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幸福感,不是錢的問題,是牙的問題

一顆牙的故事,就是一段歷史、一個社會學樣本。圖/Pixabay

失去之後的珍惜,不叫珍惜。有些幸福,是失去之後,便無法再完整擁有的。

文/丁正如意 馮柒

現在,我們時常談論「幸福感」。因為,現代都市生活存在一個悖論:當現代化進程所帶來的客觀福祉越來越多的時候,為什麼我們的主觀幸福反而沒有呈現相應程度的上升?

龍應台說:「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但人的主觀幸福,不是單一的, 受很多複雜因素的影響。

在這裡,我們想把一顆牙齒作為時代的切片,探討個人和時代的幸福感。牙齒,關涉了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一顆牙的故事,就是一段歷史、一個社會學樣本。

1989年,日本厚生省正式在全國推行「8020」計劃,將80歲擁有20顆健康牙齒作為目標,呼籲人們從小愛護牙齒。1994年,世衛組織明確將「8020」計劃擴大,並開始在其他國家進行推廣。

然而,對素來不重視牙齒保護的人來說,這個目標實在是「路漫漫其修遠兮」。2010年,曾有一項研究調查31個省近2萬名60歲以上的老人口腔情況。結果發現,60歲以上的老人,平均失牙10.7顆,80歲以上達18.8顆,能保有20顆真牙的80歲以上老人僅有18.4%。

老人普遍存在失牙問題。圖/視覺

每一顆掉落的老牙,都述說著人的血淚史

日前,新周刊與拜博口腔聯合發起了「追問掉落的牙齒,尋找遺失的故事」調查活動,不同年齡的老年人說出了自己的牙齒故事。掉落的牙齒,凝聚了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和生活方式,展現了社會幾十年來的時代變遷史——當然,也是人的牙齒血淚史。

牙齒的疼痛里,是飢餓的記憶。66歲的陳輔琴,曾在新周書房當私廚。廚藝了得的她,自然愛吃、懂吃也貪吃。遙想當年的知青歲月,生活困苦,可沒那麼多好吃的。琴姐說:「當時在山西插隊的條件實在太艱苦了,很多時候只能煮麥粒。每次咬完麥粒飯,牙槽都疼。你想想,這樣的飯一吃就將近10年,牙齒能好得了嗎?」

牙齒不好,陳輔琴會刻意地讓自己笑不露齒。圖/李偉/新周刊

牙齒不好,生於那個年代的人,既無措,又魯莽。73歲的杜鳳岐是個藝術家,20來歲的時候有一顆壞牙,而且遇到了一個沒經驗的醫生,看了拍片不太明白,問別的醫生也得不到回答,卻拍著胸脯跟他商量說:「要不拔掉算了?」而他,居然也爽快乾脆地決定拔掉,「那會兒的時代風氣就是要拔掉腐朽的東西,我想,牙齒壞了,連根拔起也好」。

簡單粗暴,讓那顆掉落的牙齒引起了更多的痛楚,當然,這是直到杜鳳岐遇到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之後才明白的科學事實。

杜鳳岐。圖/阿燦/新周刊

不科學的治牙方式,又何止一種?此次調查中的多數受訪老人,都用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抑制疼痛。

比如81歲的薛菊珉,她的方式就頗有幾分地域特色。「我年輕的時候,用花椒治牙疼,胡鬧的治牙偏方可讓我遭了不少罪。我們那時候也不是不想管牙齒,可實在太窮了,顧不上,也什麼都不懂,搞得現在牙齒狀況很差。」

在這些調查個案里,每一顆掉落的牙齒,都伴隨著疼痛和煎熬、鮮血和淚水,都承載著貧窮的記憶和無知的教訓。由於生活條件差、醫療水平有限、護牙意識薄弱等時代因素,老一輩普遍忽視口腔健康問題。

薛菊珉。

既有錢又青春,不愛牙還是談不上幸福感

由於客觀條件局限,老人對牙齒健康不夠重視。那麼年輕人呢?隨著時代發展,如今年輕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知識比長輩豐富,眼界比長輩開闊,那麼他們理應對牙齒的認識和態度與長輩截然不同了吧?

非也。在新周刊與拜博口腔的調查活動中,一名90后受訪者就表示:因為父母不重視護齒,自己也不太在意,現在已經深受牙病的折磨,「有時候疼得不可理喻、想死,喝葯沒有作用,只好去了口腔科」。

牙疼了才跑口腔科,說明平時不太注重護理牙齒。圖/Daniel Frank

因為父母不重視,孩子也不在意——忽視口腔健康的年輕人絕非個例。

據《口腔健康發展報告(2012)》的調查結果顯示:從未看過牙醫的人超過60%,只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清潔的習慣。5歲兒童乳牙患齲率和12歲恆牙患齲率分別是66%、28.9%;12~13歲青少年酸蝕症的患病率在22.1%~61.8%。

可見,時代發展了,物質生活豐富了,然而牙齒健康意識並沒有提高多少。

青少年的牙齒健康問題堪憂。圖/Pixabay

年輕人有翅膀,有青春,對老年人的忠告往往不屑一顧。他們寧願把時間金錢花在大吃大喝上,花在自拍上,花在遊戲上,花在網劇上,卻鮮有意識關心自己的牙齒,關心自己的健康。

但是,到了牙疼的時候,他們必定會對長輩時常掛在嘴邊那句「牙口好胃口就好」感同身受。廣東人有句話,「牙疼慘過大病」,一旦有牙疾,吃「龍肉都冇味」,更別說玩自拍、玩遊戲、看網劇的心情了。

所以,別賴了!沒錢、沒時間、沒權、沒人脈……都沒有比「沒牙」更直接影響生活質量、影響你的幸福感。

擁有一口漂亮的牙齒,幸福感飆升。圖/Pixabay

失去之後的珍惜,不叫「珍惜」

牙齒問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還不僅僅是疼痛和疼痛引起的胃口不好。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口腔疾病與心臟、胃部、呼吸道等均有必然聯繫,牙齒在身體健康中佔據著重要地位。而在新周刊和拜博口腔的聯合調查中,更是提到:40.1%的人認為老人缺牙導致「精神狀態不佳」,14.7%的人感到老人缺牙后「溝通慾望下降」。

溝通慾望低,意味著老人認知能力的下降,也表明了孤獨寂寞的情緒。同樣的影響,年輕人並沒有豁免權。

老牙的故事,是當代大歷史的小切面。老年人「有好吃沒好牙」的例子非常普遍,而這些故事,正是牙齒方面的「以史為鑒」,也是兩代人之間的「愛的溝通」——莫讓人的牙齒悲劇重演,莫讓最終失去才知珍惜。

不要讓他們和自己,再像過去那樣,一遇到牙疼,要麼置之不理,要麼病急亂投醫,而是去正規專業的醫院做及時、正確的治療。

老年人擁有一口好牙齒,對健康至關重要。圖/視覺

對此,拜博口腔建議:普通人群應當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來預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並提倡每年潔牙一次,以清除牙面上沉積的菌斑和軟垢,保持牙齒的堅固和牙周健康。掌握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再加上合理預防及時控制口腔疾病,是可以到達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80歲至少應有20顆功能牙」的口腔健康標準的。

失去之後的珍惜,不叫珍惜。重視老人的牙齒,就是重視老人的健康。關心自己的牙齒,才是挂念老人所挂念的。

於是,我們採訪了10位老人,他們經歷了不同的時代,來自不同的行業,有著各自或辛酸或欣慰的牙齒故事。

傾聽他們的牙齒故事,就是閱讀一部人的生活史,一幅社會的牙齒眾生相盡在眼前。

有道理的「老人言」還是得聽。

否則——

待到辛苦奮鬥大半生,努力紮根北上廣。

到頭來,卻因為牙齒問題,好吃好喝碰不得。

空有「生活條件」,卻無「生活品質」。

豈不遺憾?

猛戳下圖或點擊「閱讀原文」,

傾聽「老牙的故事」。

珍惜與感恩,從牙齒開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