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果癌症發生是上帝擲骰子,還要健康生活方式做什麼?

這個周末,朋友圈的小夥伴們多半被一篇文章洗腦了。

看到文章的標題,就像被洗了把冷水臉,瞌睡一下子清醒了,眼鏡也差點滑落到鼻樑下方。

「《科學》重磅:確認!66%的癌症發生是因為「運氣不好」︱臨床大發現」。

什麼鬼!難度看花了眼?還是幾天沒看英文文獻OUT了,《科學》刊登了顛覆常識的重大醫學發現?還是那可惡的標題黨嘩眾取寵?

趕緊腦補一下。

一口氣看到最後。瞅見閱讀量已是100000+,點贊都超過2000了。看來文章影響很大!

不是標題黨,文章內容和標題意思大致相當,文後還少有的附有參考文獻。看起來有理有據!

-1-

來看一下文章的關鍵部分節選。

「兩年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學家CristianTomasetti和癌症遺傳學家Bert Vogelstein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表明大多數癌症的發生其實是隨機的,取決於「上帝擲骰子」。結果引發了一場爭議風暴,他們也因此受到科學界大規模的批評。」

「兩年來,這幾位不服氣的科學家從全球涵蓋48億人的69個國家收集海量數據,對32種癌症類型的發病率和相關性進行全面的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癌症發生的原因不再是環境因素和遺傳,而真的是因為運氣不好。」

「如今,他們帶著實實在在的數據又回來了。就在今天,這一研究結果再次被刊登在《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指出,目前的教科書一直以來將癌症的發生歸因於兩個主要因素:遺傳和環境因素。而只將DNA複製突變作為癌症發生的一小部分原因。」

「如今,研究人員用數據證明了隨機DNA複製錯誤在癌症中的主要作用:29%的癌症相關突變歸因於環境因素,5%來自遺傳因素,66%則是源於DNA複製隨機錯誤。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對癌症有一個重新的認知。它不是一種主要由環境因素(比如致癌物)所誘發的一種疾病,而是主要因為人類DNA複製過程中隨機錯誤導致的細胞變異。Tomasetti今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道,「這種隨機致癌突變,是人類為進化所付出的代價。」這一發現最大的影響除了要改寫教科書之外,還包括那些從事癌症預防和癌症基因研究的科學家,可能得考慮換個方向了。」

-2-

不得了!

教科書都要改寫,從事癌症預防和癌症基因研究的科學家要失業了!

這真的是顛覆我對癌症基本認知的猛料。

「癌症的發生就像上帝在擲骰子,是隨機的,三分之二的因素是源於DNA複製隨機錯誤!」

二十餘年的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教材和參考書不是一直在說大部分癌症的發生主要是遺傳和環境因素起作用嗎?難到錯了?

還好我還沒有出過書,否則真的會遺臭萬年,被後人看一次罵一次。

前段時間霧靄重,大家都在擔心長此以往呼吸系統腫瘤會爆發,吐槽ZF治理監督不力。看來是杞人憂天,被誤導了。還有人居然為此移民到國外。幸好自己沒有那個能力,否則這錢豈不白花了?真是傻帽。

前兩天有家屬問我,她家族有胃腸道腫瘤遺傳史,她患惡性腫瘤的幾率會不會高些?我回答要高些,還建議她做篩查和密切隨訪。看來錯了,得打個電話跟人家解釋。

不過,以後家屬再提類似的問題,問我怎麼預防癌症我又該怎麼說?

告訴她預防不預防差別都不大,反正作用也不及三分之一,該吃吃該喝喝去,飲食也不用忌,肥也不用減,身也不用健,怎麼喜歡怎麼來,怎麼安逸怎麼整?

這樣合適嗎?我腦子有點懵。

當然,比我更尷尬的是網友留言中提到的正在準備答辯的博士研究所,課題正好是《遺傳與環境在腫瘤發生中產生關鍵作用的機制研究》。

My God。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嗎?這個答辯太有挑戰性了!

好同情這位研究所。

-3-

看朋友圈大量網友都在轉載這篇文章,不由自主的醫學使命感讓我產生了查看原文的衝動。

雖然朋友圈的朋友不一定都是朋友,但也有很多親戚和同學,看這篇文章這麼火,估計大家多半都被洗過腦,日後碰到,要是問我怎麼看這個觀點怎麼辦?

我身為一個腫瘤醫院的外科醫生,在醫學上浸淫了十幾二十年,總不至於和大家一樣認知僅限於一篇博文?

毫不猶豫的下載了原文進行閱讀。

在《科學》網站該文章導讀中就提到「They found that a substantial fraction of cancer driver genemutations are indeed due to replicative factors. 」翻譯過來就是「作者發現很大一部分的癌症驅動基因突變源於複製基因錯誤。」

在文章原文摘要中也寫道:「The major role of R mutations in cancer etiology wassupported by an independent approach, based solely on cancer genome sequencingand epidemiological data, whichsuggested that R mutations are responsible for two-thirds of the mutations inhuman cancers.」 翻譯過來就是「在人類癌症(驅動基因)突變中,R突變(DNA不可避免的複製錯誤)佔了三分之二。」(言外之意,其他三分之一的癌症驅動基因突變源於環境和遺傳因素。)

博文中把在「人類癌症驅動基因突變中66%源於DNA複製隨機錯誤」直接等同於「人類癌症的發生66%源於DNA複製隨機錯誤」,屬於概念上的混淆,直接導致了最後了結論的誇大。

-4-

在對原文作者2015年在《科學》上刊登的文章「Variation in cancer risk among tissu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number of stem cell divisions」評論中Michaels, Robert就指出「Variation of cancer incidence with the number of stem cell divisionsmight be partially attributable to as-yet hidden pernicious genetic and/orenvironmental variables.」翻譯過來即「因為幹細胞分裂(錯誤)導致的癌症發病率變化也可能部分受某些潛在的惡性(遺傳)基因突變和/或環境因素影響。」

正向在博文留言中「露露子」網友提出的質疑:「原文是運用大數據建立twinstudy模型來計算環境和基因各對造成癌症有多少的影響。twin study模型假設結果取決於基因+環境+隨機因素,但環境和基因的interaction(環境和基因共同造成的)會被歸於隨機因素中。舉個例子,漂亮女生追的人多。「追她的人多」不是單純由基因,也不是單純由環境因素造成的,在twin study模型中會被歸於隨機因素。但我們知道這並不是「上帝擲骰子」。所以個人覺得,得癌症並不是隨機的,而是我們的模型還不夠精確,科學不夠發達,還不能研究出所以然來。」

網友「么曉彤」也在留言中指出「一個邏輯上的致命傷:他們的核心假設是,體細胞突變有三種起源—遺傳(H)、環境(E)和隨機複製錯誤(R),三個因素相互獨立。但實際上這三者是相互依賴的,至少應該在模型中考慮他們的互作關係。」

……

-5-

雖然《科學》的名號很大,打著《科學》的大旗一下子把大多數人都給嚇唬懵逼了,但看來還是有不少清醒的網友勇於提出質疑。

不質疑不行啊,跟以前我們跟病人及家屬交代的不一樣。如果我們以往說的都是錯的,那以後病人和家屬還怎麼信我們?

想想都不知道這老臉往哪兒擱。

好在有質疑就有爭論,有爭論就需要再論證。結論看來沒有幾年是落不到地的。

吃瓜群眾也不慌高興的太早,該節制的還得節制,該鍛煉的還得鍛煉。煙酒火鍋臘肉泡菜悠著點,別口水上來了就吃個沒完。專家還沒說健康生活方式沒有預防作用,別自個兒先放開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