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房企如果直到現在,還對政策有這3大幻想,會害死自己的

十九大將至,業內各界對房地產未來走勢看法多有分歧和困惑,也明顯存在僥倖和對賭心態。

幻想1:三年周期、削峰填谷

賭:明年兩會之後放鬆調控

的確,過去的房地產市場存在連續多輪的三年小周期。

其背後的邏輯是:房價漲跌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經濟發展需要房地產牽引拉動,因此市場總是遭遇調控,房價上漲頭痛醫頭、市場冷凍腳痛醫腳,宏觀短視、政策短效,周而復始、循環往複,調控變空調、周期頻出現。

現如今,中央「房住不炒」已成定論,抑制資產泡沫的政策邏輯不會再改變,不僅是「十九大」,甚至明年「兩會」新一屆政府也會延續中央現在的政策基調和施政理念。

7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穩定房地產市場,堅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加快建立長效機制」。這一定調就已經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在下一屆政府任期內,也不要幻想政策會因形勢變化而發生隨風搖擺式的重大調整。

周期輪動的邏輯顯然已不成立,後市不會存在再次沖高的可能,指望調控放鬆、樓市回升、房價暴漲是不現實的。

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從金融層面看,M2不斷走低,貨幣定位「流動性的緊平衡」,流向房地產的資金更是不斷減少,中間業務、通道業務、前端融資、發債上市、按揭貸款無不收緊,我們也預計按揭貸款增速會下降到個位數,明後年很可能出現負增長。

央行研究局徐忠局長近日稱:「房地產自身已成為擠出投資、制約經濟轉型與健康發展的嚴重問題,也是重要的金融風險源頭,不宜再作為宏觀調控工具繼續使用」,這意味著中央部委「放棄把房地產當作拉動經濟的火車頭」的政策意圖正在醞釀之中。

沒有金融信貸支持,房地產想再次回升到小周期頂部豈不是有點奢望?

從土地市場看,一二線城市土地供應逐年減少,似乎會如過去周期一樣加劇供不應求,但不同的是:過去供不應求是因為「確保18億畝耕地」、嚴控城市建設用地供應,現在供不應求是因為城市國有土地擴張有限,政府追逐土地收益,有意維持「土地市場供求關係的緊平衡」

換句話說,過去是不刻意追求土地效益的指標控制,如今是有意追求保持最低供應水平下的單位畝產,前者是中央有壓力,後者是地方有動力,土地管理的執行力和效果自然也是大相徑庭的。

儘管個別一二線城市土地供應有所放量並有增長,其實也是過去供應偏緊而進行的微調。在講穩定、講大局的背景下,避免「大起大落」,勢必需要通過短期的供求關係調整維護市場穩定,但會不會因此再創造一個供銷兩旺的小周期呢?恐怕不會了。

少數城市土地供應雖然增加,但地價大多「上不封頂」,房價卻是「寧低勿高」,房企捂盤惜售、怠工緩建在所難免。

近期,國土部將對房地產市場熱點城市開展「房企囤地大檢查」,以期加快形成住房有效供應、緩解市場供需矛盾。

這一動作顯示,國土部正在借鑒央行保持市場「現金流緊平衡」的策略,推動熱點城市打擊房企延緩開竣工、捂盤惜售,雖然檢查成果未必如意(畢竟土地出讓合同少有約定開工、竣工條件的),但檢查動作本身顯示了中央部委貫徹執行中央政治局決定的態度,也會推動未來供地合同更加規範,並形成「土地供應緊平衡」的新格局。

財稅、投資、立法顯然是長效機制的範疇,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相信在下一屆中央政府任期內會見分曉,房地產的「穩定健康發展」也就有了保障,更不會再有小周期了。

中央定位十分清晰,關鍵在於執行力。

現在的時局已然完全不同,地方政府雖仍有與中央博弈的小算盤,但在維護權威、維護核心的政治紀律面前,不會有誰敢再突破底線了。

底線是什麼?

防止大起大落就是「不突破上限、不穿透下限」的兩條底線,大起不用想了,大落也不容易。

沒有土地供應,當然也就沒有住房成交。限價之下,房價難漲。無量無價,自然不會大起,還能有小周期的回升嗎?

目前,調控已經延續近一年,調控壓力不斷釋放,貨幣緊縮、利率提升、限貸趨緊、限價不松,倒逼房企加快出貨、獲利回吐,四季度將成為「本輪行情」的「低點」。

「低點」的典型特徵是什麼?

土地供應低點、新房成交低量、土地價格維穩、房價出現回落,目前來看,就如我們5月預期的那樣【詳見2017-05-14微信文《管中窺見五盞燭光》】,房價將從「明升暗降」轉向「真刀實槍」下降。

不過,或許我們不必過於擔心房價會出現大跌,因為政府既然可以限制房價上漲,當然也可以限制房價下跌,「雙向限價」將是穩定樓市、防止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殺手鐧

雖然會出現「本輪行情」的「低點」,但是政府不會再以資產泡沫加倍膨脹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了。

房企如果再賭政府放鬆調控、拉升市場、回調周期,相信一定會自食苦果、心碎周期的。

幻想2:房價扭曲、金鐘倒掛

賭:明後年大幅放鬆限價令

去年我們提出「遠郊盤比近郊盤貴、毛胚房比精裝房貴、二手房比一手房貴」將成為普遍現象,現在看來,越來越多的扭曲現象讓開發商們困惑無比,不少人仍在預期未來限價令必然會大幅放鬆。

房價受限的同時,地價卻是暴漲,多地土拍溢價率雖然不高,但其實樓面地價起拍底價已經相當於周邊房價,房價地價差幾乎為0,這是要逼死開發商的節奏嗎?

有人說:這樣的話,肯定不可持續啊,成本總是應該要算的啊。

以為政府會默許房企「成本定價法」、允許在成本基礎上合理確定房價的想法是錯誤的,顯然是開發商的一廂情願。

就如李嘉誠所說:房價上漲的時候我也沒有分你的,跌了也不會賠

再強勢的開發商在政府這裡也是弱勢群體,雖然房價漲了,政府是要分的,但政府從來也沒有說過,地價漲了,房價就一定要漲。

2007年時,上海住宅平均房價地價差約為7500元/平米,房企利潤還不錯,但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房價地價差縮小到5500元/平米,不少房企虧了一把。2010年之後房價地價差一路上升,到2013年高達12500元/平米,所以出現了房企回歸一二線城市的共識,那時,房企虧了賺了也都是自己的事兒。

有些同仁覺得政府把地價的底價拉高了,未來也應該會允許房價上漲,不然開發商都是虧的、不敢再去拿地了。

這種想法也是相當危險的,這不就是典型的賭博心態嗎?

您怎麼知道地方政府會在意全國性房企會不會虧損呢?

您怎麼知道地方政府一定會按照開發商的「成本定價法」定價呢?

您怎麼知道地方政府還敢再挑戰中央權威呢?

您怎麼知道您不敢拿地、別人也不敢拿地呢?

政府態度其實是很清楚的:要拿地,就是這個價;拿不起,就別玩了。漲房價,不要做夢吧。

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地價差雖然不大,但也是不至於虧損的,更何況去年下半年以來,不少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上漲速度之快也是令人瞠目結舌。

今年1-8月,一二線城市平均住宅用地樓面地價與7月的住房均價對比,整體來看,多數城市房價地價差高於5000元/平米,因此,雖然一些項目出現了麵粉貴過麵包的現象,不過多數城市的項目房價地價差還是可以保證房企不至於虧損的。

(當然,37個城市中,有12個城市的地價房價比超過50%,特別需要警惕)。

更何況,房企還是有錢的,可以先為城市做一點「正貢獻」。

從房企現金流來看,2013年以來,房企到位資金始終高於投資支出,去年以來,銷售金額也高於投資,僅去年底,房企到位資金減去投資就結餘2.6萬億元,今年1-7月更是結餘1.9萬億元。

顯而易見的是:過去房企賺了錢,現在要慢慢吐出來,除非你不繼續玩下去了

既然如此,您還會覺得限價令會輕易放開嗎?

那麼,有人不解地問:房價扭曲怎麼辦?

那又如何呢?

其實限價令就是倒逼開發商理性拿地,也可以說,政府定了市場價格的天花板,在天花板下面,看著你們玩。

某經濟學家不是一直說:「地價這麼高,與貨幣政策無關,誰叫你們開發商搶地的呢?」話不中聽,未必沒有一點道理。

其實,限購限價就是一劑緩釋膠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