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美國戰略家布熱津斯基去世:曾重走紅軍長征路「朝聖」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26日在弗吉尼亞州一家醫院去世,享年89歲。

他的女兒米卡說:「我的父親今晚平靜地離開了。」

布熱津斯基是美國著名國際戰略學家、外交家,也是中美建交的親歷者和推動者之一。

他生前多次訪華,長期關注的發展,致力於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與鄧小平「約定」

1978年5月20日,受命於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布熱津斯基乘坐專機抵達北京,磋商中美關係正常化。這是他首次訪華。

布熱津斯基的助手米歇爾·奧森博格告訴他:「趕緊看看誰來接我們,如果是外交部長,就說明人把這次訪問升級為更為重要級別了。」

透過舷窗,布熱津斯基看到了時任外交部長黃華,不禁暗自高興,推斷自己這次訪華應該不會像前一年訪華的國務卿賽勒斯·萬斯那樣空手而歸。

1978年5月21日,鄧小平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博士。新華記者劉少山攝

後來談及首次訪華,他說,當時中美圍繞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磋商似乎難題成堆,其中台灣問題最為「敏感」,「雙方在這一問題上僵持了一些時間」。

由於兩國領導人的決心,尤其是鄧小平關鍵時刻一錘定音,難題迎刃而解。

30多年後,布熱津斯基對當時與鄧小平的會談依然記憶猶新。「那是一次很長的會談,我們進行了非常嚴肅的對話。」

鄧小平在會談結束之際邀請他前往北海公園一家餐廳共進晚餐,這樣的禮遇出乎他的意料,因為這並不在日程安排之中。

布熱津斯基告訴新華社記者,晚餐時,鄧小平表達了訪美願望。自己高興地對鄧小平說:「當您訪問美國時可來我家用餐,這樣我便有機會來回報您的這頓晚餐,而您也將有機會在一個美國家庭享用一頓正宗的美式晚餐……他說『我肯定去』。」

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交。同月,鄧小平訪問美國,如約來到布熱津斯基家中赴宴。

1979年1月31日,鄧小平在駐美聯絡處舉行盛大答謝招待會。新華社記者錢嗣傑攝

險被玩笑「嚇暈」

按照卡特的記述,布熱津斯基身為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在中美磋商建交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似乎超過國務卿萬斯。

卡特在1978年8月一篇日記中寫道:「國務卿萬斯起誓保守秘密。我決定不讓國務院知道談判細節,免得國會和公眾知道後會強烈反對……大部分發給鄧小平的建議和答覆由我和布熱津斯基親自起草,從白宮直接發給他。」

此後一篇日記中,卡特寫道:「我與副國務卿沃倫·克里斯托弗、布熱津斯基一直討論到深夜。我們決定讓(1977年5月出任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的倫納德·)伍德科克與中方加快進度,儘快敲定建交公報文本措辭,儘早宣布建交決定……」

在日記中,卡特記錄一段插曲:「我告訴布熱津斯基,中方取消了建交決定,他差點當場暈倒。我趕緊告訴他,我是在開玩笑。」

對於美中兩國結束30年的敵對和隔絕最終實現關係正常化,布熱津斯基認為,美中建交對日後國際政治和經濟格局產生的影響遠遠超出對兩國關係的影響。

2009年4月30日,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組織之一百人會召開主題為「承前啟後」的第18屆年會。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和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分別獲得中美關係傑出成就獎。 新華社記者蔣國鵬攝

他2009年7月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美中關係總體而言是「良好、智慧和友好的」,並且「持續改善」,儘管在一些問題上雙方不可避免地還存在分歧,但這些分歧並未對兩國關係的穩定發展構成嚴重危害。

沿長征路「朝聖」

自1978年首訪以來,布熱津斯基一直關注著的發展。

新成立60周年前夕接受新華社專訪時,他說,60年來、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發生了「舉世矚目甚至可以說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

回憶起第一次到北京時的情景,布熱津斯基說,儘管那時的北京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但無法同今天的北京相比。

1978年,北京街道上的人無論男女著裝都很單一,人們大多是步行或騎腳踏車,道路上轎車很少。今天,北京街道上的人衣著鮮亮,大量私家轎車擠滿了寬闊的馬路,「北京真正成為一個大國現代化的首都」。

布熱津斯基說,中美建交后,他和家人在鄧小平建議下重走長征路的經歷令他持久難忘。

1981年7月,布熱津斯基應邀訪華,攜全家一起赴貴州、四川,沿著工農紅軍長征路線走訪了遵義、婁山關、大渡河渡口和瀘定橋等地。

回到北京后,鄧小平詳細詢問了他們的觀感,並深情地回顧了自己的長征經歷。

1981年7月19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布熱津斯基。新華社記者胥志成攝

回國后,布熱津斯基在美國《生活》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沿著紅軍長征路朝聖記》,寫道:「在我們走近大渡河時,曾經一度懷疑它是否真的像長征戰士在回憶錄中描述的那樣水流湍急,險象環生」,「及至親眼目擊,才知並非言過其實。這條河水深莫測,奔騰不馴,加之洶湧翻騰的旋渦,時時顯露出河底參差猙獰的礁石,令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慄……」

他寫道,長征是偉大的史詩,又「絕不只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的史詩,它的意義要深刻得多。它是國家統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後東西的必要因素。」

為中美關係「建言」

離開政治舞台後,布熱津斯基仍是活躍在華盛頓的戰略智囊人物,並繼續為美中兩國發展雙邊關係建言獻策。

—— 2009年1月,中美建交30周年紀念日前夕,布熱津斯基說,中美在金融危機挑戰面前各自承受國內壓力,必須努力尋求只有以合作方式才能找到的共同解決方案。中美「富有建設性的相互依賴本就是全球政治和經濟穩定的關鍵源泉之一」。

2012年2月8日,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布熱津斯基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美關係在過去40年獲得了巨大改善。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 2012年2月,理查德·尼克松總統訪華40周年紀念日前夕,布熱津斯基強調,對於中美關係,「我們必須培育它,我們必須促進它,我們必須擴展它」。

—— 2013年5月,中美元首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前夕,布熱津斯基說:「美中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全球經濟穩定和全球安全非常依賴於美中之間有一個健康、友好、合作和相互妥協的關係。」

—— 2016年12月,美國總統選舉結束后,布熱津斯基表示,與對抗不符合美國利益,與密切合作更符合美國利益。美國或均無法獨自領導當今世界,與合作才能使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最大化。

「我不是預言家,」中美建交30周年時,布熱津斯基談及中美關係發展前景時說,「但只要我們一起努力,(中美關係)會更加精彩。」

(本文轉載自新華國際頭條。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題圖來源:新華社 內文圖來源:作者提供 圖片編輯:項建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