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聚焦會寧】看他們如何開創山綠民富的新生活

會寧縣乾旱缺水,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大縣,2015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全省1800多元,脫貧攻堅難度大。

為了加快農民增收脫貧步伐,在集體林權制度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主體改革后,會寧縣立足「興林富民」的目標,持續深化改革,促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等社會資本向林業聚集,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形成「林上種果、林下種草(葯)、林間養禽、森林康養」的立體發展格局,林地產出效益逐漸增加,林下經濟已成為帶動區域發展和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

深化改革推動林業發展

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十二五」末,會寧全縣已形成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產品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相結合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總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農村人均增收900多元。

農村林業的快速發展,讓當地政府堅定了依靠林業富民的信心。在新時期,為做好「林上林下」兩篇文章,會寧通過推進農村林業改革,將發展的目光投向「結合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在謀划產業規劃、產業發展的同時,開始在林產品和林下經濟產品開發利用與加工、促進產品品牌建設等方面下起了功夫。

在制定出台一系列農村林業改革政策性文件的基礎上,當地政府規劃建設了一批效益好、潛力大、帶動力強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扶持發展一批龍頭企業、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培育形成一批區域性主導產業。同時,縣裡專門設立了林業綜合管理服務中心,為配套改革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

流轉林權、規模經營,是釋放農村林業發展活力的有效手段。在放活經營權林地承包到戶經營后,會寧縣有9萬多農戶拿到了林權證。但由於大部分勞力外出打工,加之部分家庭本身缺乏林業生產經營管理能力,致使一些林地資源難以發揮應有效益。在這種情況下,推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入發展,優化林業生產要素配置,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成為深化改革的當務之急。

一時間,政府給政策、鄉鎮找路子、幹部出點子、農民想法子……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部分農民開始按照依法、自願的原則,有償流轉林地承包經營權,使林地資源向林業生產能手、專業大戶、家庭林場、農民林業合作社和林業企業適度集中,促進了規模經營發展水平。

在會寧縣雙坪林場,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一致通過,將該村宜林荒山荒地1.2萬畝流轉給村民牛炳蔚承包,由他自籌資金恢復生態建設、發展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僅僅3年時間,荒山煥發了「青春」,林場職工達到10人,季節性工人達到200人,共營造文冠果、核桃、鄉土樹種稍白楊、油用牡丹等1.1萬畝,養殖林下生態雞1萬隻,產值超過3000萬元。

提升林業社會化經營水平

為促進農村林業發展,近年來,會寧縣堅持創新林業經營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培育專業化新型林業經營主體。

當地政府支持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實用人才,通過林地流轉等方式從事林業開發,並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扶持。同時,繼續壯大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規模經營,抱團發展,提高經營效益。另外,引導家庭林場主在知識技能水平、經營管理能力、物質裝備條件、生產發展規模、生產經營效益等方面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會寧縣還立足全縣林業產業現狀,以市場為導向,支持龍頭企業轉型升級,向規模化、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今年53歲的趙勇,是黨峴鄉黨峴村村民,家裡5口人種著20畝地。「我們這裡十年九旱,土地都是廣種薄收,每年種些小麥、豆子,僅夠溫飽。」趙勇說,在平時,他還做點小生意,貼補家用,但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

2015年,當地以全省大規模發展油用牡丹為契機,引導當地大戶開辦了甘肅夏林牡丹產業有限公司,在黨峴鄉建設起一個萬畝油用牡丹基地。

看到發展前景的趙勇,很快和公司簽訂了合同,把自家的20畝土地全部流轉了出去。「土地流轉期限是10年,每畝每年100元。我家一次性就拿到流轉費用2萬元。」趙勇說。因為有一定的種植經驗,趙勇又被公司聘為管理人員,同時,他的妻子也到牡丹基地打起了工。

「從春季種苗、除草到平時的管護,基地里能幹的活很多,1年下來能幹10個月,每月能掙3000元。」這樣一來,趙勇兩口子在基地1年的工資收入就達到了6萬元。「這明顯比自己種地強多了。」趙勇笑著說,在政府的扶持下,油用牡丹已經成為村民們的富民產業,等這項產業發展成熟后,他計劃自己流轉土地種牡丹。

在甘溝驛鎮六十鋪村,鄰村的農民段知嚴在政府的鼓勵下,流轉了村裡的土地500多畝,成立了一個林業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群眾種核桃。

「合作社成立是在2014年,那時全縣要建設50萬畝核桃,加上市場上核桃銷路很好,所以我也就參與了進來。」段知嚴說,「所有的核桃苗子都是縣林業局免費提供的,還定期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這讓我們剛起步時沒犯啥難心。」

據段知嚴介紹,目前已經有68戶當地群眾加入了合作社,有100多戶群眾在拿到流轉費用的同時,還能在合作社打工掙錢。「今年核桃樹已經大面積掛果,到國慶節前後就要有收益了,我們算是真正走上致富路了。」段知嚴說。

截至目前,會寧縣已有林業企業11家,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88個,家庭林場12家。這些新型林業經營主體通過發展林草、林葯種植加工、林果種植加工、造林綠化、林下養殖、農家樂和花卉苗木,經營林地面積達12萬多畝,經營土地面積3萬多畝,在促進林業建設的同時,帶領當地農民依靠林業增收致富。

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林業效益

土高鄉在會寧北部,是一個高寒乾旱的山塬區,傳統農業收益薄弱。近幾年,當地政府在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取得進展的基礎上,引導農民把目光投向林業產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在政府的鼓勵下,土高鄉十百戶村退伍軍人祿娟寧,2015年退伍后自籌資金50萬元辦起了林下養雞場,組建起會寧縣順紅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過兩年的探索,他和社員們一起把林下土雞蛋通過會員制銷到蘭州、白銀等城市,通過農村淘寶銷到廣東、深圳等一線城市。現在,他們合作社林下放養蛋雞達到1萬多隻,年產蛋160多萬枚,社員年均收入達到8萬元。

在總結一些農戶利用退耕還林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增收致富典型經驗的基礎上,會寧縣全面分析林業資源稟賦,認識到科學合理地利用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有錢可圖」。全縣按照「林上產果、林下種草、林間養禽、林緣開發」的思路,鼓勵農民經營林地,發展「林上種植林果—林果加工」、「林下種草—林下養禽」、「林緣造林—林葯間作」、「林緣造林—森林休閑旅遊」等林下經濟。

到去年年底,全縣已發展林果種植48萬畝,林下種草30萬畝,年出欄林下養禽55萬隻,並形成了一大批林產品和林下經濟產品品牌。通過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帶動延伸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推動了林業效益增長,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今日推薦

【甘肅頭條】APP

甘肅人的頭條才是今日頭條

甘肅唯一一個可以實現個性化推薦的新聞資訊客戶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