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睡前聊一會兒】朋友圈倦怠症,你有嗎?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先普及一個微信新功能。如果你用的是蘋果手機,打開最新版本微信,點擊「設置」「隱私」會發現,新增加了一個「不常聯繫的朋友」選項。點進去,可以查看「半年內無單聊」「無共同小群」「半年內沒有回復過他(她)的朋友圈」這三類被「冷落」的好友,並對他們進行刪除、屏蔽等操作。

為什麼要搞這個功能?本君揣測,首先是為了便利,可以讓用戶精準、高效地管理自己的朋友圈。然而也有另一種解讀:微信不得不這麼做,因為越來越多用戶開始關閉朋友圈,原因是朋友圈中充斥著大量用戶並不關心的垃圾信息。信息過載,導致真需求被淹沒了。只有幫助用戶清理朋友圈,才能把用戶留下來。

這種解讀恐非空穴來風。《社交媒體影響報告》顯示,認為社交媒體給生活帶來積極影響的人從65%下降到61%,特別是「90后」群體中,31%的人認為「社交媒體讓我空虛浮躁」;34%的人認為「不能集中注意力」;39%的人聲稱已經關閉了社交媒體的推送提醒。我們不禁要問:社交媒體倦怠症來了嗎?社交媒體時代要過去了嗎?

實際上,做出這樣的判斷仍然是困難的。儘管身邊一些朋友確實關閉了朋友圈,一些人痛斥社交媒體的弊病,但不得不承認,社交媒體與我們生活的聯繫,恐怕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因緊密而產生依賴,因依賴而產生倦怠,雖然倦怠卻又不得不依賴,這種一體兩面的關係、這份難以割捨的情緣,不正精確刻畫著人們對手機、對網路、對社交媒體的複雜感情嗎?

問題的關鍵,還不在於捅破依賴與倦怠之間的窗戶紙,而是要思考:在技術主導的互聯網時代,人類的社交到底走向何處?人與人的關係又當如何界定?

人是社會的動物,社交是人的基本需求,這點古今皆同。互聯網、社交媒體的出現,本質上是為滿足這種需求提供了一種工具。它的最大優點,就在於高效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數字化、信息化,並建立廣泛的、觸手可及的連接,在虛擬空間中大大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然而它的最大缺點,同樣是高效率:由於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反而把我們的時間切成了碎片;由於可以線上聯繫,反而讓我們忘卻了面對面交流的那份真誠與親切。

因此,當有些朋友拋棄了功能強大、內容豐富的社交媒體,我們就能理解:追求效率的社交只是人與人關係的一個面向,而交往中伴隨的眼神交流、語氣的變化、真摯的感情、乃至空氣和氛圍等等,才是人類最真實、最本真的渴望。

在這個意義上,所謂「信息過載」等現象,實際上都不能構成互聯網時代真正的社交焦慮。因為信息過載不過是信息太多了看不過來,隨著識別技術的發展,終會解決。真正的挑戰卻在於:那些技術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或者說技術本身存在的風險,我們該如何避免?從這個角度講,無論是社交媒體留下的「線下感情空白」,還是人工智慧或克隆技術對人類倫理的挑戰,不都是同一個更為深刻的時代命題下,不同的方面嗎?

這正是:工具連通你我他,感情聯通才到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