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說說無錫菜的濃油赤醬

「濃油赤醬」是無錫菜的特色,無錫之甜名揚大江南北,小夥伴們甚至會被問「無錫人是不是炒青菜都放糖?」但你或許不知道,在真正的錫幫菜里,濃油赤醬只是冰山一角……

「年年有魚」不稀奇——老燒魚

無錫是吳文化的發源地。無錫話里,姓氏中的「吳」和「魚」是一個音。泰伯到無錫,他的弟弟仲雍則到了常熟虞山,這個「虞」字據說就通「吳」字,有意思的是,虞和魚又是同音。

無錫人吃魚吃慣了,並不怎麼嚮往「年年有魚」,而是可以做到頓頓有魚。因為「年年有魚」是少魚的地方人們的夢想,而在無錫這個水鄉,魚就不稀奇了。

無錫人做魚做得好的第一人,要算專諸。戰國時伍子胥從楚國避禍到這裡,想到吳國借兵伐楚,報殺父之仇。他知道公子姬光想從王僚手中奪取王位,必須藉機刺殺王僚。他經過梅里時,遇到了專諸,伍子胥了解到王僚喜歡吃魚,於是他就結納專諸,讓他到太湖邊向名師學習烹魚,費時三個月終於學得一道菜「炙魚」。伍子胥投靠姬光后,就獻了此計。王僚防範森嚴,但聞到香味后竟命專諸近身獻魚,不料專諸把短劍藏於魚腹中,專諸得以刺殺王僚。誰知自己隨後就被王僚的侍衛剁成了肉醬。姬光成功即位,這就是著名的吳王闔閭。專諸死後,吳王闔閭將他葬於無錫城內,從此南方的廚師也尊他為祖師爺。

今天,我們說起錫幫菜,也少不了魚。

(無錫老燒魚)

老燒魚是一道家常的錫幫菜。當年的狀元樓老燒魚是無錫有名的。據當年那裡的燒魚高手曹桂寶(卜岩)講,燒這種魚的灶要五個灶眼,最好要自己動手砌灶。魚殺好后,不能入水洗清,而是用乾淨抹布將魚身揩乾凈,這是最起碼的步驟。燒出來的魚,魚肉清白而味道已滲入魚身。這些技術,看似普通,卻有很多嚴格的操作過程,不經名師傳授是燒不像的。

(炒三冬

錫幫菜最正統的還是無錫船菜,濃油赤醬重糖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從前許多在京中做官回鄉的人從京中帶回的廚師,將山珍海味引進了無錫,又加上了無錫的特色。如:蟹粉魚翅、燴鱔海參、雞粥鮑魚、蝦子海參、炒三冬,加上原來的荷葉雞鑲粉蒸肉、蟹胱油、炒蝦蟹、清蟹粉、口蘑鍋巴湯等,都是錫幫菜中的極品。

婚宴「和菜」的奧妙

錫幫菜在上世紀上半葉漸漸達到了鼎盛時期。在二三十年代,由於結婚風俗的改變,城裡人的婚宴已經開始擺到了飯店裡。馬路上(指通運路)有京滬飯店、萬利、宴賓樓等,城中則有迎賓樓、公園飯店。辦喜事的人家希望花錢少、吃得好、吃得飽,精明的飯店老闆便推出「和菜」。當年最起碼的和菜是四拼盤、二湯、二炒、二點心、五大菜,價格相當現在三百元一桌。

(白肚)

辦喜事的人家,總歸有一些窮親戚,好容易等到送一份薄禮就能大吃一頓的機會,其吃頭勢是很難抵擋的。於是,店家首先在四隻拼盤上動足腦筋。除肉鬆、南腿外,白斬雞、鹵鴨、豬舌、鹵肫、白肚、羊糕等等,量都很足,那時素菜基本上是不上台盤的,不像現在上千元的酒席,冷盤中儘是些紅棗子、蘿蔔絲、拌黃瓜。兩隻炒頭不外乎是:炒蝦仁、炒魚片、炒蹄筋等,兩隻湯也是三絲湯、釀蘑菇等,都仍沿襲了船菜的特色。

(蟹粉蹄筋)

上拼盤時,吃客筷頭之凶,如果有錄像錄下來,一定非常精彩。無錫有順口溜叫「眼如霍顯(閃電),筷如雨點,眼睛一眨,碗底朝天」。尤其是帶有小孩子的桌上,其吃相之狼狽可想而知。當二道甜菜上來,吃客們還是你搶我奪。但妙就妙在這既油又甜的八寶飯,不管你多大的胃口,幾匙八寶飯下去,後面的大菜再好,也只好停筷罷吃,望菜興嘆了。於是乎整碗的蹄膀、整隻的童子雞、整碗的腐乳肉,基本可以倖存下來,「全家福」和老燒魚可能吃掉一些。這是因為紅燒蹄膀、腐乳肉、糟扣肉、「全家福」、老燒魚等大都是濃油赤醬,又甜又油,經過前面的上菜章法,吃客吃到這些菜時,肚中已經填滿了。

(八寶飯)

所以一般的人對錫幫菜的印象,都是濃油赤醬,既油又甜,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錫幫菜中,紅燒菜包括紅燒甲魚、油爆蝦在內,也只有二十幾種,只佔錫幫菜中的百分之一。

錫幫菜的盛衰

從二十年代到解放前,無錫的飯店增加了不少,如迎春園、狀元樓、美華樓等。後來又增加了飯店、泰山飯店太湖廳、萬象廳、鳳凰廳,每天燈紅酒綠。泰山飯店的太湖廳由當時的無錫文化人王韻樓承包,他請的主廚,都是當年燒船菜的頂級師傅,使得因日本侵華而中斷十年的船菜再度出現在無錫飯店中。

小飯店如喜福李、楊綉興,中型飯店如新萬興等,則以價廉物美的錫幫菜招徠顧客。如喜福李的同腸、肉釀生麩、清蒸白魚、暴腌鹹肉等;楊綉興的紅燒甩水(魚尾)、新萬興的腐乳肉、龔順興的什錦砂鍋等,引來坐客常滿。這些菜,今天的中年人應該都有所印象。

(無錫同腸)

小說家金庸曾說過,「越是炒青菜、燒豆腐等家常菜,越能顯出廚師的真功夫」。此話不假,就拿喜福李的雪菜燉豆腐來說,雪白的豆腐、微綠的雪菜、嫩紅的小開洋、烏黑的香菇,加上幾個小紅辣椒,上一層金黃的豆油,從沸騰的籠中端上桌來,鮮嫩可口,真是色香味俱全。

(雪菜燉豆腐)

迎賓樓錫幫手藝的最終去向

(六十年代的迎賓樓)

解放后,全國處於艱苦創業階段,各大酒家的生意也因此一落千丈。當時都是供給制,加上資本家不敢到菜館中去大吃大喝,民間辦喜事的也提倡簡樸,不再到館子里去了。於是,大菜館如迎賓樓、聚豐園等,只好放下架子,賣三千六百元(舊幣,現在的三角六分)一客的客飯,菜有乾菜肉、腐乳肉、老燒魚、炒三鮮等,奉送清湯,飯管吃飽。但仍是生意清淡,不能維持開支。

(紅燒甩水)

到了1952年下半年,迎賓樓宣告行業重組。在盤點存貨時,不光有一米多長的魚翅乾貨、整張的魚皮、大堆的魚肚,還有像一隻只大毛蟲的「梅花參」、「白沙參」,還有鮑魚乾,而大開洋則足有一塊銀洋大小。這些南北乾貨、各色海味堆滿在迎賓樓進門的過道中,比今天任何一家飯店的庫存都多。

(腐乳肉)

不幸中的大幸是,迎賓樓的一批高水平廚師都被安排到了各大賓館,手藝賴此得以保留。而其它一些大的飯店,如聚鑫園、狀元樓、新洪興等,靠兼營面點得以維持,反倒是喜福李這樣的小店,靠接待散客,生意意外紅火,直到成為合作化飯店。

文章來自無錫新周刊《發現無錫》欄目,作者華珏麟,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轉自無錫發布

文章源自:無錫市旅遊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