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英國設計的陶藝茶具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艾瑪?拉夫 報道

在不久前的米蘭國際傢具展覽會(Salone del Mobile Milano)上,英國設計師克里斯多夫?詹納(Christopher Jenner)將推出一套名為「宜興」(Yixing)的全新茶具套件,由產自東部江蘇省的紫色紫砂泥製成。「這種材質當時就吸引了我的注意。詹納在回憶自己三年前赴江蘇地區的旅行時說。紫砂泥——其歷史可以上溯到北宋時期——被譽為最適合泡茶的材質。它能夠保溫,在火上加熱后又具有滲透性,因此隨著多次使用,茶葉的味道被吸入了紫砂材質當中又被再次釋放出來,使得每一泡茶的風味更加豐富。

這並不是詹納第一次設計茶具:他不久前曾與英國銀器生產商Elkington & Co(現改名為E&Co)合作生產了一系列銀質和黃銅茶具,採用了旋轉、捶打、拋光等傳統技藝。詹納表示:「我對於如何繼承傳統並將其轉化成具有現代感的東西感興趣,這在我的很多作品中都有體現。這種觀念催生出了極簡主義的銀質茶壺、糖罐、牛奶壺以及濾茶器,每一款都迴避了任何形式的裝飾。

詹納是很多設計師中的一員,他們將茶具視為一種新途徑,以借鑒世界其他地方更加古老的飲茶傳統,並使這些傳統與英國這樣一個以飲茶習慣而著稱的國家發生聯繫。

歐洲品牌也開始直接向日本設計師發出邀請。日本建築師隈研吾(Kengo Kuma)就曾為丹麥品牌喬治?傑生(Georg Jensen)創作了一個限量版系列,由11件手工製作的純銀抹茶茶具組成,單套售價高達60,500英鎊。這套茶具包括一個茶壺、茶杓、茶杯以及茶盤,外加一個竹制茶筅;茶壺以及茶杯表面底層為黑色氧化銀,上方覆蓋銀質交叉網格,茶盤則為用捶打工藝製成的銀器。

由日本設計師柳原照弘(Teruhiro Yanagihara)與荷蘭設計組合斯霍爾滕與拜恩斯設計團隊(Scholten & Baijings)擔任聯合監督的新品牌將視線的焦點投向了有田燒(Arita-yaki)瓷器,過去四百年來這種瓷器一直是日本九州島(Kyushu)有田町的特產。有田燒在十七和十八世紀時曾享有盛譽,歐洲人對其趨之若鶩,荷蘭東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也曾進口這種瓷器。如今,很多生產有田燒的瓷器坊都已關閉。存活下來的瓷器坊中有數家已與16位國際設計師結成合作關係,生產新的現代瓷器系列。

例如,維奇?薩默斯工作室的荷蘭設計師雙人組維奇?薩默斯(Wieki Somers)和迪蘭?范登伯格(Dylan van den Berg)就與瓷器坊香蘭社結成了合作夥伴。「2014年,我們訪問了幾乎所有參與2016年有田燒項目的瓷器坊。」薩默斯表示,她的兩個茶具套件的設計受到了瓷器坊用於製作噴塗圖案的傳統金屬拉絲圖案模板的啟發。香蘭社的整個生產過程都在內部完成,將手工圖案繪製等手工藝與3D列印等先進技術結合在一起。」由此誕生的香蘭社藍釉麵茶具通過球形、形似月亮的裝飾性輪廓將古老的圖案模板技術用一種更加抽象的方式闡釋出來。

除了將新科技引入生產過程之外,傳統日本茶壺的大小也在發生變化。Native & Co聯合創始人洪若筠(Sharon Jo-Yun Hung)表示,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設計師不僅重視日本市場、同時也關注西方市場。Native & Co是倫敦西區一家專營來自日本和台灣家居用品的商店。洪若筠說:「在日本,茶壺都是為綠茶而設計的,泡一壺綠茶需要的茶葉數量較少,但泡一壺伯爵茶(Earl Grey)等西方茶所需的茶葉量則較大。」

她舉了自己店中出售的兩類茶壺作為例子:波佐見燒(Hasami)瓷質茶壺(其材質實為瓷土和陶土的一種混合物),其形狀借鑒了用於盛放食物的重箱疊盒;以及粗陶茶壺,其外表用手工包裹塗了一層清釉。「粗陶類茶壺是基於西方的飲茶習慣,因此茶杯都帶有把手,但它保留了日本的侘寂(Wabi-sabi)元素,接受手工上釉的釉滴所帶來的不圓滿之美。」

5月的倫敦工藝周(London Craft Week),Native & Co與台灣文化部(Taiwan Ministry of Culture)展開合作,舉辦了一系列品茶活動,將5種烏龍茶和5種台灣本地的陶器搭配在一起,以展示泡茶方式能夠如何增進茶的風味。洪若筠稱:「將茶葉和正確的陶器結合在一起,能使茶的風味更加純凈,口感更加順滑。

倫敦工藝周期間舉行的其他品茶活動包括在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s)與日本文化協會(Japan Society)以及日本建築師橋口健(Shinichiro Hashiguchi)聯合舉辦的日本茶道活動,橋口健使用通常用於滑動門的織物材料建造了一座小型茶道室。

英國日本文化協會的首席執行官海蒂?波特(Heidi Potter)將和賓客一起體驗茶道儀式的全過程。她表示:「十六世紀的茶道大師千利休(Sen no Rikyu)確定了日本茶道儀式的儀軌,並創立了「公平遊戲場的觀念。茶室有兩個入口,一個入口供準備茶道儀式的人出入,賓客從另一個入口進入,他們必須將外套配件等物留在茶室之外,以便能不受世俗干擾地感受茶道儀式。茶道儀式有不同類型,但按照最精簡的一種模式,茶在靜默中烹制並奉上,與此同時賓客們則欣賞茶道用具和茶碗之美。

傢具生產商休?米勒(Hugh Miller)在他最新的傢具系列「咖啡儀式中向日本的茶道儀式致敬。該系列的設計靈感來源於2015年他在日本與木工藝家打交道的兩個月經歷。米勒說:「日本的日常生活充滿儀式感。例如,如果你去一家公共浴室,那裡會有一個讓你脫衣的地方,還會有一個讓你存放自己衣物的地方,因此做每件事都有特定的順序。當我從日本回來后,我意識到我為自己煮咖啡的方式——使用一張圓錐形的咖啡濾紙、研磨哥倫比亞咖啡豆、在爐子上加熱牛奶——也包含了類似的次序。

咖啡儀式包含了一個牛奶攪拌器和咖啡勺等器具,此外還包括一張榆木咖啡桌和一個小推車,由佐川岳彥(Takehiko Sagawa)編製的竹器和由福岡彩子(Saiko Fukuoka)製作的陶器為其中的亮點。

儀式感這一主題也得到了零售商塞爾福里奇(Selfridges)的熱捧,該店有一個以茶為主題的展示櫥窗,這是這家倫敦百貨店新推出的「我們的家活動的一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展品是由Mariage Frères在2014年生產的限量版俄式大茶壺,壺上有紀念該品牌創立160周年的特別鐫刻(該系列這款大茶壺僅生產了10件,目前展出的是可供出售的最後一件)。這種大茶壺為俄式傳統茶壺,最頂端是一個可從主體部分拆下單獨使用的小茶壺,主體內部可以儲存更多的茶湯,通常用一個小火爐保持熱度。除了這個俄式茶壺以外,塞爾福里奇還有其他茶具可供選擇,例如「偶然的表現主義者」(The Accidental Expressionist),這是馬丁?湯普森(Martyn Thompson)為1882 Ltd設計製作的波洛克(Pollock)風格潑彩茶具。

其他注重功能的制陶者們在借鑒歷史的同時融入了他們自己解讀。在四月倫敦陶瓷展(Ceramic Art London)上,Kiho Kang運用了古代的卷盤工藝,創造出充滿現代感的幾何造型,而傑里米?尼克斯(Jeremy Nichols)鹽釉藍色茶壺的設計靈感則來自於歐洲現代主義流派,但其把手為非閉合式的,而非傳統的環狀閉合把手。

作為一名英國制陶者和一個愛喝茶的人,我不可避免地吸收融入了日本和的茶具造型。傑里米?尼克斯在談到更廣泛的茶具文化對他自身設計的重要性時表示。

與之類似的是,另一位英國制陶者克里斯?基南(Chris Keenan)——他也參加了倫敦陶瓷展並以僅使用青色釉和天目釉這兩種釉質而廣為人知——則嘗試採用了融合這兩種釉質創造出的一種新釉質。我到目前為止僅使用這幾種釉質,因為我仍在試圖運用這些釉質去做新的事情。但現在我已經接到了用這種新釉質生產茶具的委託,我會擴大產出。基南表示,對我來說,陶藝是一個持續、緩慢的演變過程。

譯者/馬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