觀點嗎?「pinglun2017」,加好友之後拉您加入「央視財經評論冬粉群」!快來加入!等你呦!

C919國產大飛機首飛成功!背後的秘密你也要了解...

絲綢之路經濟帶,帶來了什麼?

製片人:趙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