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今後「純綠色」「無污染」 食品宣傳將構成欺詐

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著消費者的神經。人們在追求安全食品的同時,也給不少商家製造了機會,各種打著「純綠色」「無污染」招牌的食品食材也紛紛進入市場,迎合著人們的對健康、綠色的追求。

而在近日,國務院法制辦就《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徵求意見。《辦法》規定:「純綠色」「無污染」等誇大宣傳用語,構成食品宣傳欺詐;對單位和個人利用網路、媒體、移動社交平台等載體,編造、散布、傳播虛假食品安全信息等行為將移交警方處理。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3月14日。《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頒布后,「純綠色」「無污染」等宣傳用語或將構成消費欺詐,違反該規定,有關部門應對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被消費者推崇的「純綠色」「無污染」產品宣傳,為何會構成消費欺詐兒被處罰呢?

「純綠色」「無污染」不是純「綠色食品」

專家解釋,對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總稱為「純綠色食品」。類似的食品在其他國家被稱為有機食品、生態食品、自然食品 。1990年5月 ,農業部正式規定了綠色食品的名稱 、標準及標誌。標準規定:產品或產品原料的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態環境標準。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操作規程。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質量和衛生標準。產品的標籤必須符合農業部制定的《綠色食品標誌設計標準手冊》中的有關規定。

綠色食品的標誌為綠色正圓形圖案,上方為太陽,下方為葉片與蓓蕾,標誌的寓意為保護。綠色食品是指按特定生產方式生產,並經國家有關專門機構認定,准許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無污染、無公害、安全、優質、營養型的食品。

在許多國家,綠色食品又有著許多相似的名稱和叫法,諸如「生態食品」、「自然食品」、「藍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機農業食品」等。由於國際上對於保護環境和與之相關的事業已經習慣冠以「綠色」的字樣,所以,為了突出這類食品產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嚴格的加工程序,在,統一被稱作「綠色食品」,它是指在無污染的條件下種植、養殖,施有機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殘留農藥,在標準環境、生產技術、衛生標準下加工生產,經權威機構認定並使用專門標識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的統稱。

早在2013年,國家質檢總局網站上發布了提醒文章,「純天然」、「純綠色」「無污染」純屬商家製造,沒有任何檢驗和認證支持,對於食品安全無實質意義。文章認為,自然環境下生長的食品可能對人體更有害。許多天然植物本身就具有一定毒性,如很多種類的森林蘑菇、野菜、中藥材的毒性都不小。「純天然的就是健康的」這種認識觀念是錯誤的。專家指出,「零添加劑的食品未必就是純天然食品」,不含食品添加劑只是指製造環節沒有添加添加劑,但是並不代表在食品原料生產環節是安全的,沒有受到污染。

綠色食品實際上是指「無公害食品」,也就是無污染、無毒害、安全優質的食品。無公害食品分為AA級和A級兩種,其主要區別是:在生產過程中,AA級不使用任何農藥、化肥和人工合成激素;A級則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農藥、化肥和合成激素。有機食品也是綠色食品的一種,指來自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即在原料生產和產品加工過程中不使用化肥、農藥、生長激素、化學添加劑、化學色素和防腐劑等化學物質,不應用基因工程技術,並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純天然食品則是指在自然環境中生長的食品,並沒有一個嚴格的控制標準。有些「天然」的產品由於在受污染的地方生長,也不是健康的食品。

美國「純天然」是一個彌天大謊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美國。「天然食品」這個概念,是一場歷時半個世紀,卻被人們忽略了的巨大營銷騙局。1960年的美國,隨著農藥DDT被測出有毒,一些廣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也被檢測有患癌風險,民眾立刻陷入了非常嚴重的食品恐慌。

而就在此時,出現了一個想搞大新聞的人,他利用了民眾的恐慌情緒把美國帶入了一場混亂的「天然食品」熱潮,這個人的名字叫做J.I.羅代爾。

1950年的美國是農藥和食品添加劑的黃金時代,尤其是DDT的出現讓民眾普遍相信:農藥噴得越多,害蟲就越少,農作物就越乾淨,這聽起來荒謬的結論,在當時深入人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在當時降低了各類農藥和添加劑進入市場的門檻,還差點通過了一項法案:新誕生的農藥和添加劑可以不用經過FDA審查,而是食品商自己審查后就可以上市了,美國從上到下對農藥和添加劑感到非常放心。

到了1958年,事情開始變得奇怪,就在感恩節即將到來的那幾天,美國福利部長突然宣布:在蔓越莓中發現了致癌的除草劑的痕迹。於是,感恩節必備的蔓越莓醬在那一年從美國人的餐桌上消失了。

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一年之後,科研機構宣布:美國使用量最大的食用色素,在老鼠身上誘發了癌症,這讓民眾對農藥和食品添加劑產生了更大的懷疑,而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1962年,民眾最信賴的DDT農藥竟然被查出含有劇毒。從那一刻起,所有美國人就像被扼住了喉嚨,產生了發自心底的恐慌。

就在這時,一個狡猾的男人出現了,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J.I.羅代爾。首先,他是一家雜誌社的老闆,農藥事件爆發以後,他開始在雜誌上刊登一個叫做「罕薩部落」的故事,大致的意思是:在遙遠的喜馬拉雅山腳下生活著一群健康的原始人,他們遠離塵囂從未見過朱古力和鮭魚罐頭,但是身體卻異常強壯身高超過2米,而且異常長壽。部落的老人中,70%超過90歲,百歲老人也不鮮見,最長壽的甚至能活到140歲。

而這一切全都是是因為他們祖祖輩輩只吃不打農藥不含添加劑的「天然食品」。事實上,羅代爾從未去過罕薩山谷,也從未遇見過一個罕薩人,整個故事都是他道聽途說刻意杜撰的。但是這個看起來無懈可擊的故事,在食品恐慌的大背景下瞬間就火了。

主流媒體沒有確認事實就紛紛轉載了起來,美國最主流的雜誌——《科學美國人》、《國家地理》和《今日營養學》也犯了錯誤,幫羅代爾宣傳了一把,一個隱藏在重巒疊嶂下的長壽奧秘,讓美國民眾全都信以為真開始四處尋找「天然食品」。

更危險的是,這個故事給了他們一個否定科學的刺激體驗,美國國內出現了反科學的苗頭。看到大新聞就這樣搞了起來,羅代爾很欣慰。他開始給這個從一開始就錯誤百出的故事繼續添油加醋,他聲稱吃純天然的肉桂和蜂蜜可以治療小兒麻痹症,在現在看來完全是一派胡言。

但當時的美國民眾就是買賬,天然食品的熱潮甚至蔓延到了文學領域。歌頌罕薩部落的書籍開始在書店裡大量出現:《罕薩:天堂歷險記》(1960年)、《罕薩:喜馬拉雅的香格里拉》(1962年)、《長壽與幸福的罕薩健康秘密》(1964年)、《罕薩:世界上最健康、在世最年長者的秘密》(1968年)、《罕薩:夠用就好的國度》(1974年),美國著名營養學家阿德爾•戴維斯譴責白麵包、糖和其他"精緻"食物的書,在美國賣了1000多萬本,「罕薩」超高的影響力開始在美國民眾中間形成一場「天然食品」的狂潮。

到了1960年代末,美國幾乎每一個城市的大學城都有長頭髮、戴念珠、穿涼鞋的人在開店賣「有機食品」,超市中也出現了在售賣的「天然食品」,這些食品通常被擺在最不顯眼的地方,卻永遠被搶購一空。

深受有機食品熱潮的影響到1969年,接受調查的美國人中有接近60%認為,即使小心謹慎地使用農業化學品,也仍將威脅他們的健康。

然而隨著「罕薩概念」越來越火,開始有人去實地考察一探究竟。而真實的情況讓人觸目驚心,一位美國地質學家親身前往罕薩山谷在那裡設立了一間小醫務室,瞬間就被患者淹沒了。瘧疾、痢疾、沙眼以及寄生蟲類的疾病盛行,其中許多人長途跋涉而來,在醫務室外排隊的人數一度超過5000人。這位地質學家發現,每年春天,整個罕薩部落都斷了糧,直到大麥第一次收穫之前都要面臨飢荒。

罕薩部落居民,一位英國醫生芭芭拉•蒙斯也去了罕薩山谷,告訴人們:「罕薩人擁有神秘的疾病免疫力不是真的。」她在那裡治療了大量的疾患,包括數百例痢疾和426例甲狀腺腫大。至於非同尋常的長壽,她指出,因為99%的人口是文盲,罕薩人因此沒有出生記錄,因此對於自己出生的日期一無所知。日本京都大學也曾派出一個小組前往罕薩,罕薩部落的酋長告訴他們,「今年罕薩有三到四百名男孩死於百日咳,我手下90%的人有寄生蟲。其中許多人有眼部疾病、甲狀腺腫大、肝膿腫。」而對於這些鐵定的事實美國民眾充耳不聞,罕薩部落長壽的故事已經在他們腦海中根深蒂固。

羅代爾繼續煽風點火,聲稱自己從來不吃深加工的食品。而且無論如何,他最少能活到100歲。

然而最諷刺的事情在這個時候發生了,1972年7月,被捧為有機食品專家的他,受邀到當時最著名的深夜脫口秀「迪克•卡維特秀」接受採訪,在演出的時候心臟病發作當場就死了。

但是「天然食品」的熱潮卻沒有因為他的死而有絲毫降溫。到了1970年代,食品生產商開始膽大妄為,從洋芋片和早餐麥片到黃油和啤酒,全都打上「天然的」、「來自大自然」以及「自然谷」的標籤。很多產品自稱「無添加劑」,但不說明添加劑的意思是什麼。

1972年,一項對食品廣告的研究顯示,被宣傳為「天然」的食品佔比已經超過四分之一。

羅代爾死後,這個以反科學為信條的媒體作風逐漸收斂,但仍然朝正統醫學的飲食建議胡亂開火,逐漸成為了一個多元化的媒體帝國。2003年,羅代爾出版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飲食與健康文學出版商。到了2008年,羅代爾已經是美國最大的獨立出版商,這個曾經撒下彌天大謊的媒體現在每年從民眾口袋裡賺走10億美元。

幾十年過去了,時至今日,美國市場上標註「天然」字樣的食品每年的銷售額已經高達220億美元,但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卻從未對產品標籤上的「天然」一詞作出明確定義和規範。

「FDA混淆了天然食品的概念」對「天然食品」的審查和管理更是一片空白,法新社對美國食品市場中產品標籤上的「天然」標識作了調研,發現「天然」不過是個沒有明確定義的廣告用語而已。

在,對於「天然食品」也沒有一個嚴格的控制標準,那些不打農藥、不含添加劑的食品誠然比普通食品更乾淨,但是問題在於「天然食品」的標籤遭到了濫用,也就是說市面上的「天然食品」不一定無污染、安全、優質、有營養,「純天然食品」只是商家製造的營銷噱頭,未經過任何檢驗和認證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因此,當我們看到被商家標榜為「純天然」的食品時我們要知道它其實和普通食品無異,我們因此沒必要花費更高的價錢去買所謂的「純天然」食品。

「綠色產品」有確定的標準認證標識體系

2016年12月7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國家標準委發布《關於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的意見》。

由於涉及綠色的相關產品標準、認證和標識由多個部門分頭設立,存在管理分散、綠色產品概念不清、標準不統一、認證和標識種類繁多、社會認知及採信程度偏低等問題,加大了制度性交易成本。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將目前分頭設立的環保、節能、節水、循環、低碳、再生、有機等產品統一整合為綠色產品,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等體系。完善對綠色產品研發生產、運輸配送、購買使用的財稅金融支持和政府採購等政策。」2016年1月,中央改革辦向質檢總局正式下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6年工作要點任務書》,要求制定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整合方案。

《意見》全面確立綠色產品基本概念和屬性。通過整合建立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將統籌考慮產品資源、能源、環境、品質等屬性,以「產品全生命周期理念」為基礎的綜合評價指標統合原有針對環保、節能、節水、循環、低碳、再生、有機等設立的評價指標,解決產品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節能環保等要求存在矛盾、對高品質追求關注不足等問題,從根本上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意見》在充分考慮政府和市場對綠色產品體系需求的基礎上,從現有技術能力、實施條件等實際情況出發,按照統籌兼顧、市場導向、繼承創新、共建共享、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按照統一目錄、統一標準、統一評價、統一標識的方針,到2020年初步建立系統科學、開放融合、指標先進、權威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實現一類產品、一個標準、一個清單、一次認證、一個標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