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君臣兄弟:咸豐皇帝與恭親王之間的微妙關係

道光皇帝一生共有九子,到道光二十九年時,前三個兒子都已亡,後面幾個是皇四子奕詝(后即位為清文宗咸豐皇帝)、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訢、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

道光皇帝雖然十分喜愛皇六子奕訢,但是最後還是決定讓皇四子奕詝繼位,不過在遺詔中特別提到一定要晉封皇六子奕訢為親王。

道光皇帝第四子

后即位為清文宗咸豐皇帝

皇四子奕詝即位后就是文宗咸豐皇帝,隨即封他的弟弟皇六子奕訢為恭親王,「恭」字就是暗示「兄友弟恭」的古訓。

道光皇帝在遺詔中特別指明他生前就已經要求奕詝即位后一定要封奕訢為親王,這是對奕訢的一種政治補償,也就是一方面防止新皇帝不封他為親王,而且也是告訴朝中諸大臣,奕訢將在新的一朝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警告他人不得侵犯他。

咸豐皇帝登基后,恭親王奕訢確實受到了重用,皇帝首先將位於北京什剎海西岸的原乾隆朝重臣和珅的府邸賜給了他(這就是至今還保存完好的北京著名旅遊景點恭王府)。然後,恭親王又多次代替、代表咸豐皇帝舉行各種祭禮。

尤其是,咸豐三年,恭親王被授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也就是進入軍機處。這樣,當時也不過才21歲的恭親王奕訢就進入了清皇朝的最高層政治中心。

道光皇帝第六子

道光帝遺詔封「恭親王」

咸豐帝居然命令恭親王進入軍機處,這不但是極大的恩典、極高的信任,而且也是極其大膽地打破了清朝的舊制。而且他既然是以親王身份進入軍機處,當然就是擔任首席軍機大臣。從此以後,清廷的首席軍機大臣就大多為皇室宗親,如恭親王奕訢,以及後來的禮親王世鐸、慶親王奕劻、醇親王載灃等擔任。

咸豐四年,恭親王又先後擔任了宗人府右宗正、宗令(掌管皇家事務的最高官員)、正黃旗滿洲都統、閱兵大臣等。咸豐皇帝還特令嘉獎他:「恭親王奕訢,宗人府從優議敘」。命令宗人府要特別表彰恭親王。可見在咸豐即位之初,他與恭親王的關係是很不錯的。

原乾隆朝重臣和珅的府邸

然而,因為後來咸豐皇帝不給康慈皇太后加「成皇帝」的謚號,對此,恭親王心中有了想法,就在孝靜皇后的喪事剛辦完,咸豐皇帝就借口恭親王奕訢「於一切禮儀,多有疏忽之處」,咸豐皇帝諭旨革去他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正黃旗滿洲都統等職,發回上疏房讀書,並警告他「自知敬慎,勿再蹈愆尤」,即不要再犯錯誤。此時的咸豐皇帝對奕訢,已不是道光皇帝遺命所要求的「視之當異諸弟」,而是從此疏遠奕訢,和其他諸王沒什麼區別了,甚至可能對他更感到厭煩。在咸豐看來自己的皇權高於一切,可以無視父親的囑咐。

一直到咸豐十年八月(1860年9月),因躲避英法聯軍,咸豐出走熱河,由於自己拋棄了京城與社稷,無法向臣民交代,無奈之下,卓有才識的恭親王才被咸豐皇帝任命為留守北京與英法議和的全權大臣,但並未授予「監國」之名,只負責議和事項。由於恭親王的沉著與努力,十天內議和得以成功,與英法兩國相繼簽訂了《北京條約》,而且使英法聯軍於11月間退出了北京。因此恭親王聲譽鵲起,無論是外國人或是留守北京的王公大臣們對他普遍都加以稱讚,與咸豐皇帝不顧江山社稷和列祖宗廟以及臣民百姓倉皇出逃相比,恭親王顯然有臨危受命,挽狂瀾於既倒,安定國家社稷的功勞,兩人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的不平等條約

恭親王忠於自己的職守,並未對皇位有任何非分之想,聯軍撤出后,就多次奏請咸豐皇帝迴鑾北京,但皇帝顧慮重重始終不肯回京,終於在咸豐十一年病倒在承德,更不能走了。

得知皇帝有病以後,恭親王曾幾次奏請去熱河來請安。這也許是出於兄弟之情,也許是他認識到,咸豐若病逝則朝廷將面臨權力的再分配,他希望與咸豐帝做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解開兩人之間的心結,以免未來被排斥在朝廷最高權力圈之外。

但是咸豐卻拒絕了奕訢到熱河來的請求,可能是咸豐對這個弟弟仍是猜防過甚。

對於當時的清朝廷來說,恭親王奕訢有三大功勞:議和成功並使英法聯軍退出北京,挽救了朝廷社稷;消滅了肅順集團捍衛了皇權;保幼主登基並開創了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制度,完全適應當時皇室和兩宮皇太后的需要。

但是,也應當看到,恭親王奕訢所得到的眾多獎賞中,最耀眼的當然是「議政王」的封號,但是「議政」卻非「攝政」,也就是恭親王作為議政王也只有參與商議政務的權力,沒有決策權,絕不像清初順治期多爾袞的「攝政王」,他被賦予了代皇帝處理一切政務的權力,而現在,雖然恭親王被授予「議政王」,但實際朝廷最終決策權還是掌握在垂簾聽政的兩宮皇太後手中。

慈禧太后

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但假如咸豐皇帝是一個胸懷坦蕩並頗有政治遠見的帝君,在臨終時任命恭親王為「攝政王」,也就是在同治未成年以前,將皇權交由恭親王掌管,那麼:就沒有「辛酉政變」誅殺八大臣的事;也就不會出現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以及後來的慈禧太后單獨的垂簾聽政;恭親王一定會忠於職守做好「攝政王」,輔佐同治即位登基,並承擔攝政的職責;即使同治皇帝還是早夭,但恭親王大概不會再選一個年僅四歲的幼兒再來當皇帝,當時朝廷是否會推舉這位身負眾望、並曾為「攝政王」的親王為接任的皇帝呢?

那整個晚清的歷史就完全會變樣了。然而,還是那句話:歷史不能假設。不過確實不乏喜讀晚清歷史的人還在津津有味地設想和品味:假如恭親王能在咸豐後接過政權……

知名理科教授說晚清,

論說嚴謹,話題有趣;

還原晚清政局百態,

再現皇室落日哀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