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移動支付行業研究報告--武超則

一、移動支付成為生活常態

1.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以及個人電子設備的廣泛普及,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呈現日益擴張的趨勢。國內, 2012-2015年的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分別1835億、4734.2億、13437.7億和30794.6 億,對應的2013-2015年的增長率分別為158%、183.8%和129.2%。

2012-2015年的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分別為5.7億、6.5億、7.3億和7.9億,相應2013-2015年的增長率分別為14%、12.3%和8.2%。

移動互聯網市場內的細分領域目前共可分為五大類,分別為:流量費、移動娛樂、移動購物、移動營銷和移動生活服務。2012-2015年,流量費佔比分別為49.1%、30.6%、15.6%和8.8%;

移動娛樂佔比分別為6.3%、4.9%、3.1%和2.3%;移動購物佔比分別為37.4%、55.3%、64.10%和67.40%;移動營佔比分別為3.6%、2.8%、3.5%和2.9%;移動生活服務佔比分別為3.6%、6.4%、13.7%和18.6%。

其中,移動購物佔據的比重逐年遞增,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網上購物的便捷性、可選商品種類繁多且價廉物美以及城市生活節奏過快網購可以節約外出購物的時間。

2.移動支付快速普及

伴隨著移動購物的興盛,第三方支付技術也應運而生。第三方支付是指,消費者在網購交易過程中將價款給付至獨立於買家和買家的第三方,由第三方在確認買家收貨后將相應價款撥付至賣家的資金賬戶。相比貨到付款的時代,第三支付因為更便捷、更安全而廣泛受市場青睞。

市場上的第三方支付手段共可分為三類: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第三方移動支付和預付卡支付手段。在2011-2015年期間,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佔比規模分別為73%、77%、72%、54%和55%;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佔比規模分別為3%、4%、16%、40%和42%;預付卡銷售規模佔比分別為23%、19%、12%、5%和4%。

第三方移動支付技術在近五年內佔據絕對性優勢,並且所佔比重逐年遞增,未來有望將持續擴展進一步拓展所佔市場版圖。當下,第三方移動支付技術主要是指消費者在交易行為中對所購買的商品和服務,使用移動終端支付相應價款的行為。

目前,移動支付領域發展迅速,社會需求不斷上升,市場上的移動支付方式應運而生且種類繁多,主要有:二維碼支付技術和NFC技術、密碼支付、指紋支付、語音支付、虹膜支付。

2.1.二維碼支付

是指賣家和買家通過二維碼掃碼,將價款在彼此的資金賬戶中轉移。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家巨頭的推動之下,二維碼技術的普及率遠勝於其他幾項支付手段的佔比綜合,且二維碼支付聚集了高效、便捷、低成本和支付場景多樣化的各項優點,未來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2.2.NFC支付

是指使用近距離無線技術,電子設備間無需點對點接觸即可傳輸數據。該項移動支付的技術在於無需互聯網、安全快捷,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欠缺場景且產業鏈較長。

2.3.密碼支付

是移動支付中最為原始的方法,主要由數字以及英文字母構成,該類型密碼的缺點在於用戶易忘難記。因此,相關用戶會採取生日和門牌號等作為密碼,造成被黑客盜取及破解的潛在危險。

2.4指紋支付

是採用指紋進行識別和支付,最典型的便是蘋果的指紋識別和支付技術。相比密碼支付,該項技術更為安全並且更為方便,避免了忘記密碼等 情況。但是,近幾年偽造指紋的事件頻繁發生,是用戶對於指紋識別技術也抱有懷疑的而態度。

2.5.語音支付

對比之下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成熟的體系。谷歌最近正在測試一種叫「Hands Free「的語音支付系統,這套系統整合了手機藍牙、GPS 定位、Wi-Fi 等多項技術,當用戶結賬時只要念出特定語句就可以完成支付。但是,由於聲音相似的比例較高且容易模仿,因此業界對此種類的支付方式仍處於保留狀態。

2.6.虹膜支付

此種支付方式還尚在起步研發以及推廣階段。而對於此項技術的利好,虹膜支付在改變人們傳統支付習慣的同時,逐步取代密碼、鑰匙,成為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秘密武器。

3.網路購物成為常態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展翅騰飛,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且增長率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單就上海地區而言,2011-2015年的人均GDP分別為82560元、85373元、90993元、97370元和103796元,對應的增長率分別為8.5%、3.4%、6.6%、7.0%和6.6%。

社會大眾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致使消費總量不斷上升,而互聯網帶來的便捷性以及繁忙的工作之下致使人們開始傾向於在線購物以及其他線上娛樂項目。

隨之而來,消費者的網路購物的交易規模也逐年遞增,2011-2016年的交易額分別為0.8萬億、1.2萬億、1.9萬億、2.8萬億、3.8萬億和5萬億,相應的增長率分別為70.2%、51.30%、59.40%、46.90%、36.20%和30.70%。

4.移動支付規模快速增長

當前,移動互聯網支付的場景可區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類。線上的種類繁多,其中名列前五的分別為:

網上購買商品,使用移動支付的消費者佔據81.87%;

電話費、手機費繳納或充值,使用移動支付的消費者佔據77.8%;

電影票預定,使用移動支付的消費者佔據58.36%;

支付打車費,使用移動支付的消費者佔據58.22%;

信用卡還款,使用移動支付的消費者佔據57.40%。

隨著移動支付的進一步深化,各大巨頭為了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逐漸將目光從線上轉移至線下。現金生活中接受線下移動支付的門店日益增多,從全家、喜士多、屈臣氏等連鎖便利店到捷運站再到麥當勞、必勝客以及各類快餐店。

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日趨成熟以及市場規模的日益增大。移動支付廠商在夯實線上業務發展的同時,開始大力拓展線下業務。

5.移動支付術PK :二維碼 VS NFC

當前,國內各類線上及線下支付場景中,二維碼、條形碼支付佔比為28%、刷卡支付佔比23%、刷手機NFC支付佔比7%,其餘的總計佔比42%。未來,移動支付領域的競爭格局可能從「群雄爭鹿「的狀態轉變為「寡頭壟斷「的局面,主要由二維碼支付和NFC支付互相博弈。

兩相對比,二維碼支付出現時間較早,早期二維碼可用於互相掃碼添加好友,因為騰訊公司具有多年社交網路領域的客戶程典,使得使用二維碼的人群基數十分龐大。其後二維碼被支付寶和財付通用於掃碼支付價款的領域,並在2013年正式從線上推廣至線下。

使用二維碼支付用於諸多絕對性優勢,諸如:一、載體多樣性,用戶只需要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上下載相應程序,即可完成掃碼支付及轉賬;二、市場份額擁有微信和支付寶兩大巨頭在背後支撐;三、出現時間較早。

但是,二維碼支付也曾一度遭遇詬病,遭受社會群眾質疑其安全性不高。不法份子利用二維碼生成器可以隨意生成二維碼,並通過互聯網接入消費者的移動設備,盜刷受害者的銀行卡及其他資金賬戶。

2014年3月,央行出於安全性問題考慮,曾一度發函叫停二維碼面對面支付服務。在此期間,二維碼技術經過不斷優化及升級,安全性能大幅提升。2016年12月12日,銀聯正式發布《銀聯二維碼支付安全規範》和《銀聯二維碼支付安全規範》,二維碼支付技術才真正得以正名。

相比之下,NFC進入市場的時間晚於二維碼支付,在市場佔有率方面遠遠落後於前者。雖然,在安全性能方面NFC支付遠勝於二維碼支付,NFC採取硬體和軟體雙重加密。但是,NFC支付產業鏈過長,上游市場晶元供應商紛繁複雜,中游市場的手機廠商又要與銀行、消費者和商戶多重攜手合作。兩相權衡之下,未來移動支付領域內微信支付一家獨大的情形或將繼續維持。

二、移動支付市場分析

1.移動支付主要參與方分析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廠商是移動支付市場的中流砥柱,由於該市場的進入有較高的門檻,由此該市場目前存在廠商數量十分有限,真正有效運營的僅數十家。該市場經營模式相對單一,各家廠商產品線同質化程度相當高,競爭主要集中在客戶關係、用戶規模以及費用等方面。

2016年第3季度,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90419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20.5%,呈現穩定高速增長。

2016年第3季度,第三方支付公司移動支付的市場格局發生一定變化,前三甲序列與2015年一致,份額持續變化。

其中,支付寶三季度移動支付交易總量繼續增長,以50.42%的市場份額繼續奪得移動支付頭名。財付通(微信)三季度繼續加碼線下移動支付,加之紅包和轉賬等社交場景交易量的持續高速增長,繼續縮小同領頭羊支付寶的差距,市場份額上升為38.12%,位列市場第二位。

總體上看,支付寶和財付通二者的市場份額達到了88.54%,佔據絕對主導的地位。拉卡拉以3.3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位。

支付寶: 初期依託淘寶平台快速發展,在具備了大量的用戶規模后迅速拓展了淘寶以外的支付業務。支付寶創造了網上零售市場中介式的交易模式,培養了網民第三方在線支付的使用習慣,成為了網民使用互聯網的基本應用之一。

支付寶的龐大的用戶規模成為其在外部商家和市場的獲取方面的巨大優勢,同時其在技術研發和風險管控等方面也具有市場領先的水平。 支付寶正在通過PC端與移動客戶端的價格差吸引客。戶遷移到移動客戶端,同時向第三方應用開放賬戶體系,力圖打造一個開放的的移動生態系統。

財付通(微信):微信支付為騰訊集團在移動端的發力點。其優勢在於內置於微信,用戶在使用微信通訊的時候可以保持當前通訊狀態的情況下使用微信支付,建立方便迅捷的用戶購物體驗。

2014年春節期間,微信通過微信紅包引爆全民發紅包的熱潮,刺激大量用戶綁定銀行卡,在此之後,紅包和轉賬等社交場景交易量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預計未來微信仍將著力於支付場景搭建。

隨著微信支付與更多的線上線下商戶進行打通,例如與航空公司試點移動購票,接入優酷、拉手、美團、噹噹等眾多企業,交易規模增長將會進一步加快,同時藉助於微信已經數億的高活躍度用戶規模與社交軟體獨有的用戶粘性,一旦微信支付找到規模化應用的最佳策略,其很可能取代支付寶成為行業龍頭。

拉卡拉:是目前最大的線下便利支付公司,也是便民金融服務的開創者及領導者。2012年,拉卡拉推出手機刷卡器,正式宣布進軍移動領域。

幾年來,拉卡拉在移動端展現出多元化的布局策略,手機收款寶、智能POS、拉卡拉手環等產品布局的效用顯現。同時,支付端的用戶大部分由線下用戶轉化而來,預計未來使用便民線下支付功能的用戶以及拉卡拉在商戶收單市場積累的200萬家商戶將轉化為拉卡拉正在布局的「便利金融「的用戶。

聯動優勢:公司由移動、銀聯兩家公司合資成立,在資本資源及渠道資源上擁有一定的優勢。

憑藉強大的用戶資源,公司在簡訊支付與近場支付上交易額較大,但近幾年未能及時抓住移動互聯網客戶端支付這一熱點,隨著簡訊支付市場佔有份額的下降正在逐漸淡出市場。2016年,海立美達以30億元購買聯動優勢100%股權。

銀聯

銀聯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是銀聯控股的銀行卡專業化服務公司,成立於2002年6月,擁有面向全國的統一支付平台,主要從事以互聯網等新興渠道為基礎的網上支付、企業B2B賬戶支付、電話支付、網上跨行轉賬、網上基金交易、企業公對私資金代付、自助終端支付等銀行卡網上支付及增值業務。

2010年銀聯成立了移動支付項目組,2011年獲得了移動支付牌照,成立了移動支付部。2012年,銀聯與移動達成移動支付合作,作為近場支付重要技術的遠程發卡和應用管理平台(TSM)已實現雙方系統的互通互聯,並吸引了中行、郵儲、中信、光大、廣發、浦發等商業銀行首批加入,工行、農行、建行、交行等十餘家主要商業銀行也啟動了相關合作。

隨後,銀聯與移動合力推出手機錢包,並於2013年推出NFC手機支付平台以及一款手機支付刷卡器產品「卡樂付」,繼續發力搶佔移動支付市場。2015年底,銀聯布「雲閃付」,並與三星電子、蘋果公司宣布達成Samsung Pay和Apple Pay 合作,銀聯的二維碼支付產品是雲閃付的一部分,相對於支付寶和微信來說,其在安全性上將有更大的保障,未來前景可期。

銀聯「雲閃付」積極推進NFC支付,但現今移動支付市場的主流依舊是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代表的賬戶支付,NFC支付並未形成規模。

運營商

運營商早期主推簡訊支付,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該業務市場份額已日漸萎縮。當前,面對諸多競爭對手的挑戰,運營商主要依託行業合作發展NFC手機支付。主要參與者為移動、聯通和電信。

移動(和包):和包(原名「手機支付」、「手機錢包」)是移動面向個人和企業客戶提供的一項領先的綜合性移動支付業務。

用戶開通和包業務,即享方便快捷的線上支付(互聯網購物、充話費、生活繳費等);持NFC手機和NFC-SIM卡的用戶,更可享和包刷卡功能,把銀行卡、公交卡、會員卡裝進手機里,實現特約商家(便利店、商場、公交、捷運等)線下消費(業務功能費全免)。

目前,移動和包已與100多家全國及地方性銀行建立合作,接入數萬家商戶,覆蓋全國近千種生活繳費服務。

聯通(沃支付):沃支付是聯通的綜合性移動支付產品,用戶開通沃支付賬戶並儲值后,即可在聯通聯盟商家和合作商家使用該賬戶,並通過網站,簡訊,語音等方式進行遠程支付,辦理沃支付還可通過刷POS機方式進行現場支付。

公司業務範圍涵蓋快捷支付、網銀支付、沃賬戶支付、行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POS收單、手機錢包、手機公交卡、企業綜合支付解決方案等領域。

電信(翼支付):翼支付是電信推出移動支付服務,集成校企一卡通、公交卡、行業卡、銀行卡等多項應用。翼支付將運營商龐大的用戶資源優勢成功轉化,迅速形成規模效應,凝聚了強大的品牌效應。在三家運營商支付公司中業務做得最好,宣傳也最多。

銀行

目前銀行在移動支付領域的主要產品是手機銀行。2016年第2季度手機銀行客戶交易規模達到35.88萬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21.2%,增速放緩,但仍保持了20%以上的較高增長率。

隨著監管層對二維碼支付的開閘,各路銀行紛紛加強移動支付通道的建設,推出掃碼支付產品,以期增加用戶的使用黏性。如工商銀行率先推出了工銀二維碼支付;農業銀行推出K碼支付;交通銀行推出了「雲閃付」、「立碼付」;建設銀行推出支付品牌「龍支付「等等。

相比第三方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銀行的優勢在於安全,銀行系的二維碼支付其後台賬戶仍基於實體銀行賬戶,沒有資金沉澱在虛擬賬戶帶來的風險。

同時,支付背後的消費場景是業務的重頭戲,已經有重點布局零售業務的銀行在加大移動支付場景布局力度。2016年1月,招商銀行、滴滴出行聯合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滴滴將招行信用卡、儲蓄卡設定為乘客支付方式之一。這是第一次、也是第一家商業銀行通過與移動互聯網公司合作進入移動支付場景領域。

2.互聯網巨頭完成產業布局

阿里巴巴和騰訊作為兩大互聯網巨頭,在社交、金融、電商等領域內都有了較為成熟的布局。而移動支付作為其龐大生態圈中的一部分,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活水作用,貫穿於各個領域的系統內。

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大金融全產業鏈布局中重要的一環,支付寶的想象空間不止局限在支付這種最為基礎的金融業務。

支付寶錢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創了以二維碼和掃碼支付為代表的創新支付技術,並通過併購、入股積極布局移動支付產業鏈的上下游,收購高德地圖,聯手新浪微博推出微博支付,巨額補助快的打車,與微信支付支持的嘀嘀打車搶佔用戶,培養起支付習慣。可以說,支付寶錢包是目前市場上對個人用戶來說最主流的支付產品。

微信支付包含三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通過微信公眾賬號購物;第二個場景是通過第三方應用程序購物;第三個場景是二維碼支付。其中二維碼由於不挑手機、成本低、信息載量豐富,發布方便等優勢應用最為廣泛。二維碼還省去了消費者與商家安裝終端所產生的費用以及刷卡手續費,將會成為未來大範圍使用的支付方式。

打車軟體燒錢大戰

依賴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投資背景,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逐漸成為該行業的雙寡頭。而這兩大打車軟體的商業競爭背後是兩大互聯網巨頭對移動支付用戶的爭奪。「嘀嘀打車」改變了出租司機的等客方式,它可以讓司機師傅用手機等待乘客「送上門來」。乘客通過微信支付支付打車費用,可享受相關優惠。

「快的打車」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推出,將傳統計程車與乘客間的被動等待,轉化為主動聯繫。乘客通過支付寶支付費用,可享受相關優惠。自2016年1月10日起,支付寶與微信為爭奪用戶,在叫車軟體上拉開了「請全國人民打車」的燒錢大戰。

憑藉移動支付計程車車費的良好體驗,無論是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最後的用戶留存率都會高於普通安卓市場應用分發渠道。同時,通過打車軟體的燒錢大戰,微信支付與手機支付寶未做任何廣告便獲得了極大的曝光率。這又為其節省了一大筆推廣費用。最重要的是,微信用戶開始綁卡了,手機支付寶的用戶也同樣增多了,很好地培養了用戶的支付習慣。

紅包大戰

2014年春節,微信憑藉「微信紅包「轟炸了微信群聊和朋友圈,讓大量用戶綁定了銀行卡,騰訊由此借勢闖進了阿里巴巴更擅長的支付領域。騰訊的這一行動曾被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雲形容為「偷襲珍珠港「。

2015年春節,支付寶上線了新春紅包功能,創新了口令紅包、群紅包、接龍紅包等玩法,功能與微信類似,同時允許接入微信。但這一介面馬上被微信方面封掉。

2016年,「紅包大戰「愈演愈烈,支付寶擠掉微信成為央視春晚獨家互動平台。央視想出了5張福卡的名字,支付寶想出了玩法:用戶首先需要加滿10個支付寶好友,然後就能獲得支付寶贈送的幾張福卡,在與他人贈換之間集齊福卡。

微信自然不甘示弱,除夕推出的紅包照片功能引來一陣刷屏,用戶付點「紅包錢「才能看到好友的朋友圈照片。通過紅包業務,微信支付逐漸縮小與支付寶的差距,截至2016年最新披露的數據,騰訊移動支付(微信支付+QQ 錢包)的綁卡用戶數已經超過了3億。

紅包爭奪戰的背後,是移動支付用戶與市場份額的爭奪。移動支付市場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而網路紅包則成為微信、支付寶等應用爭奪移動支付用戶的最便捷的方式。

與此同時,相較於平日網路購物獲取移動支付用戶而言,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發放紅包,會產生更大的裙帶作用,其幫助支付平台獲取用戶、搶佔市場份額的效率更高,速度也更快。

3.銀聯和運營商

NFC是一種通過近距離通信達到數據交換的目的技術,移動支付是NFC近場通信的主要功能。NFC模塊被植入智能手機中,被視為現金的替代品,進而賦予其四個屬性:可離線、不驗密、不計息和不掛失。

NFC手機用戶通過手機自帶軟體將銀行卡內資金圈存至手機錢包之後,無需再輸入支付金額和賬戶密碼等信息,就可以在任何安裝了銀聯閃付終端的POS上進行非接支付,整個過程快速簡單。雖然它有一系列優點,但用戶如果想要使用NFC技術,不得不去更換帶NFC功能的手機,這造成了用戶使用成本高。

銀聯和運營商目前均是NFC技術的推廣者。2015年12月,銀聯推出了銀聯「雲閃付」,開啟國內NFC支付新篇章。「雲閃付」可以支持iOS和Android兩種操作系統。

一方面,銀聯與手機廠商合作,推廣基於eSE安全模塊的NFC支付,蘋果、三星、華為三大手機廠商紛紛加入。另一方面,銀聯與銀行及商戶合作,首批發布「雲閃付」的商業銀行已超過20家,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而家樂福、麥當勞、屈臣氏等25家知名商戶也參與了銀聯專屬優惠。

相較銀聯,運營商推廣NFC技術並不順利。實現NFC-SWP的NFC手機支付需要同時更換手機和相匹配的SIM卡,成本較高。同時,操作不夠便捷,合作銀行少也是運營商推廣NFC技術的一大阻礙。

三、移動支付關鍵技術分析

1.二維碼: 移動支付的關鍵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二維碼支付技術就已經形成,其中,韓國與日本是使用二維碼支付比較早的國家,日韓二維碼支付技術已經普及了95%以上。然而由於缺少成熟的支付方案支撐,國內二維碼應用一開始只是應用於打折、比價等信息應用層面,無法進入資金結算環節。

隨著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的興起,支付成本成為關鍵。二維碼支付憑藉操作簡單便捷、搭建成本低廉等特點,開始進入國內移動支付市場視野。

2011年1號店就在北京捷運廣告窗增設了應用二維碼的虛擬商店,但鑒於沒有二維碼支付方式,1號店採取貨到付款進行支付。

與此同時,支付寶醞釀推出二維碼支付方案,將業務從線上延伸到線下。7月1日支付寶推出條碼付業務,進入線下市場,為微型商戶提供無須額外設備的低成本收款服務,交易成本降至傳統POS機收單方案的1/2到1/6。

2011年12月20日,微信推出3.5版本,加入了掃描二維碼的功能,為日後通過掃二維碼支付功能打下了基礎。2013年8月5日騰訊正式發布微信5.0,開啟了微信支付模式,使得微信能夠直接在應用內部實行交易和結算。

2014年1月隨著5.0.1版本的上線,人們可以使用「滴滴打車」提供的打車功能,使出行變得更為便利。而通過2014除夕到初八,超過800萬用戶參與了搶紅包活動,微信支付逐漸走向了大眾的生活。隨著服務號的開放,微信支付變得更直接、快捷。

隨後微信支付推出的多個新產品,比如「微信零錢」、「信用卡還款」、「轉賬」等功能更是使微信用戶數不斷增長。

除此之外,一些企業也意識到二維碼支付的廣闊前景,推出了針對二維碼支付的POS機。例如,捷寶科技的安卓二維碼智能支付終端JP762A在2013年上市,其除了可以兼容微信的二維碼支付流程,還可以直接掃描用戶已經綁定銀行卡的二維碼,確認后從而達到完成支付的功能。支付寶也推出了自家微POS機,掃描支付寶二維碼完成支付。

由於相關二維碼支付的技術標準一直未出台,而且二維碼支付一直存在安全性門檻低、易複製和被黑客攻擊等安全隱患,監管部門一直無法完全放開二維碼支付。2010年,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出台,規定未經人民銀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支付業務。

第三方支付機構正式被納入監管範圍。2014年3月,央行以安全為由緊急暫停線下二維碼支付業務,指出二維碼支付突破了傳統受理終端的業務模式,其風險控制水平直接關係到客戶的信息安全與資金安全;二維碼指令驗證方式的安全性尚存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風險隱患。

為了解決二維碼安全支付問題,各方都在積極提出安全方案。2014年4月 9日,支付寶在北京宣布將聯合多方共建安全基金,首批投入4000萬元,主要投向反釣魚聯防、反木馬聯防、反洗錢、反惡意攻擊、用戶信息保護等領域,並在支付寶錢包8.1版本中,推出設備管理、簡訊保護等功能。

2016年6月底,央行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銀行卡風險管理的通知》對二維碼支付放行。通知表明,二維碼支付必須是通過兩種方式實現風險控制,一個是限額支付;另一個是在二維碼支付中嵌入「令牌技術」,即通過一個電子令牌把銀行卡賬號轉化成一個虛擬賬號來保證主卡信息不會被透露。

2016年8月,支付清算協會向支付機構下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稿中明確指出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業務需要遵循的安全標準。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維碼支付以後首次官方承認二維碼支付的地位,並明確其「作為銀行卡支付有效補充」的支付定位。

2016年7月,工商銀行正式宣布推出二維碼支付產品,成為國內首家擁有二維碼支付產品的商業銀行。12月12日,伴隨著一系列優惠活動,銀聯正式推出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主要包括《銀聯二維碼支付安全規範》和《銀聯二維碼支付應用規範》兩個規範,正式進軍二維碼支付市場。

隨著銀行和銀聯的介入,線下二維碼支付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在此期間,尚未實現盈利或缺乏雄厚資本支持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將率先出局,阿里騰訊雙寡頭的市場格局或將收到銀行系強有力的挑戰。

2. 指紋識別: 移動支付的未來明珠

安全問題是移動支付推廣最大的障礙:調研數據顯示,約有36%的用戶因為對手機支付有安全顧慮而決定放棄使用;還有11.8%的非網上支付用戶則擔心賬戶信息泄露。

移動支付涉及客戶私隱,如果保管不善,輕則造成個人信息被賣,嚴重者銀行賬戶資金受到威脅,還有常見的木馬病毒、惡意手機應用帶來安全隱患。此前支付寶、騰訊均有用戶數據被泄露或倒賣,最新的微信紅包也在春節期間遭到「山寨陳游標」撈走數百萬元紅包。

指紋識別的高安全性能是基於其安全原理,該技術是在每枚指紋中提取若干微小的特徵點,並將其以矢量加密的方式轉化為一組指紋數據信息,每個人每隻手指按壓獲得的數據均不同,最終通過識別演算法對不同組數據的內部邏輯關係加以判斷、進行識別,避免了普通IC卡密碼被盜用帶來的安全風險,或密碼遺忘帶來的操作不便。

以支付寶為例,支付寶宣稱所有用戶錄入的指紋數據都會加密存儲在本地設備(即客戶本人手機)中的安全區域,不會上傳至伺服器或雲端,任何人都無法獲取到用戶的指紋數據,相當於放在一個隔絕的「黑匣子」里。此外,支付寶的指紋支付不僅會對指紋進行識別,還會識別真皮層,橡膠指紋或無生命體征的手指是無法通過驗證的。

對於支付信息的交互,NFC與二維碼已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支付場景,但身份信息快速便捷的驗證,需要生物識別來輔助。指紋識別技術也是生物識別技術中最為成熟的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指紋識別技術主要分為光學式、電容式和射頻式。光學式作為第一代技術,只能掃描表皮,容易被手模欺騙,已基本不用。

電容式和射頻式基於指紋的山谷、山脊成像,準確率高,局否率和誤識率均不錯,已與智能POS結合,在一些場景中開始使用,成為服務商戶的亮點。典型場景有收銀員換班環節:換班收銀員輸入用戶名、密碼開始收銀,尤其在手持POS上操作不便。而加入指紋識別模塊后,換班收銀員只需按下指紋即可完成,縮短了換班時間。

支付是利用指紋認證的生物識別技術進行繳費支付的服務。由於生物識別認定的是人本身,每個人的生物特徵包括指紋在內,都具有唯一性和在一定時期內不變的穩定性,這一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用戶隱私不受侵犯,而且相比其他支付方式更便捷。因此指紋(生物銀行)是繼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之後又一新生的支付方式。

指紋支付不僅為提高效率提供了可能性,同時也將人們從繁雜的數字密碼中解放出來。數字時代之下,有統計數據顯示,互聯網用戶平均每人有26個賬號、6.5個密碼,每天需要用密碼登陸8次,而數字密碼不僅容易記錯,更因為其存在了50年之久,早已被黑客和病毒廣泛攻克。

如此,指紋這種天然具有唯一性、隨身性、終身不變性的驗證手段,就成為最適合作為身份識別方式來使用。而伴隨著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科技公司不斷推陳出新,指紋驗證和帶有指紋模塊的智能終端將慢慢改變用戶的習慣。

傳統的銀行業也已經開始探索指紋支付領域。民生銀行是國內率先開通生物識別支付應用的商業銀行。民生手機銀行個人版或小微版客戶,如使用蘋果5S及以上手機或其他蘋果移動終端且開通Touch ID功能,即可在手機銀行「個人設置」中選擇「指紋支付設置」,驗證個人指紋和輸入交易密碼開通指紋支付服務.

當客戶使用民生手機銀行進行繳費、話費充值、二維碼掃碼支付、火車票和飛機票以及景點門票和電影票購買、特惠商戶訂單支付等交易時,均能通過指紋進行身份驗證和支付,省卻了採取簡訊驗證方式中需要等待簡訊和手動輸入驗證碼的步驟。

在國內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在辦理二代身份證時,必須錄入指紋信息,以建立國家指紋信息資料庫。在銀行支付業務的辦理當中,用戶在很多情況下都要求進行指紋或者人臉的驗證。

2013年蘋果以引領市場的姿態率先採用指紋識別技術,iPhone 5S的指紋解鎖功能一經推出便深受用戶歡迎,蘋果也在其iPad系列新產品中搭載指紋識別模塊。蘋果Touch ID的成功引起了其它終端品牌廠商效仿,三星、HTC、華為、魅族等大品牌廠紛紛將指紋識別功能引入其高端機型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