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呼籲|別再拿「地震逃生黃金12秒」誤導孩子們了!

編者按

前段時間,一個退休的地震工作者給我留言。這位老同志退休以後也經常去給中國小生上防震減災科普課,在互動過程中,會聽到孩子們說「地震逃生12秒」。這位老同志留言說她感到很奇怪,不明白這個結論是從哪裡來的,孩子們說這是科普讀物上的,於是她上網查了,的確有太多的科普網站對此進行了複製式傳播。老同志表達了對這個結論「誤導大眾」的擔憂,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不嚴謹、不科學的錯誤說法。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地震逃生12秒」,鋪天蓋地各種科普材料都會對這個說法作各式介紹和解讀。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型:

1.地震前兆12秒說

這個說法被收入百度百科,參考依據來自「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的一篇《什麼是地震12秒自救機會》,但是按照百度百科提供的原文鏈接點擊進去已經完全沒有內容。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

2.地震心理學的說法

儘管沒有被列入百度百科詞條,但是這個所謂來自「地震心理學」的說法傳播程度卻超過了前兆12秒說。翻看一下各類媒體複製式傳播的內容,大多數來自於這個「地震心理學」的說法。

3.房屋倒塌耗時12秒的說法

這個說法的源頭已經無從查找,既不曾列入百科詞條,也沒有期刊文獻可查,只能從媒體的報道中一遍一遍地看到何謂「複製粘貼」。如下面在中新網的新聞報道截圖:

作為一個被廣泛複製傳播的「科學知識「,竟然有三種完全不同的依據或原理解釋,這本身就應當值得質疑,這個所謂「12秒逃生機會」到底是科學的還是瞎忽悠。好,下面坐好小板凳,一個個說說這三種類型的「黃金12秒」是如何不靠譜的。

地聲和地光並非大地震的必然前兆

先說第一個:地震前兆12秒說。這個說法提到了大地震發震之前出現的地聲和地光現象。根據一些大地震親歷者反映,在大震發生前,有聽到類似打雷、馬達轟鳴的聲音,也有反映看到天際突然出現異常的發光現象。地聲和地光的原理有很多猜測和解釋,但目前並沒有統計學意義的證據表明大震之前必然伴隨地聲或者地光,更加沒有足夠的統計樣本顯示從發現地聲和地光,到大震發生間距為12秒。

退一步說,即便有發現地聲地光到大震發生間距12秒的案例,從經驗主義的角度,要利用12秒這個時間避險,你也得先對可能發現的地聲和地光作出迅雷不及掩耳的反應和辨認吧。能區別「地聲」和隨便聽到打雷聲的區別嗎?現代社會光污染那麼嚴重,能用火眼金睛果斷識別「地光」和城市燈光場的差異嗎?沒有一個國家能教育國民如何準確識別大震前的「地聲」和「地光」,因為它在自然界的出現概率太低了。為什麼概率低,這是「大震」、「大震」、「大震」之前才可能出現的前兆,7級以上大地震,咱們國家一年也就發生一兩次。況且,地聲和地光並非大地震的必然前兆。另外,說難聽點,即便出現了你也很難聯想和判斷出來。這次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有人反映看到地光聽到地聲了嗎?

難以清晰判斷「地光」是不是城市上空的光污染,難以清晰判斷「地聲」是不是天空的一聲驚雷或者貨車開過轟鳴的馬達聲,拿什麼作為12秒的起點?

還是,我們要教育國民,對「地光」和「低聲」時刻保持警惕,像一隻驚弓之鳥?

地震心理學是個什麼鬼?

再說第二個吧,「地震心理學」是個什麼鬼?連百科詞條都沒有收入其中。百度一下這五個字,會發現,但凡有「地震心理學」出現的地方,只有介紹12秒地震逃生機會的內容,好像這麼一門學科的核心內容就是「12秒地震逃生」。

那麼,「地震心理學」是地震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嗎?也不是。是研究大地震后民眾心理狀態的嗎?這也許是一個研究領域,但沒有形成一個學科。若是如此,是不是還得有「颶風心理學」、「洪水心理學」、「滑坡心理學」、「泥石流心理學」?

不知道這個詞是如何發明出來的,至少,它不是一個可以用來引為依據的學科,更加沒有這個「地震心理學」唯一內容「地震逃生12秒機會」的說法。——「若能鎮定自若的在12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能給自己提供最後一次自救機會。」

聽起來更像是電腦遊戲的一處設計,躲到安全處,系統獎勵給玩家一個大禮包。

房子倒不倒,不是12秒說了算

最後說第三個。這個說法有兩個問題要解釋一下:一是遭遇地震時,房子倒還是不倒?二是如果房子倒塌,有沒有一個類似12秒的實驗數值。

先說關於遭遇地震房子倒不倒的問題。

房屋的抗震能力是能否承受得住地震作用力的關鍵因素。地震力作用於建築,是一種類似於進攻和防禦的過程。攻方是強大的地震作用力,其中主要是水平方向、考驗建築側向的抗剪能力;守方無疑是建築自身的抗震能力。

攻守兩方的力量對比如何呢?一般來說,按照規範進行抗震設計和施工的一般建築,在遭遇到等於或者小於當地基本設防烈度的地震時,幾乎不受影響,即便小有牆皮脫落、裂縫等痕迹,基本不會破壞建築的結構屬性。如果遭遇到高於當地基本設防烈度的地震,也不見得建築就會倒塌,倒塌與否跟房屋結構有很大關係。舉個例子,汶川大地震時,北川縣城的地震烈度達到了11度,而當地的基本設防烈度僅7度。但是,縣城裡並非所有建築都倒塌成渣,有很多採用了抗震設計和施工的房子經受住了超強的地震力度和罕見的持續時間(汶川大地震搖晃震感持續了80秒)。

圖1.汶川大地震北川老縣城遺址一角

汶川大地震北川老縣城遺址,11度的強大破壞下,巋然不倒的樓房們還是有不少的。我把照片整體調成黑白調,唯獨把中間那幢恢復成彩色。聽講解員說,這幢樓是北川電信局的家屬樓,放大一下看,是不是很驚訝。

圖2.在11度地震烈度下保存下來的建築樓

這樣的情形,如果時間倒退到1976年的唐山,那是無法想象的。唐山大地震后,震中最大地震烈度也是11度,與汶川大地震一樣。而唐山整個城市震成一片廢墟,沒有幾幢完好的建築。如下圖。

圖3.唐山大地震震后一片廢墟

社會經濟在發展,抗震設防要求在落實,建築的整體抗震能力在進步。對於按照抗震設防要求設計施工的房屋來說,遭遇小於或者等於地區基本地震烈度的地震,那根本不是事兒,即便遭遇超過地區基本地震烈度的極小概率地震,也未必就抗不下來。

所以,隨著抗震設防要求的逐步落實,遭遇地震就聯想到房屋倒塌,已經不符合實際現狀了。

第二個問題,如果房屋倒塌,有沒有類似12秒的實驗數值?首先,房屋的結構有很多種,平常我們能看到主要有土木結構、磚木結構、磚混結構、鋼混結構和鋼結構,每種結構類型對應的抗震能力並不相同,農村裡抗震能力弱的多數是土木和磚木結構的老房子。在同樣強度的地震力作用下,不同結構的建築,材料屈服乃至倒塌所需的時間也不相同。這個結論里的房屋12秒倒塌,顯然沒有對房屋結構作出清晰的界定。

如果界定一下結構類型,有人做過實驗沒?還真有。10年之前,日本科學家就通過一台全世界最大的地震模擬器,對一幢6層高、1.2萬噸重的樓房進行了地震模擬搖晃試驗。試驗模擬里氏7.2級地震的震動效果,試驗樓房高達16米,佔地面積達到300平方米,試驗持續了40秒,樓房第一層部分承重柱的水泥剝落,鋼筋扭曲突起,但是,樓房承受住了如此強大的地震作用力,沒有倒塌。

好了,總結陳詞一下。所謂「地震逃生12秒機會」,其實定義不清、描述不明、缺乏科學依據支撐,無論哪一種說辭,都走向了死胡同。而各類媒體不加辨別地複製粘貼式傳播,客觀上助推了它「誤導大眾」的程度。

地震逃生需要冷靜和迅速,沒有所謂「12秒逃生機會」的心理依託。如果在室內,建議就地躲在堅固的物體下面,盡量穩住身體,保護自己,待震感停止再有序撤離危險區。在戶外則盡量跑向空曠地帶,遠離高大建築物,遠離立交橋、高壓電線等,如在野外,要注意避開山體崩石,遠離河邊等。

最後,呼籲所有熱心於地震科普宣傳的媒體和志願者們,給孩子們傳遞正確的地震避險和逃生知識,給孩子們培訓可操作、可掌握的應急技能,不要傳遞模稜兩可甚至不科學的內容。別再誤導孩子們所謂「地震逃生有個黃金12秒」,無論來自哪門子地震心理學,還是來自百度百科,先用自己的科學知識體系審視一遍,有一點質疑,去偽存真,有一點努力,破解迷惑。讓孩子們理解科學,運用科學,遠離災害,遠離傷害。

往期精選文章鏈接:

1.九寨溝為何地震—地震來了怎麼辦—正確識別地震謠言

2.杜甫竟然是這麼死的!——這是一個深刻的災后救援教訓

3.23秒,一座城的生離死別。——唐山大地震41周年祭

4.你知道嗎|關於這件事情,其實人類一直沒有停止思考。

5.這條刷爆朋友圈的火災逃生視頻,說不定就把你帶到溝里去了。

6.這兩次改變東亞歷史進程的颱風,把元世祖忽必烈坑慘了。

7.圖解|一圖讀懂中國小校如何進行地震避險

8.如果有一天你遇到震級為負數的地震,恭喜你,收穫超能力一枚。

9.學會正確使用滅火器——只需要4個單詞!

10.明王朝曾想還都南京,被一件事徹底打消了念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