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網貸存管上演「搶食」大戰:銀行爭奪、支付助力、中介搭線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戈森

這是一個關於存管的故事。

在監管的步步緊逼下,網貸平台開始了一場自我救贖的「生死時速」,歷盡了世間炎涼。

最開始,網貸平台跪求銀行青睞,換來的,是銀行的冷眼和冰顏。

這個故事的結尾,卻又深度反轉,銀行開始瘋狂「掃樓」,打起了存管價格戰,反過來,變為網貸平台的挑剔和甄選。

金融進入強監管年代,這樣的故事,將持續上演…

痛苦的聯姻

2013年前後,當馬雲叫囂著改變銀行,當P2P開始呈現燎原之勢,一個新的時代划空而來——互聯網金融全面覺醒,而它從降生開始,就放出了某種顛覆而狂放的信號。

不發牌照、不設門檻、全靠行業自律,這就是當時網貸行業的發展現狀。

「金融的草莽發展,必然逃不脫監管到來的命運,要麼備案,要麼牌照,要麼設置門檻」,一位網貸行業的CEO預感,這個行業必逃不出這一命運的枷鎖。

2014年,人人貸就已有接入銀行存管的念頭,他們開始尋找銀行,卻鮮有人問津。

此時的銀行,對網貸平台的態度是輕蔑的——他們眼前這些叫囂著革命革新的創新者,就如螳臂擋車,不屑一提。

據網貸之家數據,2015網貸年成交量接近萬億,歷史累計約1.4萬億。

而同年,銀行光是銀行卡的交易總額,就高達1420萬億元——網貸行業和他們比起來,只能算九牛一毛。

但網貸行業的增長,確實飛速。銀行中的創新派,開始正視這個新的「玩家」。

2015年初,民生銀行總部放出消息,稱已初步搭建首家銀行資金託管平台。人人貸和民生銀行搭上線,拉鋸戰就此展開。

人人貸的技術總監阿布記得第一次雙方正式對接,陣容浩大:兩個15平的會議室坐滿了人,分別討論不同的主題。

從那以後,阿布幾乎一天一個電話,兩周一次會議,「我們拉出來一個單子,這些問題能不能解決,一二三備選方案,跟民生一個個去談」。

上線前兩個月,整個技術部門被隔板包圍,進行「封閉式開發」。這兩個月,阿布感覺無比艱難,大家經常通宵達旦。

2016年2月25日,晚上8點,清華科技園18層燈火通明,整個公司全副武裝,等待系統上線。

會議室整齊擺放著十幾張行軍床,熬夜的員工,抽空就去躺一會。

當時會議室擺了十幾張行軍床

每個人手裡拿著十幾頁操作手冊,阿布找來一塊白板,寫滿操作程序的代號,「完成一項,劃掉一行」。

財務在辦公室里,盯著數億資產,準備往民生銀行的賬戶轉,「我要開始轉了啊」,她沖門外的所有夥伴們喊。

所有人緊張得手心出汗,阿布想,開弓沒有回頭箭,這一去,再無回頭路了。

正如他所料,這一切才是剛剛開始。

資金存管之後,所有的用戶,都需要在民生銀行開一個子賬戶,「一個小小屏幕,用戶一下要輸入好幾項信息」,產品部稱,最「反人性」的是,每次購買理財產品,都需要再跳轉到銀行頁面,輸入一次交易密碼。

能不能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給予一些退讓和妥協?

多次的博弈和協商,民生銀行的答案,依舊是否定的。

民生銀行的底線,就是安全合規,就怕平台可以繞過用戶,私自將資金轉出。

上線第二天,十幾位客服的電話被打爆,用戶就是不理解:「為什麼和以前不一樣了?這也太麻煩,體驗太差了」。

運營部承擔著巨大的壓力,用戶轉化率,有了明顯的下降。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業內還沒有這樣的嘗試,用戶也不理解,就連產品部也搞不懂:「為什麼要犧牲用戶體驗和轉化,來做一件如此麻煩的事?」

在存管上線的那天,人人貸的員工轉發了一張圖片,圖片的背景是奧斯卡閃閃發光的小金人——他們為自己,頒發了「最嚴格資金存管獎」。

這帶著某種戲謔的調侃,述說了背後的那段艱辛。他們說:「美好的事情值得等待。」

不久之後,他們就將發現,當時所有的折騰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回暖又僵持

監管第一次將銀行拉入網貸行業的發展長河,是在2015年7月。

《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

健康

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出台,要求網貸平台設立銀行資金存管,以實現客戶資金與平台自身資金的分賬管理。

全文6000多字,卻大概劃出了網貸行業的最終宿命。當即就有網貸老闆表示:「銀行存管,無論花多少錢都要做!」

「這是一門好生意」,吳斌早年做P2P平台系統研發,后加入某平台成為總監,一直混跡在網貸圈的他,敏銳地發現,可以通過這波監管,賺取紅利。

任何監管的閘門落下之時,被監管者就如無頭蒼蠅,尋找出口,而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掮客,將成為食利者。

此前,銀行和網貸平台關係緊張:網貸平台是銀行眼中的咋咋呼呼的攪局者;銀行是網貸平台眼中墨守成規的老頑固。

監管的一聲令下,雙方這種莫名的僵持,出現了一次曖昧的鬆動。

平台開始主動示好,但大多銀行還是高高在上,冷眼旁觀。

但部分城商行迫於業務壓力,開始對網貸這塊「肥肉」垂涎欲滴。吳斌發現,一些分支行還是背著總行,在外面「偷食」,私自接單。

吳斌給自己定位為「平台業務顧問」,幫助平台去找到這些「偷偷開門」的銀行。

他接的第一單是個小平台,待收不到兩千萬。

他拿著資料滿世界的找銀行,大銀行俯視回絕,「風險太高了,我們不做」。

當時已有徽商銀行、恆豐銀行等開展此業務,但選擇的門檻依然很高。吳斌最終找到了門檻相對較低的一家銀行,資料順利遞交,但苦等兩個月,沒有結果。

吳斌找門路,聯絡到銀行業務員,對方委婉地告訴他,先往銀行賬戶里存入兩百萬的保證金,再談存管。

在傳統銀行面前,網貸平台就如搖尾乞憐的乞討者,毫無地位——吳斌轉過身,狠狠地將煙頭扔在地上,不再回頭。

僵持了兩個月,直到網貸平台拿到一筆融資后,這單生意才得以順利簽約——儘管是一門不平等的交易,網貸平台也不得不妥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