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眾議生風丨未來教育,如何演進?

從信息化視角展望未來教育,釐清未來教育的變革路徑,對推動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多維視角勾勒未來教育發展輪廓

歷史的視角

農耕時代的生產力處於較低水平,教育形態是「學徒制」,生產方式主要是教師的手工勞動,教育的專業化水平處於較低的層次。這個時代教育的生產方式主要是「師傅帶徒弟」,而「這是一個充滿模仿、解釋和試誤的不懈過程」,因此規模很小,效率很低。

工業革命之後,生產工具有了長足進步,進而重構了生產關係。以印刷機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促使教育形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從「學徒制」轉向「班級授課制」,現代意義上的學校教育應運而生。與農耕文明時代的教育相比,工業革命后的教育不再完全依賴教師,而是藉助於機械動力實現了知識和文化的大規模高效傳播,為教育規模的擴大與效率的提升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極大擴展了教育的時空邊界,使規模化前提下的個性化和多元化成為可能。信息技術進入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體系的生態平衡,使其開始向信息化教育的新形態邁進。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給我們再造了一個空間——網路空間,這給傳統三維物理空間又加了一個維度,有助於個性化、差異化人才培養。就目前情況來看,教育生產關係還不能滿足教育生產力的要求,傳統的教育組織生產方式難以培養出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人才,使得教育系統的重組與再造已迫在眉睫。

全球的視角

從全球視角看,聯合國在2015年發布的仁川宣言中提出了《教育2030行動框架》,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從而實現人的全面、自由和個性化發展。《教育2030行動框架》描繪了全球未來教育的圖景,一方面強調終身學習,擴大民眾受教育的機會,確保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條件;另一方面關注提升教育的質量,為學習者提供高質量的各級各類教育,促進人的全面、自由、個性發展。

在理論層面,各國紛紛加強對未來教育的戰略布局。美國在2013年提出了連接教育計劃,提出讓高速網路連通學校和圖書館,使得所有師生能在教室內外隨時獲得數字化學習資源。2016年,美國進一步發布了國家教育技術計劃(NETP 2016),對信息化條件下未來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規劃。日本提出了《教育振興計劃》,大幅增加對未來教育的經費投入。

在實踐層面,各國積極開展對未來教育形態的探索嘗試。美國的密涅瓦大學打破了傳統校園和班級的局限,以互聯網教學結合小班探究為主要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大學四年間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社會實踐和探索性遊學活動。在基礎教育領域,美國的AltSchool以「讓每個兒童都能接受適合自身特點的個性化學習」為辦學目標,以學校微型化、教學小班化、課程多樣化和家校聯繫網路化為特點開展教學。在法國,Ecole 42學校甚至完全顛覆了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既不收取學費,又無入學要求,也沒有教科書和專任教師,以學生自學、同儕互助和專題式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學,每年可訓練一千名18至30歲的學生。

技術的視角

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教育的時空邊界,引發教育模式、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顯著變化。

雲計算技術顯著降低了信息化的門檻,使信息化服務越來越傻瓜化,學校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獲取所需的信息化服務,而無需從零開始建設。可以預見,在雲計算的支撐下,一校一機房的現象將很快消失。

大數據技術能為教學模式創新、個性化資源推送、學生行為的評價和分析以及教學管理的精確化提供重要支撐。教育大數據已成為推動教育改革創新的戰略資源與核心資產,是實現國家教育現代化目標重要一環。

人工智慧解決的是人腦的外延問題,使人腦的智力和人工智慧可以協同作用。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技術為很多領域帶來變化,甚至改變了部分行業業態。

未來教育發展的演進途徑

未來教育一定是信息化、國際化、職業化、法制化、終身化的教育,是更加公平、更加人本的教育,而且是個性化、差異化的教育。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指出,未來教育應該在教育制度的組織結構、教育課堂的革新和更加註重未來的教育方針等三個重要方面進行變革。

教育環境的轉變

信息技術首先給學校教育帶來的是環境的變化,使教育空間拓展為物理空間、資源空間、社區空間,三空間的無縫整合實現了線上線下學習一體化,支持教育教學全過程。信息技術必將促進一個網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教育環境,其中所有教育資源得以聯結,架起一個全新的、開放的平台,並孕育出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教學方法的轉變

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一本書、一支筆、一塊黑板的教學媒介和信息呈現方式,教育技術的現代化使教師的教學方法也隨之發生變化。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中,學生只是吸收者,學習過程比較機械和被動。而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混合課堂得到廣泛運用,倡導學生進行研討式學習、實踐性學習、小組式學習;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習環境,通過為教學方式的改變提供了有利條件,多種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有利於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學模式的轉變

信息技術打破了時空的界限,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利用各類移動終端,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教師需要用全新的觀念和理論去重新審視和指導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採用全新的模式去組織教學,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需求。

教學工具的轉變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板書、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體展示的信息,被加工成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資料,以更直觀精準的面貌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通過圖文並茂的多媒體信息和材料活躍課堂氛圍。另外,電腦、iPad、智能電子書等將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僅依賴於教師,也不再僅僅是對教科書內容的記憶與內化,而是多方面、多層次獲取知識的過程,是以信息技術作為強大的知識工具的潛力無窮的學習。

教學資源的轉變

與傳統的教學資源相比,數字化教學資源依託信息技術表現出眾多優勢,傳統教育資源形式單一,數字化教學資源以多元化、多維度的方式呈現,包括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數字化教學資源已經改變了人們學習的時空觀念,使學習不再局限於學校、家庭中,也不再局限於某一特定時間內,進而使學習者隨時隨地通過信息技術進入數字化虛擬環境中學習變成可能。

學習評價的轉變

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方式,使學習評價從單一的結果評價向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真實性評價與表現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方式轉變,從注重學習結果的評價向注重學習過程與學習行為的評價轉變。此外,新型學習評價工具如電子檔案袋、學習管理系統的出現,為學生學習提供了科學、可靠、精準的評價方式。

歡迎關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官方微信——教育之弦!我們將竭力為您提供權威、有料、有趣的教育信息服務。

更多精彩中心官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