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逍遙音樂節的百年規矩,誰也破不得?

歐美人不僅喜歡在家裡開party,即便是各種公共活動,他們也喜歡搞得像「大party」一樣。對於一年一度「全球最大、最民主」的逍遙音樂節(Proms),英國人民當然不會錯過狂歡的機會。

這個為期八周的音樂節,雖然屬於全民娛樂,但任務可以說相當繁重。不僅要演奏瓦格納、貝多芬等人的作品,還要完成很多新作品的首演。而到了最後一夜(The Last Night),人們終於可以徹底放鬆,來一次集體的狂歡。

看過Proms的朋友們都知道,最後一夜的後半場是有固定程式的,這已經成了逍遙音樂節的傳統,就像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定要有《藍色多瑙河》和《拉德茨基進行曲》一樣。但是,跟很多所謂的「傳統」一樣,它的歷史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悠久。

首先,這場大party由《英國航海歌集成曲》(Fantasia on British Sea Songs)開場。由Proms第一任指揮亨利·伍德爵士(Sir Henry Wood)在1905年改編而成,這首曲子是特拉法加大海戰的100周年紀念之作。曲集的最後一段就是那首著名的《統治吧,不列顛尼亞!》(Rule, Britannia!)。在Proms最後一夜中,這是第一次全場大合唱

▼《統治吧,不列顛尼亞!》- 器樂版

Rule Britannia(Instrumental)

Leonard Bernstein - Great Marches

在音樂會上,它還有另一項功能。亨利·伍德的想法是,觀眾可以通過這首集成曲認識樂隊成員——這是他慣用的路數,在每一段樂器獨奏后,那位演奏者的名字就會被介紹給觀眾,第一次來的聽眾們,可以藉此欣賞到音樂會現場的魅力所在。

1930年代,這首曲子成為Proms最後一夜的保留曲目,非常受歡迎,甚至到了不容更改的程度。1953年,這首曲子連續被演奏了20年後,有人提出將它更換掉,沒想到,此舉竟然引起了一些觀眾的激烈抗議,最後這項提議只好不了了之。

▼2012 Proms

第二部分是全場合唱《希望與榮耀的土地》(Land of Hope and Glory)。這段音樂實際上出自英國作曲家埃爾加(Edward Elgar)的《第一號威儀堂堂進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 No. 1 ),原本是它的中段部分。

1901年10月19號,作曲家本人在利物浦指揮了這首進行曲的首演。四天後,亨利·伍德在倫敦女王音樂廳(Queen』s Hall,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之前,Proms就是在這裡舉行)指揮演奏了這首曲子,觀眾反響非常熱烈,樂隊罕見地兩次返場,伍德形容「這是逍遙音樂會有史以來的首次」。

▼《第一號威儀堂堂進行曲》

Pomp and Circumstance, Op. 39 Military March No. 1 in D Major Allegro, con molto fuoco - Trio. (Largamente - Molto maestoso)

Leonard Bernstein - Great Marches

1902年,這段音樂有了歌詞,埃爾加把它編入為愛德華七世譜寫的《加冕頌歌》(Coronation Ode)中,成為加冕頌歌的末樂章——《希望與榮耀的土地》。此後,埃爾加的《第一號威儀堂堂進行曲》就成了Proms的固定曲目,後面再配上歌詞版的《希望與榮耀的土地》,就有了整場音樂會的第二次全場大合唱

▼《加冕頌歌》

Coronation Ode, Op.44: I. Crown the King

Royal Military School Of Music Band - Elgar - Choral Works

Coronation Ode, Op.44: IIa. The Queen

Royal Military School Of Music Band - Elgar - Choral Works

Coronation Ode, Op.44: IIb. Daughter of ancient Kings

Royal Military School Of Music Band - Elgar - Choral Works

《希望與榮耀的土地》的流行範圍已經遠遠超過越了Proms最後一夜,在英格蘭的英式橄欖球和足球比賽場上,也經常會響起這首曲調。英國的國歌是《天佑吾皇》(God Save the Queen),但是英格蘭沒有自己的國歌。2006年,BBC做過一項調查,結果有55%的人希望將《希望與榮耀的土地》作為英格蘭的國歌。

▼2017 Proms

Proms結束時的高潮部分是全場第三次合唱在英國家喻戶曉的聖歌《耶路撒冷》(Jerusalem)和英國國歌《天佑吾皇》。《耶路撒冷》的音樂由休伯特·帕里 (Hubert Parry)於1916年編寫而成,歌詞則取自威廉·布萊克( William Blake)的短詩。這是英國的「非官方國歌」,流行程度甚至超過英國國歌《天佑吾皇》。

▼2011 Proms

上面說的這些音樂,都是在很早的時候就成了逍遙音樂節最後一夜的保留曲目,但是讓它們真正確立下來、成為一項亘古不變的傳統的,是另一位英國指揮家馬可姆·薩金特(Malcolm Sargent)

1947年,薩金特成為Proms的首席指揮,也是在同一年,Proms第一次在電視上播出。薩金特的指揮風格派頭十足,胸前總是別著一朵紅色或白色的康乃馨,指揮節奏輕快歡樂,演講時(指揮總要在Proms結束前發表一番演講)也是風趣幽默,擅長和觀眾插科打諢。因此,他在Proms爭得了不少冬粉,他們還給他起了個外號——「閃電哈里(Flash Harry)」,有時甚至乾脆叫他「閃電(Flash)」。

薩金特堅持讓Proms最後一夜的後半場成為一種固定程式,也就是按照《英國航海歌集成曲》+《統治吧,不列顛尼亞!》、《第一號威儀堂堂進行曲》+《希望與榮耀的土地》、《耶路撒冷》+《天佑吾皇》的順序演奏,所有的觀眾在「閃電哈里」的「控制」下,掀起一次次全場大合唱的高潮,最後再以一番演講結束。

不得不說,薩金特真是這方面的行家。

將Proms一手帶大的亨利·伍德,曾經在Proms出現危機的1941年有過一次演講。之後在1942年,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再次發表演講。而自從薩金特1947年接過指揮棒,演講便成了逍遙音樂節鐵打的規矩。直到1967年,由於癌症晚期無法指揮,他依然出現在現場,科林·戴維斯演講期間,他在觀眾的歡呼聲中登上舞台,手裡舉著一張1968年的Proms門票,而在場的每個人都知道,他明年不可能再出現了。

在薩金特之後,每一年的Proms最後一夜,都是在氣球、彩旗、標語滿天飛和英國人民的歡呼聲中度過,直到今天依然如此——9月9日剛剛結束的「最後一夜」仍然沒有多大改變。

在這期間,有幾位指揮家、管理者試圖做出一些改變。比如1969年,BBC的主管威廉·格洛克(William Glock)一度把埃爾加的《第一號進行曲》從最後一夜中移除——畢竟這首曲子已經演了幾十年了……但是,最終由於公眾的強烈抗議,決定又在最後一刻被更改了回來。

1970年,英國指揮家科林·戴維斯寫了一首《為觀眾和樂隊寫的幻想曲》(Fantasy for Audience & Ochestra),用來替換《英國航海歌集成曲》。但是,其中的角笛舞(horn-pipe)用的是五拍子,觀眾跟不上,所以只上演了一次就匆匆作罷。

70年來,只出現了一次例外。那是在2001年,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后,在這場英國的節日里,奏響了美國國歌和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美國指揮家倫納德·史拉特金(Leonard Slatkin)指揮演奏了巴伯(Samuel Barber)的《弦樂柔板》。

▼《弦樂柔板》

Adagio for Strings

Leonard Bernstein;New York Philharmonic - I Love Classical Music

今年的Proms最後一夜,芬蘭指揮家沙卡里·歐拉莫(Sakari Oramo)指揮完《希望與榮耀的土地》合唱,轉身對觀眾說:「剛才(那盤炒了70年的冷飯)很好玩吧?」觀眾齊聲答道:「是的!」「讓我們再來一遍吧。」「好的!」音樂又響起,合唱又開始……

如此這般,恐怕沒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吧?(聽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