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慈善學人 | 讓學生成為「捐贈者」的美國慈善教育 ——以「學生慈善計劃」為例

編者按:教育培訓是培養公益人才的主要方式,對公益行業發展具有基礎性、支撐性作用和持續影響。面對現代慈善發展所湧現的人才需求,學歷教育和在職教育發展現狀如何?有哪些新的探索與實踐案例?在《慈善法》等新政的催化下,慈善教育又會呈現出哪些新趨勢?正是本期話題所關注的。

——本期主持人,楊志偉

北師大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課程統籌

作者簡介

正文

現代慈善一方面鼓勵大眾化,即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慈善、幫助他人,力求擴大慈善的參與基礎;另一方面則追求專業化,即善心和熱情還需要加上一定的知識與能力,才能使慈善更加科學高效。

現代慈善的這兩個特點指向了開展慈善教育的必要性。慈善教育不僅要普及慈善知識、培養慈善意識,還應致力於培養慈善行為能力、實現慈善行為價值。

2016年9月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八十八條指出,「學校等教育機構應當將慈善文化納入教育教學內容,國家鼓勵高等學校培養慈善專業人才,支持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開展慈善理論研究。」慈善教育的重要性已被提升到了法律高度。

自2011年開始,中華慈善總會發起了一項全國性慈善文化普及項目——「慈善文化進校園」,聯合各地慈善會、教育部門共同實施,以《慈善讀本》為載體,在全國中國小校開展專題閱讀、主題活動和課外實踐,使得青少年逐漸形成對慈善的了解、認識和判斷,培養慈善意識。

據悉,截止到2015年,該項目已經在全國2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120多個市(地、州)的2500餘所中國小相繼推廣,惠及人群超過200萬。

一些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也開始設立公益慈善相關的研究中心,開展慈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例如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人民大學公益創新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公益研究院、中山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公益發展研究院等等;同時,也有部分高校開設慈善相關專業並招收學生,如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在2012年開設了國內首個慈善事業管理專業。這對於培養慈善專業研究與實踐人才意義匪淺。

然而,非慈善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學生仍然未能接觸到慈善專業知識,而他們在現代慈善事業中要扮演志願者、捐贈者等角色,是慈善資源的重要提供者。

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公益慈善相關專業,至今已有數百所大學提供大學部和研究所慈善教育。值得注意的是,非慈善專業也開設了慈善方面的課程,其中不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用性課程,旨在提高學生們的慈善意識甚至直接指導其慈善行為。

其中,2000年開始興起並風靡於美國眾多高校的「學生慈善計劃」(Student Philanthropy Program),是一種將慈善捐贈的真實情形移植到課堂,由學生擔任捐贈者角色、全程參與並最終落實慈善捐贈的教學形式。

本文旨在以「學生慈善計劃」為例,介紹這一計劃的緣起與現狀、分析該計劃的具體運作、總結其特徵,從而為推廣慈善教育提供參考。

一、「學生慈善計劃」的緣起

「學生慈善計劃」並非開設一門新課程,而是將慈善捐贈的真實情形移植到現有的課程體系、由學生擔任捐贈者角色(資金由慈善組織、企業或個人等資助)全程參與並最終確定受贈對象(慈善組織或慈善項目)的教學形式。

作為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它一方面要求學生研究社區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與課程內容相關),另一方面需根據確定的問題來選擇符合條件的慈善組織或項目進行捐贈。

其目的在於:增強學生對社會問題和慈善組織的了解;提高學生在公民參與和社會責任領域的意識;培養學生參與慈善活動的行為能力;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並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該計劃興起於2000年,並在美國北肯塔基大學(North Kentucky University)首次開設課程。當時,該校校長沃特魯巴博士(James C. Votruba)和曼紐爾與羅達邁爾森基金會(Manuel D. & Rhoda Mayerson Foundation)負責人邁爾森博士(Neal H. Mayerson)在一次談話中表示,他們都在思考通過何種方式來培養高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公民參與意識。

經過此次談話,邁爾森博士表示願意資助北肯塔基大學進行嘗試,實現將慈善內容融入大學課程的想法。

在當時,「學生慈善」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沒有任何教科書、課程案例可以作為參考。因此,北肯塔基大學在2000年夏季邀請了校內7位老師組成了一個委員會,專門負責課程的設計工作。2000年的秋季學期,該校在社會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分析、社區投資等課程中首次加入了「學生慈善計劃」的內容。

如今,眾多資助計劃已經投入到了「學生慈善」課程之中,推動了該計劃的快速發展。

其中,僅「讓愛傳出去」計劃(Pay It Forward)就在2010年投入了140萬美元,用於支持肯塔基州、密歇根州以及俄亥俄州三個地區三年開設162門「學生慈善」課程。在該計劃的資助下,上述三個州已有33所大學開設了110門「學生慈善」課程,共有2215名學生參與其中。

二、「學生慈善計劃」的運作方式

  • (一)課程設置的主要模式

根據學生能否決定受贈對象,可以分為直接捐贈模式(Direct Giving)間接捐贈模式(Indirect Giving)兩種。

直接捐贈模式是一種較為傳統的課程設置方式,即捐贈方資助班級一定數額的資金,由學生決定如何將這些錢捐贈給慈善組織。在這種模式下,企業或基金會提供資金,學生自主做出捐贈決策、確定受贈對象。

間接捐贈模式是指班級與企業或基金會合作,參與課程的學生只負責評估慈善組織的資助申請,最終受贈對象的決定權仍在後者手中。企業或基金會既是資金的提供者又是捐贈的決策者,學生只負責提供捐贈與否的評估意見。

此外,還有一種不涉及資金捐贈的模式,即「學生慈善」課堂與慈善組織合作,選課的學生通過奉獻時間和智力支持來為慈善組織提供幫助。比如學生前往慈善組織從事志願活動(奉獻時間),也可以幫助慈善組織設計網站、提供市場戰略指導(智力支持)等等。

這種模式一方面有利於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慈善組織的發展完善,實現雙贏。

  • (二)資金來源與使用方式

「學生慈善」課程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基金會、企業、大學與個人捐贈等渠道。除了這些籌款渠道外,許多參與課程的學生還會通過發送電子郵件、舉辦音樂會等方式進行額外籌款。

對於外部捐贈的資金,一般由學校財務部門或基金會代為保管,待學生們選出希望資助的慈善組織后,由資金管理部門向慈善組織開具支票,即課程授課老師和學生並不直接接觸現金。

課程獲得的資助資金的使用方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捐贈給慈善組織,資金額度因資助計劃不同而存在差異,比如,邁爾森「學生慈善計劃」資助標準是每門課程1000美元到4500美元;「讓愛傳出去」計劃的資助標準為每門課5000美元;

二是日常行政支出(包括資料複印費、學生往返慈善組織的交通費以及期末舉辦頒獎典禮的費用等),這部分費用一般由學校或捐贈方支付,如「讓愛傳出去」計劃明確提出其捐贈的5000美元中,可拿出500美元用於行政開支。北肯塔基大學每年會提供15000美元的資助,用於聘請一位項目協調員和一名實習生,以及其他行政費用支出。

  • (三)課程運作的具體流程

「學生慈善計劃」並非開設一門新的課程,而是嵌入現有的課程體系。所有學科均可以提出申請,創始者的初衷就是讓所有學科的學生意識到,任何學科均可以發現相應的社會問題,並能夠找到解決方案。課程的具體運作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課程設計環節),某門課程的授課老師向學校管理該項目的部門或課程資助方提交申請,後者經過評估決定是否提供資金支持。

授課老師提供的申請材料包括課程大綱、與課程學習目標相關的社會問題說明(每一門課程需要有與課程對應的想解決的社會問題)。收到課程大綱后,學校管理部門會安排工作人員對所有選課的學生進行一次課前調查,用於評估學生的慈善意願。

第二步(課程實施環節),學生在授課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決定如何進行捐贈。

該課程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激勵,希望學生們能夠掌握儘可能多的知識與能力。一般來說,授課老師首先會根據選課人數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大約由5到11人組成,不同的小組負責不同事務,如撰寫資助公告、收集慈善組織資料、聯絡慈善組織等等;

然後,學生們在授課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課程大綱、想解決的社會問題,通過網路搜索等方式初步篩選擬資助的慈善組織;當備選慈善組織確定后,學生們會向這些慈善組織發送建議申請文件(Request for Proposal),包括建議申請該項目資助的邀請信、申請表等;

最後,學生們採用評估慈善組織反饋回來的申請表、實地考察備選慈善組織、邀請備選慈善組織的代表到課堂講演等方式,最終確定擬資助的慈善組織。在這一過程中,為完成最終捐贈所需的材料均由學生準備,老師主要負責指導。

最後(課程總結環節),由學生組織舉辦正式的頒獎典禮,向慈善組織公開進行捐贈,展示課程教學成果。

「學生慈善」課程非常注重教學成果,避免課程「形式化」,并力求使善款發揮儘可能大的社會影響。開設該課程的班級會在課程結束時舉辦一次正式的頒獎典禮,邀請獲得資助的慈善組織的代表參加,公開給予資助;同時,儘可能邀請學校領導、家長、媒體、社區居民參加,既有利於擴大慈善課程的影響力,也是對學生們的一種監督。

除了頒獎典禮外,在課程結束后,學校管理部門會對選課學生進行一次期末調查,與開課前的調查進行對比,分析課程效果;同時,也會向所有授課老師發送調查表,旨在了解他們的教學經驗以及他們對課程改進與提升的建議;

課程結束一段時間之後(通常為一個月),管理部門會向所有獲得資助的慈善組織寄送評價表,一是需要受贈慈善組織提供一份有關捐贈資金去向和項目執行效果的報告;二是獲得他們對該計劃的反饋以進一步提升項目質量。

三、「學生慈善計劃」的突出特點

第一,真實的資金資助使得學生們對待捐贈決策更加認真謹慎。

與採用「假想資金」的方式開展虛擬實驗的教學方式不同,真實捐贈要求學生們與慈善組織實際接觸,使得學生們在做出決策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敢輕率,也更接近於他們日後真實的捐贈行為。

第二,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通過理論教學和參考書目閱讀,學生們能夠學習到慈善的基本知識。而在實踐部分,學生們需要鍛煉信息搜集、評估比較的能力,溝通、合作與協調能力,辯論、說服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對於學生以後的慈善行為乃至其他活動都非常實用。

第三,「開放式」的課堂使得學生、學校、社區與慈善組織密切互動。

這門課程要求學生不斷地與慈善組織接觸,以獲取儘可能全面的資料,這種密切互動有利於學生接觸社會、了解自己當地的社區;同時給予機會讓學校、社區和慈善組織見證學生們的學習成果,也有利於加強學校和周邊社區、慈善組織的聯繫。

第四,多方的積极參与促進了課程效果的推廣。

美國高等教育秉承「教育的影響應該超越校園邊界」的基本原則,即大學應該發揮為社會服務的職能,「學生慈善」課程完美地踐行了這一理念。通過邀請學校、社區和慈善組織參與課程,既有利於宣傳慈善課程的效果,更能夠將慈善教育的影響推廣到更廣的人群。

「學生慈善」課程設計巧妙,是慈善組織與高校之間合作的典範。通過這樣一門形式生動、內容豐富且極有意義的課程,學生既能夠學習到理論知識,又可以關注社會需求並尋求解決方案,從而為培養未來的慈善家創造了條件。

已有研究表明,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們參與慈善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社會責任感得以增強,同時,對於課程內容的理解也更為深入。除了學生受益之外,慈善組織也能夠在獲得捐贈的同時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因此,捐贈者用同一筆資金在支持慈善事業的同時還起到了教育學生的作用,高校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而且可以與周邊社區、慈善組織進行互動,從而達到了多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鄭富興.當代學校慈善教育應當具有三種意識[J].思想理論教育, 2012(12).

[2]黎宇琳.公益新勢力——首個慈善事業管理專業誕生記[N].南方都市報, 2012-11-05(A30).

[3]鄭功成.國家進入政企社共同支撐的新時代

[4]陳斌.美國式慈善教育:讓學生成為「捐贈者」[N].社會報, 2017-3-20(07).

[5]陳斌.讓學生成為「捐贈者」的美國慈善教育:北肯塔基大學的實踐[J].社會組織, 2017(5).

[6]陶冶,陳斌.美國「體驗式慈善學」課程的運作與啟示—以「慈善實驗室」課程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已接收).

[7]Olberding, J. C. et al. Plant It, Nurture It, Harvest It: A Handbook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Faculty [R].Kentucky: Scripps Howard Center for Civic Engagement Northern Kentucky University, 2010.

[8]Olberding, J. C. 「Indirect Giving」 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 Emerging Model of Student Philanthropy [J].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Education, 2009,15(4): 463-492.

[9]Benenson, J. et al. Engag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hilanthropists: Findings from the Pay It Forward Student Philanthropy Initiative [R]. Waltham: The Sillerman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hilanthropy, 2014:6.

[10]Shamima, A. & Olberding, J. Can Student Philanthropy Help to Address the Current Nonprofit Identity Crisis? A Case Study of a Multiyear, Multidisciplinary Project at Northern Kentucky University [J].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Education, 2008,13(3-4): 593-615.

註:本文為原創內容,如轉載請與微信 charitieschool 聯繫相關授權事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