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觀點|《論語》與孔子之道再認識

《論語》與孔子之道再認識

文/黃懷信

「孔子之道」代表著傳統文化中的理想政治模式與倫理模式。然而,從當年孔子自稱「吾道」、曾參稱「夫子之道」、孟子明言「孔子之道」,迄今已2000多年,孔子之道究竟是什麼,則一直沒有明確系統的答案,更沒有相對統一的認識。

孔子的思想主張

通過對《論語》的重新校正與解讀可知:孔子所講的「禮」,是當時尚存或流行的社會禮法和規範,而不完全是周禮;孔子講「禮」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社會和諧與安定,而不是為了恢復周禮。「仁」,就是關愛他人;有仁德,就是有愛心。「仁者」,就是具有關愛他人的品行或思想的人,或者能夠關愛他人、做過關愛他人之事的人。「行仁」,就是獻愛心、做關愛他人的事。傳統所謂「全德之名」,是子思以來對孔子之「仁」的誤解。「仁」的實質是「愛人」,任何人只要甘願為他人奉獻愛心,都能成為仁者。而為民造福,使百姓免受戰爭之苦,則是最大的仁。「仁」是個人的自願,「禮」是社會的約定;「仁」屬於道德層面,「禮」屬於政治層面;「禮」的存在是客觀的,「仁」與「不仁」則是由主觀決定的;「仁」既不屬於「禮」,「禮」也不是「仁」的主導,「仁」更不得包攝「禮」,二者之間沒有主從或領屬關係,也不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仁者」不必知「禮」,知「禮」者不必「仁」,二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義」,就是合宜、應該。人人知「義」而行「義」,社會自然和諧;國君知「義」而行「義」,天下自然和平。孔子講「義」,終極目的也是為了社會和諧、天下安寧。「智」的含義雖然只是聰明、有智慧,但在孔子那裡,「智」及「智者」有其特定的表現特徵和標準,包括不自欺欺人、不惑、不做蠢事、善於掌握時機、務實、知人、好學等。孔子主張「智」、「學」,首先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最終也是為了社會的文明進步。「中庸」,是德行而非道德,本義為「用中」,即凡事皆以「中」道處理;「中」指恰到好處、合乎標準、無過無不及,也就是最恰當、最合理,而非以往所謂折中。

孔子思想的核心

《論語》最核心的內容是教做人,做人的目標是成為「君子」,而做「君子」的起點是修身。修身之道具體包括知德、孝悌、學文、知禮、有仁、有智、有勇、明義、正直、誠實、守信、慎言慎行、有信仰、有能力、見賢思齊、事賢友仁、認真做事等等。君子之道,包括尚德、自強、上進、不爭、不驕、善良、重義輕利、重行輕言、重名聲求建樹、有知識知天命、有能力可大受、文質彬彬、心胸坦蕩、注重實踐、不搞宗派、和而不同、主持正義、實事求是、不求全責備、做事求根本、不做虧心事等等。孔子的人格君子論含有深刻的社會意義,人格君子的條件除道德層面外,還包括諸如多能、有知識、求建樹、重實踐等與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相關的內容。行事之道,包括小心謹慎、認真厚道、光明磊落、擇善而從、實事求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忍小謀大、行必果、重積累、執中庸、敏於行等。交友之道,包括交賢友、講誠信、不虛偽、重恩義、相忠告、不客套、廣交天下友等。為學之道,首先明確為學的意義,包括:改變人性、改變命運、獲取知識、彌補不足;為學的目的,一為修己,二為國家;為學的方法,包括培養興趣、讀書為主、注重實踐、學思結合、結合自身實際等等;為學的原則,包括從小立志、開卷有益、珍惜時間、打好基礎、學以致用、忌急功近利、活到老學到老等等。為師之道,包括良好的道德修養,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創新,誨人不倦,以及能教學相長等品質。弟子之道,包括尊敬老師、愛護老師、孝敬老師、學業上幫助老師等。治國之道,包括「為國以禮」、實行「民主」政治、實行社會分工、以民為本、富民為先,教育為本、薄賦斂、平均財富、備戰備荒、取信於民、慎文書等等。為政之道,包括「為政以德」、正名分、正人倫、舉賢才、樹榜樣、悅近來遠、戒速謀遠、實行獎懲、行禮讓、以德化下等等。

孔子思想的價值取向

孔子主張積極入世,為社會所用,而前提是「邦有道」,即國家秩序正常,有正確的政治方針與治國方法;而「出仕」,並不等於做官。關於孔子的性命及天道觀:孔子認為人性固然是與生俱來的,但後天環境及人為努力可以改變它,使之發生移易。其「天」,始終是一種自然的、超人格的力量。關於孔子的鬼神觀:孔子承認祭祀,甚至虔誠於祭祀,並不說明他真正相信鬼神,因為祭祀在當時本身是一種禮。孔子主張敬鬼神而遠之,說明在其思想深處,並不相信真有鬼神。孔子義利觀的表現:得利為正當行為;反對唯利是圖;見利必須思義;不以其道得之不處。關於孔子的榮辱觀:孔子雖講究成名,但不是虛名,而是實實在在能為身後人所稱道的名,其實質是要求人在生前有建樹;孔子以不義、不正、不直之行為為恥,說明在他那裡,一切做不應該做的事情都是恥辱。關於孔子的婦女觀:前人認為孔子輕視婦女,完全是出於對《論語》兩章的誤解,而不知所謂「有一婦人焉,九人而已」之「一婦人」只是指來自後宮之婦人,「九人」專指來自社會的人才;「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之「女子」特指其妻(據「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可知),而非一般女子。關於孔子的平均觀:主要體現於《季氏》篇「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蓋均無貧」章,而舊誤「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孔子的大一統觀念主要表現為:以「天下」為一整體,承認「天子」為唯一君主;讚美大一統;反對僭越,維護大一統;期待「聖人」出,「天下」平;親身實踐大一統,包括執雅言、周遊列國以「易」天下之「無道」,等等。

孔子之道的終極目標,是「天下有道」,即天下太平、社會和諧、百姓安居樂業、文明進步發展。實現其終極目標的途徑與方法,主要是通過教育和學習,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包括:使國君知「為國以禮」、「為政以德」,為百姓謀福祉;使百姓了解並踐行「仁」、「義」、「忠」、「信」、「中庸」、「孝悌」等一系列美德。

(載自社會科學網)

乾元國學 | 乾元西學 | 乾元周易 | 乾元佛學 | 乾元史學 | 乾元微課堂

可關注「乾元國學」公眾號

諮詢電話:010-58876284

北大哲學系百年積澱,乾元國學/西學教室十年磨礪,一流教授博導傳道授業解惑,砥柱精英增慧修內交流平台。

乾元國學首創高端人文培訓,為企事業中高層管理人打造系統純正的國學、西學、易學、佛學精品課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