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印度撤軍內幕揭秘!

8月28日下午,印軍終於從洞朗地區撤軍了。這個結果頗有點「出人意外」,但也不是沒有先兆

國內輿論懷疑論盛行,說到底,除了一些希望中印打起來的人「很失望」外,更多的是對自己國家國力的不自信。總懷疑我們是不是做出了重大的讓步?和印度達成了秘密協議,印度人才撤軍的。但是國家之間的外交和軍事鬥爭,不可能完全向公眾百分百的解釋,而國內權威媒體也只能說些表面的理由,說服力並不強。

筆者認為,懷疑論該存在就存在吧,你無論怎麼解釋,對不自信的人來說,他們還是要懷疑。我們還是應該看到事實本身的結果。若再深究下去,內幕往往會讓普通人想不到,筆者就略述一二:

印度最終撤軍,首先是我軍對印戰爭布局已經完全到位

我們兩支對印作戰主力都已經上了高原,而且遠程打擊火力,主要是火箭軍和空軍,也已經進入預設陣地。我們表面看到的,只是印軍幾十個人,一台推土機,撤退了一百多米,但是背後卻是我軍幾十萬人,幾萬台車輛和坦克的上高原,花費了龐大的運費和演習費用。暫時和平的局面,只是做了最充分戰爭準備的結果。

有人要說了,阿三越界,只不過百十個人,幾台車在境內「暫住」了70天,我們花費多少個億,勞師遠征,現在阿三拍拍屁股退走了,難道不是把我們耍了嗎?

事情不是這麼簡單!是我們調動敵人,讓敵人按照我們的戰略節奏走;還是我們被敵人調動,最終按照敵人的指揮棒「起舞」?這是根本性、戰略性的大問題!

若我們按照敵人的指揮棒行動,必將打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既定戰略,而且很可能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結局。印度公然越界,只要稍微了解當今國際大環境的人都知道,這並非單純是印度和印軍的一時衝動,而是在印度準備投身美日陣營、印度自身大國野心膨脹的大背景下,對的戰略試探!

過去我方對青藏的防禦,相對阿三在對面的布局,其實是相對薄弱的。這個從對峙之初,我軍的演習展示的武器,就可見一斑。但現在,我軍數字化陸軍的上了高原,阿三給我們這個借口,再合適不過。我們一直強調三軍全疆域、全空域作戰;現在好了,三軍都有在高原實打實練的機會了。既然上了高原,就不會再輕易撤退。

阿三一向眼高手低,越界以前,一廂情願的認為會外交退縮。但沒想到軍方態度堅決,國內鐵板一塊。阿三更沒想到藉機擺出了決戰的架勢,打不打先不說,但兵力起碼都到位了。印軍這才想起了,自己並沒有大決戰的準備。當然,為了面子,阿三的十萬大軍,也是要做做樣子,再靠前線挪動一下的。但面對的遠程打擊火力,只能是做做樣子啦。

不要以為阿三沒有軍事專家,他們的「總參」也是有懂行的人的,也知道庫存的戰術導彈,和他比,是10000對250,這仗還怎麼打?

1962年的戰爭,就是10月20日開打的。而中印邊境,在雨季過後的9月初到10月底,是開戰的「黃金季節」,不冷不熱,沒有雨水和積雪干擾戰場。阿三也是一朝被咬,一個世紀怕「秋後」這個季節。阿三在8月28日就趕快撤,也是蠻會看日子的。

8月15日,班公湖畔的一腳飛踹,對13億阿三的心理震撼,並不亞於吃了一枚核彈。阿三在洞朗敢唧唧歪歪,因為我們的邊防部隊只是手拉手的攔阻他,沒踢他屁股,但在班公湖被打得撲街后,卻一點脾氣沒有,這是民族性格使然。可以說,我軍在班公湖的一腳,把洞朗的阿三踢了出去也不為過。

這次印軍雖然挑釁在先,但從開始並沒有和我們決戰的決心。對峙過程中,也基本沒有特別火上澆油。印度越界,為了面子和虛名的目的更大。更想讓和全世界承認他是一個大國,而不是為了急急求戰而來。雖然對峙之初,印度陸軍參謀長說過印度不是1962年之類的話,但這話只是提到印度自身,並沒有刻意貶低的部分。

在五大部門強力發聲,外交部公布了洞朗對峙的前因後果的政府文件后,印度方面並沒有激化態勢,一直喊要和平解決。可見印度方面也確實沒有做大規模戰爭的動員。

8月15日班公湖的石頭作戰,我方也基本測出了印度不想擴大衝突的底線。在8月20日之後,我外交部發言人的談話中,就已經有「印度方面應該拿出大國擔當」之類的詞語,明顯是給了印度想要的「大國高帽」,台階已經給得非常明顯,結果到28日,果然撤軍了。

兩國邊境矛盾,最怕雙方誰也不想讓步,都想爭一口氣,衝突進入螺旋升級。而這次對峙,在看到鐵板一塊、態度堅決、軍事準備充分后,印度方面首先就氣餒了,這就為和平解決衝突,提供了可能性。

印軍明顯也是從1987年的桑多河谷衝突接受了教訓。當時印度剛剛成立了偽阿魯納恰爾邦,氣焰囂張。邊境接觸中,首先開槍打死了我們前去交涉的副營長,雙方短時間激烈戰鬥,三十多名印軍越界士兵被打死,也有十幾人的傷亡。印軍在事後解釋是槍支走火引發,但上來就是武力衝突,後續發展成兩國大戰,可能性極高。

本次對峙,印軍一開始就下令:槍口向下,明顯不想鬧出人命。莫迪一直對外強調:中印實際控制線附近已經幾十年沒有射出一顆子彈。可見印軍想挑起戰爭的慾望不高。而我軍也不像1987年,還在中越邊境衝突的「手熱」狀態,要一下子轉變為全面戰爭模式,也需要一段熱身過程,因此雙方都想讓對峙在可控狀態,這也是印度最終撤軍的重要原因。

還有個因素,提到的人不多,卻非常重要,也非常關鍵:

這就是現在的印度,雖然已經有了一定量的核武和戰略導彈,但是數量和先進程度比中方的核武庫小得多。若衝突迅速擴大成大規模戰爭,印度兵敗如山倒,那麼很可能拿他有限的核武冒險,但是我方的反導體系已經具備實戰能力,很快會實現大規模的部署和具備可靠的攔截概率。而印方對我方的核武,攔截概率是零。這種終極優勢導致沒開戰,已經立於不敗之地,印軍幻想中的「擊敗」完全是鏡花水月。

其次,對峙開始以後,阿三就開始了「切膚之痛」的開掛模式

從越境洞朗的那天開始,印度就進入了越來越倒霉的狀況。和洞朗對峙同時開始的,是大吉嶺地區廓爾喀人的騷亂,甚至一度切斷了錫金的補給線。有些人認為這場局部騷亂和對峙一起發生,是偶然性的,甚至開始鬧事的時機還比對峙早了幾天,可以證明和對峙無關。

那筆者要說,有這種看法的人,真的太不了解西孟加拉邦這個北部山區的「革命史」了。

西孟加拉邦和西邊的比哈爾邦,是印度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也是印度毛派的發源地。而這裡每次有大規模的印度農民起義,都和境內當年的「革命高潮」是同步的。在1966年開始文革,這裡的印度農民在1967年起義,而1967年恰恰也是中印乃堆拉衝突的時刻。歷史可以偶然有巧合,但難得每次都能「巧合」。

1967 年初,印度共產黨大吉嶺縣縣委書記C.馬宗達等人領導的西里古里農民大會號召武裝奪取土地。5 月下旬,納薩爾巴里的農民在奪得的土地上搶收莊稼,遭到警察槍殺。當地農民遂揭竿而起,鬥爭迅速擴大到西里古里大區80%以上大約700 平方公里的地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哈爾、安得拉、西孟加拉、北方邦和阿薩姆等12 個邦的部分地區也發生了納薩爾巴里運動。在各邦的農民鬥爭中,規模最大的是1968 年11 月25 日開始的安得拉邦斯里加古蘭縣吉利詹(即山居部落民)農民的鬥爭。短短時間內,從尼泊爾邊境到印度東部,一條紅色走廊已然形成。在這條紅色走廊上,聚集著像比哈爾邦這樣印度最窮的地方,山脈險峻、叢林連綿,游擊隊在許多地方面對的都是缺員多達35%的印度警察和他們落後的武器。

在許多地區,毛派游擊隊已經取代政府來管理當地,並依靠稅收來維持自己的生存。比如恰蒂斯加爾邦的叢林里盛產竹子,毛派就向往來於叢林的竹子商人收取賦稅,並要求當地的道路建設公司同樣為之。而當政府帶領軍隊來到山區清剿毛派的時候,他們總是能受到當地農民的保護。

圖中人物為領導了納薩爾巴里起義的查魯·巴宗達

印度毛派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們建立了嚴密的地下組織,這使得不了解當地情況的軍隊和警察很難對他們有所行動。印度共產黨憑藉自己的高效,獲得民眾的支持,取得包括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在內的部分地方執政權。

必須嚴正聲明,我們官方與印度境內的任何反政府勢力,沒有任何接觸,至於為何每次都巧合,只能說明這個地區的印度群眾基礎比較好。

再就是巴印在邊境地區的交火和印控克什米爾的動亂,這些事件和對峙同時發生。這幾天,媒體都關注印度大師被判刑,引發大規模騷亂,幾十人死亡,其實這裡面還夾雜著印控克什米爾警察又被襲擊,雙方有接近十個人被打死的消息。

中印對峙的這70天,印度至少有50人以上,因為邊境戰火和政治騷亂的原因喪命,受傷的更是不計其數,這裡面既有印度軍人,更有平民。但這邊,卻P大的政治事件都沒有發生,更無人因為政治和軍事原因喪命,這就是差別,這就是國家地位和綜合國力的差別。有人若認為印度境內的這50多人丟了性命,還和對峙無關,那筆者真是無言以對了。

印控克什米爾動亂

對世界級的強大國家來說,首先就是有「小弟」願意為你兩肋插刀,不惜人命維護「大哥」的利益和尊嚴,這樣的小弟不用多,一個就夠了,而巴鐵正是這樣的生死弟兄。巴鐵在這70天的過程中,也犧牲了不少人。但是回報是數百億美元的巨大投資,是國家的長久安全和經濟起飛。

印度也想拉攏這樣的小弟,但是一個也拉不到,印度在不丹身上,一個世紀以來,也花了幾百億了,而且軍隊就駐紮在人家家裡,但小丹不但不幫忙,反倒想藉機反水,這讓印度人非常失望。至於阿三一直想拉攏、控制的尼泊爾,更是對印度人越來越反感。

印度在對峙剛開始的時候,似乎即將拉攏成功一個對象,這就是緬甸的軍頭。但僅僅是「似乎成功」,而回頭緬甸也大亂了。羅興亞人造反了,到目前還在戰火紛飛中,數百人死亡。這些事情,當然和無關,這仍然是「巧合」。

印度即使現在拿出一百億美元「無償援助」給某國,也沒有哪個國家敢直接跳出來和刀槍相見。而並沒有發話,巴其斯坦就敢死磕印度,這就是差別,這是幾百億美金都買不來的差別。因此我們援助巴其斯坦,花再多的錢也不多,況且這些援助款,大部分是能收回來的。我們也曾經援助東鄰和南鄰,但只有巴鐵懂得知恩圖報,這也是差別。

有印度境內的「革命力量」和巴其斯坦在,印度一直期望的2.5戰爭,僅僅是1.5隻預演了一下,印度就受不了,再不撤軍,國內眼看就要烽火連天!

第三、印度的撤軍,還在於莫迪深深的孤獨和無助感

印軍越界沖入洞朗的最大動力,自然是來自川普的熊抱,還有美日印度洋軍演的「鼓勵」,但對峙越往後拖,莫迪的感覺卻越來越不對勁。美日都不再發話了,整個西方也三緘其口,說好的承諾,沒一個兌現的。被西方盟友「拋棄」的孤獨和無助感,是全體印度人都能體會到的。

莫迪的孤獨和無助感,更多的是來自印度國內。

對峙開始以來,國內民間也有情緒,主要是認為處理不夠果斷,但僅僅是停留在民間情緒上,最多在社交媒體上發發牢騷,但主流輿論,並沒有公開對政府和軍隊的批評。這可以讓從最高層到軍隊,按照自己既定的方針,從容的處理事件,幾乎無人能干擾政府和軍隊的處理節奏,這是一元制統一大國優勢的重大體現。

而莫迪面對的國內狀況就不行了,印度表面上也是亞洲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但更像是一個各個邦組成的國家集團,而不是一個一元制的統一國家。印度精英階層自認為印度處處可以和比,但印度的政治體制本身,就讓其難以形成政治形態的合力。

從對峙一開始,莫迪政府就受到來自國大黨不同意見的壓力。國大黨領袖拉胡爾.甘地認為莫迪的行動莽撞且無禮,破壞了多年來好不容易和建立的互信和友誼。拉胡爾.甘地還和大使見了面,這讓莫迪和人民黨也大為光火,認為在關鍵時期和大使接觸是拆台行為。

印度兩大政黨在和對峙的問題上,意見嚴重不一。

拉胡爾.甘地在視察洪水災情期間,還被石頭襲擊,本人差點受傷,這說明人民黨和國大黨的矛盾已經公開化。國大黨是印度的百年老黨,也是印度獨立建國的「功臣」,代表傳統的印度工商業者和富裕階層的利益;而後起之秀人民黨,代表更多的草根階層和農村的利益。人民黨選票的基數似乎更多,這幾年力壓國大黨,上台執政。

但是以莫迪為代表的人民黨精英在掌握政權后,也日益剛愎自用,「改革」動作越來越大,和國大黨的裂痕越來越明顯。雙方矛盾已經接近不可調和的地步。而在印度撤軍以前,印度國內鬧的最大的暴亂,是由於對DSS教主「強姦案」的審判引發,這個事件也成為壓垮莫迪繼續對峙決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個事件本身引爆的時機就非常蹊蹺,而且印度政府也明知道DSS的數千萬信徒會藉機「搞事情」,已經在宣判的城市和周邊提前布置了幾萬警察和軍隊,但暴亂照常「按時爆發」,而且死傷慘重,就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

若按照我們人的慣常理解,在和外國嚴重軍事對峙,戰爭一觸即發的「國難」狀態下,應該全國、全民、各政黨「團結一心,共御外辱」,「攘外必先安內」才是正常思維。但印度人偏偏不按常理出牌,明知審判「大師」會引發暴亂,還要堅決宣判,這是為何?

其實作為有6000萬「冬粉」的神棍,在印度這個「強姦大國」,搞一兩個女信徒根本就是「小事一樁」。而且這神棍犯事早在2007年就被舉報了,為何一定要在10年後的「關鍵時期」才宣判,本身就很值得探討一番。

這件事情就顯示出印度法院,就是被西方嚴重滲透和操縱的政治暗線。其實在對峙期間,西方已經通過司法途徑對中印對峙的天平暗中操縱過一次了,只不過第一次不是對印度,而是對的盟友巴其斯坦。謝里夫總理被巴其斯坦最高法院「彈劾」,被迫去職,名義上是「貪污和財產來源不明」。其實這個理由也可以用來對付莫迪,只不過莫迪連老婆都不要,要從他身上找經濟腐敗的由頭,不太好操作。而把最容易製造事端的神棍,審判一下,卻是對莫迪「逼宮」的絕好小辮子。

謝里夫總理

印度和巴其斯坦原本就是一個殖民地,也都得到了英國司法制度的「真傳」,法院在社會政治事務中的權力極大。印巴名義上是死敵,但他們的國家體制卻是孿生兄弟。各級法院的法官不是牛津,就是劍橋的畢業生,可以說是被西方洗腦和操控最徹底的一個精英群體。這種狀況,甚至在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至今也有體現。

彈劾謝里夫和宣判神棍,表面上看是風馬牛不相及。但實質上都是西方見風使舵,在中印對峙的天平上適時放置的不同砝碼而已。當西方看到「做掉」謝里夫基本無用,而態度堅決后,只能暗中打莫迪的主意了。

莫迪政府自然還想繼續把對峙拖下去,但已經影響了西方在印度投資的巨大利益。西方經過兵棋推演,發現若印度被再次擊敗,那麼他們從政治到經濟損失會更大。現在繼續對峙下去,對西方已經沒有任何利益,反倒會讓不斷的反制,必須對莫迪提出警告了,而用審判神棍引發暴亂,做得毫無痕迹。這個神棍也是莫迪的大票倉之一,而通過法院動手,對莫迪來說無法干預。接連不斷的打擊讓莫迪被迫「止損操作」。

大國鬥爭,暗戰總在熱戰之前。

什麼人是棋手,什麼人是棋子,是事關一國前途命運的大事。這場對峙,莫迪領導下的印度偏偏想以棋子的實力,來硬爭棋手的位置,但還是免不了被人背後操弄。若再不撤軍,那麼朴槿惠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某些人的明天。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