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們和高效能人士之間,只差這一步

雜事本身不可以被管理,能夠管理的只有行動。

我們和高效能人士的差距往往只有一步,就是將雜事變成行動的能力。

01

X先生很拖延。

外出的時候,不到最後一刻,就不去做準備;面對必須要做的事,則一再拖延它的開始;Deadline明明是3號,他卻永遠從2號才開始幹活。

總之,一件事如果不急到火燒眉毛的程度,他從來都不緊不慢,說句:「時間還早呢。」

終於,當他第N次延遲完成任務的時候,老闆發飆了。

「要麼提高工作效率,要麼滾蛋!」

X先生終於正視自己行動力感人的問題。

「這是病,得治。」

於是那段時間,他開始仔細觀察身邊那些高效率同事,發現他們中很多人都使用清單類的軟體。

X先生如獲至寶,自己也下載了1個。

他興奮的將工作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都記錄了進去,還設定了每日提醒,想著這下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會拖延了。

這不,每天軟體都會提醒自己去做事嘛。

然並卵……

除了每天像審批公文一樣,給那些彈出的事件通知點延遲外,他仍然故我。

眼看手頭上很多工作的截止日又要來了。

X先生委屈的想哭。

「說好的清單軟體能有效提高效率的,怎麼一點用都沒有?」

事實上,清單軟體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X先生的打開方式。

雜事本身不可以被管理,能夠管理的只有行動。

僅僅收錄事情,只會讓更多事情在清單里落灰。

02

我們和高效能人士的差距往往只有一步,就是將雜事變成行動的能力。

同樣是放置在清單軟體里的事項,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個只有名目的雜事,而對於那些高效能人士來說,卻是一個個下一步行動集合清單。

雜事永遠是雜事,但項目確是可以細分好、拆成一個個下一步行動的。

雜事和行動之間,可以通過「3個問句」來轉換。

1.要不要做?

要不要做,是對一件事情的選擇與思考,可能我們並不需要做這件事。

我們需要對手頭上的事進行辨別,篩選出那些壓根不需要做的事,將它們丟進垃圾箱。

人生不在於做多少事,做事要先有意義,後有條理。

2.要的結果是什麼?

當我們做過了篩選,確定需要做一件事的時候,就要學會關注結果!

要具備「結果思維」,明白行動不是目的,取得結果才是關鍵。

3.下一步如何行動?

有一個公式可以很方便幫我們制定出下一步的行動計劃,那就是:

我+(時間)+動詞+(關鍵人)+事情。

03

事實證明,「3個問句」在實際工作乃至生活中,具備很強的可操作性。

舉個栗子。

早上8:00,我們打開清單軟體,開始做一天的工作計劃。

首先,我們可以像皇帝批摺子一樣,掃視一遍清單里的雜事們。

這時,你看到有「籌備明天上午的辦公會議」這一項,於是你要問自己:要不要籌備這個會議?

可以得到一個很明確的結論,「要,不然會被老闆打死。」

確定要做以後,就可以問自己第二句話:我要達到什麼結果?

要確保各部門相關人員均出席會議,保障會議順利召開。

接下來,就要問自己「下一步該如何行動」。

還記得上面提到的公式嗎?

我+(時間)+動詞+(關鍵人)+事情。

這時,你的下一步行動就可以變成下面這樣。

我+(要在上午9:15 or 9:30)+打電話+給各部門負責人+通知他們開會。

通過這個公式,你的雜事就可以變身為規範的下一步行動。

雜事「籌備明天上午的辦公會議」就變成了下一步打電話通知各部門負責人,它就變成一個打電話的事情。

當然啦,「打電話通知各部門負責人」只是第一步,第二步還要「確保場地、多媒體到位」,第三步還要「準備會議材料」……

這些都是我們做一件事,由想法到結果的系列流程,是由N個下一步行動組成的。

小結

按時籌備一場會議當然是小事,工作、生活中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們有更高的效能。

例如:培養一個受益終身的習慣、自己寫本書並出版、出國旅行等等。

面對這些事情時,如果不去行動,它們就永遠是實現不了的雜事,我們就永遠只能想想而已。

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問自己「3個問句」,去得到N個下一步行動,將事情轉化為下一步行動集合清單,然後一步步的去踐行這些行動,直到事情去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要不要做(明確意義)+要啥結果(結果思維)+如何行動(行動公式)是一個強大的問句組合,極具價值。

這個問句組合能起到判斷作用,使我們更加明確自己做事的意義、要去到的方向、要做的準備。

如果每件事,我們都可以這樣問自己,那長此以往,我們也能成為自己期待中的那個高效能人士。

作者:邢先生決不orz

來源鏈接:http://www.jianshu.com/p/854d3420caf3#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