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度報道「」和「深度好文」

深度報道(In-depth report),《新聞學大詞典》有解釋:「運用解釋、分析預測的方法,從歷史淵源、因果關係、矛盾演變、影響作用、發展趨勢等方面報道新聞的形式。 」深度報道不是一種新聞文體,它是一種思維方法和行為方式。

深度報道誕生於西方,英美叫「大標題后報道」,法國稱「大報道」。為什麼會搞這個東西呢?因為報紙面臨了競爭。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個商業電台在美國匹茲堡正式開播。到1922年,美國的廣播電台已發展到500家。就在這一年,設在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的無線電台正式播音。年底,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在倫敦正式開播。1930年至1950年,NBC代表了美國廣播的最高峰。然後就是電視開始普及了。

報紙的時效性不如廣播和電視,廣播和電視隨時可以插入重要新聞,還可以滾動播出。報紙做不到。深度報道就成了報紙的一個重要陣地。

搞深度報道,記者就要去採訪、核實,編輯還要向行業專家組稿。這麼一弄,投入大不說,關鍵是拖的時間長。萬一,這個熱點過去了,深度報道的效果就差了很多。

在新聞自由的國家裡,深度報道還是有它的空間的,畢竟有一部分人不滿足於知道有這個事,而是想知道這個事背後的東西。這是一個特例嗎?還是普遍現象,還是只是冰山的一角。為什麼會出現這個事情,我們怎麼應對...這批用戶願意付費閱讀,能這麼思考問題的人知道哪些是垃圾,哪些是好東西,收入也不會低。在新聞不自由的國家,深度報道的選題和分寸就成了問題,研究了半天,算了,別搞了,風險太大。

自媒體一出,對傳統媒體的衝擊就太大了。如果傳統媒體能夠守住深度報道的陣地,還有的抗衡。如果傳統媒體的報道只涉及於表面,和自媒體相比,一點優勢都沒有。傳統媒體太正規,還真不敢胡說八道,也不敢煽情。自媒體的顧慮少,一個人辦的微信號居多。大一點的,十幾個人七八條槍。弄出格了,大不了封號,封了再開一個就是了。

不管什麼媒體,不管用什麼樣的技術,都是內容為王。

最大的一塊,肯定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人民日報》的微公號「俠客島」的司徒格子做客「鏘鏘三人行」的時候說了點情況。「俠客島」有五個人的核心團隊,緊跟社會熱點,選題寫作討論,「每天寫的都是時政話題,一天到晚乾的都是這個事。」這幾個人的專業水平肯定不低,都拿著事業單位的工資,衣食無憂,關注著社會熱點,背靠著《人民日報》。就這麼牛,也干不過人民群眾喜歡的自媒體內容。人民群眾喜歡啥呢?養生、搞笑、色情、獵奇。不過這類的東西門檻太低,同質化嚴重,也沒有品牌的概念,瘋狂轉發了半天也沒人記得住那個號叫啥名字。於是,「深度好文」來了。

「深度好文」首先字數夠長,其次要講點道理。太短了不行,太短了就成了「段子」了。字數不夠,可以配美圖,一段文字一幅美圖是常見的打法。「深度好文」雞湯文居多,以情動人。能不能以理服人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情」。為了「情」,講歪理都行。

「深度好文」的產量驚人,看的人也多。我記得一個平台的老總演講的時候說過,首頁推薦如果只看閱讀量這一個指標,那就沒法看了。一打開,撲面而來的全是「教你怎麼做人」的文章,編輯必須干預,要不其他內容的文章就永遠上不了首頁。

「深度好文」本來是讀者對文章的評價,現在變成了一種題材。很多文章的標題後面加上括弧,括弧里寫上「深度好文」的字樣。標題如果太長,就把「深度好文」放在標題的最前面。

大家都是「深度好文」,就沒有深度,也沒有好文了,「深度好文」臭了大街。我現在是看到標題里有「深度好文」的,就不看。

有深度沒深度,是讀者評價的,不是刻意為之的。胡適的《差不多先生》才多少字?算不算有深度?《皇帝的新裝》是童話,算不算有深度?

如果想看到有深度的內容,目前看,自媒體和傳統媒體怕是不能指望了。去哪裡看呢?去看學術論文,去看單行本的書,作者的投入大,生產周期長,出好東西的概率就高。

一個18歲的年輕人對生活的看法如果都來自同齡人的話,他不會有什麼出息;同樣,你的閱讀都來自於自媒體和傳統媒體,估計也不會有深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