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笑,是給予患者的最佳「抗體」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 淋巴腫瘤內科 —— 謝彥

自體幹細胞移植,是治療複發難治性淋巴瘤及具有高危複發因素淋巴瘤的「重型武器」。謝彥,一名堅守在幹細胞移植病房的副主任醫師,用她的樂觀和耐心總能將患者拉進,一同對抗惡性淋巴腫瘤細胞。

一道門的背後,一位大夫探出腦袋、左半邊身子,用手一邊指,一邊向患者交代著多張檢查單上的注意事項,這是初見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淋巴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謝彥時的場景。她豐富的面部表情,抑揚頓挫的語調瞬間讓人產生好感。

不過也讓人好奇的是,醫生辦公室為何半開著門?

直到某一天,筆者跟著謝彥走進這個名為幹細胞移植病區的「神秘地帶」,一切才得以真相大白。最近半年,謝彥與團隊小夥伴們就堅守在這裡,共同為淋巴腫瘤患者的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努力奮鬥著。

身板,能量

一頭短髮,一副黑框眼鏡,小小的個頭,是謝彥的標誌。整潔的白大衣外,翻出帽衫的紅帽子,給這個近乎單一的白色世界帶來了一抹跳眼的高飽和色。都說服飾是人性格的外衣,在科室里,謝彥就是元氣滿滿的「開心果」。

聊起對謝彥的第一印象,科里一位同事一邊說還一邊模仿著:「每天早上7:40左右,謝大夫就會到達科室。如果在來醫院的路上碰見她,一個小個子,背著雙肩背包,離著老遠就跟你招手,還大聲招呼著『同志們,早上好』,一早就帶給大家一抹陽光。」

淋巴腫瘤內科病房,一個月的患者周轉數大約300人,高強度的工作需要所有醫護人員身心高度集中。「謝大夫在這種情況下,總是會保持愉悅的心情。有時遇到工作不順心,經她一調動,想生氣都難了。」同事們都說,他們喜歡聽到謝彥的笑聲,爽朗、發自內心又毫無掩飾。

午飯間隙,謝彥經常和同事分享她最近了解到的「八卦」以及遇到的趣事,有時又與大家熱烈討論著學術上的資料、新技術。諸如某種淋巴瘤亞型在美國的治癒率、哪個國家又研製出了新藥品、在是否也有相關的臨床試驗……這些,謝彥都能脫口而出,傳遞給大家的知識都是「熱騰騰」的。

於科室,謝彥是忙碌工作中的「增強劑」,於患者,她是安撫人心的「能量源」。

目前,謝彥的固定出診日是在每周五上午。早上8點,她準時出現在診室內。

一位20多歲的小夥子前來就診,身為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經常熬夜工作讓他的身體在過年後便開始出現低熱且伴有頸部不適。

初次來看謝大夫的門診,小夥子訴說了自己的擔心。謝彥問詢了對方身體情況和病史,起身觸診了他的頸部淋巴結,發現只是有些許腫大,且軟軟的略有觸痛,小夥子表示平時並沒有出現盜汗、乏力、體重明顯下降或長口腔潰瘍等現象。

檢查完畢,並看了看他在其他醫院的一些檢查結果,謝彥有了判斷,緩緩說到:「淋巴結暫無大礙,可能是炎症反應,不過你還是需要注意規律作息,好好吃飯,按時睡覺,尤其不要熬夜。」小夥子仍有些憂心忡忡,謝彥問他:「你有女朋友嗎?」小夥子搖頭。「去找個女朋友吧!平時別總是琢磨自己得了什麼腫瘤,哪兒能那麼容易就得腫瘤了!」謝彥的一句話讓小夥子不好意思地笑了,「只要放鬆心情,病找上你都難,你說是不是?」隨後,交代完注意事項,小夥子的眉頭舒展開來,離開了診室。

一些已被確診為淋巴瘤的患者,渴望被治癒的心情可以想見。半天的門診上,謝彥將「你要有信心呀,得相信自己,我們也會幫助你」反覆說了又說。

門診持續到中午12:45,原本限定的35個號又加了7個。一上午,謝彥有6次被圍得密不透風,護士曾進來制止過3次。但即使是這樣,從頭到尾,謝彥的語速都是平緩的,語氣是柔和的。無論新老患者,在解釋病情時她都會耐心地等到病人完全點頭聽懂,才放病人離開,有時將近20分鐘。

「其實調整心態很重要,得讓自己心情愉悅,才能高興地去看病人,他們的心情也才會被你積極地帶動起來。尤其是內科醫生,時常都要去安慰患者,讓他們對治療有信心、有目標。能照顧的我就盡量照顧,畢竟一些病人大老遠來的不容易。」忙忙碌碌的門診結束后,謝彥平靜地說。

在醫院裡,時不時會有多年前恢復很好的病人專程來看望謝彥。年初,一位多年前來就診的小男孩兒如今實現了醫學夢,而且前不久剛成家,為此特意跑來感謝;2月份,一位每年都會來探望她的患者又一次來到門診,見面時的兩人止不住要調侃幾句......「很多病人在年輕時我們就認識了,現在仍然時不時來看我們。」每每講起這些患者,謝彥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在我眼中,他們是患者,也是朋友」。

慾望,滿足

謝彥是湖南人,出身醫學世家,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都在醫療系統工作。從小在醫院的家屬院里成長,兒時的懵懂到對醫學有些許認知后,謝彥順其自然地選擇了學醫,又依著興趣,最終選擇了淋巴腫瘤學科。

2001年至2004年,謝彥在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勇威本教授手下攻讀博士學位。提及導師,讓謝彥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的的正直和樸素。七十多歲的人,身板挺拔,穿衣不追求奢華,但永遠都乾乾淨淨;老師教給她最重要的準則,是如何做人。「他告訴我當醫生就要好好當,一輩子踏踏實實把這件事情做好,不要有其他亂七八糟的想法」。

如今,謝彥已是科室里「年輕的高年資醫生」,時刻銘記導師的教誨,她將「能夠多的治病救人」作為最大的動力。「如果讓我重新選一次職業的話......除了醫生,我真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謝彥說此話時,鄭重地頓了頓。

在同事應志濤的眼中,謝彥是個「看似大大咧咧,實則粗中有細」的人,「每位病人的病情和治療階段,她都能記得非常清楚」。這背後,是謝彥對病人管理的親力親為。

淋巴腫瘤的治療手段雖然以化療為主導,但也要根據淋巴瘤特點,結合放療、幹細胞移植手術手段,打一套「組合拳」。大劑量化療聯合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適用於複發難治性淋巴腫瘤患者或具有高危複發因素的淋巴腫瘤患者。

從年初開始,幹細胞移植病房就成為謝彥的駐守陣地,這裡有手術室般的無菌高要求,歷經三四道門的層層隔離措施,更換專用工作服並洗手消毒等環節無需贅言。

也正因如此,患者進入病房前的宣教尤為重要,從強調入住之前的各種準備工作,到解釋住院期間會有哪些治療及潛在風險,再到叮囑出院后的注意事項……於每個病人,無一例外,她都會根據其具體情況細心地囑咐半個小時以上。

幹細胞移植病房是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預處理化療開始,到回輸幹細胞,再到幹細胞成功植入體內,最後各種指標穩定、安全出院,患者一共要經歷3周左右的時間。其中,有5至7天,大劑量的化療會讓患者的白細胞數量趨零,免疫力極度低下,一旦感染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而且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現感染或出血,例如口腔、皮膚、肺、胃腸道以及肛門等,這些部位都屬於謝彥每日的查體範圍。

她不僅會詢問患者的感受,例如身上有沒有哪裡很癢、排便是否規律、顏色是否正常等等,還會用手電筒仔細查看患者的口腔狀況,用聽診器測聽患者心肺,從頭到腳查看身上有沒有出血點……「認真負責」是移植病房的護士們對謝彥的一致評價。

入院這段時間,患者不允許陪護,唯一的溝通渠道就是一部電話、一面玻璃。對未知的恐慌會讓病人出現焦慮、敏感,甚至對醫護人員產生高度依賴。關注治療效果的同時,在每日查房前後,謝彥總愛跟他們聊聊家常,問問喜好,說說最近好看的電視劇,再對網路熱點吐個槽……她說:「其實多做一些溝通,也是我在竭力為患者排憂解難的過程。」

當被問及:「您覺得當醫生需要天賦嗎?」謝彥笑答:「醫生職業無關天賦,這就是一份工作,沒有那麼崇高,而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地對待患者。」謝彥自稱沒有什麼遠大理想,「我只是希望他們在經過我的治療后能夠回到正常的生活。這,就是最大的滿足」。謝彥的兢兢業業被科室副主任宋玉琴看在眼裡,「謝大夫絕對稱得上是科里的重要業務骨幹」。

或許是醫生的天職已深入骨髓,謝彥在平日外出學習的路上,如果遇到需要救助的人,也都毫不猶豫地站在患者身邊。她說,學醫的好處就在於,你能用所學在第一時間幫助到別人。

謝彥回憶,在一次坐火車回家的途中,一個從北京看完病診斷為腦瘤的小孩突然高熱抽搐,呼吸心跳驟停,列車員立即通過廣播尋找醫護人員。「我離著他們不遠,就過去了,另外還有一位護士也趕到現場。當時我們身邊沒有任何可以利用的醫療設備,情況緊急,我趕快給孩子做上了心外按壓。孩子的媽媽嚇壞了,我指揮她如何給孩子吹氣輔助呼吸。」

好在,經過一番努力,寶寶的呼吸和心跳逐漸恢復。見此,謝彥趕忙通知列車員去廣播詢問有沒有人帶著制氧機,「畢竟吸點兒氧對孩子總是有好處的」。隔了不長時間,有人送來了制氧機,孩子吸上氧,暫時穩定一點。謝彥隨後告訴列車員,儘快找一個最近的停車點讓家長帶著孩子下車就醫。

「實話說,你能做多少嘛?真的做不了多少,我就是盡最大可能讓他們的情緒能夠穩定下來。」類似的救助,謝彥還碰到過幾次,每一次,她都會衝到最前面。

「起碼你在那種情況中,有勇氣敢去做這件事情就很厲害!」坐在一旁、聽得入神的同事發出由衷的讚歎。「這也沒什麼,你要是碰見了,也會去幫助一下。」

堅持,承諾

除了臨床管理病人,淋巴腫瘤內科的臨床試驗也是她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謝彥手頭都會有3~5個臨床試驗,有的試驗可能要隨訪3~5年才能最終完成。就在去年,她剛剛順利結束了一個歷時8年的試驗。

多年來,某製藥公司一直與科室密切合作。這家公司是最大的合資製藥企業之一,藥品主要涉及胃腸病學、神經精神學、變態反應學、生物製劑和腫瘤治療等多領域。

作為藥品研發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臨床試驗必須要符合倫理要求,就是說參加試驗必須最大程度保護受試者的利益。作為試驗項目的研究者、醫院倫理委員會委員,謝彥對手下管理的臨床試驗也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

一次,這家製藥公司曾與科室合作進行了一項新葯的臨床試驗。在試驗過程中,謝彥敏銳地發現,發生肺炎的患者比普通治療的患者明顯增高,而在其他國家的試驗點卻無此現象,謝彥反覆並如實上報了這一情況。對此,該公司國際醫學部的研究者特意飛來北京三次,與謝彥面談,在此之前,出於對科學研究的嚴謹,他們還反覆進行過很多次的郵件溝通。

「因為國外對肺炎這個不良反應的報道並沒有那麼多,而在我們這裡,就變得很密集,他們覺得有問題,問我們為什麼要這麼申報。雖然當時我們沒有大量數據去證明,但依據現有臨床結果的確發現了這些副反應,它確實發生了。」謝彥說得很堅決。

最後,結合其他地方的報告,公司在藥品說明裡對這一反應進行了特別提醒。

「新葯,在不同條件下使用,你不知道會有怎樣的反應。」一些製藥公司反覆詢問是常有之事,但在謝彥看來,做新葯的臨床試驗,是個做良心的事情,就必須得實事求是的說,這是對患者的承諾。「寧願報不良反應報得多一些,也比藥品上市后病人服用出了問題強!」

跟訪期間,另外一家製藥公司前來介紹新葯臨床研究。會議上,謝彥針對藥物劑量問題三次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建議。

淋巴腫瘤內科最早於2008年開展國際多中心的新葯臨床試驗。這幾年間,從一開始參與國際臨床試驗,到現在科室可以自己成為一些臨床試驗的發起者,鍛鍊出一隻精英隊伍,相關試驗工作得到廣泛認可。未來,謝彥希望科室自身可以成為這一領域的「引領者」,給患者帶去更多利益。

在科室主任朱軍和護士成瑜的眼中,謝彥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成瑜說:「謝大夫在看完眾多資料之後,其中的重點馬上就能記住,並不像很多人要花費很長時間。」

其實,工作之餘,謝彥也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張弛有道,「該學習的時候我就專心學習,該放鬆的時候就盡情放鬆」。每天晚上,她會和5歲半的兒子一起讀書。難得的假期里,謝彥喜歡帶著一家人外出旅遊,「不出去看看都不知道世界有多大」。

謝彥的樂觀,背後是她比地域更廣闊的大氣,她強調:「你的一句安慰、一個笑容,都可以讓患者從病痛的折磨中掙脫出來,我就是希望能讓我的病人少些痛苦。」

跟訪結束當天,謝彥要奔赴醫院的二線值班,一晚上會有多少病人出現狀況仍未可知,但有謝彥笑聲的相伴想必一定是安心的。

謝彥醫生出診時間:

每周五上午(專家門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