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景辰:共享單車的春天在哪裡?

文 / 景辰 題圖 / 視覺

似剪刀、砍刀、柳葉刀、青龍偃月刀的二月春風剛過,共享腳踏車們便率先結束了冬日的蟄伏,著急忙慌地開始了飈車似的搶用戶大戰,剛開始還只是站街階段,比如ofo周末免費之類的小誘惑,後來就開始5元包月、9.9元包學期的拉扯行為:

這也好理解,要激發老用戶的使用積極性嘛,但是此時更著急的便是摩拜腳踏車了,從百度指數上來看,我們也能理解那種壓制性的急迫:

但是摩拜腳踏車採取的方法似乎是有些不厚道了,我並沒有使用過摩拜腳踏車也沒有在摩拜腳踏車處留過任何的個人信息,但是有一天我卻收到了這樣的簡訊:

我不是你的客戶,沒有給你預留過任何的個人信息,你的營銷簡訊為什麼能夠發到我的手機上呢?買信息啦?這樣的行為真的不漂亮。

如果說ofo還是欲說還休的站街拉客,那摩拜這行為就是赤裸裸的強姦了!

如此高額度的補貼及優惠燒錢行為已然讓其他共享腳踏車如小鳴小藍等,如坐針氈,而更讓他們如坐針氈的還有這兩家公司的融資表現,根據IT桔子提供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繼2月20日摩拜宣布獲得由老股東高瓴資本和新進股東Temasek淡馬錫投資的E輪之後,ofo也迫不及待的在3月1日宣布了D輪4.5億美元的投資,不過很快被一位投資人指認是老股東跟投,涉嫌誇大宣傳:

且不論這融資到底是否為老股東跟進,咱們且看這次的融資方的說法,新華聯在自己公眾號文章中稱,新華聯投資2500萬美元,佔2.15%的股份。

若以此數據推算,ofo此輪估值為11.6億美元,投前估值為7.1億美元,而這一輪估值出現了大幅度的稀釋,出讓股份接近40%(38.8%)。這對於一個D輪融資的公司來說非常罕見,如果不是披露數據有誤那就是ofo非常需要錢來進行下一步競賽,不過新華聯的這則消息在發布不久之後就刪除了,在其官網發布的消息也去掉了持股比例,這讓融資疑雲更加撲朔迷離。

與此同時,摩拜在公布E輪融資后不久,也陷入了「資金鏈吃緊」的質疑,因為很多用戶反映摩拜的押金退款被拖很久,「押金退還遲遲不到賬」、「押金被用作運營費」等各種言論甚囂塵上。但來自摩拜腳踏車方面的無論是官方聲明,還是CEO王曉峰接受媒體採訪所談及的言論,這些反擊中,最言之鑿鑿的當屬他們認為「種種輿論都是來自未知來源的稿件」,「並將追究責任」這種威脅性的話語,對於大眾關心的「押金」問題,「資金池」問題,反而存在模糊概念、打太極拳糊弄的嫌疑,更是讓人疑竇重生。

資金去哪裡了?這個簡單,為了打對手,就需要更加迅速的搶佔全國各大城市,那麼不可避免的就需要大量的車,這對於各大腳踏車生產廠商來說是莫大的好消息,據某腳踏車生產廠商說,現在他們廠不僅一掃前幾年的萎靡,現在生產線從5條增加到11條,工人周末都不休息,這都難以滿足甲方的需求。而對於腳踏車生產廠商的忙碌,反映在共享腳踏車們身上的就是高投入,除了現有的融資之外,押金是否被用到運營資金了,這很難說。

雖說像摩拜等共享腳踏車均承諾押金都是有監管銀行的,但是如果監管機制不啟動、操作不透明,有再多的監管銀行又有何用?之前的e租寶,也是有機構來監管的,結果呢?百億資金都挪用!更何況,到現在為止,監管銀行也並未出面做任何官方可靠的聲明,所以在如此白熱化的燒錢狀態下,押金究竟是否被佔用還真難說。

相對於資金上的問題,對於損毀的問題幾乎不值一提,對於共享腳踏車們來說,現如今最大的問題不是資金,而是迅速搶佔市場,至於有多少腳踏車被損毀,那只是小事,一旦完成了市場佔領,上市圈錢,這點損毀,根本不是事。

那如果失敗了呢?

摩拜腳踏車創始人胡瑋煒在一席演講上說:「失敗了就當做公益。」我覺得這應該只是說給用戶聽的,如果是說給投資人聽的,估計很難活著走出來,畢竟投資人不是活雷鋒,一分投入恨不能萬元產出,怎麼會允許你如此任性?退一步講,如果真的失敗了,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被破壞的腳踏車,假若以後沒有公司負責管理,管生不管埋,只會是一堆散發著烏托邦鐵鏽的廢銅爛鐵而已。

這不是公益,是垃圾。

政府也不好監管,城管稍微一管理,就被「共享經濟」的大棒給鎮住了,但是共享腳踏車模式和共享經濟有半毛錢的關係?在利潤的驅使下,大批的司機專職做了滴滴專車塊揣測,現在說滴滴是共享經濟已然是十分勉強了,但是共享腳踏車的模式又有所不同,車都是公司統一提供了,從本質上講,這是一個規模更大了的租賃行為,和當年看錄像租碟沒有本質區別,只是現在有了互聯網,隨時隨地用手機就能租了,所以這共享經濟的帽子戴的還是非常勉強的。

放下模式及風險不談,相較於現在動則幾億美元的投資,傳統的互聯網巨頭們好像並不是靠著如此大規模的融資堆起來的,像騰訊,2000年IDG資本和香港盈科各出110萬美元投資騰訊,佔有20%的股份,這是騰訊歷史上僅有的一次正式融資。不久后騰訊又向兩家股東發行200萬美元的可轉股債,以解資金之困,這種資金困擾,長期伴隨著騰訊的早期創業過程。次年南非MIH通過收購IDG資本和香港融科的股份成為騰訊的大股東,同時全體股東向MIH共同供股200萬美元,並得到了後者一旦騰訊缺錢可以繼續投入的承諾。

此後騰訊再也沒有其他外部資金的進入,到2004年IPO為止,整個創業過程騰訊只拿到過620萬美元的外部資金。這在今天融資額動輒億美元計的創業公司看來,620萬美元,是否過於寒酸了?現在像摩拜、ofo等共享腳踏車幾乎沒有任何的壁壘,要說有壁壘,唯一的壁壘就是資本了,這是硬生生靠資本堆積起來的壁壘,唯一的差別是幫誰堆積而已。

就像是打德州撲克MTT,選手算的是概率和賠率,但是現在已經入局的以及還在跑步進場的共享腳踏車們,來了之後拿著投資人的錢打牌,一言不合就RAISE,一言不合就ALL IN,如果不幸輸了,那就REBUY,橫豎不是自己的錢,造唄。長此以往,小散玩不起退場,場上剩下的選手都不算牌了,遇到想打的牌就ALL IN,打到後半程漲盲速度加快,贏的速度趕不上漲盲速度,場上只剩下一幫不停ALL IN的人,邊上的觀眾都不敢進場,但又覺得現在的德州撲克真繁榮。

這是虛假的繁榮。

資本越多一定越好嗎?當資本適量的時候是「輔助」,但是過量的資本就演變成了「助長」,創業守業一定是遵循叢林法則的,真正的市場可以培養出騰訊這樣的野獸,可在資本的蜜罐里所培育的企業就像在溫室長大的植物,成長有限,被養大,也只會是家畜,放到野外環境里是沒法生存。

比如神奇百貨,模式很好,就是賣東西賺錢,未來的消費也一定會是長尾個性化的,你賺的就是個性化服務所帶來的差價,資本的追捧導致了一味的盲目擴張、自我膨脹,後果又如何呢?

資本的圍追堵截對選中的創業者是好事,但是針對更多的想做事的創業者確實毫無情面的鐵幕,而這也導致現在很多人把創業視為自我救贖的手段,把資本視為創業成功的標尺。

「不靠融資我們怎麼創業成功?」

創業不該去想你能夠解決什麼問題?不該去研究用戶和產品嗎?當然,期待資本促進創業成功沒問題,但是如果只是眼巴巴的盼望著資金進入解救創業也太悲哀了。

所有賺錢的公司首先應該是在做生意,而做生意則要考慮的是賺錢模式是什麼,如何賺錢,只有不賺錢的企業才標榜自己在創業,去瘋狂的吸引資本的青睞,為了什麼?找人接盤嘛!

啰啰嗦嗦的一堆,好像共享腳踏車進入了寒冬,其實不然,共享腳踏車將會迎來一個短暫的春天,最近中韓關係緊張,朋友圈被一張圖刷了屏:

因為北京的計程車品牌多為現代,受此影響,共享腳踏車或迎來巨大轉機。

你覺得這是開玩笑?那靠著不斷燒錢搶佔市場希望能夠不斷找資本接盤俠助推上市就不是開玩笑了?

共享腳踏車最後的可能性之前提過,不是to B,也不是to C,而是to G,最後還是會歸於政府公共腳踏車,雖說現在共享腳踏車一輪一輪的刷爆輿論,但是這又能怎麼樣呢?有詩曰:

人虧天不虧,世道輪轉回,

不信抬頭看,監管饒過誰?

又有贊曰:

一味黑時猶有骨,十分紅處便成灰。

歡迎關注公眾號:景辰(iJingChen)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