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代詩詞名媛

1 謝道韞兼具才情與膽識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她出身於東晉的名門望族謝家,其叔父是當朝宰相謝安,父親是安西將軍謝奕,弟弟是在淝水之戰中一戰成名的大將軍謝玄。

謝道韞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她敏而好學,少女時就才氣過人。謝道韞最為人樂道的是詠雪的故事。這在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與唐朝房玄齡的《晉書》中都有記載。那是一個冬日,謝安把他的子侄們叫到一起,與他們「講論文義」。這時,天空忽然下起了雪,且越下越大,謝安見景欣然吟道:「白雪紛紛何所似?」並要子侄們對答,看誰答得好。謝奕的兒子謝朗搶先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坐在一旁的妹妹謝道韞接著說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了非常高興,連連誇獎侄女的句子對得好。這樣一段吟詩偶得的佳話,成為後世文人墨客津津樂道的典故:「詠絮之才」。

《世說新語》和《晉書》分別記載了謝安與子侄們在一起誦讀討論《詩經》的事,謝安問後輩們:「你們認為《詩經》里哪句詩最好?」他們各抒己見,把自己喜歡的詩句背誦出來。謝道韞說:「詩經三百篇,我獨喜歡『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一句。」這句詩出自《大雅·烝民》,詩中讚美了周朝老臣的才德賢能。謝安聽后非常高興,稱讚謝道韞「雅人深致」。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古時候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當時,謝家與王家是兩大名門望族,謝安便在王羲之的兒子當中物色侄女婿。王羲之有7子1女,在這7個兒子中,謝安最喜歡老七王獻之,可惜那時他年紀尚小,未到婚配年齡。此外,謝安看中了老五王徽之,但謝安聽說此人不拘小節,覺得不太靠譜,謝安便將謝道韞許配給老二王凝之。

王凝之在其父的熏陶下,書法倒有些功底,還先後出任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但是此人為官一任,卻不能造福一方,竟然迷信五斗米道,整天拜神弄鬼。

婚後,謝道韞回娘家,整天悶悶不樂。謝安就問道:「王郎,逸少(王羲之)子,不惡,汝何恨也?」謝道韞回答:「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復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意思是,謝家一族中,叔父輩有謝安、謝據,兄弟也是個個都很出色,沒想到天地間,還有王郎這樣的人。言下之意,她對這個丈夫很失望。

不過,在王家,謝道韞還是展露出了自己的才華。據《晉書·王凝之妻謝氏》記載,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獻之在廳堂上與客人「談議」,辯不過對方,「詞理將屈」,此時身在自己房間的謝道韞聽得一清二楚,很為小叔子著急,並想幫他一下,「遂遣婢白獻之曰:『欲為小郎解圍』。」然而,封建時代「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又限制女人隨便拋頭露面。聰明的謝道韞讓婢女在門前掛上青布幔,然後就剛才的議題與對方繼續交鋒,她旁徵博引,最終「客不能屈」。

謝道韞在王家平淡地過了數十年,先後生下了4子1女。東晉末年,地方勢力割據,內亂頻發。399年,山東臨沂人孫恩、盧循揭竿而起,率領五斗米教的信眾從海上登陸,進兵會稽。數萬人浩浩蕩蕩,勢如破竹,兵臨會稽城下。而作為會稽內史的王凝之面對強敵竟無動於衷,閉門道室,祈禱求福,裝神弄鬼。王凝之迷戀上的是五斗米教,而進攻他的恰恰是號稱道主的孫恩和數萬教徒,真是滑稽之至。

王凝之的行為,連謝道韞也看不下去了,她多次勸諫丈夫整頓兵馬,做好備戰。可是王凝之仍是充耳不聞,愚昧地祈禱道祖保佑百姓不遭塗炭。見丈夫已是無藥可救,謝道韞親自招募數百家丁,天天訓練備戰。

孫恩的起義大軍長驅直入,衝進會稽城,王凝之沒等來天兵天將,卻被起義軍殺害,其子女也全部被殺。謝道韞目睹丈夫和兒女蒙難的慘狀,手持兵器帶著家中女眷奮起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被俘,此時她還抱著只有三歲的外孫劉濤。當時,孫恩正準備殺害謝道韞年幼的外孫劉濤,謝道韞憤怒地說,「事在王門,何關他族,必其如此,寧先見殺。」孫恩早就聽說謝道韞的為人,如今又親眼看到她如此的大義凜然,不免敬畏三分,就放了謝道韞和劉濤,並派人保護她們回到住處。

此後,謝道韞寡居會稽,閑暇時寫詩著文,過著平靜的隱士生活。謝道韞的後半生寫了不少詩文,彙編成集,流傳後世。《隋書·經籍志》載有詩集兩卷,可惜已經亡佚。

2 上官婉兒詩詞大賽擔任評委

有著唐代「第一才女」之稱的上官婉兒(664-710年),不僅聰慧善文,才氣超然,更重要的是在她「主政」期間,極重視詩詞的創作,引領了當時一代文風。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現河南省三門峽市)人。上官婉兒出身於豪門之家,祖父上官儀是唐高宗時宰相,他的詩詞獨具一格,后自成一派,世人稱為「上官體」。《舊唐書》載:「本以詞彩自達,工於五言詩,好以綺錯婉媚為本。儀既貴顯,故當時多有效其體者,時人謂為上官體。儀頗恃才任勢,故為當代所嫉。」父親上官庭芝官至周王(李顯)府屬。天有不測風雲,上官婉兒尚在襁褓之中時,上官之家就慘遭滅門之禍。664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上官儀和上官庭芝下獄而死,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被發配皇宮掖庭充當女奴。

上官婉兒的母親鄭氏也是大家閨秀,飽讀詩書,在宮中親自教育婉兒。婉兒繼承了上官和鄭家兩家良好的文學基因,自幼聰明伶俐,睿智過人,少女時代就顯示出過人的文學天賦。677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驗。上官婉兒的詩文立意高遠,尤其是其書法,字體娟秀,遒勁有力。武則天看后極為高興,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將她留在身邊掌管宮中文件詔書的起草,成為武則天的「文膽」。696年,武則天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705年,張柬之等人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顯即位。唐中宗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上官婉兒深得李顯、韋皇后信任,被封為昭容,其母鄭氏被封為沛國夫人。祖父一案也被平反。710年6月,李顯駕崩,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後為皇太后攝政。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李隆基殺死韋后、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后一黨,擁立其父李旦為王。上官婉兒被殺於旗下,權傾一時的一代才女香消玉殞。

上官婉兒在詩歌方面繼承和發展了祖父上官儀的文風, 「綺錯婉媚」的詩風逐漸影響了宮廷詩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創作方向,「上官體」也成為了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她還通過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倡導一代文風,成為中宗朝文壇的引領者。她的五言律詩《彩書怨》:「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全詩風格清麗含蓄,對仗工整,富有情味。

唐玄宗時的首席宰相張說對上官婉兒有此評價:「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

上官婉兒在大唐詩歌的發展上,曾經做出過積極的貢獻。據《新唐書》記載:上官婉兒經常勸說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廣召當朝詞學之臣,皇帝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上官婉兒還時常替李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作詩,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朝廷內外,吟詩作賦,蔚然成風。

唐朝時,還經常舉行賽詩會,在賽詩會上,上官婉兒是評詩裁判,對大臣所作之詩進行點評,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

《唐詩紀事》就記載了一次賽詩會:中宗朝某年正月的最後一天,李顯駕臨昆明池時,讓隨行群臣進行作詩比賽,由上官婉兒擔任裁判。其他人的作品紛紛遭到淘汰,最後在宋之問與沈佺期之間一決高下。

沈宋二人的詩歌,功力相當,難分伯仲。上官婉兒最終裁定:沈佺期落選,宋之問勝出。其理由是,沈詩的末句「詞氣已竭」(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而宋詩末句「猶陟健舉」(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沈佺期、宋之問對上官婉兒的點評佩服得五體投地。

開元初年,李隆基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3 薛濤一生才情化作薛濤箋

唐朝女詩人薛濤(約768-832年)才色雙佳,人生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

薛濤,字洪亮,她的父親薛鄖在京城裡為官,學識淵博,為人正直,他與夫人只有這一個女兒,自小就視為掌上明珠,教她讀書識字,吟詩作文。776年夏天,薛鄖父女兩在自家庭院里乘涼,院內有一棵百年梧桐樹,根深葉茂,疊翠參天。薛鄖仰望古桐,不禁吟誦道:「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薛鄖話音未落,只聽見身後女兒隨口續道:「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薛鄖聽後轉頭望著女兒,薛濤問道:「父親,我接的這句恰當否?」薛鄖真是又驚又喜,撫摸著女兒的頭說:「太恰當了。」那一年,薛濤剛剛八歲。

薛鄖在朝中為官清正廉潔,不畏強權,敢於仗義執言,結果得罪了當朝權貴而被貶謫四川。後來,薛鄖被派出使南詔,感染瘴氣得疾而亡,那年薛濤年僅14歲。因為薛鄖為官清廉,家裡積蓄不多,母女倆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為了生計,16歲時薛濤憑藉其天生麗姿和通音律、善詩賦的才能加入樂籍,成了一名官營歌伎。

785年,曾任隴州節度使、左金吾衛大將軍的韋皋出任劍南節度使。韋皋因封南康郡王,世稱「韋南康」。有一次,韋皋宴請部下同僚,唐朝時官場應酬會宴,都有官伎侍候。韋皋久聞薛濤才色過人,就讓其即席賦詩。薛濤神情自若,提筆而就一首《謁巫山廟》:「朝朝夜夜陽台下,為雨為雲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斗畫眉長。」韋皋不禁拍案叫絕,豎起拇指連聲稱讚。從此,薛濤聲名鵲起,韋皋每有盛宴,必有薛濤侍宴,很快成了韋皋身邊炙手可熱的人物。後來,韋皋把薛濤請到府上做一些文書工作,薛濤所寫的奏章文稿主題鮮明,邏輯嚴謹,文采飛揚,很令韋皋滿意。韋皋專門向唐德宗打報告,擬授薛濤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不過終究未能如願。當時的人們卻因此稱薛濤為「女校書」。

809年,詩人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劍南東川。元稹久聞薛濤芳名,一到四川后,便約她在梓州相見。此時的元稹年方31歲,俊朗瀟洒,才華橫溢,大元稹十多歲的薛濤也被元稹的才情深深吸引,加之元稹的夫人韋叢新逝,兩人有相見恨晚之感。薛濤飽含深情地寫下了《池上雙鳥》:「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薛濤十分鄙視那些貪官污吏,元稹初登官場,意氣風發,一心為民,報效國家。兩人有共同的愛好和語言,那段時間,二人形影不離,在一起談詩說文,議論時政。然而幸福是短暫的,元稹在蜀期間,大膽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許多冤案,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和崇高讚譽。在薛濤的支持下,元稹參劾為富不仁的東川節度使嚴礪,由此得罪權貴。809年7月,元稹調離四川,任職洛陽。從此兩情遠隔,兩人只好鴻書傳情,而此時能夠寄託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詩了。

此後,薛濤迷上了寫詩的信箋。她喜歡寫四言絕句,律詩也常常只寫八句,因此嫌平時寫詩的紙幅太大。於是她對當地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因為她改造后的紙特別適合書寫情書,人稱薛濤箋。

後來薛濤收到白居易寫給她的詩《贈薛濤》:「蛾眉山勢接雲霓,欲逐劉郎北路迷。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風猶隔武陵溪。」薛濤看后,知道了她和元稹的結局,於是薛濤脫下紅裙,換上道袍,遁入空門。

832年夏,薛濤去世。833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為她親手題寫了墓志銘,墓碑上寫著「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

4 顧太清筆耕不輟的女詞人

喜歡古典詩詞的人都會對顧太清(1799-1876年)有印象,她和清初的徐燦、道光年間的吳藻、清末的呂碧城並稱為清代「女詞四大家」。

顧太清這個名字,「顧」和「太清」都不是本名。顧太清是乾隆年間有名的大學士鄂爾泰之侄、甘肅巡撫鄂昌的孫女,西林覺羅氏。鄂昌因喜詩文多有佳作,在當時頗有名氣,不過因為一同吟唱好友胡中藻的《堅磨生詩抄》受到牽連,因文字獄而被乾隆賜死。此後,家道中落。鄂昌的兒子鄂實峰娶夫人富察氏,生一子二女。長女名「春」,因此其名為「西林覺羅·春」或「鄂春」,也可以寫作「西林春」。

西林春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就喜詩文繪畫。又因為聰明慧智,勤於詩詞,多有佳作,在二十多歲時就成為「京師才女」。西林春後來經人介紹到榮王府,為貝勒愛新覺羅·奕繪的子女教書。

在榮王府時,因奕繪與西林春都喜詩文繪畫,二人志趣相投,逐生愛慕之情,而此時的奕繪已經結了婚,妻子是妙華夫人,奕繪很想娶西林春為側福晉,但西林春是罪人之後,按清代制度規定,娶了這種人家的女兒,便有割爵、得罪的危險,也為親友輿論所不容。奕繪無可奈何之餘,只好求助於府中一位老僕——二等護衛顧文星,將西林春冒認作顧文星的女兒,報給宗人府。輾轉兩三年,終於成功,從此西林春就姓了「顧」,名叫「顧春」。

奕繪曾在題太清居室天游閣的《浣溪沙》中寫道:「此日天游閣里人,當年嘗遍苦酸辛,定交猶記甲申春。」甲申,是道光四年(1824年),指的是二人結成夫婦之年。這一年奕繪、太清都已26歲,他倆從開始相慕、相愛時間已很長,而這期間太清的景況更是「當年嘗遍苦酸辛」。

顧春初嫁奕繪,兩情相悅。夫妻二人情篤才高,詩詞唱和,丈夫著有《南谷樵唱》,顧太清便把自己的詞集取名《東海漁歌》,甚至連名字都是和丈夫相對應。奕繪字子章,號太素,「太素」指宇宙元初的物質,於是「顧春」為了配合夫君的「太素」,自號為「太清」,「太清」是僅次於「太素」的宇宙之源。名垂後世的女詞人「顧太清」就這樣得名了。

奕繪的大福晉妙華英年早逝,過世后,顧太清為大福晉,奕繪沒有再娶側室。兩人恩愛,生活幸福。不過,奕繪在四十歲時,卻英年早逝。奕繪去世后,他和妙華的獨子載鈞不容顧太清,便將顧太清驅逐出榮王府。顧太清只得攜子女到磚塔衚衕居住。奕繪死後顧太清也未再嫁,獨守空幃,終日以詩詞為伴。

晚年的顧太清雖雙目失明但仍作詩賦詞,在長達六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她寫下了大量的詩詞,現僅存留下的就有一千多首。其中,詩八百餘首,詞三百餘首。

顧太清的詩詞合編成集為《東海漁歌詞集》、《天游閣詩集》還有《子春集》等。《東海漁歌》后流入日本,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文化交流才得以歸國重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