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別看董明珠作秀了,沒有這個男人就沒有今天的格力

摘要: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格力和董明珠。

文 / 宏穎

董小姐又上頭條了。

「格力員工都要享受兩房一廳,我掏錢。」日前,在做客某媒體訪談節目時,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再次語出驚人。當被主持人問及格力出了汽車怎麼辦,董小姐又放出豪言:「我會送!」此番言論,隨即在各大媒體和社交媒體上刷起了屏,而董明珠又藉機宣傳起了格力手機,稱「自主手機晶元馬上發布」。

如今的董明珠仍頻頻曝光於鎂光燈之下,不斷給外界捆綁上這樣的印象:董明珠=格力。

而對於不少人來說,朱江洪這個名字還比較陌生。但是在商界,這位曾經的格力電器創始人、董事長,才被稱為格力真正的靈魂人物。

「沒有張瑞敏就沒有今天的海爾,沒有何享健就沒有今天的美的,沒有朱江洪就沒有今天的格力。」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評論道。在任期間,朱江洪多次加大對技術的投入,樹立了格力空調的產品形象,甚至讓整個家電行業對技術有了重新的認識,就連當時的競爭對手都發出這樣的感嘆:「沒有朱江洪,空調行業比目前落後5年。」據統計,朱江洪本人就擁有100多項專利技術,格力熱銷的U酷空調便由他親自設計工業草圖。

相比朱江洪「技術派」的作風,營銷出身的董明珠,似乎更擅長站在輿論的風口漩渦中,與小米雷軍打下10億賭局、叫板渠道商國美、親自為格力手機站台代言……而朱江洪則儘可能避免接觸媒體,似乎永遠處於鎂光燈之外。

兩人就是這樣相反的兩個極端。

「新能源車是發展方向,但是怎麼搞、能否搞成,是另外一回事,要看後面人的本事。」在最近接受廣東媒體採訪時,朱江洪首次公開從側面說出了對格力電器造車的看法,言語間意味深長。

如今,董明珠已被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職務,年過七旬的朱洪江,與格力劃清了界線,只活躍於行業協會,但他親自撰寫的部分自傳章節,陸續發表於網路,其中卻透露了不少關於格力的內容。此時,人們的目光又再次聚焦到這位創始人在格力走過的歲月,以及他和董明珠之間說不完的故事。

技術掌門vs營銷網紅

相比何享健、張瑞敏另兩位創始人,朱江洪創立格力的路程更為坎坷一些。

1945年出生的朱江洪,在華南工學院畢業后,分配到廣西百色礦山機械廠。企業辦成廣西先進后,朱江洪卻意外辭職回了老家珠海,這一決定也開啟了他的格力之路。

1992年,冠雄塑膠廠、海利空調器廠正式合併,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朱江洪被任命為總經理。面對經營不善、生產落後的老廠,這名扭虧專家卻成功讓企業走上了正軌。

這些,都離不開朱江洪對技術和質量的把控。在朱江洪自傳的《第九章:科技創新(上)》中,他這樣闡釋對格力品牌成功的看法:企業的根本是什麼?是產品,產品的真正實質是科技含量和質量水平,而消費者所需要的也正是這些東西。

其中,在對空調廠的拯救中,朱江洪直接停產整頓,一手挖出400多條質量問題,還制定了聞名格力內部的「總經理12條戒律」。最後,這家年產僅2萬台空調器的小廠,逐步發展成為年產量250萬台的行業巨頭,並在1996年,開始超越春蘭成為國內銷量冠軍。

而為了推行技術的理念,朱江洪同樣煞費苦心,甚至遭遇「眾叛親離」。1996年初,重視技術的朱江洪,大幅度調低銷售的提成比例,希望以此穩住科研人員的人心。

這一做法招致了員工的強烈不滿,甚至引發集體跳槽到競爭對手滙豐空調。就連當時的手下董明珠,也在被拉攏之列。當其他競爭對手等著看格力的「笑話」時,朱江洪帶領著格力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向了科研,買科研設備、開科技創新大會、獎勵科研成果,穩住了技術基礎;相比之下,忽視科研創新的滙豐空調,即便挖走了很多格力的銷售骨幹,依然沒抵擋住衝擊,沒幾年便退出市場。

當然,讓朱江洪更加發力科研技術的是一次中標事件。2002年,格力陰差陽錯中標福特汽車公司一百多套「一拖四」的多聯機空調工程,然而,當時的格力並沒有此項生產技術,只能高價從日本三菱採購了產品,然後再貼上「格力」商標,這筆賬「虧大了」。

於是朱江洪痛下決心,研發技術。經歷過多項失敗后,「一拖四」多聯機成功研製,填補了格力和當時的空白。此後,格力的科研組織體系逐步成型,發展成多個技術部,並組建了三大研究院。

相比朱江洪的技術派做法,營銷出身的董明珠則走過的路線並不相同。1992年,加入格力不久的董明珠,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占整個公司的1/8,引起朱江洪的重視,此後,受到一路提拔,先後出任經營部部長、大區經理、副總、總裁,直到退休時她推上格力董事長位置。

走馬上任之後,董明珠繼續放大營銷招式,屢屢曝光於媒體。2014年年初,格力代言人成龍改成自己后,董明珠主推了一系列策劃,把格力的Slogan和形象升級換代,先後為格力空調、手機代言,甚至讓自己的照片成為格力手機的開機畫面,博取關注。去年3月,公眾號「董明珠自媒體」上線,還專門開設了明珠商城,幾乎每個頁面都有董明珠的形象。

這一切,進一步給外界加深著「董明珠=格力」的印象。

財經作家吳曉波這樣公開評論道:「比省錢更重要的是,董小姐很可能創造出了一個新的品牌傳播模式:即便是最冰冷、最格式化的家電品牌,也可以進行人格化的背書。而且,製造者本身應該成為口碑傳播的主角。」

「父子之爭」,曾患難與共

儘管風格不同,但朱江洪和董明珠還是在格力共同走過了近20年。

「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朱的福氣,董明珠遇到朱江洪是董的運氣。」科龍電器前總裁王國端曾形容這樣形成兩人的關係。

在格力的合作中,朱江洪和董明珠需要面對來自三個層面的壓力:一是來自美的、春蘭、科龍等強勁對手的競爭,二是生產和研髮帶來的挑戰,三是與格力集團的權利鬥爭。前兩者的壓力,似乎並不算大,被譽為「朱董配」的兩人,一度將格力的產品和銷售推向了高潮。而恰恰是第三個層面的壓力讓兩人飽受體制之苦,但同時也見證了兩人患難與共的歲月。

2003年,格力電器業績蒸蒸日上,「兒子(格力電器)攻城略地,老子(格力集團)坐不住了,」有媒體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一場父子之爭拉開序幕」。

名聲響噹噹的格力電器品牌,被母公司格力集團授權給了下屬公司格力小家電,這讓朱江洪非常氣憤,他不斷向媒體澄清,並要求集團總部收回格力品牌的使用,但遭到拒絕。

當時,主管銷售的董明珠,挺身而出。她直接在二十多家媒體發表聲明,指出格力電器只生產空調,稱在一些媒體的報道中,格力小家電借用「格力電器」、「格力空調」這些屬於格力電器公司的商號和產品來宣傳自己產品,誤導了廣大格力股東和消費者,是一種侵權行為。

隨後,媒體人仲大軍發表《格力再現褚時健式人物》指出:「了解內幕的人都知道,格力集團內部歷來存在著最高領導層權力之爭,並且,這種權力是典型的國企式的權力之爭。」矛頭直接指向了朱江洪。

在外界的渲染下,這場父子之爭,愈發變得沸沸揚揚。

回憶起這場鬥爭,朱江洪至今仍顯得憤憤不平,他在已發表自傳的《國企啊,國企》一章中,尖銳地指出:「簡直是赤裸裸的造謠與攻擊,一派胡言!」

最終,歷時五年的爭奪戰後,雙方簽署了合同轉讓書。但事情並沒有這樣簡單結束,沒消停多長時間,2005年,格力集團依仗絕對大股東的身份,決定將格力電器賣給美國開利集團。

此時的朱江洪和董明珠,雙雙挺身而出,提出反對。眼看著收購要成定局,證監會下發《關於股權分置,實行「全流通」》的股改意見,大股東在一年內不得轉讓所持股份。這一紙文件救了格力,也為朱江洪扳回一局。最終,朱江洪出任格力集團董事長,收購計劃「流產」。

朱江洪和董明珠保住了格力電器。

而經歷了這場父子之爭后,朱江洪也為董明珠奠定了相對穩定的根基。2012年,朱江洪卸任,董明珠拿下朱江洪的接力棒,坐上了董事長的位置。

「要看後人的本事了」

當朱江洪離開格力后,兩人看似和諧的關係似乎變得微妙,不和傳聞屢屢傳出,而之後,朱江洪也拒絕對格力電器有關的人和事做出任何正面回應。

離任前一年,當朱江洪被外界問及董明珠是否是可以培養的接班人時,朱江洪表示已經更多地放權給董明珠處理公司事務。然而,就在朱江洪退休后一個月的一次頒獎儀式上,爆出了朱乘機抵京后,格力方面並沒有安排任何人接機,導致其只好打車到會場,讓人倍感心酸同時也開始紛紛質疑兩者的關係。

去年,董明珠公開講過:格力真正有專利技術是從2012年開始的。而2012年,恰好是朱江洪正式離開格力的一年,此言論「去朱江洪化」的意味濃重。

同時,在朱江洪的自傳中,似乎也能看到一些回應,他這樣說道:「很多媒體都說我是主要抓技術、質量的老總,不管銷售。實際上,格力的銷售政策、決策,哪樣離開過我的參與與制定?」似乎回應外界之前提的格力電器營銷靠的是董明珠的說法。

不可否認的是,數據證明,離開了朱江洪后的格力,漸漸慢下了前進的腳步,並已經開始被競爭者追趕甚至超越。

就拿美的來說,2012年,格力全年營業收入997億,而美的只有680億;到了2015年,這一年,在家電行業增速整體下滑的情況,格力電器全年營業收入977.45億元,同比下降29.04%,而美的營收則突破1384.41億元,同比減少2.28%,基本保持穩定。到了2016年,兩者之間的差距更為明顯。

如今,人們依舊可以隔三差五聽到董明珠亮相各種媒體發表各式犀利言論,踐行著「為自己代言」的目的,並不斷推廣著現在讓格力電器「驕傲」的手機、新能源汽車等多元化業務。

而這一切在朱江洪看來,似乎並不認同,他說,「企業不是不能搞多元化,但多元化要看與原來的主業是高度不相關,還是高度相關。如果是高度不相關,技術、人才、市場都另起爐灶,根本不考慮這些成本,搞多元化能成嗎?企業只有先把主業做到極致,再開闢新領域,每個領域的積累不是幾年就可以的,更不是每隔兩年就說要做一樣新的。」

Tips:

朱江洪自傳中怎麼評價格力?

1、企業是做出來的,不是喊出來,更不是吹出來的,無論你怎麼喊,如何吹,肯定喊不出更吹不出格力的今天。

2、格力辦公樓的大堂里,我在任的二十多年來一直掛著我親手書寫的八個大字:忠誠、友善、勤奮、進取,以及「少說空話,多干實事」。格力的文化是「實」的文化,苦幹實幹、實事求是的文化。我想這就是我在任20多年格力文化的核心。

3、銷售是企業重要的一環,作為一把手,哪有不管之理?所謂「老大難」,「老大」抓了就不難,實際上,格力的銷售政策、決策,哪樣離開過我的參與與制定?

4、有產品就必然會有銷售,但必定是有產品在先,銷售在後,就像先有雞,後有蛋一樣。過去曾經有人討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我只知道蛋的大小、好壞是由雞決定的,蛋能否孵出小雞也是由雞決定的,沒有公雞和母雞怎麼能孵出小雞來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