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每一個孩子都應擁有安全的童年 | 學習有理微觀點

點擊上方「學習有理」關注我們

一分鐘概覽

兒童性侵,這個話題很沉重,但必須得談

綠色生活,呼喚人人行動

申泮文:愛國是心靈深處的「化學反應」

陳妙林的退休境界

「堅持」是什麼?

鄉土文化復興

打開大門更要敞開心門

「掌上政務」的三大亮點

「八個更」:人民需求的新期盼

「后美國時代」來臨是歷史必然

厲以寧深度解析:經濟面臨的十大尖銳問題

分類,讓閱讀更方便

生活

1

兒童性侵,這個話題很沉重,但必須得談

現狀

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專項基金曾發布數據:2016年全年,僅僅是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例,就有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這個數據,近年來居高不下。

這也許是非常隱秘、但非常傷痛的所在。

「女童保護」曾經推送過一篇文章,許多曾經受過侵害的兒童發來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在這些帶傷的文字里,我們可以大概描述這一群體的經歷:他們很容易罹患焦慮、抑鬱;長期嚴重、持續、重複的侵害,可能會令受害人病情加重,並伴有人格改變,特別是女童。這些女童中,有些常常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童貞,對性變得不嚴肅,甚至可能走上歧途。

事實

我們常常以為,兒童性侵案件在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發生得多,城市地區發生得少。但實際並非如此。根據「女童保護」的統計,2013—2015年的媒體曝光中,城市地區發生的性侵兒童案例比例,比農村地區要高;

我們會覺得性侵孩子的都是陌生人。事實上,性侵孩子的人大多數是熟人。施害者,可能是鄰居、親屬、老師,甚至是家庭成員。統計顯示,2013—2016年中,熟人作案比例大,最高佔87.87%;

我們也許覺得性侵只會針對稍大一點的孩子。但事實上,任何年齡的孩子都可能遭受性侵。2015年1月,福建南平,一個6個月大的女嬰被她的堂叔抱走性侵,抱回來的時候,嗓子都哭啞了,紙尿褲也不見了,下體還往外滲著血,慘無人道;

我們甚至覺得男孩不可能遇到性侵,但事實上並不是。2016年1月,大連某私立中學一名男生站出來,捅破了這個班裡被隱藏了兩年多的秘密:班導長期猥褻班上的10多名男生;

我們常以為性侵者都會都使用暴力,但實際上,有時候性侵者會利用賄賂、誘騙、關愛等手段,誘騙孩子。

意識

而在「談性色變」的思想禁錮下,這一切可能還難以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我們必須承認,性教育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需要的終身教育,而不是長大了就能了解的自然過程。

島叔曾經參加過一些女童保護的推廣課程。我曾遇到南方某省的一位國小校長,就對「性侵」字眼特別抵觸。他認為在自己的學校上課,外面會不會覺得這裡發生了案例?孩子知道了「性侵」,會不會學壞?

在這樣的環境下,從學校到家庭到孩子本身,可能對此都缺乏足夠的意識。

我們當然沒有辦法讓孩子時時刻刻都處於遠離各種傷害的真空中。所以,讓孩子早點明白,在生活中確實存在著可能傷害他們的人,知道什麼是性侵害,學會防範,就顯得極為必要了。

難題

遇到這種事件,目前的司法保護也是難題。

■就以現在社會最為關注的兒童性侵話題來說,走司法途徑就存在難題。兒童侵案往往更難取證,一是孩子因年齡小、缺乏相關知識和培訓,容易對案發過程陳述不清;二是他們不像成年人那樣懂得保留證據,他們的監護人也往往忽略了證據保存;三是監護人缺乏相關常識,不能及時發現孩子被性侵,而孩子有時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後續事情被知曉後有些證據已經沒有了。

■此外,對未成年人的專業問詢司法人才隊伍不足,相關機制也不夠完善,相關設備環境也不齊全,客觀上也為取證完成一定困難。在法律上,司法適用標準、法律條文實施等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多個領域專家呼籲要有一個專門針對未成年人性侵領域的法律,但目前還舉步維艱。

■而社會輿論、媒體不當報道,也常常會給受害兒童和家庭帶來二次傷害;性教育、防性侵安全教育的普及,雖然有了改善,但空白依然巨大。

對策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發現孩子被性侵的境況下,84.74%的家長會選擇報警;3.39%的家長會選擇私了;0.45%的家長選擇默默忍受;11.42%的家長選擇用其他方式解決。

其實,孩子被性侵以後,家長的反應尤為重要。家長不能讓孩子覺得是自己做了錯事,而應該告訴他們,這是壞人的錯,要做好安撫;務必要報警並注意保存和收集證據,及時帶孩子進行身體檢查及治療;有必要的時候,要求助專業人士,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此外,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尋求媒體等社會各界的幫助。

2

綠色生活,呼喚人人行動

打開手機客戶端,叫份外賣,或許是你我再平常不過的就餐選擇。不過,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飽腹之後的一次性餐盒、筷子、塑料袋,以及餐余垃圾,會給環境造成多大壓力。據統計,國內互聯網訂餐平台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約有4000萬個,全國每天因外賣產生的餐飲殘餘多達上千噸。有人將這些外賣垃圾稱之為「生態浩劫」,雖然略顯誇張,但也反映出科學管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外賣餐盒、快遞包裝帶來的生態壓力,不經意間折射出「互聯網+」的背景下,人們一整套生活方式的改變。

這種新的生活方式,不僅要求消費者個體具有更為理性的消費行為、綠色環保的消費觀念,更需要各個社會主體具有協同一致的環保意識,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從「光碟」行動,到低碳出行,再到新穎時尚的綠色消費,綠色生活對於個人而言,折射出我們作為現代人的一種文明素質,提升著我們的生活品位與志趣。

3

申泮文:愛國是心靈深處的「化學反應」

申泮文曾經給自己的職業做了一個排序:首先是教育家,然後才是科學家。他說:「我感到自己身上有一種責任,那就是要努力把年輕人培養成才,為的教育事業盡一分力量。」101歲的人生,有近70年站在講台上,他也因此創造了一個紀錄——執教時間最長的化學教師。

在三尺講台上,申泮文傾注了一生的心血,因為他特別喜歡在課堂上跟同學發生「化學反應」。

申泮文曾經這樣闡述他對化學這門古老學科的理解:「沒有一門科學能像化學這樣創造出新的物質,因此化學是一門創造新世界的科學。」

申泮文說:「我這一生就做了兩件事:一個是愛國,一個是化學。」

4

陳妙林的退休境界

陳妙林,2005年度風雲浙商;旅遊集團20強(排名第九)的開元旅業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浙商群體中著名的「超級鐵人」。此次他把董事長職位交給開元第二大股東——陳燦榮,在風雲浙商群體中開創了交棒職業經理人的先河。

《浙商》雜誌也第一時間採訪了陳妙林。

Q:為什麼不交給自己的孩子?

A:(笑)不多說,只有三句話:留點時間給自己,留點空間給別人,最終目的是企業更好的發展。

Q:陳燦榮是怎樣的一個人?

A:我們一起工作了三十多年,可以說是一起創業,他是我的第一任秘書,時間長了互相都比較了解,我相信他年紀比我輕,可能會幹得比我更好。

當然,陳燦榮是擔任董事長,實際上企業是交給陳燦榮領導下的一個團隊。

我相信民營企業要做好,除了成為公眾公司,還有管理層持股,這樣,管理團隊才能把企業當成自己的來看,讓他們的利益與企業密切相關,一個綜合性集團公司一定是靠團隊來做。

我交班之前做了許多鋪墊的工作,此時能大膽交班,團隊建設和管理層持股是很大的因素。

Q:您現在在玩什麼運動,退休之後準備幹什麼?

A:退休后,活還干,但是不幹董事長的活。我還有兩個事情沒有完成:

第一,我們要在湘湖、德清建兩個樂園,是主題公園+酒店的形式,共投資30多億,已開工建設。第二,要把開元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推動上市。這兩個項目原來都是我主要經辦,接下來主要精力要把這兩個做成,爭取兩年內實現。

此外,我會去跑馬拉松、鐵人三項,去考察旅遊,然後讀書、寫字。

5

「堅持」是什麼?

堅持首先是一種信念。有人曾問鄧小平同志:「長征那麼艱難兇險,你是怎樣走過來的?」他堅定地說:「跟著走!」革命戰爭年代,多少人正是堅信「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堅持。

堅持是一種錘鍊。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能堅持下來的人不多。在成長與幹事的道路上堅持到底,拿出「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英雄氣概,我們終會收穫「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喜悅與驕傲。

堅持是一種精氣神。 今天,推進改革發展,仍需激發「堅持」的精氣神,以谷文昌「不救民於苦難,共產黨人來幹啥」的韌勁兒,以「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的憨勁兒,瞅准了目標百折不回往前沖,我們才能爬坡過坎,贏得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這個深刻道理,於國家是這樣,於個人也是這樣。

6

鄉土文化復興

鄉村是傳統文化的「源頭」,是農耕文明的「載體」。

傳統文化、農耕文明浸透著鄉村生活的規則、意義和價值,引領著村落成員的心理、行為和關係,模塑著社會治理的理念、方式和秩序。

源遠流長的鄉土文化歷經興盛、波折和凋敝,卻依然在鄉村的大地上頑強地延續流淌,不絕如縷。

鄉村正處於一個深刻的轉型時期,鄉土文化也正迎來一個蓬勃的復興階段。

村落文化

傳統村落既是村民的生活空間,也是他們的心靈家園。這裡蘊藏著先人積累的生活智慧,鄉土文化中的生態文明,還有根深蒂固的地域民俗文化。

歷經歲月的打磨和風雨的侵蝕,村落形態還能不能保有它鮮明的特色?村落空間還能不能承載它原初的夢想?村落文化還能不能延續它厚重的生命?

保護古村落,標識著鄉土社會的文化覺醒。許多地方或列入文化遺產名錄,提出「拯救老屋行動」,眾籌資金,守護即將逝去的鄉愁;或開展鄉村特色旅遊項目,挖掘村落文化基因,在開發性保護中助力傳統村落發展;或全面實施鄉村記憶工程,通過微紀錄片、深度文字解析等多種方式,留住沉睡中的歷史映像和文明密碼。

重建新民居,陶冶著鄉民生活的文化素養。新一輪鄉建熱潮中,村莊整治、民居建設,更加重視凸顯地方建築形態特色,契合山水田園生態環境,彰顯古風古韻地域文化。

修復原生態,展示著鄉村建設的文化視野。河南信陽平橋區郝堂村的「最美休閑鄉村」建設,創造的是有自己特色的「修復」模式。農村新社區建設曾經有過大拆大建強迫農民上樓的風潮,當時平橋區的區委書記王繼軍給郝堂村建設定下的原則是:尊重自然環境、尊重村落肌理、尊重群眾意願,不挖山、不砍樹、不扒房、不填塘。郝堂村要做的是修復一個村莊,修復一種生活方式。

民俗文化

傳統節慶、集體娛樂、廟會祭祀、紅白喜事、地方戲曲等等,傳承著民俗文化生動豐富的內容。它是村民鄉土生活的歷史積澱,也是鄉村公共活動的平台資源,釋放著協調村民行為、深化社區認同和維繫鄉村價值的功能。

民俗文化具有十分濃郁的鄉土氣息,為美麗鄉村的建設注入源頭活水,平添許多色彩。一些地方運用「民俗+」思維,深度挖掘民俗文化資源,依託地方性傳統民俗文化打造主題型農業公園、現代農莊和特色小鎮。

鄉土產業+民俗文化,也為產業業態的創新,開闢了新的路徑。筆者當年在湖南桂東縣茶產業基地採訪,對此感受真切。桂東客家山歌中的採茶調,清泉鎮銅鑼村的玲瓏茶傳統工藝,都是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藉此舉辦玲瓏茶手工製作大賽,開發茶園休閑觀光、體驗農事等多項功能,茶產業、茶文化、茶旅遊共生共榮。

在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的多樣選擇和生活文明的品質提升中,民俗文化也獲有了價值實現的更大空間。國人最為看重的春節,承載著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如今,親人相聚慶祝春節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團圓旅遊」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青山綠水、田間野味、民俗表演……親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努力尋找慢的記憶和自然的氣息,溫習家的情趣和鄉愁的滋味。

手藝文化

在後工業化時代,人們終於重新認知了傳統手工藝,其中承載的習俗、情感、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終於被重新激活。手工藝人所執著的工匠精神,已經融入今天「製造」的產業文明。

與生活變遷相契合,傳統手藝文化在人們消費視野的開闊和消費品位的提升中,擁有了更為便捷通達的回歸生活渠道。江蘇蘇州市舟山村,是近代核雕發源地,傳承梯隊代代相傳。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構建了舟山村的富民支柱產業。

與經濟轉型相契合,傳統手藝文化在一二三產業的業態變革和融合創新中,探索著更為豐富多樣的價值實現形態。一如貴州鄉間的苗綉,「是苗家女人一生最值得榮耀的事情」。在市場力量的拉動中,精英領銜+本土傳承,傳統技藝闖出了產業化道路,從而改變了許多村莊面貌,提高了廣大婦女地位。

與文化傳播相契合,傳統手藝文化在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全球文化的互聯互通中,開拓出更為廣大的話語表達平台。筆者採訪過藍印花布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吳元新。默默幾十年,他守護著這小小的青花世界。在他的推動下,藍印花布儼然已成為感知的文化符號,傳播的文化使者。

鄉賢文化

鄉村社會自古就有尚賢的傳統,並由此生成了綿延不絕的鄉賢文化,涵養著風習教化、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鄉賢群體的再度登台令人欣喜。

新鄉賢群體的成員構成更加廣泛。傳統的鄉賢即鄉紳。今日鄉村,退休返鄉的幹部、教師、工人,懷揣金色夢想的大學生村官,投身創業熱潮的返鄉農民工,矢志反哺桑梓的成功企業家,積極帶領村民實現共同富裕的優秀基層幹部,還有熱心鄉村公益事業自願從事鄉村建設的各方社會賢達,都可成為新的鄉賢。

新鄉賢群體的參與方式更加多樣。或當仁不讓,參選主政,或當好顧問,參謀協調;或身在鄉土,把根留住,或心在田園,發熱發光;或用其學識專長創業經驗服務鄉親,或整合社會資源動員社會力量造福鄉里。

新鄉賢群體的功能作用更加全面。新鄉賢的嘉言懿行示範引領,有利於弘揚善行義舉,傳承鄉村文明,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紮根;新鄉賢深孚眾望,在鄉村禮俗社會和法理社會的共通中,可以充分發揮排難解紛、和諧鄉鄰的特殊功能;新鄉賢在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門路的開放等方面,都有其引領在前的明顯優勢。

講堂文化

傳統,書院、義學、私塾頗多,讀書、講學、敬賢風行。

新時期的講堂文化又以新的形態活躍在鄉村社區——

在齊魯大地上,「孔子學堂」飄來縷縷書香。學堂通過講道誦讀、德行禮儀、家風建設等系列課程,傳播優秀傳統文化,讓那些依然富有時代價值的儒學思想走進尋常百姓生活。在浙江鄉村中,「文化禮堂」已經遍地開花。各地充分挖掘地域資源,守護文化根脈,將許多散落於民間、存活在百姓記憶之中的文化元素,融入村民精神家園的建設之中,彰顯文化禮堂的生活化、本土化特質。在晉南鹽湖區,「德孝文化大講堂」巡講活動深入人心。學者講:用歷史經典啟發人;現身說:讓鮮活榜樣帶動人;舞台演:用文藝作品感染人。講堂著力於用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友好、單位融洽、社會和諧,把德孝文化播撒到鄉村城鎮。

鄉土文化的悄然復興,給鄉村的現代化轉型奠定了一個撬動的支點,為農民的主體性發展增添了更加充足的文化自信。人們在鄉土文化的復興中,重新審視生活的內涵,重新發現生命的價值,重新構築鄉村的未來。

鄉土文化的復興,不是單向度地懷舊復古。這是一種修復和回望,更是一次變革與新生。傳統是它生存的土壤,現代是它發展的指向。我們應當努力的,是在開放性的思維中,在與城市文化、域外文化的互學互鑒中,去充分激活鄉土傳統的文化精華,去積極探尋鄉土文化的現代表達,去充分釋放鄉村文明的核心價值。

鄉土文化的復興,也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場需求。誠然,我們不能忽略市場機制在新一輪文化復興中提供的能量和動力。但是,任何隨意貼標籤地裝潢、破壞性地開發、過度商業化地變現,都是需要警惕需要擯棄的。鄉土文化復興的意義,全在於造福鄉民,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拓展他們的發展空間,引領他們的文明進步。

鄉土文化的復興,還得防止泡沫化、運動式地炒作和颳風。文化的進步是一種生長,一種發育,需要的是清風徐來,是雨露滋潤,是陽光沐浴。尤其在當下特色小鎮建設、鄉土文化復興熱浪撲面而來之時,我們還需保持清醒頭腦,記取歷史教訓,務必尊重特色鄉情,尊重文化演進規律,尊重農民發展意願,切實保持文化自信的定力,堅守鄉土文化的本真,把握文化復興的方向。

7

打開大門更要敞開心門

今年7月底,河北正定縣城兩條主幹道上的縣財政局等20多家機關事業單位,拆除圍牆和門口欄杆,打開大門,上班時段社會車輛可免費停車,內部廁所、開水間免費開放。眼下,免費開放的車位有限,但這便民的「一小步」,卻得到了群眾廣泛的讚譽。

從為民服務的角度看,不僅要打開大門,更要敞開心門。牆,推倒了就是橋。少一堵隔心牆,就多一座連心橋。百姓心裡有桿秤,只要真做便民利民的好事,真有親民愛民的作風,群眾就能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分量。在任何情況下,把工作做實,做進群眾心坎里,都應該是廣大黨員幹部不變的追求。

8

「掌上政務」的三大亮點

亮點一

更及時、更便捷,手機成為了解政務信息的新載體

關注突發事件、了解政務信息,手機越來越成為群眾與政府之間的「熱線」,甚至在很多時候,監督評議政府作為的有關輿論也是先從隨手拍、微博吐槽等手機端發起的。

亮點二

掃碼辦事、手機信訪,政務APP成為為民服務的新窗口

互動性是互聯網的鮮明特點,也是電子政務探索發展的重要原則。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網上政務」逐漸發展成「掌上政務」,手機開始成為為民服務的新窗口。

「臉面就是通行證」「掃碼即可辦成事」,「微政務」在各領域各行業大量湧現,有網民將其稱作「刷臉政務」,操作簡單。另一方面,為了給群眾提供更多便捷,「功能齊全」也是政務APP的不懈追求。

一邊是便民服務,一邊是聽取民情,以往政府網站普遍設有意見信箱、留言板,如今這些功能也逐漸被搬進了手機,移動端信訪已成為網上信訪的主要方式。

亮點三

集約服務、群眾語言,「掌上政務」越來越優質高效

有人說,隨身攜帶一部手機,就可以搞定衣食住行,走遍天下。這種便利同樣適用於政務服務,打開手機,你也可以隨時隨地與政府熱聊。各地各部門一手抓信息共享,為「掌上政務」提供技術條件,一手抓宣傳培訓,努力提升與社會溝通的能力。

基層政務公開怎麼「破」,貼近群眾是最大的法寶。

一個手機APP,可能裝載的就是一個政府。未來,手機技術還會有創新,並且引發政務服務的新變革,但一以貫之的始終是為民服務的宗旨。

9

「八個更」:人民需求的新期盼

習近平指出,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這些分量頗重的「更」,涵蓋了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保障、住房、環境、精神文化生活等有關民生建設的方方面面,件件都是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民生改善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艱巨的、複雜的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這深刻闡述了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性和長期性,是高度的政治清醒,更是堅決的責任擔當。

面對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人民的需求,該如何應對?

人民的需求是改革的契機,要抓住重點。隨著改革深入推進,牽涉的體制矛盾和利益關係越來越複雜,改革抓重點、抓關鍵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加突出。要牽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問題、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習近平這樣說。

10

「后美國時代」來臨是歷史必然

時代變遷是個漸進的過程,如果非要確定「后美國時代」到來的臨界點,2008年發端自美國華爾街的全球金融危機就是這個歷史拐點。而2017年則是「后美國時代」加速發展「新的歷史起點」。

這一判斷如何得出?「后美國時代」又有哪些特點呢?

●力量格局發生轉折性變化

以為代表的發展家整體力量的上升,使世界力量「大趨同」從量變逐漸走向質變,這不僅說的是經濟實力的趨同,更為重要的是思想的競爭。

由於世界力量格局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歷史大變化,「美國世紀」終結已成事實,國際秩序調整不可避免。「后美國時代」全球治理將從「西方治理」一統天下,不可逆轉地轉向「東西方共同治理」,國際關係民主化成為各國的共同心愿。

●全球化角色「大調換」

進入新時代,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勢力的博弈加劇。頗有意思的是角色「大調換」:堅定支持全球化的是以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家,而這些年全球化的發起者和主導者美國等部分西方國家卻站到了全球化的對立面。這是「后美國時代」常常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

一個很重要的標誌是世界經濟發展指導思想的轉變、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轉變。美國在全球極力推行數十年的經濟新自由主義及其「華盛頓共識」治理方案已經被歷史大潮所拋棄。相比之下,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建設「一帶一路」的宏大倡議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秩序與全球治理的遠景目標,得到各國的廣泛歡迎和高度重視。

●世界安全體系的新方向

「后美國時代」世界安全體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軍事同盟關係網路與全球夥伴關係網路並存,相互競爭。前者充滿矛盾與變數,後者內涵與外延豐富,充滿張力。我們相信,世界大勢一定會朝著集體安全、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的方向發展,全球夥伴關係勢頭看好。

(作者何亞非,系外交部原副部長,來源:環球時報2017年8月15日)

11

厲以寧深度解析:經濟面臨的十大尖銳問題

第一個問題:新常態和適應新常態

第二個問題:第三產業產值達到GDP佔比51%的意義

第三個問題: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繼續推進工業化並重

第四個問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都需要改革和轉型

第五個問題:要看到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重大意義

第六個問題: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只有進行時,沒有終點

第七個問題:新常態下的宏觀調控

第八個問題:新人口紅利

第九個問題:當前農村的兩個突出問題

第十個問題:發揮第三種調節的作用

END

微信編輯&版式丨周宇晗

監製丨吳曄

浙江日報全媒體評論理論部

一個與時俱進的公眾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