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受中老年人青睞食品養生 7條分享5條是謠言

核心提示: 食品安全、養生類的信息在網路上廣為傳播,尤其在微信朋友圈、親友群很是叫座,深受一些中老年人的青睞。這其中不乏大量謠言,不少人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向身邊親近的人輸出這些信息。

一直以來,食品安全、養生類的信息在網路上廣為傳播,尤其在微信朋友圈、親友群很是叫座,深受一些中老年人的青睞。這其中不乏大量謠言,不少人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向身邊親近的人輸出這些信息。近日,國家食葯監總局召開通氣會,就有效治理網路食品謠言展開座談,要加大對食品安全謠言製造者的處罰、追責力度,提高公眾科學素養,使謠言無處遁形。

女兒的煩惱:

早上六七點收到母親的「騷擾」微信

自從母親安裝了微信,學會了轉發,在省城上學的大學生小張就再也沒消停過。她經常在早上六七點鐘就收到母親微信消息的「騷擾」。她覺得母親轉發的這些東西是多餘的,她早就開始不看了,更不會轉發。

「雞湯類的文章、防詐騙的都有,大部分還是有關食品安全的。這個不能吃,那個有毒、致癌。」小張說,起初母親給她發這類文章的時候她還看一看,回復一句「看到了」,後來索性連回復都不回復了,任由母親轉發,隔幾天就會攢很多。

小張告訴記者,閱讀微信中的這類信息已經成了母親生活常識獲取的重要途徑之一,並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家裡的日常生活。「她看了之後會當真去做,關鍵是好多文章本來就是假的,她也跟著學。」

「比如說以前傳香蕉泡過藥水,那段時間她就沒去買香蕉吃過。」至今,小張的母親說起這事還稱,吃香蕉總感覺像吃藥水一樣。不過她至今仍不知道,「香蕉浸泡的白色液體是甲醛或甲醇等有毒液體」是謠言。

讓人吃驚的調查:

150人中僅7人未收到過食安信息

像小張母親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她的同學小徐告訴記者,父親也經常轉發這類的信息給她。

在記者進行的一項對150多人的調查中,多數人都表示他們曾遇到過身邊人轉發食品安全的內容,僅有7人表示沒有接收到過這類信息,也未在朋友圈看見過。剩下的絕大部分人都曾接收到或在朋友圈看過此類信息。

市民張先生對此深有感觸。他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了近一段時間以來他家裡微信群的聊天記錄。「速轉!十萬火急!!!」「各位家長注意了,這個東西千萬不能喝!」「不是嚇唬你,七點以後不要再吃它了!」這樣標題的內容不斷地滾動在家庭群里。

在一所中學上班的老師小劉告訴記者,不光是在朋友圈、親友群里,雞湯類文章、食品安全類文章、養生文章甚至滲透到工作群里。在辦公室,食品安全經常成為談資。「大家看到一些東西,就會說給其他人,彼此提醒一下。」

五年前已被闢謠,現在仍有人信

網上流傳的不少食品安全內容其實都是謠言,內容並不真實。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聯合17個部門單位共同主辦的2016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暨第八屆食品安全論壇發布的數據顯示,食品安全謠言已經佔到了網路謠言傳播量的45%,位居第一位。不少謠言被反覆傳播。

市民張先生提供了10條家屬群里分享的內容,其中一條是「最近醫院急診的患者比較多,大都是蘑菇中毒,今年蘑菇豐收,蘑菇可以和小白菜一起炒,但不能和茄子一起吃,會中毒,在水焯蘑菇的時候放大蒜,如果大蒜變色了,就有毒,不可食用。而且蘑菇和小米、大黃米千萬不要同吃,會產生一種毒素,醫院治不好,後果很嚴重。」

記者搜索這條信息發現早在2012年就有該謠言,並演化出多個版本,當時就有多家媒體進行闢謠。濟南市餐飲協會、千佛山醫院營養學專家杜慧真告訴記者,造成中毒的原因很可能是蘑菇本身有毒,並不是說蘑菇和茄子不能在一起吃。大蒜是否變色,並不能作為測量蘑菇是否有毒的依據。「蘑菇和小米、大黃米千萬不要同吃」的說法也沒有任何依據。

記者查閱到,其他幾個類似「吃鮮水果能治癒癌症」「煮東西先把水燒開,不然會有致癌的危險」「國務院防癌辦發布抗癌防癌蔬菜排行」等內容也均屬於謠言,早已被闢謠。

原因一:心理需要

50歲以上人群中八成多關注食品安全

在有關食品安全的話題上,年輕人和中老年人的態度有明顯差異。

濟南心理衛生協會副會長張洪濤認為,中老年人普遍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而轉發這些內容的人則是出於一種求關注、求交流的心態,想用新奇有用的信息來與他人產生交流。調查問卷中,50歲以上的人中88%都表示關注食品安全,41歲至50歲的人中也佔了39%,年輕人則在14%左右。

相比於處在事業打拚期的年輕人所關注的成功學、心靈雞湯等,中老年人更在意日常生活中的個人健康問題。50多歲的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由於平時經常看到媒體曝光食品安全問題,所以看到疾病預防和食品安全信息就很敏感。

原因二:甄別能力差

「覺得微信里分享的不會有假」

另外,在4月17日國家食葯監總局舉行的通氣會上,食葯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分析,有不少食品安全的謠言利用誇張、歪曲的加工手段,模糊事實本原和全貌,假借權威機構的名義,頻繁使用「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語言,愚弄公眾認知。此類謠言因為與事實真相「魚龍混雜」,較難甄別,也不易取證,闢謠難度較大。

市民張先生向記者提供了10條家屬群里分享的內容,其中,「這東西喝了就等於死」「晚年不想得癌知道這一點就夠了」等3條鏈接已經被刪除,其中1條顯示被投訴。而剩下的7條食品安全內容中,記者查閱發現,其中5條被明確證實屬於謠言。

濟南市民韓女士告訴記者,她之前看到過的一條內容很嚇人,稱家裡常見的兩種液體一旦混合,馬上就能致人死亡,她隨後就在朋友圈轉發了這類內容,但現在已經被刪除。

不少中老年人缺乏對信息的甄別能力,媒介素養比不上年輕人,輕信微信上的內容。「像我的父母,他們對微信的理解跟咱的理解不一樣,他們覺得微信里的東西就像電視里播出的東西,不會是假的。」市民小張告訴記者。

原因三:情感行為

出於對親人的關心,要盡到提醒義務

據張洪濤介紹,不少中老年朋友對新事物的認知度不夠,法律意識淡薄,不排除一些中老年人人云亦云轉發相關內容的情況,但也有很多父母轉發這類消息是出於家庭成員之間的保護,是基於情感的一種行為。「父母害怕子女因一些隱性的危險而受到傷害。」

在調查問卷中,有近一半的人認為轉發這些內容會對他人的生活產生幫助。

濟南的王女士認為,微信圈子就是把實際生活圈子搬到了社交平台上。在實際生活中,大家吃飯、閑聊的時候經常會談論食品安全問題,在微信家庭群里,轉發食品安全的內容本身也很正常,是家庭成員之間通過網路溝通的一項議程,也是基於維護家庭成員之間粘性的需要。

長壽之地普通食品打長壽噱頭 專家:虛假宣傳之嫌

近年來,被譽為「長壽之鄉」的廣西巴馬,圍繞著「長壽」概念,長壽主題的產業紛紛發展起來。

長壽之鄉宣傳長壽食品成普遍現象。但同時,「長壽食品」泛濫,誇大宣傳遭消費者投訴的情況層出不窮。2009年底,巴馬正中長壽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正中巴馬火麻酥」、巴馬千百年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墨米香酥」、五穀雜糧長壽養生產品天然坊生產的「長壽龜苓膏」等因消費者投訴宣傳各種藥效和療效,被當地工商部門查處。

世界最長壽老人的養生秘訣是它100年來雷打不動

前幾天,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117歲的義大利奶奶艾瑪·莫拉諾在家中去世。艾瑪·莫拉諾出生於1899年11月29日,是世界上出生於19世紀且仍健在的最後一人,也是人類目前為止有記錄的第五長壽的老人。她的人生跨越了三個世紀,見證了兩次世界大戰。

而關於她的長壽秘訣,艾瑪·莫拉諾生前曾透露,她每天吃三個雞蛋,早晨兩個生雞蛋、中午一個攤雞蛋,100年來千篇一律,雷打不動。

老年人由於身體的各項功能都漸漸變弱,消化系統也漸漸變弱,因此老人的飲食是很重要的。飲食對於健康的影響是非常的大的,所以平時老人們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下面三九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幾款有效的食物!

粗糧能促進消化吸收,降低膽固醇,因此很多老人都青睞粗糧,但是粗糧吃多了也有危害,那麼,老人怎麼吃粗糧最健康?

老人飲食調節注重的是合理搭配、均衡營養,多粗纖維可以促進消化吸收,但是攝入粗纖維過多反而會引起一系列問題。還有許多老人把粗纖維當主食,不吃魚肉蛋,這是很不健康的做法。

吃的過多帶來哪些不好?

膳食纖維有吸附作用,可帶走人體內的有毒物質,所以有通便、防止腸道疾病並且降低膽固醇、預防膽結石形成、輔助治療糖尿病等多種功效。不過,因為它的吸附沒有選擇性,如果攝入過多,會使體內的鐵、鋅、鈣、鉀、鈉等無機鹽排出增加,影響營養素的吸收。

多少量合適?

一般正常人每天攝入25-30g膳食纖維就夠了,具體到居民,大致要求每人每天吃250-400克糧食(含不少於50克的粗糧)、 300-500克蔬菜、200-400克水果、30-50克大豆。這樣就能達到每人每天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的要}老年人普遍存在缺鈣的現象,為此,膳食纖維的攝入更要適宜。

特別是腸胃功能較弱的老年人,膳食纖維吃得過多會促進腸蠕動,進而延長消化吸收的時間,加重腸胃負擔,導致食物難以被完全消化、吸收,還會降低其他營養素的利用率,導致營養不良。跟著免疫力下降,健康將受到威脅。值得注意的是,膳食纖維的利便作用多適用於遲緩性便秘者,而其他原因所致的便秘者多吃粗纖維食物反而會事與願違,加重便秘癥狀。

怎麼吃合理?

食物混搭,不要一日三餐都是粗糧。可以在白米飯裡邊加各種豆,豆要提前泡,有些豆需要泡12小時,比如紅豆,黃豆至少泡4-8個小時,這樣和大米一起煮就可以。也可以把大米和小米和玉米一起蒸著吃,還可以把紅薯或者土豆,或者山藥和大米一起煮也行,粗細搭配,一天一次,一次一小碗既可以。不要都是素的和雜糧,副食中適當吃些魚肉,雞蛋,瘦肉是可以的。

粗纖維和其他營養素一樣,只要攝入不均衡,我們都可能會有危害,老人只要合理膳食、營養搭配均衡了,就不用過多的擔心營養問題。

六類老人吃水果要注意

老人也要吃水果,但是,老人吃水果要注意,如果你有什麼疾病有些水果是不能吃的。

老人吃水果的注意事項

老年人在營養食品中,水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營養專家說,老年人由於內臟器官衰老,導致各項生理功能減弱,如消化能力差、腸蠕動減慢、胃黏膜萎縮、胃酸過量等,也常伴有各種疾病的發生,因此一次不宜進食過多的水果,可採用少食多餐的吃法。而且再吃水果方面,也必須有所選擇,吃錯了不僅對身體無益,返回會造成傷害。

1、經常胃酸的老年人不宜吃李子、山楂、檸檬等有機酸較多的水果。

2、經常腹瀉的老年人,可適當吃些蘋果,因為蘋果有收斂和固澀的作用。

3、糖尿病患者不但要少吃糖,同時也要少吃含糖量較高的梨、蘋果、香蕉等水果。

4、有心臟病及水腫的老年患者,不宜吃含水量較大的西瓜、椰子等水果,以免增加心臟的負擔以及加重水腫。

5、經常大便乾燥的老年人可多吃些桃子、香蕉、橘子等水果,但最好不要吃柿子,因為柿子含大量柿膠,多吃了可加重便秘。

6、肝病患者要多吃些橘子、鮮棗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有利於肝炎的治療和恢復,但不要在飯前吃水果,以免影響正常的進食及消化。

老人吃飯7大講究 吃慢吃軟不吃寒

1、吃早不吃晚

這裡主要指晚飯。老人消化功能減弱,夜生活又比較少,晚上7點以後吃飯,和睡覺時間距離過近,食物無法消化徹底,會有腹脹、胸口堵等癥狀。吃太晚對老人脆弱的心腦血管也是一個考驗。因此,建議晚飯最好在7點前吃完,利用飯後時間散散步、活動活動,讓食物多消化。

2、吃慢不吃快

老人食管內壁的彈性減弱,如果進食速度太快,食管內壁不能適應突然擠壓,嚴重時會造成食道損傷。而細嚼慢咽能減輕胃腸負擔,加速食物消化,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率。還對牙齒起到良好的「清掃自潔」,減少病菌的生長繁殖。

3、吃七八分飽

建議老年人每日三餐不可過飽,兩餐之間可適當加一些零食。吃得過飽,會增加腸胃負擔,使血液集中到腸胃,使心、腦等重要器官呈缺血狀態,不利健康。

4、吃清淡不油膩

清淡飲食,主要是指飲食要低鹽、低脂、低糖。但不能為了清淡只吃蔬菜,要注意營養的均衡,多從瘦肉、牛奶、雞蛋中攝入優質蛋白。

5、吃軟不吃硬

老人咀嚼能力下降,粗糙、生硬的食物嚼不動、咽不下、不消化。所以,飯菜質地以軟爛為好,可採用蒸、煮、燉、燴等的烹調方法。

6、吃暖不吃寒

老年人對冷的抵抗力差,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縮,供血減少,並引起其他內臟血循環量減少,不利健康。

7、飯後要漱口

飯後漱口維護口腔健康的好習慣。漱口最好用溫水,或者茶水。

適合老人吃的水果有哪些?

蘋果

除含有多種維生素外,還含有具收斂作用的鞣酸等有機酸。蘋果中的細纖維素和果膠能使大便鬆軟,溫和地刺激腸壁,有機酸也能刺激腸黏膜,共同起到通便作用。蘋果還含有大量的鉀,能參與鈉的代謝,使之排出體外,對防治高血壓有利。

香蕉

有止咳、潤腸、降壓作用。它含有維生素A、B族、C、E、P等。其中維生素P有利於血管壁的彈性,適合高血壓和肥胖者食用,維生素E能增加細胞分裂次數,對延壽有益。香蕉性寒,胃腸虛寒者不宜食之,否則易致腹瀉。

鳳梨

含有能消化肉類的酶,所以有幫助消化和吸收的功能。鳳梨中的糖、鹽類和酶有利尿作用,對腎炎、高血壓患者有益。

柑橘

有鎮咳、調肺、健胃功效。含有豐富的糖類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 C含量較高。

柿於

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要高。它有清熱、去煩、生津,潤肺、化痰、健脾、整腸、降壓等作用。生食治便秘,熟食可澀腸止瀉,其功效很適合老年人吃。但因性寒,體弱多病者不宜多食,且以飯後進食為宜。

西瓜

能消煩、止渴、利小便、解酒毒,其含有的配糖體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性寒,能潤肺、消痰止咳、治便秘。民間有用雪梨冰糖治療咳嗽的方法,對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人較適宜。

龍眼

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作用,對夜間睡眠不佳的老人尤為適宜。

葡萄

主要成分為葡萄糖,還含有酒石酸、枸櫞酸、蘋果酸等,對預防疲勞有效,有益氣、補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功效,常吃使人健壯,但便秘者不可多食。

以上介紹的是一些適宜老人吃的常見水果,但除龍眼、荔枝外,其它水果性均偏寒,老年人食用時應當適量,過多對健康不利。

結語:由於老年人生理功能較弱,不少老年人或輕或重都患有一些常見疾病,如高血壓、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因此三九小編提醒老人們,平時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這樣才能更加的健康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