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品牌巡禮 || 長安 領頭羊底氣從哪來

品牌強,則經濟強。自主品牌汽車強,則汽車強。在世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在汽車產業由大到強的路上,自主汽車品牌正在發揮比較優勢,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發展之路。

今年1~4月,乘用車整體市場微增2.5%,自主品牌乘用車卻同比增長4.6%,市場份額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達到45%。不同的自主品牌企業發展,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在他們站穩、走向世界的奮進之路上,有哪些不可複製的DNA將成就未來的品牌個性,又有哪些共同經驗可資行業借鑒?在今年首次設立「品牌日」的大背景下,《汽車報》從本期開設「品牌巡禮」欄目,實地走訪主流品牌汽車企業,深入採訪報道,力求描繪出企業不同的成長路徑,並總結出行業共性的發展經驗,以報道助力自主品牌汽車發展,並為自主品牌建設鼓與呼。

企業畫像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博一流;

歷盡艱難雄心不改,自主壯志不言愁。

杜撰的歌詞,用以對照車企中的自主「領頭羊」長安,毫無違和感。百年之前,心懷實業強國之信念,見證民族工業興衰;百年之後,堅守自主創新之使命,勇沖品牌前沿。

擁有155年歷史底蘊,34年造車積累,19個全球生產基地、36個整車及發動機工廠,近10萬名員工的長安汽車,曾創造多個行業「第一」:第一家品牌產銷累計破千萬輛的車企;第一家品牌乘用車年產銷過百萬輛的車企;連續10年品牌汽車銷量第一;第一個在海外建立研發基地;連續4屆8年汽車行業科技研發實力第一……然而,與生俱來的危機意識,使它不敢過多留戀於既有成績,而是拚命發狠勁爭當「世界一流」。

雖是國企,且有軍工背景,卻不忘緊隨市場、戰略驅動;地處西南一隅,卻懂得揚長避短、廣納資源;與外方合資,卻堅持以我為主、踏實向上;頭頂百年「光環」,卻從未忘卻危機、驕傲自滿。這就是倔強、自強,血液中涌動著一股蠻勁、韌勁的長安。

5月初的山城重慶,陽光與陰雨交替,氣溫並不很高。每一次來到長安汽車的大本營,記者都有一種「既老又新」、「既熟悉又新奇」之感。

依舊是那座不高的老辦公樓,一層早已開闢出經典產品的展示區;會議廳的走廊依舊張貼著醒目的「年度軍令狀」,只是內容已及時更新為「2017年」;我們希望探討的話題依舊是「自主」,其內涵卻在當下因成績與挑戰的「雙突出」而變得更立體、更深遠。

儘管因自主銷量連年第一被公認為汽車品牌「領頭羊」,但長安汽車對此的「感言」卻是「如履薄冰」。頭頂的光環越來越多,長安汽車行動的節奏卻越來越緊。力推高性能SUV CS95、發布全新設計哲學與設計語言「生命動感、智色雙旋」、首款中型MPV凌軒下線、兩江基地新工廠投產、全球研發中心開工……步入2017年,長安汽車屢屢「出新」。

有底氣、有實力、有警覺、有追求的「領頭羊」長安,在居安與思危之間,選擇了後者。

自強是信念也是基因

這與長安與生俱來的自強基因不無關係。在其歷經150多年、橫跨三個世紀的發展進程中,始終伴隨著危機、苦難與轉折、重生。

1862年,松江邊上的一座廟宇里傳來了機器轟鳴的聲音,創建於此的上海洋炮局,開啟了近代工業的先河,這正是長安的前身。

1937年,由上海洋炮局發展而來的金陵兵工廠內遷重慶,成為抗戰時期最大的兵工廠,為抗戰前線提供了60%以上武器彈藥。

新成立以後,作為重要的軍工企業、兵工廠及以此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長安,總是沖在國防建設乃至經濟建設的前沿。

改革開放后,響應號召的長安踏上二次創業之路,開始了「軍轉民」的艱難探索。從三線絞邊器、溜冰鞋、木鐘,到石油鑽頭、傳動箱、風冷發動機,再到遊標卡尺、獵槍……經過幾年摸爬滾打,長安漸漸意識到,僅靠技術含量低、市場需求小、競爭力弱、利潤微薄的產品,無法解決長期發展問題。針對當時汽車市場「缺輕、少重、無微」的市場格局,長安選擇從微車入手,進入汽車領域,1984年生產出第一輛微車。

此後,長安牽手鈴木、福特、馬自達等國際夥伴,拓展乘用車板塊。親歷了合資合作的長安深刻意識到,即便是擁有了控股權,也不等於擁有控制權;即便有了利潤分配也不等於利益分享。其中的關鍵在於核心技術!自此,秉承自強不息優秀基因的百年長安,踏上了一條義無反顧的自主之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創新是動因也是動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作的一項專項調研報告,曾將長安的自主發展定義為「長安模式」,即以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為依託,以企業為創新主體,視國外合資合作方為資源,在政府、國外合資合作方和企業三方聯動中,通過技術創新的漸進式升級構建起以我為主的自主創新體系,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

在記者看來,長安的自主創新既是發自內心的、通透的,也是開放、包容的,更是全方位的、可持續的。

在汽車行業,長安不屬於財大氣粗的,但有一個指標令業界刮目——每年科技投入不低於銷售收入的5%。要知道,行業平均水平也不過是3%。但在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眼裡,這「仍與世界一流有很大差距,就算壓力巨大也不可鬆懈。」

在持續大力度投入的前提下,長安汽車建立了涵蓋振動雜訊、碰撞安全、制動性能、底盤試驗、驅動系統等16個領域的194個國際先進實驗室,其中,汽車雜訊振動和安全技術實驗室為國家重點實驗室。此外,長安還投資20億元建成了西部最大、國際一流的長安墊江試驗場。

地處西部的長安,並不畏懼資源、人才的劣勢,反倒揚長避短,以全球化視野和開放性思維,整合利用全世界的優勢資源,在重慶、北京、合肥、河北,義大利都靈,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日本橫濱設立研發機構,形成了各有側重的全球研發格局,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協同研發。

注重知識沉澱、固化創新成果,是長安汽車的技術「方法論」。在此基礎上,長安汽車建立了涵蓋新技術開發、平台開發、產品開發、試驗驗證等的自主研發體系,並堅持以質量提升作為品牌汽車的基石,建立確保產品達到10年/26萬公里的可靠品質(合資企業為10年/24萬公里)。

上升型企業對人才的渴求是極為突出的,對高水平人才也是極為尊重的。近些年,長安堅持「內培為主,外引為輔,放眼全球,為我所用」的人才觀,通過政府搭橋推薦、海外專場招聘、專家引薦等多渠道引進優秀人才,打造出一支國際化隊伍,為自主創新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撐。值得一提的是,多達10名專家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居汽車行業之首。

高薪留人、以誠待人、聽取意見、給予充分的施展空間等氛圍,使得長安的主力研發隊伍極為穩定。汽車雜訊振動實驗室的「掌門人」、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副院長龐劍給記者講述了一個小故事:自己曾因食堂伙食問題給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寫了一封建議信,沒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回復,並得到了解決。

長安的創新不止體現在技術創新、體系創新和人才機制創新上,還體現在營銷、客戶經營、企業文化等方方面面。以營銷為例,近年來長安迅速轉換思維,運用娛樂營銷、跨界營銷、賽事營銷等創新手段,有效提振了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在客戶經營方面,長安每年舉行400餘場、涉及12萬人次以上的用戶調研,洞悉消費需求,由市場反饋反哺技術研發,有效促進了產品力提升。而建立客戶關係管理系統、開啟數字化營銷模式,召開冬粉大會等舉措,使得長安汽車有效拉近了與1200萬用戶的距離。

成績是收穫也是鞭策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持續不斷的自主創新,使得長安近年來屢創佳績。從2007年銷售汽車85.8萬輛,到2016年銷售汽車306.3萬輛,其中,長安品牌汽車從50.5萬輛,發展到171.8萬輛。連續10年位居品牌銷量第一,實現汽車歷史上首個品牌產銷「雙百萬」的突破,並推出逸動系列、CS35、CS75等年銷近20萬輛的經典產品。

比銷量領先更重要的,是長安汽車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的突破。CS95概念車代表汽車設計最高成就進駐義大利汽車博物館、逸動在國內首次完成美標翻滾試驗、CS75碰撞安全領先同批次測試車型;「汽車NVH控制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獲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一個個案例,使得長安汽車令業界刮目。除此之外,在動力總成方面,長安汽車突破了增壓、直噴、高效變速器等集成技術,自主研發的H系列、D系列、EA系列三大主力機型有力支撐了自身的快速發展。在新能源技術方面,長安掌握了整車系統集成、安全控制策略、動力電池集成等關鍵技術;在智能化領域,全速自適應巡航、全自動泊車等智能駕駛核心技術更成為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長安汽車連續四屆八年位居汽車行業第一。

更令人興奮的是,2015年3月,新奔奔轉產長安鈴木,使得長安成為汽車行業惟一向外方輸入產品的車企,改變了合資企業產品單向輸入的格局,開創了合資合作的新模式。

戰略是方向也是拷問

對於成績,長安人不敢驕傲和懈怠。朱華榮說:「合資與自主的交叉競爭還未到最激烈的時候,長安必須做好準備。」更何況,市場形勢隨時在變,「領頭羊」身後,還有多個同行緊追不捨。

據悉,2017年將是長安汽車新產品集中爆發之年,其中長安乘用車共計4款全新車型、11款年度改款車型上市;商用車有2款全新產品、4款年度改款車型推出;新能源方面,逸動PHEV將在下半年上市。這些新品,也將為長安汽車的持續「領跑」奠定基礎。放眼未來三年,長安汽車還將在研發、製造等領域全球投資超過470億元,推出55款智能化、新能源產品。

心有定力,志存高遠。讓長安備受鼓舞的是,不久前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下稱《規劃》)設定的產業方向,與長安為自身設定的布局和步調基本一致,這也堅定了其發展信心。

按照長安汽車的規劃,未來將以新能源和智能化作為兩大技術發展方向,同時,踐行由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向科技服務企業的轉型。

在新能源領域,長安計劃以純電驅動為主線,同步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及純電動兩大技術平台,到2025年,分三個階段向市場推出24款全新產品,累計銷量突破400萬輛,實現長安新能源「6543」的市場目標。在新能源核心技術掌握上,長安汽車致力於實現「6321」的技術目標。其中「6」代表到2025年,旗下純電動車型的續駛里程將達到600公里;「3」指的是旗下車型未來將實現電動化、智能化和輕量化;「2」代表將打造2個純電動車型專用平台;「1」是指到2025年,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綜合油耗可達1L/100km。

在智能化方面,長安汽車緊跟世界主流技術,發布了面向2025智能汽車的「654戰略」,即:搭建6大平台,掌握5大核心應用技術,分4個階段實現無人駕駛技術的產業化。

《規劃》指出,力爭到2025年,若干家汽車品牌企業進入世界前十強。長安汽車能夠位列其中,實現由長安的長安,到的長安,再到世界的長安嗎?

精彩回放

整理:韓忠楠

1984年11月第一批微型汽車在長安下線。1997年6月

長安汽車A股在深交所上市,成為首家整車上市企業。

2003年

長安汽車歐洲設計中心在義大利都靈成立。隨後,長安汽車相繼在日本、英國、美國成立研發中心,形成「五國九地、各有側重」的全球研發格局。

2009年1月

國務院公布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鼓勵一汽、東風、上汽、長安等大型汽車企業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兼并重組。標誌著長安汽車躋身汽車第一陣營。

2009年

國家發改委公布575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結果,長安汽車以92.1分奪得汽車行業第一名,也是惟一被評定為優秀等級的汽車企業。

2010年9月

長安汽車首次亮相法蘭克福車展,成為惟一參展的汽車企業。

2010年10月

長安汽車發布全新品牌戰略,企業品牌、乘用車品牌、商用車品牌和公益品牌四大品牌集中亮相,開啟品牌長安新時代。

2011年12月長安汽車第1000萬輛在重慶渝北工廠下線。長安汽車僅用28年時間就創造了汽車累計產銷突破千萬輛的最快紀錄。2015年長安品牌乘用車年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長安汽車也成為汽車歷史上首個跨過百萬門檻的自主品牌。2016年4月長安無人駕駛智能汽車由重慶開往北京,參加北京車展,全程2000餘公里,最高時速120公里。2016年長安汽車成功入選「2017國家品牌計劃」。2017年4月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在其位於魚復工業園的兩江基地啟動建設。同月,長安汽車發布全新設計哲學「生命動感」以及設計理念「智色雙旋」。

版權聲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