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熱點】關於整合醫學,樊代明院士有新論!

「陳惠 張雨樊代明:整合醫學 走向醫學發展新時代,[498].醫師報,2017-4-27(9)」 .

醫學專科化引發了臨床醫學的巨大發展和進步,但同時也引發了自身難以克服的問題。專業細化,專科細划,醫學知識碎片化,即分化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整合,形成以人體整體思維的新醫學知識體系,即整體整合醫學(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簡稱整合醫學。

整合醫學的概念由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院士最早提出,與國內外曾用的不一樣。在他看來,整合醫學最終要克服現代醫學的弊端,臨床要還器官為病人,還癥狀為疾病……是在現有方法或內容基礎上醫學知識的整體化和系統化。

「整合醫學是未來醫學發展的必然方向,將引領醫學發展走向新的時代。」多年來,樊代明院士在不同場合始終強調這一點。2017整合醫學大會召開之前,本報記者就整合醫學的理念與實踐等問題專訪樊代明院士。這一次,我們不僅對整合醫學的輪廓,更對其實質有了更多了解。

醫師報: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整合醫學非常重要,但並不理解整合醫學,有些「心中了了,紙上難明」,也有反對的,認為是在炒「概念」,整合醫學應如何解讀?

樊院士:理解整合醫學其實不複雜,倡導和實踐整合醫學也不是炒概念。

我不止一次講過,整合醫學是指從人的整體出發,將醫學各領域最先進的知識理論和臨床各專科最有效的實踐經驗分別加以整合,並根據社會、環境、心理的實際進行修正,使之成為更加符合、更加適合人體健康和疾病治療的新的醫學體系。我們應該將整合醫學理解為一種方法論,一種看病不僅僅是看「病」,而是要看「病人」的方法論。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醫學分科越來越細,病人好像不再是以「人」的身份存在,而是以帶「病」的某個器官,甚至是某些細胞出現。目前許多三級學科又細分為「四級學科」,甚至再分成各個協作組。有的學科被分成了十幾個亞科,醫生只能掌握亞科的本領,有的甚至亞科內都要會診。

臨床分科越來越細的結果是,醫生的整體觀念在逐漸消失——患者成了器官、疾病成了癥狀、臨床成了檢驗、醫生成了藥師、心理與軀體分離、醫護配合不佳、西醫中醫相互抵觸、重治療輕預防、城鄉醫療水平差距拉大。與此同時,無限的「分」已經解決不了醫療存在的現實問題。

有個醫院骨科換髖關節,手術很成功,病人不幸死於肺栓塞,鬧得很兇。院長批評醫生,你們只知換關節,你以為病人是飛到醫院的一條大腿嗎?你不知道大腿上面還有東西嗎?你以為關節換好后大腿會飛回去嗎?整合醫學並不是一種實體的醫學體系,嚴格地講,是一種認識論,一種方法學,其實施的結果是創造一種新的醫學知識體系。後者更強調關注病人的整體健康和生命,因為我們治病不是在治細胞,不是在治分子,而是在治人。

發展整合醫學,要加強整合醫學的理論研究,推進整合醫學的具體實踐,不能只停留在概念上。

醫師報:作為整合醫學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您希望如何推進整合醫學的發展?

樊院士:概念提出非常重要,得到大多數認同也十分難得,但關鍵在實踐。具體的實踐可以有很多,比如成立整合醫學的學術組織,召開整合醫學的學術會議,編寫整合醫學專業雜誌和系列叢書,開設整合醫學教學課程……讓更多人了解整合醫學的方法、內涵和意義。也包括成立整合醫學的研究所,創建整合醫學的臨床試點,建立一些專門研究整合醫學的團體,成立專門的門診和病房。更主要是政府要主導,要主動作為,社會要積極響應。

可以在易於操作的學科或專業之間首先開展醫學整合。目前,國內有些大醫院的綜合病房或介入病房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向整合醫學發展。比如血管介入病房或微創病房就是結合內科和外科技術的整合醫學病房,比如改變以往單一預防接種或者健康查體的形式。這些都是整合醫學的有益嘗試。

通過不同的試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然後總結經驗,互相啟發。總之,整合醫學不能只停留在概念上,還應具體落實,需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來完成。

現代醫學不能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醫學已經經歷了從合到分的過程,現在是開始整合的時候了。再「分」會誤入極端,整合才是回歸本源。

醫師報:在人類歷史中,醫學經歷的發展過程,給了整合醫學怎樣的啟示與發展契機?

樊院士:最原始的醫學,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最早的醫學理論都來自哲學。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四元素說」認為,世界一切物質都由土、水、空氣和火組成。

公元前4世紀,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說明人體生理與疾病的「四體液說」,應用哲學原理,把醫學發展成為專業的學科,使之與巫術和神學相分離。

後來,西醫學在文藝復興、科學大發展的背景下開始朝著科學發展起來。首先是人體解剖學,隨後,有了物理、化學、解剖學、細胞組織的基礎,醫學就向著以科學事實為依據、以觀察和實驗驗證的結果為根據的科學方向發展。正是由此,醫學開始越來越微觀,以至於微觀到連最精密的儀器都難以察覺。

我們不能否認現代科學技術給醫學帶來的進步,這是人所皆知、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只注重微觀而忽略宏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往往會使我們找不到方向。我們不能只顧著低頭行路,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經常碰到這樣的場面,一個病人躺在檢查床上,不同專業的醫生來會診,都說與自己科關係不大,但病人確實病得不行,找不到合適的醫生,究竟跟誰有關呢?當病人問及醫生究竟與哪個科有關,醫生回答自己也不知道。之所以當前臨床會出現這種怪相,就是因為醫生缺乏整體觀念、整體思維,在個別醫生眼裡,已經逐漸把人體「肢解」成一個個「器官」,患者成了器官,疾病成了癥狀。

解決問題的辦法,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到極端只有靠「合」才能解決過度分化導致的問題。醫學已經經歷了從合到分的過程,現在是開始整合的時候了。再「分」會誤入極端,整合才是回歸本源。

我們現在的醫生也應從自己做起,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專科細分的同時,強調自己的整體發展。

醫師報:您曾是第四軍醫大學校長,作為大學教育者,您認為應怎樣培養醫生,使之具備「整合醫學」的理念和本領?

我們首先要有學習整合醫學知識的理論和方法,才能實現整合。整合醫學不僅要求我們把現在已知各生物因素加以整合,而且要求將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和環境因素也加以整合;不僅要求我們對已有的醫學、生物、化學知識有足夠的涉獵,還要了解心理、社會因素、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整合醫學不僅需要我們將現存與生命相關各領域最先進的醫學發現加以整合,而且要求我們將現存與醫療相關各專科最有效的臨床經驗加以整合。在做好自己大學部本專業工作的同時,不能故步自封,要了解前沿,顧及旁側,切忌不能閉門造車,要對其他學科有所了解。

整合醫學不僅要以呈線性表現的自然科學的單元思維考慮問題,而且要以呈非線性表現的哲學多元思維來分析問題。就像醫學的起源,有時我們需要回到源頭去思考。

所有這些不可能通過目前這種分化的簡單的大學教育或所謂的「整合醫學課程」就能實現,而是需要創立一個整套教育體系,從最初者的教育階段,就將整體觀、整合觀、醫學觀等傳授給他們,使他們從小就在科學、人學、哲學、社會、環境、藝術等因素的沐浴下思考問題,長此發展,自然形成「整合思維」。這種整合思維其實已不僅僅限於醫學領域。

要實現上述目標,特別需要從教育抓起,要有相應的師資、相應的教材、相應的育人環境、相應的實踐基地、相應的考核指標,這些都是我們目前十分缺乏的。

一個事物分比較容易,但合則十分困難。我們現在的醫生也應從自己做起,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專科細分的同時,強調自己的整體發展。

要下大力氣,要創新體制機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將「整合醫學」的理論、方法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醫師報:我們了解到一些院校成立了整合醫學系、整合醫學研究院和整合藥學研究院,中醫更多,西醫也有,如何發揮他們的作用?

樊代明:整合醫學,不只限於中西醫整合,要整合一切有關人的知識,由此形成新的醫學知識體系。

最近幾年,不斷有中醫藥大學設立整合醫學系、整合醫學研究院和整合藥學研究院,目前大致有5所大學,西醫2所,中醫2所,藥學1所。整合形式不同,有中醫與西醫的整合,有基礎與臨床的整合,有醫學與藥學的整合。當地政府支持力度不同,有的支持力度相當大。總體來講,中醫更積極,西醫院校相對慢一些,說明現代醫學發展長期以來形成的固有觀念和做法已經根深蒂固,整合醫學理念的理解和實施如逆水行舟,有待時日,但大勢所趨,不進則退。

要將整合醫學落實到具體行動,還要發揮更多人的積極性。要從衛生管理部門、教育部門著手,灌輸整合醫學理念,增強整合醫學意識,醫科高校校長要重視,要下大力氣,要創新體制機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將「整合醫學」的理論、方法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教學設計各環節打破學科壁壘、地域限制和固有模式束縛,充分體現「整合」。2017整合醫學大會參會的高校校長達150多位(含前任),說明各個高校已開始重視,這是好現象。

此外,整合醫學課程還要滲透到其他臨床以外的專科,包括人體保健、康復在內的所有醫學領域。通過跨學科學習,讓學生具備整合思維,掌握整體觀、整合觀和醫學觀,如此培養的醫學生進入臨床后,才不會離「人」太遠。

讓身體內部的器官「團結」起來

醫學要把所有與人相關的知識整合到一起,根據人體的本質、人的本性和疾病的需要而取捨,才能從極其複雜的問題中找到適合人類健康的正確答案。

醫師報:整合醫學分會如何處理整合醫學與各專科的關係?我們注意到今年成立很多的專委會,將如何在整合醫學理念下運行?這些專委會與其他學會下面的專委會有何不同?

樊院士:整合醫學與專業化專科化並不矛盾,專科使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專業化使治病越來越精,但最終還得回歸整體。這種細與精正好是整合醫學的最好元素,相當於加數。整合醫學相當於加號,最後是得更大的和,而不是永遠是加數。醫學是為病人治療,而不是只治病灶。

我在參加學術會議時經常發現,參加臨床醫學會議的藥師很少,參加臨床藥學會議的醫生也不多,臨床醫生都只關注自己的專科領域,對其他專科哪怕是相關的專科都不重視,甚至置之不理。認為不是自己的事,但那都是這個病人的事,你只完成了自己的事,病人可能因為不是你的事而死於別人的事。

我們成立了各個專科專委會,但與其他專科學會的不同,我們是在整合醫學理念下的專科整合,例如整合心臟病學、整合呼吸病學、整合消化病學等,根據自己專業的難題,邀請相關專科比如基礎、預防、中醫、心理,甚至護理的專家進來,共同解決難題。

我們希望通過各個專科之間相互整合,把身體內部的器官「團結」起來,不僅是臨床醫學間的整合,還有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整合、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和全民健康促進結合,實現身心並重、醫護並重、中西醫並重、防治並重,在現有方法或內容基礎上的醫學知識整體化、系統化。

比如我們成立整合盆底學專委會,大家知道,盆底器官涉及的專科很多,有泌尿外科及內科、消化外科及內科、婦科和產科、骨科和男科8個科的器官相生相聯,如果自己只管自己的器官勢必造成其他器官的損害,甚至造成病人生不如死。

我們成立那麼多專委會,這只是第一步。醫學已經分到這個層次了,只能「將錯就錯」,不然沒有抓手,不過接下來就不這麼做了。

例如明年的整合醫學大會,我們將以病人某個重要的病理現象設立論壇。以器官纖維化為例,主要涉及肝臟、腎臟、肺及皮膚四個器官,現在各研究各的,花錢不少,花的功夫不小,但收穫不大。其實它就是整體變化在局部的不同表現,我們將其整合研討,參會有基礎與臨床、內科與外科、中醫與西醫、醫學與藥學、國內與國外,大家一起來探討,不是更好嗎?

又比如組織增生不良,有外胚層的皮膚切口癒合不好,有內胚層的難治性潰瘍,有中胚層的骨不連或骨質疏鬆,還有再生障礙性貧血,應該綜合起來研究,一年選10~20個現象共同研究,堅持數年,必有好處。說到底就是人類要全面健康,醫學發展必須要整合。

我們希望通過多方努力,共同推進整合醫學發展,讓醫學和技術不僅解決病人的疾病,還變得更加溫暖、更加人性化。

醫師報:您希望通過召開整合醫學大會,達到怎樣的效果?其亮點是什麼?

樊代明:2017整合醫學大會將於2017年4月29日在西安召開,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未來醫學、贏在整合」。

參會的兩院院士達52名、醫學高校校長150餘名(含前任)、各級醫院院長過1000名,參會人數已逾8000人。其中49名院士、306名專家將就整合醫學未來發展方向與前沿技術、整合醫學相關臨床專科發展與適宜技術應用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專題報告。

會議期間,將另外成立2個全國性整合醫學分會和15個整合醫學的專業委員會、啟動20個專業委員會與12個省級分會的籌備工作。

本次整合醫學大會為致力於整合醫學發展的專家學者提供探討與交流醫學未來發展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憑藉整合的最新理論和實踐經驗,各高校校長將共商醫科院校的醫學教育及育人方向和實踐;各醫療機構院長、業務副院長、醫務科主任可以交流綜合醫院發展方向與目標;各基礎與臨床科室主任與業務骨幹可以共同研究整合醫學臨床專科診療模式與整合醫學疾病診療方法;還有30餘家企業的代表和60餘個媒體的代表將助力大會,共同推進整合醫學相關技術與設備的發展。

整合醫學將引領醫學發展走向新時代。我們希望通過多方努力,共同推進整合醫學發展,讓醫學和技術不僅解決病人的疾病,還變得更加溫暖、更加人性化。我還是那幾句老話,「獨走快,眾行遠」,「貴在整合,難在整合,贏在整合」。

《醫師報》招聘以下人才:

新聞中心副主任、頻道主任:1名

新聞中心編輯、記者:1-2名

學術中心副主任、頻道主任:1名

學術中心編輯、記者:1-2名

醫學項目策劃人:1-2名

新媒體主管:1-2名

美術編輯:1-2名

發行專員:1-2名

市場總監:1-2名

編務:1-2名

新媒體編輯:1-2名

有意者請聯繫:

王老師010-58302828-6831

郵箱:[email protected]

給自己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

給自己一個挑戰自我的機會!

編輯、排版:《醫師報》姬詩文、楊佳加

歡迎訂閱醫師報:郵發代號:1-351;

刊期:周報,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諮詢電話:010-58302970

投稿請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舉報電話:010-58302828-6831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