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小棗說歷史|盤點古代考場上的那些奇葩事兒

今天是聯考第一天

小棗今天就帶大伙兒穿越一把

講一講古代考場上的這股「泥石流」……

Tip

古代科舉考試的規矩相當複雜,完整程序有鄉試、會試、廷試。鄉試也稱鄉闈,通過鄉試即為「中舉」,成為舉人。成為舉人之後,便可以參加由禮部主持的會試了。因為會試的考場設在京城,故有「進京趕考」一說。通過會試的考生,稱為「貢士」,也因此獲得了參加最後、也是最高級考試廷試的資格。廷試考場設在皇宮的奉天殿或文華殿內,故又稱殿試。通過殿試的考生就是令人羨慕的「進士」了,成為一名天子門生。其中的第一名,就是「狀元」,如今稱聯考第一名為狀元,便源於此。

宋真宗時期的晏殊,從小天資聰慧,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薦到政府。后被推薦去見宋真宗,恰好宋真宗在面試進士,就讓他也參加。晏殊一見試題,就說:「這題目我幾天前做過,您還是換個題目吧。」宋真宗歡喜得不得了。誠實不僅是美德,還是能力。晏殊就這樣進入政府高層,成了宰相。

王維參加科考,想走後門無門,聽說公主喜歡音樂,於是穿上花花綠綠的衣服,打扮成樂師,抱著琵琶去見公主,被公主相中,一舉而登第了。

歐陽修聯考那天,有個姓李的考生生病,趴在桌子上不動。歐陽修就把李考生拽起來,給予精神鼓勵,還把自己的試卷傳給那位考生看,讓他參考。李考生就抄襲了歐陽修試卷的一半,結果和歐陽修一起考中。李考生後來成為官員,找人專門雕塑了歐陽修的塑像,放在家裡供著。這北宋的聯考監考怎麼這麼松啊!

唐朝人才輩出,但唐朝的選才標準卻有點怪。《選舉志》提出的標準是:一曰身,就是體貌豐偉;二曰言,就是言辭辯正;三曰書,就是楷法遒美;四曰判,就是文理優長。這四條標準,一是看長相,二是看語言表達能力,三是看書法,最後才看文章。詩人羅隱就為此吃了虧,他詩寫得不錯,但長相卻讓人不敢恭維,因此屢試不第。

韓愈19歲參加進士考試,連考三次,次次不中,到第四次才考中。別以為這下光明了,要成為公務員,吏部那裡還要考一次,韓愈又連考三次,次次不中。考不上就走後門,給宰相寫信,連續三封石沉大海。又登門拜訪,三次上門次次被轟回來,走後門不行,回來接著考,32歲時,考上了。

古時鄉試、會試都是連考三場,每場三天,考生吃喝拉撒全在考場裡面。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狀元李幡,家裡窮,考試時籃子裡帶的是36個饅頭。

古代趕考之路可以說很艱辛。清人龔煒在赴京趕考時,路上既中暑,又暈船,最後乾脆不考了,半路返回,甚至為此不再想當公務員。

唐末舉子包誼文采不錯,但得罪了主考官劉太真。劉太真發誓不讓包誼考中,第一場考試過後,劉太真想第二場考試再將包黜退,讓他多高興會兒。第二場考試后,劉太真又放他到第三場,想讓他再高興一會兒。第三場考試后劉太真沒錄取包,拿著名單去找宰相。時值「朱泚之亂」不久,名單中有個姓朱的,宰相不高興,讓劉太真換人。驚惶之下,劉太真已經想不起其他舉子的名字,只記得包誼,結果包誼高中。

福建同安縣的劉望齡,在明朝末年參加公務員考試,中了福建省鄉試第 34名,后因故被革。進入清朝后,再次參加福建的鄉試,又是中了第34名。隔朝兩中舉人,名次相同,這個概率比今天中 500萬元的彩票還低。

唐光化四年(901年),經皇上特批,曹松、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五位年過七旬的老人一同登第,號稱「五老榜」。科舉考試中最年輕的狀元是明朝洪武年間的丁顯,福建建陽人,考中狀元時只有 17歲。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庚寅科鄉試,考生中年齡最小的 11歲,最大的99歲,差距很明顯。

你還知道古代考場上哪些奇葩事兒

歡迎留言小棗哦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