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輝煌70載 內蒙古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建國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內蒙古自治區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團結奮進,使貧窮落後的內蒙古舊貌換新顏。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關於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方針和政策像春風吹遍十億神州,經濟復甦,百廢俱興,國民經濟迅猛發展,全區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實現較快增長。2016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975元,比1978年的301元增加了32674元,增長109.6倍,居全國第10位。

進入新世紀以來,由於國家加大了對農牧民增收的扶持力度,收入增速逐步回升,2004年增幅達到了1996年以來最高水平。全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31元增加到2013年的8596元,增加了8465元,增長64.6倍。全區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為10776元,比上年增加800元,增長8%,居全國第19位。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全區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較快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來源日益多元化。2016年,城鎮常住居民工資性收入為20355元,占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為61.7%,比2005年增加13686元;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增長較快,但財產性收入所佔比重有待進一步提高。2016年,城鎮常住居民轉移性收入5421元,占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為16.2%,比2005年增加3544元,比1990年增加5241元。農牧民的工資性收入比重偏小,但其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呈現穩步上升態勢,2016年農牧民常住居民工資性收入2449元,佔比達21.1%,比2005年增加1945元。與城鎮相比,隨著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及財產性收入比重的不斷上升,農牧民家庭經營性收入佔全部純收入的比重呈逐步下降趨勢,2012年的比重為62.6%,較2000年下降了18.4個百分點。

可以看出,在轉移性收入及財產性收入方面,城鎮居民轉移性收入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0%左右,而財產性收入的比重仍較小;農牧民的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比重穩步上升,2012年為17.3%,比2000年增加了12.3個百分點,這主要是隨著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政府加大了轉移支付的力度,使轉移性收入成為農牧民收入穩定增長的重要來源。

自治區成立70年來,在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的推動下,城鄉居民消費水平迅速提高,從自治區成立初期總體實現溫飽生活,到90年代後期跨入小康門檻,再到新世紀後向全面小康大步邁進,全區部分城鄉居民生活快速向現代化生活方式轉變。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城鄉居民的生活消費水平逐步轉入充實階段,消費選擇性增加,食品消費在「吃飽」的基礎上開始轉向「吃好」,衣著消費由滿足「穿暖」變為追求「穿好」,城鎮的「購房熱」更是持續了好多年。進入21世紀以後,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水平普遍提高,城鄉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邁進紮實的一步。全區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由1984年的449元增加到2015年的21876元,增加21427元,增長48.7倍,2015年比2005年增加14947元,增長3.2倍。

改革開放后,以年均13%在增長,增幅較改革開放前提高11個百分點;全區農牧民人均消費支出由1985年的325元增加到2015年的10637元,增長32.7倍,2015年比2005年增加8191元,增長4.4倍。全區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由1978年的268.8元增加到2016年的22744元,增長84.6倍;全區農牧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由1985年的325元增加到2016年的11463元,增加11138元,增長35.3倍。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