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華為手機崛起,技術只佔三分

在這個極其缺乏創新的國度里,能出現像華為這樣的異類確實值得令吾等點贊。因此,華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還是國人們心中的驕傲。為何?簡單說兩點:第一,華為擁有廣闊的海外市場空間;第二,擁有數以萬計的技術專利,這些幾乎都是華為的驕傲或是讓人以華為驕傲的地方。再者,華為以前主要客戶對象是企業用戶,即所謂的電信運營商用戶為主,它在該領域將其做成了世界第一,如今華為手機業務也做到了全球第三。

眾所周知,華為手機業務曾經是不受內部重視的,畢竟不是主營。所以,最早的華為手機只是給運營商做做定製機,無論從銷量方面還是口碑上都可以說微乎其微;直到後來Android系統的爆發,華為手機開始逐漸發展成為國產手機品牌中的佼佼者。

聊及這裡,不得不提起當年的部分歷史。中華酷聯四大手機品牌風光一時,可最後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特別是在銷售渠道上過度依賴運營商,小米手機推出,中華酷聯便難以招架,甚至有些已經默默無聞。

換言之,小米之後華為手機才覺醒並開始真正的崛起。但崛起並非依靠全部依靠技術實力,且聽筆者下面三個方面的分析。

危機意識,華為手機跟進快

華為手機的成功並非完全依靠沉澱多年的技術實力,更多的則是對市場把控、善於學習、營銷方式及你懂的等。華為手機正式進入爆發期是在Mate7發布面市后,作為2014年的產品Mate7,那時它正誕生於互聯網思維如火如荼的時代,小米策馬揚鞭、攻城掠地真正登頂,以6112萬的銷量拿下市場第一。

或許小米太沉醉自己的成功了,沒有發現危機已到。小米剛成立那幾年,市場換機潮,用戶被教育,但市場千變萬化,當時的小米沾沾自喜自己暫時取得的輝煌,未清晰地看到未來。譬如,2013年iPhone5s已經開啟了智能手機新趨勢:金屬外殼、指紋解鎖。反觀小米,直到2015年1月在發布的高端機小米Note也沒有看到使用指紋識別,當首次搭載指紋識別的紅米Note3推出,已是時隔十個月了。

而華為和小米不同,它看到了這個趨勢且迅速跟上。上文提到的Mate7,即是採取大屏幕、金屬質感外殼、背後指紋識別,一炮而紅的同時華為Mate7開始成為市場上供不應求的機型之一,華為手機品牌打響,小米走下神壇。一正一反,最後華為在高端機市場越戰越猛,帶動了整體銷量;小米高端機嘗試進軍失敗,長期下探紅米系手機,走向低谷。

狼性文化,善於學習的能力

2013年,華為就在開始學習小米,推出互聯網品牌手機:榮耀系列。榮耀亦步亦趨的模仿小米,一度被雷軍比喻為像素級的模仿。從小米的性價比到搶購再到建立論壇、商城,開展微博營銷,打造自己的冬粉群體,華為榮耀可謂學習的一點不剩,可謂是小米「摸著石頭過河」在趟路子,榮耀也跟著走。

但如今,榮耀系手機的銷量超越了小米,立刻把學習對象轉移到有「黑馬」之稱的OPPO身上,我們單拿任正非老先生在內部提出向OPPO學習的講話中足見一二。當然,事實勝於雄辯,2016年OPPO手機在線下確實做的很棒,全年手機銷量9500萬部,達到109%增速爆發的數據值得華為學習,否則再不學習就要被反超越。

營銷廣告,大力建設的品牌

任何一個手機品牌的建立,必須要有不斷深入的廣告打前站。連蘋果、三星等世界級別的手機廠商每年都會預留巨額廣告費用,何況不被看好的國產手機呢?華為也不例外,因為這關係到品牌形象,最終直接影響到銷量。

現在小米一改之前互聯網營銷模式,在捷運、分眾上投放廣告,花費巨額費用冠名綜藝節目《奇葩說》等,想必其看到了線下的重要性。那身為全球手機市場銷量的第三名,華為的廣告支出理應很高,拿線上的廣告費用來說:華為位居手機廠商第一名,月投放廣告近千萬,其次才是OPPO/VIVO,小米廣告支出不及華為三分之一,究其原因小米的主戰場當前還是線上,鑒於利潤有限,不得已支出極少。

綜合上述,華為手機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功,技術原因雖功不可沒,但在筆者看來非決定性因素。諾基亞、摩托羅拉在手機領域的技術哪個不比華為強,還不是照樣衰落?加之華為手機除了麒麟晶元、通訊上的沉澱外,其他方面(內存、快閃記憶體、屏幕等零部件)的技術應該有待提高。

最後,關於華為P10想多說兩句:一台ufs的快閃記憶體比emmc的貴60塊錢,不道歉、不更換,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口碑恐怕難以持續,順帶著今年的利潤KPI估計難完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