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朴樹、趙雷、金士傑——沒有不用吃飯的陽春白雪

是不是生活太艱難

還是活色生香

我們都遍體鱗傷

也慢慢壞了心腸

你得到你想要的嗎

換來的是鐵石心腸

可曾還有什麼人

再讓你幻想

大風吹來了

我們隨風飄蕩

這是朴樹今年四月份發行的專輯《獵戶星座》里的主打歌《清白之年》。7月1日的《跨界歌王》上,朴樹作為王珞丹的幫唱嘉賓,和王珞丹一起唱了這首歌。他依然背著吉他,樣子還是清瘦,看起來好像也還不怎麼老。

歌唱完以後,主持人栗坤問了一個流水線問題:為什麼來參加這個節目?

朴樹說:這是我的工作,我靠這個賺錢,人得吃飯。

在場的人都笑,這段對話也在微博上作為段子流傳,轉發評論里很多人說「2333朴樹真是個耿直boy」。

朴樹應該看不懂2333是什麼意思,也許也並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覺得這個值得2333。這是他真實的邏輯和想法。

而看客的邏輯是,朴樹是藝術家級別的人物,藝術家的任何行為動機都應該是藝術,是理想和追求。藝術家直接說我做這個是因為這是我工作,我要吃飯,誒?怎麼怪怪的又有點好笑?

事實上,近年來音樂和影視市場的繁榮火爆衍生了大量的需求,於是不僅新人前赴後繼,小眾也躍到台前,老人紛紛復出。然而,走向市場這一步卻讓不少人和事有跌下神壇之感。

TOP1

民謠不應該窮

那民謠應該「紅」嗎

END

這裡的「紅」不是「大紅大紫」的,是「紅歌會」的「紅」,是「又紅又專」的「紅」。

這麼說應該很明顯了,對,說的是趙雷。

其實趙雷從來都不是民謠界模板的樣子,民謠界的模板是什麼?小眾,圈著獨立音樂的地,不適應大舞台,唱livehouse和音樂節,不簽公司不接通告,不想過多曝光,以及,窮。

但從參加快樂男聲到參加我是歌手,趙雷好像還挺想紅的。

也許不能用如願以償這個詞靈魂代言趙雷在《我是歌手》之後的走紅,但是紅了的確是事實。《成都》不僅唱遍了成都,還唱遍了全每一個城市的大街小巷。網易雲音樂里《成都》的評論飛漲到近三十萬。其中點贊最高的一條這麼說:

民謠不應該窮,事實上最近幾年民謠已經沒那麼窮了。宋冬野有《董小姐》、馬頔有《南山南》,陳粒上了湖南衛視跨年晚會,好妹妹在工體開了萬人演唱會,李志跨年演唱會的票每年都一票難求。說「我不想被別人發現我的XXX」的人從一百個變成了一萬個,民謠早就不小眾了。並且,「民謠只是一種音樂形式,不是非要小眾和窮」的道理在近年來其實也已經在大部分人中達成了共識,藝術和商業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恆久遠而沒有絕對一元定論的問題。

而這次趙雷的走紅有一個新的討論點,來自於他在《歌手》后翻唱的《兩會版成都》。

這個版本的《成都》由人民日報推出,一推出樂迷就炸鍋了。音樂人丁太升的一番話可以很好地總結炸點:「對於一位民謠歌手,大家會認為他們是兼具音樂人與詩人身份的創作者,是該有知識分子操守的一個群落,民謠可以去觀察,可以去批判,可以去愛,但是不可以被收買。」獨立音樂人的獨立二字可能不僅是指運營獨立,還指精神上的獨立。」

大多數民謠的誕生背景都是對於現實政治的反抗。民謠不應該窮,有才華的人應該憑藉自己的才華髮財。那音樂人賴以為生的民謠一直以來的態度允許被改變嗎?

多數人說不行,當然,也有人說,不就是要態度嗎?「紅」為什麼不能是一種態度呢?

TOP

2

手藝人憑手藝吃飯

羽毛不能當飯吃

END

以群體論的話,話劇演員這個群體,除了有高於影視圈的平均業務水平以外,還大多有一點作為「藝術家」的清高和傲骨。觀眾鄙視鏈中也有一環,看舞台劇的往往看不起看影視劇的。所以當金士傑頻頻出現在質量不高的影視劇里的時候,有人忍不住了,問:為什麼像金士傑這樣的演員近年會參演/客串與他演技及品位極不相符的大爛片?

這個問題其實問得一點也不奇怪,完全符合人的思維常理。這個常理來自於金士傑個人和他近年所參演的影視劇之間的種種巨大落差。

金士傑是什麼人?

台灣現代劇場的開拓者及代表人物。

賴聲川說過:台灣劇場之所以有今天,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金士傑。台灣劇場成為大江大流的源頭,是金士傑的「蘭陵劇坊」。台灣最成功的話劇之一《暗戀桃花源》三度復排,演員有無數變動,但是金士傑演男主角江濱柳演了二十年,演得經典到后二十年沒有人敢接這個角色。這是他的地位和演技。

他從前透露出來的種種性格、觀念和想法是另一重原因。在藝術品味上,金士傑一直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摯愛電影和讀書,成天泡在書店,書籍種類也涉獵廣泛:哲學、文藝、心理、社會……如他自己所說,全部愛看。覺得劇場的戲不好看,於是自己寫自己演自己開劇坊。他是有自己的一套審美趣味,並且會為此付諸行動的人。

有人評價金士傑一直是個怪咖。以絕大多數普通人的眼睛去看,金士傑的確是古怪的。舉個例子,創辦蘭陵劇坊后不久,由他自己編寫劇本的《荷珠新配》就一炮打響,連演五十場,遠赴新加坡,但每每謝幕之時,金士傑卻總是躲在後台,不願意麵對洶湧的鮮花和掌聲。他自己的說法是:我確定十年寒窗就是十年寒窗,你為什麼在第三年、第五年的時候就讓我天下皆知?我進這一行,愛的就是這十年寒窗。一朝麻雀變鳳凰,是明星的生活,或是浪漫影視作品中的故事。」從這種偏執里能夠很輕易地看出來,早期的金士傑是輕視、甚至是仇視名利的。

這樣的一個人,六十歲以後演了《擺渡人》,演了《剩者為王》,演了《深夜食堂》和《楚喬傳》,眾人的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

那麼,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有人直白:為了奶粉錢。

這的確是最直觀的原因,曾經覺得婚姻是一種「表演」的金士傑,在58歲時迎娶了自己的女學生,60歲老來得子,還是一對雙胞胎。

於是接爛片這件事在金士傑的個人動機上成立了。但這之後似乎還應該問問,市場有給老藝術家們挑選劇本的空間嗎?現在是不是只有爛片才能賺錢?

另一個話劇表演藝術家、人藝的何冰在《圓桌派》里恐慌自己將被時代拋棄的時候說:自從鮮肉熱潮以來,自己接到的片約越來越少。看起來何冰、竇文濤、梁文道、許子東是在圍著桌子嘻嘻哈哈,自嘲臘肉被鮮肉壓倒了。這個不爭的事實卻赤裸地擺在眼前:流量取勝的影視市場,老藝術家們生存的空間非常有限。

非常諷刺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表演藝術家們還往往能憑藉一己之力挽救整個作品。金士傑在《剩者為王》里一段兩分鐘的表演刷了很長時間的屏,被稱為是整部劇里唯一的亮點。《楚喬傳》這種IP流量劇,他也能憑入木三分的演技吸足眼球。

手藝人靠本事吃飯,常有人提愛惜羽毛一詞。有些人眼裡的愛惜羽毛是不食人間煙火、陽春白雪到底,但忘了陽春白雪們如果不食人間煙火的話就會餓死,連帶著家人也會餓死。和金士傑、顧寶明並稱蘭陵三傑的李立群在07年上康熙的時候就說過,只要時間不衝突,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會接。他說「養家活口」,這四個字以經典的康熙花字字體打在他的身前。想想在如今的市場狀況下,有人在幕布前站著不動演完整部戲就能拿千萬片酬,那保持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超一流的演技又何嘗不是一種愛惜羽毛的方式?老藝術家們養家糊口,順便給還有藝術追求的年輕演員們立個標杆,給沒看過什麼好東西的年輕人看看什麼叫演技,也算是一種兩全了。

所有的討論一旦具體到個體,每一個人的選擇放在他的情境里好像都合情合理。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在人間浮沉掙扎的人。歌手是職業的一種,演員也是,用自己的雙手掙生存這件事似乎並不應該被指責和批評,而如果前一句話中的職業論成立的話,同樣的,我們應該為業務能力強的人大聲鼓掌,更應該向對自己事業有堅守有犧牲的人致敬。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