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邁向21世紀的地理學

當我們邁向21世紀千年之交的前夕,作為人類家園的地球表層存在著環境和發展的一系列問題,受到普遍的關注。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2l世紀議程》,體現了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2l世紀議程》則是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綱領和藍圖。我們地理學界要抓住機遇,在全球環境變化、區域可持續發展、人地關係協調以及地理信息技術等優勢領域開拓創新,為促進地理學的發展,為21世紀的美好未來做出應有的貢獻。

發展的良好契機

地理學傳統的研究對象是作為人類之家的地球表層,是人類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長期以來,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係,即人地關係地域系統的科學,它的任務是深入闡明並揭示其結構功能、物能流通、動態演變、地域分異和優化調控等。

由於面對著一個由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組合在一起的、複雜的地球表層巨系統,地理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技術科學交叉、會合的產物,是綜合性很強的橫斷科學,它在當今的大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起著橋樑、交匯、貫通的作用。地理學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大分支以及地理信息科學技術,具有跨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這在傳統的學科中是獨具一格的。

當今世界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在的現代化建設實踐中,也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如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農業生產潛力的發揮與提高,環境質量評價、預測與保護,產業布局與區域規劃,鄉村發展與城鎮化,自然災害及減緩對策,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等。這些都對地理學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和推動著地理學的發展。地理學家在了解評價自然條件(環境與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發展和協調人地關係等方面都將做出積極的貢獻。與此同時,在地理學的基礎研究領域也存在著創新、突破的前景。

《2l世紀議程》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發展經濟要充分考慮自然資源的長期供給能力和環境的長期承受能力,在發展過程中要兼顧局部和全局利益、眼前和長遠利益,使環境與發展得以協調。《21世紀議程》的主要內容大體上可歸納為: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社會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可持續發展4個部分。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模式和戰略思想,是人和自然關係協調發展的規範。政府以21世紀議程為指導,作為制訂國家、部門以及地區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得到國內外的密切關注。對地理學界來說,迎來了發展契機,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應當抓住這一機遇,調整知識結構,擴大適應能力,積極地投身到可持續發展建設的實踐中。這是地理學發揮作用、提高水平、取得社會承認的關鍵。

可發揮優勢的領域

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不是個別學科、某些部門或地區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球人類社會的共同努力。21世紀議程所涵蓋的內容極其廣泛,涉及眾多學科領域。從地理學綜合性、區域性的特點看,可以在全球環境變化、區域可持續發展、人地關係協調以及地理信息技術等領域發揮特長、展示優勢。

全球環境變化

地球和地表自然界是有機的整體,全球各個圈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密切。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愈加強烈。人類對某一地區施加的影響,會對其他地區產生作用,而今天的措施又將對未來產生影響。當今矚目的全球環境變化問題是長期以來人類活動緩慢過程累積形成的。

全球環境變化及其區域響應涉及古地理環境演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變化、全球變化對環境脆弱地區的影響、典型區域環境定位研究以及全球變化的對策等眾多領域。全球變化的社會經濟對策涉及土地利用與農林牧業的結構與布局、能源結構調整、海岸帶防禦措施、自然地帶推移以及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等。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全球環境變化研究有密切的關係。這些都是地理學可以發揮特長顯示才幹的領域。

區域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應當包含地理學的區域性,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也具有不同的空間尺度。全球《21世紀議程》是全球尺度的綱領,《21世紀議程》則是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制訂的,它的實施是我們中華民族對全球可持續發展事業的貢獻。

區域尺度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是地理學更能發揮優勢的領域。地球表層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差異,不同的地域,其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內涵也不同。如東部和西部,其資源與環境特點不同,社會歷史發展和文化背景各異,相互之間的聯繫也不一樣,客觀上有著巨大的差異。區域可持續發展要求在不同尺度的區域內,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保持和諧、協調的關係。區域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發展要建立在有效控制人口增長、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逐漸改善環境質量的基礎上,並且應當促進不同類型的協調與均衡,縮小區際發展水平的差距。

從地理學角度看,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如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生產力布局,土地潛力與環境質量評價,農村發展機制與城鎮化,經濟與社會文化結構的演變,國土開發整治的宏觀調控,區域綜合開發與規劃等。

人地關係協調

地理學著重研究地球表層人與自然的相互影響和反饋作用,是以地域為基礎來研究人地關係的。人地關係並非一成不變,它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人地關係包括人對地的依賴性和人的能動地位。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初期階段,人對地依賴性強,受歷史條件的局限和認識上的片面性,曾有過分誇大環境作用和影響的傾向;在工業化階段,由於技術的進步和人類作用的加強,又有過分強調人類能動作用的思想。片面地按照人類需求來改造環境,會違背自然規律,釀成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的後果。歷史經驗告誡我們,人和自然之間應當保持和諧、協調的關係,人類應當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去利用和改造自然,妥善地處理好人和地之間的關係,才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地理信息技術

可持續發展涉及豐富的信息、大量的數據以及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動態變化。這就需要地理信息技術的支持和應用,從定量、動態和機制等方面進行綜合集成,使各種信息和數據成為決策的科學依據。21世紀議程的各個領域大多涉及到可持續發展信息、完善監測網路、進行動態監測、建立信息資料庫、發展有關信息系統、管理及決策支持輔助系統等。在能力建設方面,專門提出要發展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衛星通訊與計算機網路等高新技術及其應用。

計算機與空間技術相結合,其協調作用有: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環境與資源分析技術;應用生態系統方法,增加區域的整體觀念;為經濟學提供區域研究與空間影響分析,增強經濟的區域整體性;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基本要素的時態分析與發展預測;提供管理決策等。

地理學的上述四個領域是密切聯繫、互相支持的。21世紀議程是地理學馳聘的廣闊天地。應當發揮地理學的綜合優勢,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技術冶為一爐,進行綜合集成,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迎接挑戰、促進發展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是地理學發展的良好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果不抓住機遇、競爭意識不強;或劃地為牢、囿於科學框框,不緊密結合建設實踐;或離心傾向加劇,缺乏有效綜合,都會使我們喪失良機,丟掉陣地。當然,地理學本身還存在著理論體系尚不嚴密,技術手段不夠先進,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欠強等弱點,需要改進和提高。

主動佔領陣地 地球表層,特別是陸地系統,是人地關係的焦點。包括自然、經濟、社會等的複雜巨系統。從傳統研究對象看,這似乎是地理學的當然領地。但地球表層並非地理學一家獨佔的屬地,可持續發展問題更非地理學所能包攬的。以地球表層為研究客體的基礎學科有地理學和生態學,應用學科有環境科學與資源科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就有人主張將地理學改稱為人類生態學,生態學派是地理學的重要研究傳統,可見這兩門學科之間關係的密切。

學科之間的橫向匯合、交叉和滲透已成為現代科學發展的明顯趨勢,兄弟學科可以應用地理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觀察研究問題,地域性和綜合性已不是地理學的專利。如果我們固步自封,不主動開拓佔領陣地,就會喪失地理學的傳統優勢和發展機遇。

加強綜合研究

地理學是複雜的科學體系,學科劃分愈來愈細。學科分化是深入研究的必然,分支學科進展顯著,奠定了綜合研 究的紮實基礎。分科愈細,綜合愈重要,其難度也就愈大。

長期以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 理割裂對立的二元論阻礙著地理學整體的綜合研究。其綜合基礎是人的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一,自然界也有其自然與人文二重性的統一。自然地理研究不應是純自然主 義的,它要研究人對自然環境的作 用及其反饋;人文地理也不應離開自然地理和生態學基礎。

以地域為單元來探討資源、環境和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揭示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規律,更應當加強地理學內部的交叉與綜合,無論從地理學發展史、地理思維和社會實踐看,統一的或綜合的地理學是客觀存在的。

拓寬應用領域

地理學應用的範圍廣闊,為社會服務的領域日趨多元化。傳統上地理學的主要服務對象為農業,現在非農業應用領域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開始向城市建設、建築業、旅遊業、採礦業、交通運輸、環境評價、人體健康和地方病等領域開拓。

在當前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條件下,地理學界更應當積極投身於國家和地方的建設實踐,服務於社會發展的需求,才能促進學科本身的發展,這不僅是學科發展的要求,更是生存所必需。

應用先進技術

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已有可能對地理綜合體、地理過程以及不同區域獲得多層次、多時相等各種信息與數據,通過試驗對地理現象和過程進行測試與模擬,以科學地揭示地理規律,從發展趨勢看,微觀研究的深化主要表現為由靜態、類型和結構的研究,轉變為動態、過程與機制的研究,以及進一步的動態監測、優勢調控和預測預報的研究。面對21世紀可持續發展這一複雜的綜合課題,地理學應從傳統的綜合發展為現代的系統綜合,將現代地理學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搞好地理教育

發展經濟、擺脫貧困,關鍵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發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人口數量大而人口素質不高,因而提高公民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和意識是極為迫切的任務。

培養公民特別是青少年正確的人地觀,確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讓更多的公眾了解環境與發展的關係,是地理教育責無旁貸並能發揮重要作用的陣地。

數十年來,科研、教育與生產等部門的地理學工作者聯合完成了許多共同的任務,促進了地理學的發展。今天,我們應當更緊密地團結合作,加強學術交流,聯合培養跨世紀人才。讓我們一齊努力、積極探索、不斷前進,為21世紀的美好未來做出地理學工作者應有的貢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