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誰掏空了你的錢包?日子為何越來越難過!

整個社會財富的這塊蛋糕,被虛擬的貨幣泡沫化了(也就是通貨膨脹)。那些賬面上的錢根本就不存在,而真正的財富已被金融資本切割得只剩魚骨頭了。換句話說,勞動者創造的財富被大大地稀釋了,人們收入的增長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所以大家的日子才會難過。由於全球一體化,這種病也傳染到了,而且情況會更嚴重。

1.日子為何越來越難過?

在新年到來之際,加拿大有個電台在熱議一個話題,主持人希望聽眾能夠討論一下:為何我們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因為根據加拿大統計局2010年12月公布的數據,加拿大國民負債高達6.1萬億加元,平均每個加拿大人欠20多萬加幣,負債率超過了148%(每收入100元支出卻要148元),20年來首次超越美國147.2%的負債水平,達到創紀錄的最高點!

而打進電話的民眾紛紛表示,自陷入經濟衰退以來,加拿大房價上升了20%,房貸幾乎佔據了稅後支出的一半,食品價格也越來越高昂,必須在新的一年裡省吃儉用,盡量積攢出兩個月應急的生活費用,以防突遇解僱之需。人們對未來越來越沒有安全感,生活也越來越艱難,這樣的局面應該怪誰?有人指責政府,認為政府應該趁情況還未到達極端時,要出手干預;但也有人認為,由於家庭負債快速上升,令市場變得非常脆弱,此時政府出手干預,譬如收緊寬鬆的貨幣政策或提高利息,都將給不確定的市場帶來不確定的壓力。

聽到這兒,不禁回想起我二十年前剛到美國時,首先拜訪的親戚便是我的五姨媽。那時我兩眼一摸黑,前途非常渺茫,她鼓勵我說:「別擔心,等你畢業找到了工作,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五姨媽是有資格這麼說的。在20世紀60年代,五姨媽隨丈夫移民美國,當時他們大字不識一個(不懂英語),還拖了四個孩子,六口之家只有姨父一人掙錢,可日子比台灣要好過;他倆在沒有任何負債的情況下,不僅操持大了四個孩子,還使他們全都接受了高等教育,然後工作並結婚生子。

去年五姨媽的大女兒來多倫多遊玩,大家閑聊家常時,她感慨地說,「從前家裡只有我爸一個人上班,我們照樣有房有車,吃的用的都很便宜,日子挺好過;可到了我們這一代,大多數家庭都是雙職工,孩子也大多隻生兩個,日子卻過得緊巴巴的,房價漲、地稅漲、大學費用漲、物價漲,孩子讀書只有問銀行去貸款。現在總算熬出頭了,可我的女兒結婚了,不準備要孩子,兒子寧願單身打死也不肯結婚,說成家費用太高,養孩子等於判刑坐監獄,外帶罰款25萬美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想想也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典型的美國五口之家中,夫婦倆只需一人外出工作,另一人在家照顧孩子主管家務,外帶養一條狗,住在帶有前庭後院的獨立洋房裡,出門車子屁股冒煙後面狗追趕,儼然一幅美輪美奐的生活圖景。而近三十年來,這一家庭生活模式已被打破,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庭,夫妻二人共同掙錢養家。那麼家庭收入是否有所增加?生活是否更富裕、更美滿?答案很清楚,並不是這樣。雖然家庭收入總數增加了,但養家的費用,使大多數美國家庭淪為債務的奴隸(包括加拿大)。

本來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生產力日益提高,特別是近一二百年來,生產力提高了幾十倍,商品極大豐富,比如電視機、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隔三差五地升級換代,而價格也越來越低。我們的生活本該像買電子產品那樣,感覺越來輕鬆、越來越好、壓力應該越來越低才對。

但除了電子產品,怎麼其他所有東西都是越來越貴,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差了呢?

我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這幾十年來的主流金融模式是主要原因之一。

這裡我們可以借用美國經濟學家彼特席夫所舉的例子來說明:漁夫亞當以捕魚為生,原本用手一天只能抓一條魚,僅夠自己勉強吃飽;後來他改用漁網,一天能捕捉十條魚,可以供一家五口吃飽,還能剩餘五條魚被儲存起來。但這時金融資本介入了,美其名日將有效地配置資源,讓資源從效率較低的行業流動到效率較高的行業,可促進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與進步。但事實卻是,剩餘的五條魚,經由金融資本以槓桿的形式放大后再被切割,大多數進了金融資本家的口袋;再進一步玩兒下去,連亞當留下的五條供自己食用的魚,也越變越小,到最後亞當一家根本就吃不飽。

由此不難看出,整個社會財富的這塊蛋糕,被虛擬的貨幣泡沫化了(也就是通貨膨脹)。那些賬面上的錢根本就不存在,而真正的財富(亞當捕捉的十條魚)已被金融資本切割得只剩魚骨頭了。換句話說,勞動者創造的財富被大大地稀釋了,使人們收入的增長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所以大家的日子才會越過越差。而通貨膨脹,特別是惡性通脹,本來只有在自然災害、戰爭等社會動亂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因為生產力下降了。而在目前勞動力充分發揮的情況下,是不該以常態發生的。

無獨有偶,最近國內的親友也時常抱怨說,現在除了工資不漲以外,其他什麼東西都在漲。看來由於全球一體化,這種病也傳染到了,而且情況還更嚴重。

2.經濟大通脹,怎麼辦?

聽到很多上班族說,除了工資不漲外,其他東西的價格都在上漲,這一現象,在經濟學中被稱為通貨膨脹。也就是說在一段時間內,商品和服務價格的總水平超過了經濟增長,市場價格的總水平上升了,每個貨幣單位能夠買到的商品和服務卻減少了,這反映了對貨幣購買力的侵蝕。

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某個特定時期,輕微的通脹或許可能是正面的,但在任何時候,高通脹絕對都是負面的,而惡性通脹更將摧垮經濟!所謂低通脹可能的正面影響,主要是能夠緩解經濟衰退,通過減少實際債務水平而達到減免債務的目的,比如美國這次用量化寬鬆政策,來稀釋他們的巨大債務,就是最好的實例。

而通脹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段時間內,貨幣的實際價值降低了,由於對未來通脹的不確定性,人們會減少穩定的投資和儲蓄;當高通脹發生時,因大家擔憂價格的進一步上漲,使得消費者開始囤積商品,這種狀況的持續將導致商品短缺,價格就真的快速上漲。由此引發惡性循環,直至走向惡性通脹。

惡性通脹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危害,遠比通縮更可怕,比如1923年德國發生的惡性通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其他國家一樣必須巨額舉債來應對戰爭的支出,因此而引發了通脹,但比同時期的美國通脹率要低。戰爭過後,德國通脹有所控制,不過沒多久通脹又開始抬頭。到了1923年,歷史上最瘋狂的通脹在德國肆虐,價格通常在幾小時內便可翻一番,儘快擺脫金錢以獲得商品的野性採購迅速在德國蔓延,同年年底竟然發展到購買一個麵包,要花費200億馬克的境地。以至於家庭主婦情願用紙幣(馬克)當爐灶的柴火,因為用紙幣當柴火,比直接用紙幣去購買柴火要來得更加便宜。

不管是低通脹也好,高通脹也罷,最後吃虧的總是老百姓。在通脹情況下,老百姓為了守住辛勤勞作換來的錢,都毅然決然地將錢投入資產類進行投機,如股市、房市,還有相當多的人把錢投入了金市。在這兒我不得不勸說大家,目前這「三個市」幾乎都有泡沫,已經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境地,此時如果大家再把大筆的資金一哄而上全部投入這「三個市」,一旦泡沫破滅,只要一個金融浪頭襲來,資產立刻被吞沒。

有人會問此話怎講?

眾所周知,在通脹的年代借錢消費是明智之舉。因為從銀行借來的錢很值錢,償還的卻是貶值的錢,通脹侵蝕了錢的價值。舉例來說,當你去銀行簽下一紙買房合約,銀行似乎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的購買力被稀釋,而你卻大獲全勝,因為你夠精明,懂得以負債來抗衡通脹。這也是銀行一直以來所宣傳的: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借貸消費模式。

但是請別忘了,銀行並不是慈善機構,借錢是要償還利息的,它們以「貸款是最聰明的做法」來引誘借貸消費者陷入債務陷阱。美國這一次的房貸危機,就是最好的實證:當全社會的人都以為進入房市有利可圖,有人為了獲取房貸不惜一切代價(出具假證明),心甘情願被銀行收取高額利息,因為他們深信投入房市的收益一定會超過銀行的貸款利息;然而,當一個資金鏈斷裂之後,銀行清算你獲得「收益」的時候也就到了。在特定的情況之下(比如你因失業無法償還欠債了),銀行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剝奪你的房產,誰叫你借錢不還?

當房價被借貸消費越炒越高的時候,擁有房產的人或許會沉浸在歡天喜地的快樂中。不過先要提醒,千萬別高興得太早,既然紙面資產能夠膨脹,那麼「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通脹之後必有通縮,一旦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即通脹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因信貸資金無限擴張導致貨幣體系崩盤時,便好似重鎚悄然而至,空中樓閣就將轟然倒塌,資產價格會像自由落體那樣,下跌的速度會非常迅猛,無數在高價時買入資產的民眾瞬間便傾家蕩產。

比如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房地產不僅沒有保值,而是慘不忍睹。從2006年7月房市突然下跌,四年後,儘管政府出台了一個又一個救市措施,房市至今「跌跌」不休,使2000多萬百姓痛失家園。根據CNN的報道,美國2009年的「影子庫存」房,即被銀行沒收的房產共210萬套,也就是說,隨後一年還將有210萬戶家庭將失去房產,房價因此至少還將繼續下跌,預計跌回至1998年,甚至1996年的價位。

迄今為止,股市還不是個「有效市場」,近20年來,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平均每個散戶虧損5萬元人民幣。股市大跌的慘烈大家都還記憶猶新吧,許多炒股的人是「寶馬進去,腳踏車出來」;而號稱最保值的黃金,在20世紀80年代曾一度高達每盎司850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000美元,後來被一個金融浪頭襲來,金價大跌至每盎司200多美元。

然而不投入這「三個市」,老百姓眼瞅著手中的錢變得越來越不值錢,豈能心甘?真可謂進退兩難。

在經濟通脹形勢下,作為普通百姓該怎麼辦?

首先應該摒棄盲目跟從的心理,不要一有人說黃金能保值,大家就都買黃金,一有人說白銀好,又都去買白銀,使多數人失了方寸隨風而倒。

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在大宗商品市場,金融霸權早就在低位進場做好了局,就等著最後的傻瓜來接棒。對付金字塔上端之人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參與投機不進場,千萬要捂住自己的錢袋子,或者把錢投入傳統的金融產品,比如投入國債,或購買通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保本低回報的金融產品,即便不增值,也比一個金融海嘯捲走要強。因為通脹的時候,就是金融霸權忽悠百姓購買資產的最佳時機,當盲目跟從的大眾都被忽悠進場,指望靠投資(說投機更為確切)來保值,最先拋盤的一定是做局的霸權資本。等到大眾醒悟過來已為時過晚,資產跌去一半稀鬆平常。

大家特別要謹記一點,通脹不該、也不會是常態,老百姓在這種時候就只有指望政府出手,相信政府為了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面,吸取歷史上惡性通脹的悲慘一般為至多一年,最多兩年便有望得到逆轉。

如今,大多數主流經濟學家都鍾情於穩步地低通脹率,他們認為低(相對於零或負)通脹能減少勞動力市場的低迷,當經濟衰退時能更快速地調整經濟,以防貨幣政策給穩定的經濟帶來流動性陷阱的風險,也就是新凱恩斯學派之說。而保持低通脹是各國央行的職責,可以通過控制貨幣發行量所採用的三種手段: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

然而,按照傳統的經濟理論,通脹根本不該是常態。隨著生產力的大發展,商品價格本該越來越便宜。特別是近一百年來,隨著科技一日千里,生產力飛速提高。如過去的裁縫靠手工縫紉,每天只能生產一件衣服,現在靠縫紉機生產,一天能生產幾百件衣服,價格應該下跌才正常。就像家用電器、電腦和手機那樣,不但款式不斷更新,性能越來越提高,功能也越來越多,價格卻不斷下跌。

但是這幾十年來,由於凱恩斯學派佔了上風,所以通脹變成了常態。凱恩斯主義之所以受青睞,是由於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當初採用他的方法猶如給蕭條的經濟打了強心針,原本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權宜之計而已。不料,大蕭條結束之後,好些人以為是凱恩斯學說解救了大蕭條,並將其學說演變成新凱恩斯主義,把他的方法當作了常用的「補品」,通脹也變成了常態。於是,金融海嘯也就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向人們襲來。

這樣的戲碼,這幾十年來在世界各地上演出了無數次,從20世紀70年代的南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日本、東南亞,到這幾年的美國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一波接著一波從不太平。這麼多次的金融危機告訴我們,每一次虛假繁榮過後,大多數人的資產都將被洗劫一空。

說得通俗一點,通脹就好似人發了高燒,偶爾發一發,說不定還可增加抵抗力。可一旦長期發高燒,大腦是要燒壞的;而通縮就是退燒,是恢復健康必需的過程。當然,正常體溫(不通脹也不通縮)才應該是最佳常態,只有保持正常體溫,經濟才能真正地健康發展。

不管人為如何地去調控,通脹之後肯定會通縮,就好似月圓月缺這麼自然。日本快速增長了30年,隨後通縮了20年,其特徵是今年的100元,等值於明年的103元,相當於每年3%的通縮率。日本如此通縮了20年,放鬆貨幣的「靈丹」不靈了,採用零利率,甚至負利率都不起作用。為何靈丹妙藥(濫發貨幣)不靈了?因為之前的窟窿捅得太大了,再增加發行新貨幣也只是填補舊的窟窿而已,大家之前所花的錢,那都是明天並不存在的錢。

這次金融危機號稱百年不遇,其實是這幾十年來寬鬆貨幣鼓勵信貸的毒癮大爆發,懲罰也只是剛開始而已。而目前繼續寬鬆信貸,只能是加重毒癮,於事無補;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想要完全根治這一經濟的病毒,就只能採用中醫療法慢慢地戒毒,也就是適度通縮,去槓桿化,漸漸把窟窿補上。雖然過程緩慢,且非常的痛苦,可能會持續十來年,但這是恢復健康的必經之路。假如持續服毒,迎接我們的就是徹底的垮掉!

3.抗完通脹抗通縮

當前金融危機遠未平復,各國央行還不能加息,因此大家都覺得劇烈的通脹在即。股市已經高處不勝寒,房市依然不穩定,其他資產也幾乎深陷泡沫之中。經濟降溫,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減少,價格也走跌,看來看去,似乎就剩下黃金這個最後的堡壘了。

劇烈的通脹真會來臨嗎?我不敢苟同。我認為,目前根本沒有通貨膨脹的危險,現在更應該擔心的反倒是通縮!

在金融風暴之前,持續多年的通脹就是由銀行不斷擴大的貸款業務「創造」的。在那期間,借款人和貸款人都信心百倍,推動了借貸額持續升高,也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過剩,形成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發生后,銀行的放貸意願,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因此貨幣供應也隨之發生變化。現在公司不斷地裁員,令大眾對前景失去信心,人們都捂緊了荷包,哪還會來通脹?

事實上,2009以來,美國人的居住開銷下降了0.5%,衣服價格下降了0.4%,娛樂消費價格下降了1.1%,旅遊價格下降幅度最大,達3%。最引人注目的是,食品價格下跌了0.7%,從中可見,現在市場所受的嚴重通貨緊縮的壓力。

這些年來,華爾街利用衍生證券,如MBS、CDO、CDS等,「創造」了天量「財富」。據國際清算銀行所披露的數據,2007年,單全球各類金融衍生品的市場面值就高達480萬億美元,相當於2006年全球GDP總和的10倍,地球人人均8萬美元。如果世界上真有這麼多錢,不就可以世界大同,進入共產主義了?

目前,人們之所以擔憂通脹,是因為各國政府都在救市,以為會好似開動了印鈔機,大大增加了貨幣供應。根據經濟學家的預測,在未來五年內,這些年來積累在賬面上的虛擬財富將縮水一半,即「消失」240多萬億美元。而救市所發行的貨幣還不到4萬億美元,這些看似天量的貨幣,其實是用於填補前些年過度放貸所造成的窟窿而已,社會的有效貨幣供應並沒有增加。事實上,在金融危機爆發之時,通貨緊縮就已經來臨,具體體現在物價普遍下跌,包括石油、汽車、房地產和各類消費品。

過去這幾年,世界各國都為這場金融危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們應該認識到,經濟的發展欲速則不達。由人為的過度放鬆信貸來刺激經濟,造成房市股市猛漲的榮景,就好似海市蜃樓,經濟危機遲早會來臨。一旦經濟危機來臨后,又期望人為地縮短危機的過程,即不惜巨額赤字刺激經濟,甚至想跳過必經的通縮期,那更是徒勞的,甚至會導致更嚴重的經濟危機。

投資專家Ian Gordon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Kondratieff理論,他認為,投資有一個長周期,大約60年,這個周期大體可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持續13年到17年,並周而復始地循環。「春季」時,因為總體經濟的增長,股票的表現特別好。而後進入「夏季」,由於通脹帶動,投資出現膨脹,諸如藝術品、金銀以及原材料的回報都不錯。隨即是「秋季」,這15年房市的表現格外突出,股市和房市達到前三季積累的極度高位,隨後驟然掉頭朝下,進入了漫長的熊市。如果這個理論準確,目前全球經濟已進入了「冬季」,這次熊市很可能將持續到2020年,目前嚴冬才剛開始。

其實,經濟的通脹和通縮,就像月圓月缺和潮漲潮落那麼自然。人為的調控只能舒緩一時,而潮漲過度便會形成海嘯水災,只有順其自然才是天道,日本20年的停滯,就是前車之鑒。20年前,日本在高速發展之後泡沫破滅,之後雖一直零利息,可依然一直通縮了20年,只是在抵消過去的通脹而已。而據眾多經濟學家分析,這些年的發展,和目前的經濟狀況,和當年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處。由於流動性的巨大過剩,各種資產都在泡沫之中。一旦緊縮信貸,回收流動性,將使得經濟降溫。必然引發原材料價格的下跌,而各種商品的價格都將隨之下跌,那就是通縮了。

西班牙已經出現了歷史上首次通貨緊縮!這發出了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通縮正在全球蔓延。在全球經濟進入全面通縮的嚴冬,守住現金就是王道,守住的現金將會升值,這就是好的投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