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馬雲、宗慶后都入局,無人便利店是炒作還是風口?

實體零售業,近期又迎來了一隻「風口上的豬」。

在亞馬遜Amazon Go線下超市推出半年以後,國內的無人便利店終於迎來了集體爆發期。

7月3日,國內首家投入商用的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宣布完成超過1億元的A輪融資,並計劃在一年內鋪設5000個網點。

無獨有偶,另一家無人便利店F5未來商店近期也宣布獲得創新工場3000萬元融資,這是一家依託自主研發的機械臂和後台管理系統來構建無人化場景的企業。

有意思的是,快消界的龍頭老大同樣「不甘寂寞」,也來無人零售領域插一腳。

6月25日,娃哈哈與深蘭科技簽訂3年10萬台、10年百萬台TakeGo無人店的新聞令零售圈內沸騰了起來。

作為「新零售」的倡導者,阿里巴巴不甘落於人后,無人超市「淘咖啡」也在7月8日-12日舉辦的淘寶造物節上亮相。

資本青睞、巨頭進軍,一時間無人零售的概念被推到風頭浪尖之上。

就目前看來,企業提出的解決方案設想都很美好,但對消費者而言,未來無人商店的應用究竟是觸手可及還是鏡花水月?

01 為什麼都選擇便利店?

從目前無人便利店的參與方類型來看,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一類是以歐尚、大潤發為首的傳統零售,一類是以瑞典初創公司Wheelys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還有一類則是家居品牌居然之家、快消公司娃哈哈為代表的跨界運營企業。

先不論無人技術成熟與否,為什麼企業爭相選擇進入的是過往毫不起眼的便利店?

根據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7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便利店行業增速達13%,市場規模超過了1300億元。

貨圈全創始人張澤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國內至少有560萬家雜貨鋪,這560萬雜貨鋪一年的銷售額差不多10萬億,「無疑是個巨大而又雜亂的市場」。

家居賣場品牌「居然之家」也將在7月中旬推出無人便利店品牌EATBOX,該項目負責人表示,在城市化高度發達、人群密集程度加劇的情況下,便利店毫無疑問會獲得爆髮式的增長。

02 技術不夠人來湊

不可否認,無人便利店獲得資本青睞有其優勢所在,直觀感受是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大幅下滑。

以繽果盒子為例,其有中號盒子、大號盒子兩種規格,分別為12.48平米、15.6平米,主要經營快消品、鮮食,擁有500—800個SKU,官方稱15平方米盒子可售賣的數量與40平方米傳統便利店相當。

但前者造價(10萬)約為後者的1/4,試錯成本低,而且其自帶升降系統,能隨時移動位置,可減少拆遷、裝修造成的成本損失。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零售業態如何變化,提升運營效率是永恆的目標。

無人便利店節省人力、租金成本,但管理成本是否真正降低還有待觀察,原因在於當前技術應用並不成熟。

無人便利店運用到的技術包括計算機視覺、感測器和深度學習,這些技術獨立開來是成熟的、可實現的,但是如果要全部搭載在一家便利店上,適合消費者隨機無序購物的話,目前還不能完全實現。

Amazon Go出現了一旦選購人數超過20人,Amazon Go的整套設備就很難追蹤用戶以及手頭上選購商品的狀況,這也導致其首家Amazon Go門店因為技術故障推遲開業。

便利店的核心是提供便利,如果技術系統不支持,那麼無人便利店就失去其核心價值,難以被大眾所接受。

因此,處於起步階段的無人便利店仍欠火候,短期內並不具備實現規模化運營的成熟條件,只有技術質變,才有望進入複製推廣的高速擴張期。

03 低成本可能是個偽命題

雖然賓果盒子的設想很好,但成本的核算可能不是這樣的。

中百集團總經理萬明治曾經算了這麼一筆賬:

「無人便利店節省了很大一部分人力成本,假如一家夫妻老婆店需要僱用2人,無人便利店一個月省了10000元的人工;普通便利店需要4人,則省了20000元。」

然而,在計算前期投入方面,無人便利店對比普通現代便利店則高出了太多。

「夫妻店:50000元/50平方=1000元/平方;普通便利店:150000元/70平方=2143/平方;無人便利店:200000元/20平方=10000/平方。」

不過,對於前期的高投入,無人便利店的進軍者們都信心滿滿。在他們看來,當門店開到一定規模,成本會被迅速攤薄,甚至隨著技術的改進,可以做到半年內回本。

但想要做到快速回本的前提是無人便利店的生意比傳統便利店要好,但這有可能嗎?

04 販賣商品雷同,競爭力何在?

便利店一般售賣的商品都是日常生活用品還有一些快速食品、飲料,這些日常標品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即便是價格比傳統便利店的要低一點,但這也僅限於跟傳統便利店競爭。

那麼無人便利店之間的競爭呢?無差別的商品,無差別的價格,如何快速形成品牌競爭進行迅速擴張?

即便要靠其他變現渠道形成品牌認知,也是在後期,前期只能靠營業額。

再者是服務問題,冰冷的機器真的能打動消費者嗎?

目前便利店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服務,通過提供不同的特色服務來獲取認可,而很多的服務目前仍然依靠人力。

現在在路上我們隨處可見自動販賣機,但它在的使用率真的不高,無人便利店與自動販賣機難道不是同個概念?

用冰冷的機器來代替溫暖的服務,無人便利店有存在著變成街頭垃圾箱的概率。

最後是素質問題,我不想拿國民素質說事,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什麼社會總有那麼一小撮素質低的人存在,而他們的破壞力比大部分安分守己的我們都要強。

共享腳踏車自面世,這個問題就一直困擾著企業,無人便利店亦然,光靠黑科技真的能攔住「有心人」?如果有人在裡面直接開吃怎麼辦?

再者,即便能攔住「有心人」也難保它不會變成流浪漢的住所。

素質問題在國外的解決方式是信用,而的信用體系尚在建設中,也就是說,的信用體系一天沒建成,無人便利店就不可能大規模複製,也就不存在風口這一說。

目前來看,無人便利店確實帶動了零售新形式,無論它是不是風口,傳統便利店的轉型都迫在眉睫。

其實不止便利店,所有的傳統零售都應朝著互聯網思維,增加附加服務,融入大數據應用等方向轉變,才能繼續存活。

盛夏,資本市場的升溫速度令人咋舌。

7月1日,F5未來商店完成3000萬元A+輪融資;7月3日,繽果盒子完成超1億元A輪融資;短短一周,融資便超過1.3億元。

緊接著,7月8日,阿里巴巴無人超市「淘咖啡」正式亮相杭州。

資本不斷加碼,創業者躍躍欲試,無人便利店似乎在一夜之間成了一個「爆炸性」風口。

然而,融資餘溫尚未過去,繽果盒子便傳來首家門店暫停運營的消息。它似乎給狂熱的市場打了一針鎮定劑——被資本追捧的無人店,究竟是風口還是虛火?

又一個新的風口到來?

每一個行業和領域從來都不缺企業明星。無人店也是如此,沃爾瑪、亞馬遜、阿里巴巴、哇哈哈、京東……陣容不可謂不豪華。

早在2012年,沃爾瑪就開始嘗試無人收銀,研發並推出了「Scan&Go」,後來,又在北京實施掃描儀方案。

▲亞馬遜無人便利店Amazon Go

2016年12月初,亞馬遜在西雅圖開張了一家具有革命意義的實體便利店——Amazon Go。它描繪了一個完全自助購物的場景:從進店到購物再到結賬,都是自助完成。

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淘咖啡」,一開業便轟動杭州城。毫無疑問,「淘咖啡」是馬雲對「新零售」給出的實體定義之一。

除此之外,哇哈哈、京東也紛紛入局,前者與深藍科技合作,簽訂了3年10萬台、10年百萬台Take Go無人店的協議,後者宣布要在全國大量開設京東無人超市。

互聯網巨頭歷來是風向標,無人店正在掀起一陣新的創業浪潮。

2016年底,主打無人值守自助購物的小e微店,入駐宏碁、海爾、智聯、51job和小米等百餘家公司,在全國的企業和寫字樓呈風靡之勢擴張。

▲自助購物24小時便利店 便利蜂

緊跟著,2017年2月,庄超辰重倉投資可自助購物的新型便利店「便利蜂」,揚言投資30億元資金,未來要開1萬家店。在此之前,便利蜂已獲得3億美元融資,並在中關村5店齊開。

便利蜂之後,無人店暴漲的時段集中在今年的6、7月,尤其是繽果盒子和F5未來商店的融資消息,更是為創業者們注入了一針興奮劑。

▲F5未來商店

大風正在過境,無人店會成為繼共享腳踏車之後的又一個風口嗎?

無人店是零售趨勢?

一石激起千層浪。阿里無人超市開業后,零售業出現了一個聲音:「2017年7月,將是重要的轉折點。一場『消滅收銀員、消滅導購員、消滅服務員』的革命,浩浩蕩蕩開始了。」

互聯網時代,三四年便會經過一輪大洗牌。

2008年,移動互聯網剛剛萌芽,所有人都開始為PC互聯網注入移動因素,漸漸拋棄傳統互聯網的思維,去尋找能真正紮根於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和土壤。

到了2012年左右,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開始加速,O2O模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逐漸確立,服務由線下逐漸轉移到線上,大眾點評和美團網是當年的典型案例。

而隨著線上增長放緩、獲客成本漸高,加上用戶重新重視線下體驗及商品、生活品質,互聯網行業在2016年又展現了一個新趨勢:線下流量開始重回視野,線上陸續向線下靠攏,「線下」成了下一個互聯網獲取用戶的必爭之地。共享腳踏車、無人店便是最好的證明。

▲線下成了互聯網獲取用戶的必爭之地,共享腳踏車便是典型的案例

此外,從目前無人店運營的情況來看,的確有優於傳統零售店之處。

第一,佔地面積小。以繽果盒子為例,分為中號和大號便利店,佔地面積各約12㎡和15㎡,但是其售賣的商品SKU與40m²便利店相當。

第二,節省人力成本,提升運營效率。據繽果盒子負責人介紹,無人便利店以機器取代人工運營,其成本比普通便利店要少80%以上。

第三,價格更便宜。由於節省了人力、造價與運營成本,無人便利店售賣的商品比傳統便利店便宜20%~30%。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更便利。無人店無需排隊,結賬全自助,極大地節省了時間。有體驗過的顧客介紹,在店內購買了一瓶礦泉水,整個購買流程用時不到10秒。

▲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

從互聯網時代的洗牌特點和無人店的優勢來看,無人店似乎很有可能會成為零售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風口之上的質疑

我們探討無人店是否會取代傳統零售店,其根本是探討它是否解決了目前零售業存在的問題。

透過炙熱的資本市場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表象,深入分析無人店,不難發現,作為只適合於特定場景,滿足特殊需求的零售形式的無人店,無非是零售形式的一種。

從目前無人店的運營情況來看,其最主要的優勢在於降低了人工和運營成本,但仔細剖析,無人店的顯性成本和傳統零售店相比是一個偽命題。

儘管無人店減少了線下的人力成本,但後期運營和維護成本並沒有因此減少,其對商品管理和後台維護的成本甚至更高。

無人便利店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如何運營。運營的核心包括獲客、選址、商品選擇、日常補貨、上貨及貨架維護、商品損耗管理、防損、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問題等,這一系列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對顧客而言,他們更關心的是購物過程中,智能機器發生故障,誰能及時處理;購買的商品質量出現問題,該找誰。繽果盒子首家門店因未解決高溫問題而暫停營業,反映出來的就是其中一個問題。

此外,在消費環境、產品和需求都在發生變化的當下,「消費升級」、「體驗升級」成為備受關注的熱詞。當越來越多的線上零售轉移到線下,都在探尋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和消費體驗時,無人店儘管提供了無需排隊、手機支付的便利,但其服務體驗是否能夠真正做好,還需要畫上一個問號。

技術方面,無人店仍處於技術探索早期,做到真正的無人值守為時尚早。Amazon Go相關負責人曾表明,Amazon Go能夠完美運營的條件是:店內少於20人或當消費者移動緩慢時。

簡單來說,當店內過於擁擠時,Amazon Go可能會崩潰。國內同樣面臨這種尷尬,識別、感測、支付等無人化技術手段已相當成熟,難點在於消費者行為是隨機的,實時傳導到後台並且進行判斷回傳難度極高,準確率將大打折扣。

無人店最初的目的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使用大數據和智能軟硬體,突破固有的便利店購物體驗,以用戶為中心,圍繞每個用戶個體進行專屬服務,使用戶獲得切實的便利。

如果無人店不能通過大數據和智能軟硬體解決場景與體驗的痛點,增強顧客粘性,那麼,它能否成為一種零售趨勢,也依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繽果盒子上海首家門店暫停營業

而且,目前無人店並非完全實現無人操作,實際上,它更像一個大型的「自助販售機」,只是在品類上做了豐富,空間上做了擴容,在用戶體驗上可以直接觸摸商品,支付的手段其實並未做到感測免支付,更多的是在掃描區域手持支付。

因此,準確來說,無人便利店在本質上只是一種自助購物。

寫在最後:關於誠信的一點探討

從早期的自動售貨機到無人飛機送貨,再到無人店出現在街頭,無人商業在現實中的版本層出不窮。

▲阿里無人超市「淘咖啡」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無人商業是對消費者的一種人性考驗,信用問題是無人店面臨的一大挑戰。

自動販賣機出現的時候,曾被人當成垃圾箱,也有人動歪腦筋取貨,後來演變成了自動販賣機前面還要有專人看守。無人零售的發展將面對和自動販賣機類似的風險,如果運營方需要額外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監督、管理、整理的話,節省人工這一美好願望就會落空。

早期,沃爾瑪的「Scan&Go」項目和掃描儀方案失敗的主要原因便是盜損率過高,由0.7%上升至3%。

此外,還有媒體報道,全時便利店在北京嘗試推出無人便利店當天,就有顧客現場拿走了價值昂貴的貨物而沒有付錢;還有人往返好幾次,拿走數袋價值不菲的煙酒,並且只支付了10元錢。

無人超市、無人收銀的模式在國外已有實踐。

在歐美、澳大利亞零售商店的無人自助售貨通道,都會在機器附近安排一兩名工作人員,一方面幫助顧客解決在購物時遇到的困難,另一方面也是一種無形的警示和監督。日本的無人收銀,也不是無人便利店,是在「有人」便利店中,為減少排隊,推出的無人收銀台而已。

因此,要真正走向新零售,絕不是依靠物聯網和互聯網的掃碼方案,或者「線上、線下融合+物流」的方案,而是要真正地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實現零售的無人化、智能化和信用化。

在重重考驗之下,阿里的「新零售夢」還能實現嗎?

地址上海市嘉定區滬宜公路1185號愛就投大廈20層

網址:www.ijointoo.com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