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余秀華紀錄片亞洲首映:難道還有明天,可惜還有明天

鳳凰文化訊(馮婧報道)2015年1月,余秀華憑一首《穿過大半個去睡你》爆紅網路之際,導演范儉決定拍攝一部以她為原型的紀錄電影。歷經一年零兩個月的拍攝,這部《搖搖晃晃的人間》順利殺青了。

海報

「這是一部關於一個女人的電影,我並不想通過她來表現。」 導演范儉想通過余秀華來展現人性,展現女人在面對愛情時明知是厄運,卻仍要去追逐的執著,展現一種古典悲劇式的悲哀與迷人。

《搖搖晃晃的人間》在2016年的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上斬獲了評委會大獎,頒獎詞這樣寫道:這部作品以詩意、激烈和富有張力的形式探索人們經歷的複雜性,影片的內在力量、主演的精彩表現與影片的精良製作相得益彰。想要製作有關詩歌的影片而不落俗套很難,但《搖搖晃晃的人間》做到了,它如詩一般,以細膩而富有啟迪的形式描述了一個非凡的女人。

范儉

范儉說,無論是在阿姆斯特丹,還是在美國、加拿大,聲名未顯的余秀華都收穫了許多海外觀眾特別是女性的共鳴,還有不少觀眾希望她的詩歌能夠出英文版本。

該片也入圍了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紀錄片,並在6月18日迎來它的亞洲首映禮。主角余秀華、導演范儉、製片人余紅苗和演員梅婷、紐約大學教授張真在現場展開深度交流,鳳凰文化全程直播。據大象點映總策劃吳飛躍透露,從7月2號開始,《搖搖晃晃的人間》將會在全國百座城市開始點映。

劇照

余秀華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拍攝背後的故事

兩年前,製片人余紅苗的朋友圈被一首名為《穿過大半個去睡你》的現代詩刷屏了,她被字裡行間的意志力震撼了,彷彿能看到一顆被囚困的心在嚮往自由。再繼續讀余秀華其他的詩,村莊、麻雀、藍天、烏雲、麥田,余紅苗感受到了類似80年代報告文學的美感。她當即就衝動地決定自己來拍余秀華的紀錄片,但思索再三還是請了范儉來拍,「今天我覺得非常明智,因為我覺得余秀華比較喜歡男的」。

范儉則透露,自己從2014就在醞釀拍一部詩人紀錄片,因為人的生活太缺乏詩意,直到2015年余秀華橫空出世,便與優酷一拍即合。大概是因為在開拍前,范儉和薛明就已經讀過了余秀華所有的詩,歷來以「不喜歡記者」著稱的余秀華並沒有排斥拍攝,反而和團隊成了朋友。在一年多的相處中,范儉覺得,在剝離了敏感的外殼,余秀華是一個很容易相處的人,而且智商在很多人之上,她的睿智、機敏超乎自己的想象。

劇照

片中除了余秀華和她家鄉的空鏡之外,對父母和前夫也著墨較多,但兒子的鏡頭卻幾乎沒有,范儉解釋說,因為余秀華的父母都是特別樸實的農民,對拍攝團隊非常友好,他們與老人家一起喝酒、吃飯、聊天,甚至下地干農活,融入了他們的生活;她的前夫一開始比較忐忑,直到范儉去了他在北京的工地上跟他聊了一天,第二天他才放鬆地接受了拍攝;而她的兒子排斥所有形式的拍攝,因此出於尊重,並沒有拍他的鏡頭。

現場

讓詩歌服務於電影,而不是讓電影服務於詩歌

范儉強調,雖然紀錄片的主角是詩人,但既然是拍電影,就必須要讓詩歌服務於電影,而不是讓電影服務於詩歌,這是拍攝的基本原則。因此,在拍攝過程中,他選擇的多是適合快速解讀的敘事詩。讓詩歌和故事緊密契合,用詩歌去推動故事,進而讓觀眾體會到,余秀華的詩歌來源於她生活中的悲傷、痛苦、無奈、妥協,而不是所謂的靈感乍現。

攝影薛明說,余秀華家鄉的池塘、白楊樹、小船、紅磚牆的房子都特別有詩意,也特別有畫面感。熟讀余秀華的詩歌就會發現,這些景色也恰恰就是她詩歌里屢次出現的畫面,因此他選擇了用空鏡解讀余秀華的詩歌。余秀華特別喜歡被鏡頭處理地非常美的日常風景。范儉補充道,余秀華第一次看完片子以後也是這樣說,「除了主角不好看,其他都好看」。

在詩歌與影響交融之外,還要進一步形成張力。范儉以片中屢屢出現的「魚」為例,闡釋了電影中潛在的隱喻與符號。之所以選擇了「魚」,一是因為余秀華家附近有很多魚塘;第二,她姓余,和「魚」是諧音;第三,「魚」的意象跟她的命運高度相關,除了「魚」還有「水」,而「魚水之歡」是有慾望在裡面的。

鴛鴦圖

而在人物和事件方面,薛明更多的則是用手持攝影去表現人物情緒,進而塑造人物性格。看過該片的觀眾大概會對余秀華離婚遇到困難時的一個鏡頭印象深刻,余秀華在鏡頭的角落裡緊抱雙膝哭泣,佔據畫面正中的是一大幅鴛鴦圖。薛明回憶起當時拍攝的細節,「實際上我們知道她在屋裡哭,我就想進去還是不進去,我自己也特別膽怯,我進去她把我罵出來怎麼辦,所以我先一個人偷偷進去,看她沒吭聲,我就悄悄地拍,先拍一個大景,再一點一點往前靠」。

余秀華和梅婷

所有的標籤都是錯誤的,感謝余秀華的勇氣

梅婷對余秀華去領獎的鏡頭記憶猶新,「當時有紅光打在余秀華的臉上,她的表情很豐富,也很複雜」。正如余秀華所言,得獎大家很高興,但得獎不能帶給人永遠的幸福和快樂,它只是這麼一晚上。梅婷現場深情朗讀了余秀華的《我愛你》,並表達了對余秀華的感激,「我非常膽小,只有站在舞台依靠一個角色才能打開自己,把自己完全的交給觀眾。因為在生活當中要打開自己交給所有人,其實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但是我今天真的特別感謝余秀華,她這麼勇敢地把她的生活直白袒露給我們」。

來自紐約大學的教授張真,自稱是「穿過大半個地球來看余秀華」。她表示看了這個電影以後自己可以解甲歸田了,再無需自持學者的身份,因為關於殘疾、性別、職業等標籤都是居高臨下的,都帶有損害。余秀華自己也說過很多次,所有的標籤都是錯誤的。張真說,我們都應該感謝余秀華的勇氣,這也是該片的重要看點,影片中最精彩的一句就是在某個研討會上,有人說「余秀華獨一無二的」。

劇照

余秀華:不在意名聲好壞,我與前夫都獲得了解脫

「離婚」是影片中的大事件,也是余秀華生命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她一直囿於肉體的殘缺、生活的困窘和感情上的空乏,在命運的顛簸中搖搖晃晃。成名之後,余秀華慢慢獲得了經濟能力,便試圖擺脫這種控制,用離婚的形式來掌握自己的命運。

離婚一年多以來,余秀華依然覺得「這個決定是最好的」,自己不在乎名聲好壞,解脫和自由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目的是解除婚姻的負擔,而不是擺脫「糟糠之夫」。前夫是一個老實人,並不是什麼壞人,但正常人和殘疾人在婚姻里的不對等,在婚姻里的落差顯的特別大,給自己和前夫雙方都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沒經歷過的人不會懂,離婚對雙方來說都是解脫。經歷了20多年的婚姻,余秀華對婚姻存有巨大的恐懼,「有可能不會再結婚了」。

劇照

母親做主讓余秀華嫁給了前夫,也不支持她離婚。後來,母親肺癌病逝,余秀華覺得「我的天塌了」。余秀華心裡清楚,母親是希望女兒過得好,老了以後有人照顧。「我們是有很多想法不一致,但我相信母親很愛我,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是希望子女能夠得到幸福,他們肯定有這個願望在裡面。」

那麼,作為母親的余秀華又是怎樣的呢?她自認是兒子的好玩伴,但不是合格的母親。她教育兒子要多交女朋友,但或許是出於逆反,母親的話兒子很少聽,很少交女朋友也很少惹事,非常讓人省心。余秀華覺得,還沒有交到男朋友大概是因為自己沒有情商,可惜兒子又遺傳了自己的低情商。

片尾

「難道還有明天,可惜還有明天

在電影的結尾,落版是「難道還有明天,可惜還有明天 」,前一句去日苦多,后一句來日方長。余秀華說,寫這兩句時確實很悲觀,但現在就會把這些潛意識放在一邊,生活里還是要樂觀才能活下去。無數人的生活經驗告訴她,人很多時候就是得「不要臉」,但這種「不要臉」到骨子裡就是一種自卑。到現在為止,余秀華覺得明天還是一個不確定因素,即使生命在今天終止,只要忠實於現在就沒有任何遺憾;相反,如果有很多個明天串在一起,整個生命反而是一種消耗和傷害。所以明天可以不要,但要接受它的存在,不能現在就自殺,自殺對於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意義,這是一種悲劇的收場而不是某種奇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