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十三五」語境下中國文化經濟發展研判

中經文化產業:「十三五」時期是經濟社會「穩增長,調結構」關鍵時期。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暨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的魏鵬舉、戴俊騁、孔少華近日發文,結合對近十年文化產業、文化財政投入、文化金融、文化消費與文化貿易的數據分析,進而對「十三五」時期語境下文化經濟的發展進行研判,認為文化產業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機遇期,文化財政加大投入還會保持,且社會資本參與力度加大,多元多層次文化資本市場正逐漸形成,文化消費將蓄勢待發,文化貿易也將進一步帶動軟實力的提升。

「十三五」時期,面臨改革開放紅利結束、經濟增長模式轉型、需要尋找未來經濟可持續增長點的重大挑戰,已經進入一個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窗口期,在這個機遇期下,「十三五」時期文化經濟的發展語境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首要目標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體的分目標有五個

首先是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第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其中包含文化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文化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

第三是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其中明確指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影響力持續擴大」三個核心訴求;

第四是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第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更加定型。

從發展理念來看,「十三五」時期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推進「十三五」文化產業良好開局的重要遵循。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是放在第一位的,創新裡面明確提出「四個創新」,其中文化創新和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並列。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關於文化產業發展,明確有四句話: 「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骨幹文化企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其中,「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總體要求,要求我們必須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首位,把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頭等大事。

中央文件日益強調和突出「文化創意」,旨在強調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文化產業發展方式轉型,突出內容為王,創意為勝的新動力。推動技術、創意、內容與市場需求對接,催生新型文化業態。依託文化供給側改革,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擴大和引導消費。後面四點都是「十三五」時期文化經濟發展必須著力抓好的重點與難點。

綜上,在明晰「十三五」發展語境的前提下,本文結合文化產業、文化財政投入、文化金融、文化消費與文化貿易的統計分析數據,就文化經濟的發展趨勢進行研判。

1

文化產業呈現逆勢上揚的勢頭

從2004 到2014 年文化產業的增加值來看,文化產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從2004 年算起,只用了7 年時間,文化產業增加值就突破了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010 年是個分水嶺,以前年份文化產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量在千億元上下,但以後年份的年均增量超過了兩千億元。

另外一方面,文化產業佔GDP 的比重也在穩步上升,2004 年只有2. 15% ,到2011 年超過3% ,再到2014 年達到3. 76%。這裡需要說明的是,2012 年GDP 佔比從2010 年的2. 75% 升到3. 28%( 參見圖1) ,這是由於2012 年國家統計局對文化產業做了新的統計口徑調整。

總的來看,無論增量還是佔比,文化產業在確實在快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年攀升( 參見圖1) 。

↑圖1 2004 - 2014 年文化產業增加值與文化產業佔GDP 比重

但是,如果把文化產業與宏觀經濟發展相比較,文化產業的發展勢頭與宏觀經濟的表現有高度的一致性。從2005 年到2014 年,GDP 的增速總體往下走,到了2012 年以後,跌到了8% 以下,在2015 年,GDP 增速更是跌破7%,整體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同比文化產業增速來看,文化產業在2005 年的增長數據達到37. 1%,此後同樣經過波動,最近幾年增長速度也明顯下降。如果從一個總體走勢來看,並不能看出文化產業逆勢上揚,文化產業的發展走向基本上和宏觀經濟的走向是一致的,而且它的增速下滑幅度比GDP 增速下滑幅度還要大( 參見圖2) 。

↑圖2 文化產業與GDP 增長的相關性

那麼,未來五年文化產業是否能夠逆勢而上? 從圖2 中可以看出2013 年文化產業的增長率降到了11. 1%的歷史低位,而2014 年又開始上升到12. 1%,與繼續下滑的GDP 增速相比,文化產業的發展呈現一個比較溫和的V 型反彈的上升勢頭

在未來五年經濟下滑趨勢持續的背景下,「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要實現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既定目標,預計年均增長率會達到15%甚至更高。要實現這個目標,既要有國家戰略的支持,更要有市場力量的支撐。所以在未來五年,文化產業將進入一個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將能夠逆勢而上,也應該逆勢而上,成為帶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首先,新常態背景下經濟轉型升級,意味著不論是經濟自身的規律還是出於經濟發展的戰略考慮而進行的宏觀調整,傳統產業將逐漸轉型升級,特別是高污染、產能過剩的領域,將轉移甚至是被淘汰。要保持6. 5% 以上的中高速的增長,一定得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所以,從國家政策層面上,對於新的經濟增長領域一定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其中文化產業毫無疑問將成為傳統經濟在下滑的同時又要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一個戰略性支點。

從消費層面來看,對於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仍然旺盛。通過近十年來的文化消費支出和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人們在解決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以後,精神文化的消費需求會保持著比較快的增長速度。

在投資方面,2014 年以來文化產業的投資上呈現井噴的狀態,備受資本追捧。以「中文在線」為例,截至2016 年1 月22 日的數據,其市盈利高達720 倍,市凈率達到22. 3 倍。

文化出口近年來進步非常快,儘管以產品出口為主,但是在文化服務的出口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其三,文化產業供給側的核心還是創新。從文化產業的發展來看,目前一直強調文化需求很重要,但是文化需求卻沒有被充分釋放出來,其中關鍵原因在於沒有提供有效的、有創新價值的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現在國家積極支持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民的創新創業的活力在被逐步激發,文化產業的供給側改革也會釋放巨大的創新活力。

其四,「互聯網+」帶來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巨大機遇。現階段,單從文化投資的角度來看,和互聯網相關的文化內容投資是最為活躍的,互聯網文化金融現在已經成為最貼合文化產業特徵、最具希望的一種金融業態。近十年來,傳統文化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度越來越高,在這樣的大趨勢中,正如一些行業研究所預判的那樣,如果文化行業不「觸網」,在很大程度上將會因為自身結構和機制無法適應數字技術時代市場激烈競爭的要求,而呈現發展日趨乏力、市場競爭越來越不足的問題。

2

財政對文化的絕對投入還會保持增長

1991 年之後,財政收入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1994 年分稅制改革后,更有超過23% 的高增長率。即便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 年,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增速仍高達19. 5%,2010 年和2011 年增速更是再度攀升到21. 3% 和25%。不過,進入2012 年,財政收入增速降至12. 9%,2013年進一步下降到10. 2%,2014 年國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跌至8. 6%,2015 年基本延續這樣的增速為8. 4%。

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 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

↑圖3 2005 - 2015 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支出

在財政收入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能不能保證文化領域的支出?( 參見圖3) 根據2015 年財政收支情況統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5 768 億元,比上年增長15. 8%,同口徑增長13. 17%。其中,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 067 億元,增長9. 3%。

從增速來看,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要低於一般公共預算的增長支出近4 個百分點。

從支出結構佔比來看,文化體育與傳媒在八大門類中佔比最低,僅為3% 左右。

從一般公共財政支出的結果來看,顯然目前財政重點在於保障民生領域,對於文化領域的支出並沒有完全兌現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及的「增長幅度高於」的說法

所以在未來五年是否能夠繼續維持對文化領域的財政不斷增長的投入,還需要觀望,目前來看,絕對數量依然會保持增長,但是增長幅度和佔比提升有限( 參見圖4) 。

↑圖4 2015 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圖

需要強調的是,未來國家對於整個文化領域的投入會更強調財政的槓桿作用,更強調和社會的合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社會化發展。隨後中央在《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中提出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在《關於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中,也明確了積極有序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營造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良好環境。

通過梳理國家發改委發布的PPP 項目情況可以發現,一些帶有公益性和公共屬性的大型文化旅遊類項目,原來主要是政府投入,「十三五」時期會傾向於政府和社會合作的模式。其中2015 年第一批和第二批文化旅遊類PPP 項目共有47項,總金額351. 47 億元,但總共2 531 項PPP 項目在總計42 304 億元的總投資額度中佔比很小。

預計隨著這種模式逐漸成熟,在文化旅遊的公共服務領域,這種合作模式在未來五年會越來越多,而且會成為一種公共文化投入的主要方式( 參見圖5) 。

↑圖5 文化旅遊類公共服務PPP 項目數量與投資額度圖

第一,文化財政投入總量將保持增長趨勢,並且更加強化對財政文化投入的績效評價。

第二,公共文化經濟政策日益重視社會參與,這裡既有上文提及的PPP 模式,還有比如國家藝術基金開始專題研究如何接受社會捐贈的問題。公共文化服務部門最具代表性的是博物館,《博物館條例》明確提出了建立理事會制度,吸納社會資本和社會參與。

第三,文化產業的經濟政策更加強化槓桿作用。比如文化產業的財政專項資金,從2009 年的10 億元升至50 億元,未來五年發展方向將越來越強調槓桿性,將會更傾向以貼息、投資引導等方式來撬動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

第四,文化經濟領域的稅收機制有待優化,尤其是「營改增」政策對文化創新領域的作用有待重新評估。

3

多元多層次文化資本市場逐步形成

無論從公開資本上市還是兼并重組案例,整體來看文化產業領域的投融資非常活躍,而且從2014年以來呈現井噴的狀態。從總體上可以判斷:國內多元多層次文化資本市場逐步形成。

從上市情況來看,截止2015 年6 月,上市文化企業數量達到180 家,其中2015 年1 -6 月新上市的文化企業數量為20 家。2014 年上市的文化企業數量為27 家,為近年最高峰,這得益於文化產業的高速發展以及2014 年1 月的IPO 重啟。上市文化企業IPO 融資總規模為2 592. 28 億元,其中2014 年為1 514. 67億元。

從文化產業領域併購來看,2013 年被認為是文化產業的「併購元年」,「併購」「重組」成了2013 年文化傳媒業的年度關鍵詞。2014 年和2015 年文化傳媒行業的併購延續了這種形勢。根據公開發布數據,2013 年,文化產業發生86 起併購事件,併購金額為559. 2 億元; 截止2014 年12 月20 日,文化產業共發生併購事件162 起,併購總規模達989. 15億元人民幣,2014 年前6 個月的併購規模已超過2013 年全年總規模; 截止2015 年12 月25 日,文化傳媒行業共發生併購事件166 起,數量略高於2014年水平,除23 起並未透露併購金額,其他併購總規模達到1 499. 04 億元( 參見圖6) 。

↑ 圖6 2013 - 2015 年文化產業併購案例總體情況

「十三五」時期,文化金融領域將呈現如下特點::

首先,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在文化產業領域的社會投融資中,純市場化的投融資總體來看和互聯網關係非常密切。「互聯網+ 內容」的IP 投資熱潮興起。作為當下的投資熱點, IP 已經不僅是指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產權,它已經成為互聯網架構下內容的生產和增值。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產權更多是創新領域的成果轉化,而文化領域的IP 投資則主要是指「互聯網+ 內容」的投資。

其次,文化領域的對外投資正在成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橋樑。例如,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在最近幾年開展了一系列具有戰略性文化產業國際化的投資。2014 年4 月,華人文化出資4 000萬美元,獲得IMAX 旗下公司10% 的股權。2015 年6 月,華人文化與IMAX 方面共同設立電影投資基金,啟動資金規模為3 億人民幣,首期目標是推出10 部華語影片。到2015 年9 月,華人文化和美國華納兄弟聯合投資在香港設立旗艦影業。藉助便利的資本橋樑,文化產業國際化之路更為順暢。

第三,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的文化金融創新愈加成熟。以濰坊銀行在藝術金融領域這些年做的嘗試為例, 2009 年,它在全國率先推出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 2013 年2 月,成立文化金融事業部,專業化經營藝術金融業務; 2014 年1 月,成立全國首家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建設的專業化藝術品倉儲機構; 2014 年5 月,成立藝術金融研究中心,並於2015 年7 月出爐首個由正規金融機構常態化發布的藝術金融指數。新時期將有更多傳統金融機構投身於文化金融的創新與體系建設中去。

第四,互聯網文化金融前景極為廣闊,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文化類眾籌項目將會迅猛發展。從表1 的數據可以看出,文化類的獎勵眾籌已經佔到全部獎勵類眾籌的24%,但文化類股權眾籌仍然比重較小,不足1%,總體募集金額僅為總金額的6. 55%,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4

文化消費的巨大潛力蓄勢待發

文化消費的潛力巨大,這是由整體人均消費支出增加和恩格爾係數下降所決定的。2013 年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6. 5%,剛需所佔比例減少。

但是問題在於目前城鄉消費差距越來越大,城市發展很快,農村消費增長卻非常緩慢。這可以從圖7 中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間距加大清晰地看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國2014 年文化娛樂消費佔整個消費支出的比重平均為4. 63%,而城鎮居民為5. 45%,農村居民僅佔2. 47%。按照和發達國家佔比30%的國際經驗相比,文化消費佔比太低,潛力巨大,文化消費佔比正逐年攀升,城鎮和農村的文化消費比例都在逐年增長。

↑圖7 1980 - 2015 年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在未來五年,文化消費會進入潛能疏導期。潛力巨大的文化消費,伴隨著公眾文化消費習慣的逐步形成,在合適的文化消費政策引導下,會有一個快速增長的趨勢。

對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現代市場體系,促進文化資源向資本轉變,通過文化資源的合理流動、優化配置體系; 通過加強文化供給側改革,鼓勵和支持文化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優化提升文化的優質供給。

二是出台適度的文化消費鼓勵政策,可以預見的是,北京市2014 年出台的《關於促進文化消費的意見》將會在全國許多省份、城市得到借鑒創新,政策核心將由直接補貼文化經營單位向補貼居民文化消費轉變。

三是依託「互聯網+」帶動文化消費,尤其是激活農村文化消費,通過互聯網手段滿足差異化個性化的農村文化需求,避免農村畸形文化消費之痛。

5

文化貿易帶動「軟實力」提升

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在整體上呈上升趨勢,根據聯合國Comtrade 資料庫1992 - 2012 年數據來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由1992 年的18. 8 億美元上升到2012 年的551 億美元,21 年間增長了29. 3 倍,年均增長19. 8%。

進口額方面,由1992 年的3 億美元上升到2012 年的29. 6 億美元,21 年間增長了9. 8 倍,年均增長13. 6%。

出口額方面,由1992 年的15. 7 億美元上升到2012 年的521. 1 億美元,21 年間增長了33. 1 倍,年均增長20. 7%。

從文化產品的貿易順差情況來看,1992 年文化產品貿易順差為12. 6 億美元,到2012 年順差上升到491 億美元。

但就文化貿易整體結構來看,的文化產品貿易長期保持出超,但文化服務貿易則呈現入超狀態。

這裡通過RCA 指數(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即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來反映一個國家( 地區) 某一產業貿易的比較優勢。一般認為,一國RCA 指數大於2. 5,則表明該國該產業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 RCA 介於2. 5 ~ 1. 25 之間,表明該國該產業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RCA介於1. 25 ~ 0. 8 之間,則認為該國該產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RCA 小於0. 8,則表明該國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較弱。

↑圖8 2000 - 2012 年文化進出口RCA 指數

從圖8 可以看出,文化產品RCA 值在1. 34 ~ 2. 44 之間,在文化貿易中具有較強競爭力,且近幾年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 但文化服務RCA 指數始終在0. 2 左右徘徊,文化服務貿易競爭力較之國際水平有顯著差距( 參見圖8) 。

「十三五」時期,文化貿易正在進入結構轉型升級期。培育文化貿易,尤其是文化服務貿易實力,是文化貿易轉型升級的重心,

在未來五年可能會在以下四個方面逐步有所作為:

首先,文化產品貿易向文化資本輸出轉型升級,這是一個顯著的變化。原來很強調文化產品的貿易,而現在越來越成熟的模式是文化資本國際化,通過資本實現文化「走出去」。

其次,文化貿易逐漸主導文化「走出去」,我們根據多年的實踐發現,文化「賣出去」比文化「送出去」的效果要好,且符合國際化、市場化、信息化的基本趨勢。同時,要在未來的國際文化競爭中真正獲得話語權,就必須在文化產業走向世界的進程中積极參与國際文化市場規則的制定。

其三,「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有待文化貿易的布局。「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歷史性機遇,通過文化產業發展的「π」型動力帶,打造成為文化內外貿易的大通道,形成「一帶一路」聯通地區,以及北美、非洲和拉美等成為近中遠三重文化

輻射帶。

最後還需要關注的是,現在已經成型的各類文化保稅區,會朝著文化自貿區的方向升級轉型。這也是真正推動文化貿易發展,並使文化貿易有效帶動文化軟實力發展的另外一個增長點。

總結

綜上所述,「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的發展,與經濟步入「新常態」背景下實現「超常態」的發展休戚相關。文化產業將會進一步實現逆勢增長,依託公共財政與社會資本的多元投入格局以及多層次的文化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文化消費尤其是農村文化消費將被充分激活,通過文化產品及文化服務貿易升級,提升軟實力的增長。

(如想獲得全文,請後台留下您的郵箱)

您可能感興趣的是

橫店文旅集團總裁:文化產業是橫店經濟最強生命力

這些省公布上半年規模以上文化產業發展情況

文化類全國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標準公布

主編:成琪

作者:魏鵬舉、戴俊騁、孔少華

編輯:邵希煒

投稿或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