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房地產評估師給老樓做業務,卻驚見一座珍稀的「滿鐵」書庫

20066月,我所在的房地產評估公司在瀋陽市內做了第一筆拆遷評估業務,是一座圖書館。

這座圖書館的門前曾有一塊牌子,寫著瀋陽市不可移動文物據館內的一些工作人員講,本館屬於瀋陽市二級文物,原先在樓前還掛著文物保護的牌子,可自從發布拆遷公告起那牌子就被摘掉了。

剛接手這項業務時,我還不知道瀋陽有這樣一座圖書館,也不了解「滿鐵」是怎樣一個歷史上的機構。

在我查閱的2005年第一期的圖書館學刊中有《國家圖書館所藏滿鐵資料概述》一文,從編目來看,滿鐵的資料囊括了東北乃至全國的自然地理、礦產資源、政治、外交、經濟、社會、風俗習慣以及文化歷史等諸多方面,對在那個時期的記載之全面大概是當時的政府所無法企及的。

1910年起,有了這一塊地,開闢了奉天圖書館閱覽場,又一步步從奉天簡易圖書館、奉天圖書館、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奉天圖書館發展到瀋陽鐵路圖書館,建築的樣式未發生太大的變化,只是在內外的裝修上不斷更新著。

借著工作之便,我進入到這座建築的心腹,走得比任何一次都全面細緻,但這一次卻又很可能成為我最後一次看見它的機會,它也許會隨著我們的工作結束而馬上被拆掉。

建築的整體大致有四部分:位於南側的二層辦公室及接待室;一個四方形的走廊和中庭;位於中間東西方向的一般閱覽室和特別閱覽室;地下室(藏書庫,大致位於閱覽室的正下方);北側四層書庫,內有美國進口的整體鋼製書架。

第一次進入現場時由於圖書館方特彆強調了他們有一個地下室,需要在補償費用上額外考慮,所以特意帶著我進入了地下室,而這也的確是帶著我進入了這座老圖書館最原始的舊貌之中。

圖書館的地下室早於1921年便隨著其它的建築一起完工,戰爭年代還為日軍、國民黨軍當作棲息地,裡面露出原貌的地方,其破舊程度可多少讓我們見識到它久遠的年代。

其實第一次的現場工作已經讓我順利地進入到了北側四層的藏書樓里,也看見了很少有的整體鋼架,不過終究心思和精力沒有放在對它的記錄上。

回到公司后我的心裡便怎樣也放不下這個事兒了,總覺得就這樣把一個有故事的老房子給擱置了實在是可惜,後來聽說經理帶了幾個員工又去了一次,並且進行了評估存檔用的錄像,我便怎樣也坐不住了,甚至想自己去那裡走訪一次。就在這個鬧心的時候,公司里一個和我平日關係不錯的評估師幫了忙,他說通了經理和圖書館的人員,讓我又一次得以做好準備進入館內進行我的走訪,並在館內拆遷搬運圖書的忙碌中拍下了很多珍貴的資料圖片。

這四層的藏書樓為日本人所建,且極具特點。不進到裡面你會被四層樓的外側磚牆所迷惑,以為這是地道的磚混結構,有磚砌樓面、樓梯和一個個零散的書架。但是進到裡面你會被一個精製的鋼鐵世界所折服。

從書架到支架、從每一層的樓板到樓梯,每一處連接、每一處建築的支撐完全由這個渾然一體的鋼鐵架子所充當,外磚牆不過是一件擋風雨的外衣而已。精密的搭接、可分可合的架構無不體現著建築的用心。另外這個書庫還安裝了機械運書軌道,可以便捷地把放在高層的書籍運送到樓下。每一層的書架底座可以上下調節,以適應不同高度的書籍。

從穩定性來講,由美國進口的這套鋼製書架在1929年裝置完成至今有70餘年的時間,我在當日踏上去時仍能感到它的那種牢固,在介面處沒有感到絲毫的鬆動和搖晃。而且由於是鋼結構,所以在韌性上要比一般磚結構的建築要強,也就更加經得起地震或者是戰爭期間炮火的衝擊。從採光上講,它每一層之間是由鋼網支撐,並鋪以玻璃鋼作為樓層地面,書架間的過道正對著窗戶,所以光線可以從上下左右射進來,只要是陽光充足,在書庫內閱覽幾乎可以不用點燈。

根據滿鐵大連圖書館的第三任館長神田城太郎所著的回憶文章中所述,早在大正五年(1916年)日本方面就在美國定購了鋼鐵書架。只是我沒有去過大連的滿鐵圖書館,所以不知是否與此規格相仿。但在這篇文章里提到「在美國那邊,為了書架防塵,好象各層的地面都用的是磨砂玻璃,在滿鐵我們也申請一定要用玻璃地面。由於費用大為增加而未被採用。」而在滿鐵奉天圖書館這裡,則恰恰採用了他所提到的玻璃地面。

當初為何要採用這樣的大型鋼製書架呢?從那天我在館內看到的一本圖片集《建築寫真類聚——美國圖書館建築》可以判斷日本當時是效仿了美國圖書館的先進經驗。

滿鐵的藏書量在極盛之時是驚人的,涉及的範圍也是罕有其媲的。從大連滿鐵圖書館的資料來看,到了1925年,該圖書館專門出版了一本用於發布有關圖書消息、通報圖書館內部情況的館刊——《書香》,該雜誌每月發行一期。第三號的一則《人口與讀書比率》的調查,把南滿鐵路主要站點大連、奉天(瀋陽)、遼陽、安東(丹東)、長春和日本本土的東京、京都、大阪、山口、香川進行了對比,結果圖書館所在地人口和圖書館藏書數量的比率,滿鐵100人擁有藏書量為78.5冊,日本本土100人擁有藏書量為7.9冊。圖書館所在地人口和年度閱覽人次的比率,滿鐵圖書館所在地100人中年度閱覽人次為273.9,日本本土100人中年度閱覽人次僅有19。兩項數據可以看出滿鐵附屬地大大高於日本本土文化程度較高的地區。這份統計的依據,分別是滿鐵1923年和日本本土1922年度的調查資料,雖非嚴格意義的同期比,但應該無大誤差。這樣的統計數據,無疑會增強身處殖民地的滿鐵職員的『文明』自豪感。

滿鐵在圖書出版整理的計劃上也是很宏大的,根據滿鐵大連圖書館第三任館長所著文章的介紹,滿鐵曾想把抗戰期間倫敦泰晤士報特派員莫里森博士所網羅的有關東洋的初版書籍全部購買過來,而且還有要複寫在北京的四庫全書的大計劃(后因經費及人員原因停止)。

日本的愛書人也是不少的,例如在大正八年(1919年)至昭和十五年(1940年)期間擔任滿鐵奉天圖書館館長的衛藤利夫,很多有關西方教會在東北活動的文獻都是經他翻譯及寫著的。不過從他們的回憶文章中卻仍能感到他們在政治灌輸下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盲目嚮往,以及對當時興建圖書館的勞力的漠視。

既身為鐵路圖書館,自然其中涉及鐵路、交通、地質、水利、機械等圖書佔有大的比重。從書架上的圖書來看,這些圖書的出版日期幾乎是在20世紀初的幾十年,而僅僅在這幾十年裡,日本便出版了如此眾多的有關各方面的書籍。如上面這本地質圖冊,為熱河地區的地勢圖,像這類圖書資料一方面是作為日軍侵華的證據(這是當時日軍的軍事材料),而另一方面這也成了地質學研究的參考資料。其大得駭人的侵略計劃可見一斑啊!

根據專家的分析,滿鐵遺存的檔案在2萬卷左右,情報資料在5萬卷以上,滿鐵收藏的圖書資料達70萬冊。這些檔案和圖書資科除一少部分流失到日本和美國外,其主體和大多數仍留在的各個相關圖書館內。當日進館時我特意避開了工作人員,在尚未整理運走的四層書庫里抓拍了一些藏書的照片,僅從我拍下的這一小部分圖書里我似乎也能窺見滿鐵資料的廣博及其重要性。同時也心痛地看見其中一部分已經由於保存不善而發霉,甚至部分無法閱讀。當日正值圖書館的圖書打包遷運,但詢問后卻發現無人知曉(或者不願告知)這批書籍是要運到哪裡去。只希望它們會被妥善安置,不會因為這次胡亂的拆遷而再有閃失,也更不希望我給它們拍下的這組照片就此成了它們的遺照。

當日的拍攝重點是從資料入手的。對於圖書館的記載,日本在當時留有部分照片資料,而日本戰敗直至解放后,圖書館移交到瀋陽鐵路部門,這時又增加了一部分存檔的資料。當然,最引人的還是日本遺存的那部分了。這些圖片是集合到一個小冊子里的,上有「山本寫真館」字樣,並寫有地址「奉天千代田通」和電話號碼。

從目錄的內容和實際的照片張數來看,小冊子中的照片大概已經遺失一部分了,當然也不排除散落在書庫某個角樓的可能。而且由於這次拆遷的特殊性,館內人員似乎也略有警惕,或許還有一些資料沒有拿出來,而我也不好意思在我的工作範圍之外再要求什麼了。

回想當時拍下這些圖書的情景和經過,覺得那真像是電影里的情節:巧妙的躲避、靠近時的激動、離去時的不舍,這些久未翻動的書籍成了我所經歷的這段故事中最為安靜但卻是最為精彩的角色。我靜靜地走過去,靜靜地打開,手上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只怕被管理員發現我們的獨處、怕我過於用力傷了它們。

時至中午,館員也大概有些不耐煩,不是走過來似要驅趕,我只有合上那些書,在館員的催促中走出圖書館。至此,這一趟與建築、書籍的尷尬經歷算是走完了。

2006年12月

後記在那之後,我又去過兩次,一次是書庫的拆除,一次是所有建築的拆除,每次去都聽說或見到有人在呼籲停止拆遷。

所有房屋拆除后在距離原址西南方向約500米的地方復建了這組建築,不過圖書館加高了兩層,比例失調,不倫不類。

圖書館正北側的書庫挪到了東側,亦有失原貌,幸而裡面的整體鋼書架被複原。

現址位於和平區南三馬路與天津南街的路口,使用單位是瀋陽鐵路局圖書館,建築建成之初對外的說法是「滿鐵奉天圖書館」的復原建築,然而至今在其任何一個建築立面上也沒有見到一塊文物牌或不可移動文物標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