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個外企財務總監對想要從事財務工作人的一點建議

自從94年大學畢業(一個很普通的、沒名氣的大學),到現在接近12年的財務工作經歷。目前在一家大型的外資企業做財務總監,管理著差不多18個人的財務團隊,看到最近這裡有不少人希望從事財務工作,所以希望這裡談到的一些工作中的體會對這些人多少有點幫助。

首先,你在從事這個工作以前,問自己,是否願意跟數字打交道?我想好多人回答是:不是很喜歡,但是財務工作好像比較穩定,工作也相對來說不是很難找,所以選擇財務這一行。我想這個理由,還是reasonable的,但是需要搞清楚,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很難有所建樹的。也許,有些人想,暫時干一段財務,有機會幹個自己喜歡的一些事情。但是,問題是,財務人的特點決定,幹這一行的時間長了,那麼人就會變得謹小慎微、多少有點保守主義的傾向。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但是大部分的會在自覺不自覺中變成這樣子的。所謂男怕入錯行,還是好好考慮之後再決定為好。

如果的確喜歡財務工作,那麼財務工作本身你也需要選擇向哪裡發展。通常財務部門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會分為5個領域,即:會計部門、稅務部門、資金部門、財務分析部門和內部控制部門不同的部門都有各自得特點,難說孰優孰劣,根據自己的個性去選擇。當然,不是每個企業都這麼詳細地分工,但是這些功能是一個完善的財務體系必備的,不要以為財務工作就是簡單的會計工作。

其次,財務的入門門檻其實不高,很多人都可以從事。如,學理工的、學經濟類的任何專業的人,經過半年左右的培訓,處理簡單的業務基本上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比那些學財務的人做得還要好。所以我常常開玩笑地跟我的同事們講:「你們要有危機感呀,現在能幹財務的比掃馬路的還要多!」但是,這個行業的達到高水準的人才,卻很難,非常難!首先,如上所說,你如果沒有很好的數字感覺,那麼你永遠也達不到財務高手的境界的。我曾經的老闆是香港人,我們3個人花費了5天的時間,給他做了差不多50多頁的報告。但是他看了不到20分鐘,就敏銳地指出來,很多數據之間的鉤稽關係和前後自相矛盾的部分。其間,他幾乎沒有用過計算器,就是憑腦子和感覺判斷出來的。雖然老闆的為人非常嚴厲,但是我們是由衷地佩服他,連他的死對頭——中方的董事長也是對他極其地欣賞(由於中外合資雙方的關係不好,所以每次董事會總是不歡而散,而我的老闆就是外方的董事)。中方董事長在他們集團會議上,面對著眾多的中方高層曾經說過:「你們這幫人里,如果有一個人有外方董事一半的本事,那麼我他媽就給磕頭了!」我想,一個人做到連對手都佩服的時候,那麼這個人是非常成功的。顯然,我的這個老闆顯然是血液里流淌著數字的人。其次,財務工作是相對來說成就感比較少的工作,因為它的Input和Output不是很配比的。你可以感覺到你的Input,但是感覺不到Output——很多財務人天天加班,但是如果有人問你都做什麼了,你會感覺很難回答上什麼。因為你說了,別人不一定理解和聽得懂!銷售人員可以說,我這個月賣了多少東西;生產人員說,我超額完成了多少;QA人員可以說,降低了多少不良率;可是我們呢?說:報表完成得很順利?這個月稅務沒出問題?分析出這個月的虧損的原因是什麼?所以,做這個工作需要定力,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再次,財務工作的壓力是很大的。這個壓力,來自於Deadline、來自於分析的深度、來自於遊離在政策的邊緣上。有句話說到,遲到的公平是不公平的,同樣,遲到的財務報表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表哥表妹」們天天加班的原因,如果你過了1個月才把上個月的報表搞出來,又或者把分析報告遞交了,儘管是非常翔實和準確的,但是對經營沒有任何幫助!大家會從各大公司的招聘廣告中可以看得到「workingunderhighpress」,可見財務人員承受的壓力是非產普遍的!財務分析也是一樣的,因為財務分析沒有一定之規,也沒有非常technical的硬性標準,所以對你所做的分析,很多人可以challenge的,也就是說一幫人跟你指手畫腳的!這些會讓你感到很鬱悶。同時,財務也是政策性非常強的,會計準則你得遵守,稅法你也得遵守。儘管你有很高的水準,但是法律抑或亂糟糟的各種文件、條例都是由執法人員來解釋的,所以,你做得再小心,肯定會有犯錯誤或者是走在犯錯誤的邊緣上的。不管你平時表現多麼的好,如果讓執法當局罰了款了,那麼你老闆的臉色肯定是非常難看的。如果,你不希望你的老闆給你難堪,那麼你就得跟那些稅務、工商、外管局、海關的一幫混蛋打得熱乎點,這個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痛苦的!

再其次,財務需要終身學習的。當然,現在好像沒有哪行是不需要學習的,但是現在處於各種經濟法規完善過程中,所以經濟類的各種政策變化是非常頻繁的,如果不及時更新,那麼你會跟不上時代的。如,現在新發布了最新的會計準則,從『07年開始實行。光是這個,就夠你學習一段時間的!又如,你要是在美國企業工作或者是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上班,那麼你得了解安然、世通事件之後,SEC要求的Sarbanece-Oxley法案。在加上的各種稅收和外匯法律很多是以「通知」、「答覆」、「XX函」的方式規定的,本身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很差,且執法人員的回復因人而異。所以,你得首先自己了解透了,才有可能莫名其妙地被人扣大帽的時候,進行辯解。的執法部門最噁心得地方是,他們從來不會以書面形式給你做任何政策諮詢的,所以你要是含糊,那麼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很多的損失的。

近年來,財務軟體的應用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大企業更是如此。但是,你的思路和腦子沒有及時跟上,那麼在這些軟體面前你會感覺很無助的!因為軟體不是單純的代替你的手工工作,而是包含著許許多多的先進的管理理念、內控機制的,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的企業採用了ERP,卻以失敗告終的原因。果,公司的管理層的理念沒有及時更新,變革的決心不那麼強烈,那麼好的ERP軟體幾乎是一種負擔!尤其是像SAP這樣複雜的ERP軟體,一般的企業是用不了的。我們公司剛開始使用SAP的時候也是非常痛苦的,差不多過了1年多了,大家才覺得這個東西真好,什麼事情都離不開它了。舉個簡單例子。我們公司為了提高公司的信譽和競爭力,規定每月10日一次性通過網上銀行支付上一個月份採購的所有貨款。這個事情,好多人員都反對,認為有些東西是必須預付款的、又有些人認為客戶部來要賬主動付款是愚蠢的等等。但是,管理層是決心非常強,統一付款條件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他杜絕了採購或財務部門以權謀私的餘地;其次,便於實現掌握資金的需求;再次,可以提高價格談判的籌碼,最後,樹立公司的良好形象等等。這個制度推廣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現在覺得效果非常的好!以前總是說會計是越老越值錢,但是,現在是越老越不值錢!

最後想談點財務工作的悟性問題。記得在大學的時候,老師講「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時候,感覺太抽象了。但是,實際接觸工作之後,慢慢體會到其中的奧妙。那麼多複雜的業務用簡單的「借」和「貸」來涵蓋,這個同大自然的「陰」和「陽」、計算機語言的「1」和「0」、圍棋世界的「黑」和「白」有著驚人的相似。我面試的時候常常喜歡向那些有1~2年工作經驗的應聘者問:「為什麼資產負債表上的科目和損益表上的科目沒有一個是重疊的,但是兩個表裡的累計利潤會一樣呢?」「為什麼現金流量表是非常重要表?」「為什麼現在很多大企業用EVA來考核成果而不是利潤?」等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很容易看得出一個人有沒有財務的悟性和靈性的。

但願我的這點心得,對有志於財務工作的人有一點點的幫助!



評論交流1:

樓主寫得不錯

不過我不同意這一句話

「以前總是說會計是越老越值錢,但是,現在是越老越不值錢!」

對一個隨時準備接受新觀點的人來說,還是越老越值錢的

我也是94年畢業的,沒有樓主這麼成功,可能就是因為自己不喜歡財務,對數字沒有概念,也不喜歡和那些部門打交道。但是畢竟做了這麼長時間,對各方信息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有時候連自己都覺得奇怪。

個人認為做財務工作最重要的經驗和經歷的積累,最好去大型國企或上市公司,這樣才能接觸到比較全面的業務,比如全面預算、資金管理、合併報表、產業投資、權益投資、國際融資、責任會計、風險控制、企業併購、財務決策等高端業務。

這些都是小公司會計人員很難接觸到的,就不可能有實戰經驗。

樓主能介紹一下自己做財務總監前的工作經歷么



我畢業的時候可以進銀行工作,但是我不喜歡國企的那種氛圍,所以自己來到異地自己找到了一個比較有名的外企。在這個企業里工作的4年,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尤其是該公司的財務總監對我非常耐心和細心地教導,讓我受益終身!在這個公司我從事的是資金管理(大概是一年左右)、成本和月末結算,同時做了MRP的開發工作(大概2年)、之後開始接觸管理會計的業務,重點是預算管理和分析(1年左右)。在這裡我成為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財務主管的(代價是掉了差不多20斤肉,眼睛變成近視,幾乎沒有歇過完整的休息天),但是當時年少氣盛,認為當時自己的財務水平應該是了解了所有的財務工作(現在想起來非常幼稚和可笑),所以跟外方總經理吵架之後憤而辭職了。至今我不後悔我辭職,但是一直令我慚愧的是我讓那麼信賴我的總監和總經理傷心了,即使是辭職也不應該是這樣的方式的。



在家閑賦的時候,我反思自己,明白當時有相當一段時間,自己是處於一種極度疲勞和莫名的煩躁情緒中的,我想這個多少跟工作太累,得不到放鬆有關係吧!

第二家是一個國內非常有名的全國性的國有電信運營商(聰明的人應該猜得到的),這個企業的工資福利都很好,但是嚴格地講根本沒有管理的企業。老總們天天搞政治和形象工程,公司的所有的中高層全部來自於該市領導幹部的子女和親戚,我是為數不多的招聘進去的人。在這裡坦率地說我什麼都沒有學到,但是我深刻地理解一個糟糕的管理和鬆散的財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在這家企業期間,我把用友的軟體普及和完善、建立了預算制度(之前這家企業沒有人了解第二天需要多少資金、明年準備盈利多少、費用預算是多少、審批許可權是什麼等等)、負責上市前的IPO工作、固定資產的轉固和盤點等工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是給了我鍛煉的機會。因為不是特別忙,所以我利用晚上的時間看書,考過了註冊會計師;同樣是因為不是特別忙,所以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如果完善財務體系方面的問題。在這裡幹了2年以後,我接到了一個獵頭公司的電話——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跟獵頭打交道,他們把我推薦到一個外企當財務總監。

這是我第一次完全獨立地挑起一個企業的全盤財務工作,也是邊學邊干。這裡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我在原文提到的我的老闆——我們公司的亞洲區財務總監。他是我目前為止見過的最有數字感覺和職業操守的人,他教會我很多東西。他擁有ACCA、AICPA、CMA、CGA和香港註冊會計師資格,聽起來蠻嚇人的。他都45歲了,但是包裡面永遠都是財務方面的書本,一有空就看書,還跟我埋怨地說:「就的註冊最難考了,我搞不懂」。從他身上明白了一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2年多之後,為了尋求更高的發展空間我跳槽到現在的這家公司來,目前為止感覺還不錯!證書問題。這個是一個選擇,如同生存還是死亡!證書不能直接給你帶來什麼,關鍵是取得的過程中你獲取了多少有用的信息。國內的證書,如你所說,沒有太多的幫助!但是我個人認為CMA,是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不是美國註冊會計師)對財務分析和管理會計乃至管理其他業務方面幫助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國內的管理會計領域,幾乎沒有什麼權威性的專家,國內的書本都是到處抄的。所以,英語條件允許的話,直接看國外原版書好一些。可能我這麼說有點過分,但是,我竊以為國內的所謂的教授、專家在管理會計領域裡是都是胡扯!

這點我還是比較贊同的。另外一點瑕疵:「竊」是就表示自已的謙詞和「我」字重複了。



評論交流2:

1、兩張表為什麼有關聯,資產負債表上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潤),損益表上也是,這兩者的關聯是,兩者是相等的。為什麼相等?因為資產負債表是表示權益,損益表上則表明該權益是如何產生的?權益的產生源自於收入,成本,費用,由於有借貸關係,一方是資產或負債的產生,另一方則是對應的收入和成本的產生,借貸相等導致兩者的關聯且金額一致,這就是權益的產生來自於資產-負債,在損益表上體現為收入-成本,所以樓上的基本上都沒答到點子上,這就是樓主所說的借貸相等的要點

2、關於CPA和CMA,其實兩者的立意是不一樣的。的CPA注重培養審計型人才,說難聽點就是套框框,上市公司的哪些點和準則不符合,那麼就難以通過審計,如何通過審計取決於審計師的職業判斷和上層的利益取向;美國正好相反,他取決於是否符合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和相應的道德準則、操守,就如CIA和CPA的考試區別,很像的。有興趣的不妨比較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區別,可以獲得不少啟發

3、一個合格的會計師,其實是管理的重要一環,現在的管理越來越注重前期預算和決策,事後的補救是不及時的,但是人的預測和決策是主觀性太大,所以軟體是必不可缺的,從長遠來看,那些低層次的會計遲早要淘汰,你不敢想象你現在扛個算盤就可以勝任會計-----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評論交流3:

我也做了好幾年的財務.看了樓主的文章感觸很深.記得我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時候,接了上任會計的班.財務報表給老闆看.老闆看了以後說不對.我們不可能有這麼庫存.而且利潤也不對.我當時覺得很驚訝.老闆對財務基本上是一竅不通.為什麼看了報表幾眼就能看出這麼多問題.後面和老闆談的時候,我發現,他對公司的情況非常的了解.所以只看其中的幾個數字就能知道,報表是不對的.所以我覺得做財務真的不容易.一份精確的財務報表才能體現公司真實財務狀況.這個公司以前的會計就是以為老闆不懂.很多帳務都是亂做.以為報表平衡了.就成.現在看來.財務的工作真是必須腳踏實地的.才能贏得老闆的讚賞.



評論交流4:

大致瀏覽了一下帖子,不是很仔細。

談談自己的一些隨意看法:

在談論怎麼學財務、怎麼做財務,怎麼理解財務時,我發覺樓主很在意一個說法:悟性!樓主無疑是很有悟性的了,這一點無庸置疑!但是,也許樓主成長在外企,長期外企較高層次的工作經歷讓你覺得財務工作也好,個人的成長學習也好,國門之外的才是我們應該追根溯源,頂禮膜拜的終極之地。我倒覺得,任何一種職業、工作、學習直至文化,我們在審視它的時候,都不應該脫離了他成長的土壤,正如我想提醒樓主的一樣,大多數財務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環境都是你所鄙薄的企業生存環境。大多數決定少數,這是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所決定的,所以談財務,談的財務,談的管理,外企最多只能是個參照物,不是根本!(這就是國外諮詢公司在一再敗走麥城的根本原因,文化!)

樓主所說的諸如管理會計、ERP、、、內控之類,毫不誇張的說,你說的現象100%的對。但是我們在談論審視這些的時候,我們也許更應該考慮企業生產經營環境因素:人的因素、法律因素、文化因素等等諸如此類的現實。正如你說的一個例子,SAP軟體無疑是好東西,但為什麼也僅僅在有限的範圍內應用得很好?不知樓主作更進一步的思索沒有?當然說到這個問題就不是一兩句話,一兩篇文章所能闡述。

我說這些,並不是想批判樓主什麼,而只是想提醒樓主,既然你是給從事財務工作者的一點兒建議,那麼就應該考慮大多數財務工作者的現實工作生活環境,一味的精英之計,那麼大多數的平凡除了羨慕之外,更多的是失望!

(另:你上文所說的老師:他都45歲了,但是包裡面永遠都是財務方面的書本,一有空就看書,還跟我埋怨地說:「就的註冊最難考了,我搞不懂」。從他身上明白了一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我不知道ACCA、AICPA、CMA、CGA和香港註冊會計師資格是怎麼回事,但CPA我是懂的。誠然CPA教育、考試、執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並不等於就一無是處,像上述口氣中的那樣不值。我想你老師所說的不懂,更多是指CPA考試所指的諸多準則條文的晦澀難懂,從一個崇尚自由心證、專業判斷的文化背景下來啃成文的、條例性的,不太成熟的會計體系,晦澀難懂應該說是必然的。但這並不等於CPA之無必要。就如才出來的新會計準則減值準備一樣,向國際準則靠攏了,但真正實行起來是不是就達到了當初修改的目的呢?我看未必,這就是說財務工作達到我們所期望的那樣邏輯嚴密、絲絲入扣的理想化狀態還很遠,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但不能因為離理想還遠就否決了現實.這樣的建議就不是建議,而是荼毒了)

也許過了,但敬請樓主考慮!



評論交流5:

您說的有道理。我說的只是外企的一些經驗,對國企或私企我沒有太多的了解。也許是有點偏激,但是,我認為國企或國內的私企的確做得不夠好,我們喜歡談論「特色」的時候,其實是一種妥協——早晚會遵循國外的路子的,只是現在還無法達到而已。尤其是在經濟管理領域裡,還是國小生。

的CPA的含金量不高是公認的事實,不管是執業還是非執業的,好像很少一個發達國家的CPA是可以在5年內考過即可的——時間跨度太長了。而且,人喜歡為考試而考試,所以,即使考過了實際能力低下的現象比較普遍。當然,我也不是說所有的CPA都是。



其實我覺得樓主還是作的較低層次的財務,兼并、收購、重組、融資、投資,這才是高超財技的用武之地。



慚愧,並對雲澗青風的說法完全同意!我就是一個企業的財務總監,目前尚沒有任何關於兼并、重組、收購方面的經驗,我覺得這個是我在財務領域裡的最大的弱項。還有,前面有些人說,「財務總監在外企位置僅此於總經理。。。」之類的說法,是不全面的。因為,一般總監是「controller」上邊還有CFO,至少我上邊還有這個職位的.所以,這幾位高手所提的這些業務,我本人尚沒有機會接觸,這些屬於高級會計的範疇。

香港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權的實現問題,我個人認為是,如果你在該公司任高級職務,並有董事會規定的方式授權的話,那麼通過工資收入、銀行專門的貸款方式應該可以實現的。具體實際情況,我同我在其他公司的朋友們確認一下



糟糕,我記得昨天看見有個人詢問「關於從出納如何轉到會計」的問題,我今天怎麼也找不到了。

因為這個問題比較有普遍性,所以我想可能對那些初入財務領域的人有所幫助吧。

大家印象中的出納就是坐在一個單獨的小屋,給人報銷現金、開支票、計計日記帳之類的工作。其實這個是比較片面的。

出納還可以做很多工作的:你首先要反思,你的時間浪費最多的地方是在哪裡?為什麼?其次,想如何改善它。就拿我們公司舉例子吧。

我們公司每周只報銷兩次現金,而且是必須是報銷前一天拿到財務之後的憑證才可以。之前,我公司是每天都報銷,但是後來我的前任發現,這個其實是資源浪費,所以他做了一個決定每周只報銷兩次。好多部門都反對,認為財務太偷懶,而且對各部門的工作帶來諸多不便。但是我的前任的觀點是:只要各部門的工作有計劃性,那麼就應該提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用錢,而且,現金報銷次數少了,不會影響公司運作的任何大問題的。當然,剛開始大家不習慣,但是現在大家認為現金就應該每周報銷兩次。

我接任之後,在其他領導的支持下,推行了每月通過網上銀行定期集中付一次貨款的工作,雖然開始也是阻力重重,但是現在也是公司的一項制度,大家都很習慣於此。

我說的這個的原因是,大多出納們忙碌而機械的工作,完全可以簡化掉,騰出來時間考慮好多其他問題。如果你填支票的業務量大,那麼可以考慮通過網上銀行業務來減少;如果你的承兌匯票的量大,那麼可以考慮銀行代管票據或者是乾脆通過銀行的票據通業務等等。那麼剩餘時間,你可以學習現金管理業務、貸款業務、現金流量表的編製、金融政策的研究等等,你可以做好多事情的



評論交流6:

多謝樓主的回帖。看到樓主對他人的回帖,也很大的啟發。樓主在帖子裡面稱呼我為高手,我深感愧疚啊。我沒有向樓主那樣的深厚的財務造詣,也沒有樓主那樣顯赫的地位,我前面提到的業務,也許只是我一個遙遠的夢而已,畢業三四年,仍然為著生計而奔波,倍感壓力和慚愧。現在我想回答樓主上面的三個問題,也想請樓主幫助點撥,為我指明一點方向。(便於節省時間,我就不太展開回答了)

「為什麼資產負債表上的科目和損益表上的科目沒有一個是重疊的,但是兩個表裡的累計利潤會一樣呢?」——個人認為:儘管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上的科目沒有重疊,但是他們的數據是同源的,來自帳簿,也就如我們看問題一樣,儘管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但是我們都是透析了整個問題,最後的結果一樣也不足為奇。

為什麼現金流量表是非常重要表?」——這個問題,現金流量表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存在著鉤稽關係;利潤是帳面的,現金是真金白銀,反映了收益的真實質量;現金流量表反映了公司現金流的規律,是預測未來現金流量的的有力工具,這裡我稍微展開一下: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出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未來的投資;二是經營規模的擴大,也就是收入的增長,這兩個方面投資支出現金增長和流動資金的增長,投資支出可根據未來的投資規模或投資進度來決定,流動資金增長可根據未來的收入、資產運作效率(應收帳款回收期、存貨周轉率、供應商的折扣期)來決定,確定了這些現金的支出情況,然後根據利潤、不用付現的費用等現金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對比分析,確定未來現金凈流量,進而選擇紅利和融資政策。

「為什麼現在很多大企業用EVA來考核成果而不是利潤?」——對於這個問題,EVA這個概念是看過,但是沒有記得很清楚,我想應該來講它是一個綜合考核的指標,不僅包括財務指標,而且還包括市場佔有率、技術創新能力、人力資源情況等,但一個最重要的指標還是凈資產收益率,它反映的是股東的回報,也反映這企業的價值。利潤只是凈資產收益率裡面的一個因素。談到企業的價值,我有一點看法,假定資本可以充分流動而且信息是完全對稱的(經濟學都是這麼假設),如果企業的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和社會平均資本收益率在一定時期內比較穩定的話,而且凈資產收益率大於社會平均資本收益率的話,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社會平均收益率)。當然這個是在非常理想狀態下的企業價值,資本充分流動、信息完全對稱、穩定的資本收益率、帳面凈資產=清算價值等等這些因素也是不存在的,但是我覺得是評估企業價值的一個基礎。



樓主你好,我做財務分析,在公司裡面的英文title是business,我覺得我作的的西並不完全勝任這個title,當然我做這個崗位的時間也只是半年而已。我的老闆是個法國人,也就正如您前文所說的老闆那樣有著非常強的sense的老外,而我現在的工作也僅僅是幫他作一些分析而已。正如您提到作為一個分析人員首要的一點是要知道老闆需要的是什麼,我覺得這方面我的經驗和能力都比較欠缺。

例如我們每個月都會給幾個超級客戶的margin進行分析,而且會對本月偏離計劃的margin進行分析,但是在這點上我似乎一直以來都沒有達到他的要求,他對數字幾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對0.1%的margin差異都需要深究,而且當我找到問題所在的時候,似乎很難把意思表達清楚(這裡面有語言,也有他對我的信心不足原因所在)對這點我很鬱悶。

我想請教一下樓主,

1,我真的希望可以在他下面學習到多些財務分析的知識,但是對於我自身而言,我應該怎麼才能知道我的老闆想要的是什麼,或者怎樣才能讓老闆滿意呢?

2.現在我的工作比較被動,老闆布置作業,我做就是了,說白一點是,一直在玩弄Excel而已,我應該怎樣主動作一些分析?應該說是什麼類型的分析?

3.樓主提到的CMA,能不能透露一下成本大概是多少?



呵呵,LZ好象不見我,我們同行就在這裡自娛自樂一翻好了.我和樓上的一樣,也是身處500強公司做財務分析,做了也就半年左右吧,

我和你有相同的困感,有數字感的老闆(特別是老外)的確對數字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我的老闆和你一樣,他不僅對數字,對Excel的格式小到一個邊框,對分析的英語運用,小到哪裡可以用縮寫哪裡不可以用縮寫,都非常苛刻。起初的2個月我常常會加班超過12點,哪怕有一個地方不合他的心意就要重新推翻重做,真是痛苦不堪!

後來慢慢好一點,在挫折中成長嘛,總歸會摸索出來一些套路,如果老闆喜歡看%的比率,那就每個數據旁邊都例個比重,環比,對比。看到某塊異常的地方,一定要先在旁邊做好註解,特別有數字感或記憶的TX先在心裡默念幾遍,否則經常會被他問到啞口無言,自信心全無。總之要把老闆當傻瓜或局外人一樣去解釋,而對自己的報表又像親人一樣的熟悉。

唉,總之我覺得做財務工作還是要調整好心理,再被怎麼問怎麼罵都要有點阿Q精神,每個老闆的風格都不一樣,可能他不僅是對你,對每個人都是這樣,就當在挫折中成長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