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廷玉說軍史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歷史演變(上)

人民解放軍軍旗,是人民軍隊的象徵。它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產生和逐步定型的,經歷了從工農革命軍軍旗、工農紅軍軍旗到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的歷史演變過程。

紅軍的軍旗有幾種樣式,紅軍長征時使用的是哪一種軍旗?

「CNR國防時空」特意邀請到

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原編輯研究處處長

姜廷玉為大家講述

人民解放軍軍旗的歷史演變

(上)

1

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義時,為了爭取和團結國民黨左派,起義部隊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仍用國民革命軍陸軍旗幟。

南昌起義后不久,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湖南省委召開會議部署舉行湘贛邊秋收起義,會議決定要公開使用共產黨的名義,正式亮出工農武裝的旗幟來號召和發動起義。毛澤東代表中共湖南省委於8月20日在向中央報告中指出:我們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國民黨旗子已成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產黨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此時,中共湖南省委已經開始準備設計新的旗幟,其主色調即象徵著革命的紅色。9月初,中共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討論了秋收起義的具體部署,並將參加起義的部隊和農民武裝統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

為了做好起義準備工作,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師部參謀何長工、副官楊立三、參謀處長陳樹華三人奉命設計製作軍旗。因沒有現成的樣子,經過反覆研究,模仿蘇聯旗幟的式樣,設計出有鐮刀、斧頭、五星的紅色軍旗。旗底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中央為五角星,白色,代表共產黨;五角星內有黑色鐮刀、斧頭,分別代表農民和工人;旗面靠旗褲一側縫有的一條白布,上面用黑布縫寫著繁體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字樣。全旗的含義為工農革命軍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武裝。與蘇聯國旗的區別是將鐮刀、鎚子中的鎚子換成了斧頭。據分析,在傳統社會中,斧頭一般是木匠的代表,其代表意義大於鎚子,使廣大農民和工人更容易理解與接受。

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軍旗

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的旗幟設計后,共製作了100面,全部發放到部隊。該師指戰員高舉著莊嚴的軍旗,參加了秋收起義。紅色的軍旗成為秋收起義部隊的重要標誌。但由於種種原因,這100面軍旗一面也沒有保持下來。我們現在所看到這類旗幟,都是根據有關資料複製的。但我們在湖南桂東沙田村的牆上,留有當年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政治部畫的軍旗宣傳畫,為我們了解和研究工農革命軍軍旗提供了歷史的證據。

湖南桂東沙田村的牆上留有當年

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政治部畫的軍旗宣傳畫

各地武裝起義部隊也設計打出了與秋收起義部隊相似的軍旗。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的部隊,在湖南宜章等地的黨組織的配合下發動湘南起義時,起義軍番號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其軍旗圖案上也有鐮刀、斧頭和五星的標誌。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的部分部隊和湘南農軍趕赴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合編,合組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其軍旗圖案仍沿用原來的圖案。

毛澤東在領導秋收起義后,曾在《西江月·秋收起義》一詞中寫道:「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從詩的內容我們可以了解的工農革命軍軍旗「旗號鐮刀、斧頭」的主要特徵和在「工農革命軍第1第1師」軍旗的引導下工農革命軍的參加秋收暴動英勇雄姿。

2

1930年式工農紅軍軍旗:「各級軍旗一律用五星紅旗,星內排列鐮刀斧頭之國際徽」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第51通告——軍事工作大綱決定:在割據區域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由工農革命軍改稱紅軍后,各部軍旗的樣式,除旗褲上所寫的部隊標識文字改變外,其他的變動不大。但各根據地的紅軍由於相互協同軍事行動很少,聯繫不便,軍旗的樣式、尺寸仍然不統一。

隨著紅軍的發展壯大,正規化建設也逐步提上議事日程。1930年4月,中共中央軍委發出的《關於紅軍各級軍旗的規定的通知》規定:「各級軍旗一律用五星紅旗,星內排列鐮刀斧頭之國際徽,旗用大紅色旗;中央為五星,五星為白色;中為鐮刀、斧頭交叉排列,鐮刀斧頭用黑色;旗之右邊鑲白布長條書寫番號,旗須用大紅色。」「星之頂點皆向上……刀斧之柄皆在下,刀斧相交叉,刀柄在左(右)下方,刀尖在右(左)上方,刀口向內。斧柄在右(左)下方,斧頭在左(右)上方,斜尖向內,平尖(斧頭系兩頭開鋒的)向外。」「左(右)是指從正面或背面看旗方位不同而雲。」「旗上有『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字樣。」

1930年式紅軍軍旗

1930年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了全國蘇區代表大會和紅軍代表大會。會後頒布的《工農紅軍編製草案》,在規定正式使用工農紅軍稱謂的同時,再次明確規定了工農紅軍的軍旗式樣。

1930年式紅軍軍旗,經過了中共中央軍委的兩次文件確認,體現了相當的權威性。與秋收起義時的軍旗設計方案相比,進一步明確規定了旗幟尺寸、顏色、斧頭的樣式和刃鋒在圖案上的方向,增加了旗須與文字的橫標。1930年式紅軍軍旗在紅軍內使用的比較廣泛。

作者

簡介

姜 廷 玉:吉林省公主嶺市人。1951年7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入伍。大學大學部畢業。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編輯研究處處長兼館學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研究員,專業技術4級、文職2級。獲解放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

全軍軍史專家庫首席軍史專家之一, 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理事,毛澤東思想生平研究會、朱德思想生平研究會常務理事,聶榮臻研究會副會長,中央電視台、中央廣播電台特約軍史專家。

長期從事軍事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華民族抗戰精神永存》、《多視角下的長征》、《軍校發展史》、《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解讀紅色見證》、《外軍名校與名將》、《跨世紀的輝煌》、《軍事證章史話》、《新十四次國慶大閱兵》、《新國防和軍隊建設60年》、《解讀抗美援朝戰爭》、《台灣五十年軍事史》、《黨史軍史研究文集》、《解讀抗日戰爭》、《紅軍不怕遠征難》等20餘部。其中多部獲國家圖書獎、解放軍圖書獎。曾主持完成《軍校發展史》、《台灣五十年軍事史》等全軍軍事科研課題。被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聘為《軍事百科全書》「歷代軍事人物」、「古代戰爭史」、「古代兵器」三個學科副主編。

曾被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聘請為研究所畢業論文答辯專家組專家。全軍軍事圖書、軍事期刊評審專家組專家。

消息來源:CNR國防時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