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行業探討:Pico 向天展翅的一隻小鳥

也許是因為Pico的發布會將近,最近總有人和我提起Pico,問我對這家公司的看法,正好我也想開一個以VR公司為題材的專欄,那我就以Pico為開篇,給大家講一講我眼中的這些VR公司吧。

(Pico的logo

Pico,中文學名北京小鳥看看科技有限公司,老實說不論是Pico還是小鳥看看,這名字都挺萌的,然而我對他們的第一印象卻非常一般。

我第一次聽說Pico,應該是2016年上半年國內的某一個展會上。2016年的上半年,和現如今的17年可大不一樣,特別是對於VR行業來說,雖然才隔了一年,但那就是冰火兩重天的區別啊。17年是VR寒冬,16年那可是VR風口。隨便一個並不屬於VR主題的科技展會,三分之二的參展商都會是和VR有關的。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第一次接觸到了Pico,當時它給我最深印象的不是它的分體機,而是那個幾十萬一套的6軸飛行椅。

(霸氣的6軸飛行椅)

? 至於為什麼忽略它的頭顯,因為當時掛羊頭賣狗肉的太多,VR已經被用爛了,隨便一個HMZ,一個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手機盒子都可以說自己是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而Pico之前完全沒有任何消息,突然橫空出世,套路和那些「賣狗肉」的特別像,因此它的頭顯我當時試都沒試,就很粗暴的把它歸入了「賣狗肉」的行列

(一個手機盒子的虛假宣傳)

這個誤解持續的挺久的,直到16年下半年我參加了騰訊的一個會議,會議上有一個Pico的體驗台,展會逛的無聊了,我看著這個橙色的VR頭顯,決定說服自己嘗試一下。戴上之後,意外的發現,清晰度畸變都達標,我原地轉了轉,頭左右擺了擺,發現刷新延遲也都可以,那一刻起我就明白自己之前的粗暴和傲慢了,從此我對硬體的評價,必須要親自上手之後才敢做出結論。

(Pico neo讓我改變態度的頭顯)

誤解消除之後,我就開始嘗試和Pico接觸,Pico總部在北京,我今年也正好搬到北京,於是就有幸去他們公司坐了坐聊聊天。聊完之後,我覺得Pico這家公司,實力不錯,野心不小,應該會是未來幾年VR頭顯市場上風生水起的幾位之一。

為什麼這樣說呢,這還是要從如今的VR硬體市場情況說起

現如今的VR硬體市場,表面上依然是世界三大頭顯三足鼎立,HTC vive體驗好,PSVR基數大,Oculus CV1潛力大,然而從行業整體角度來看,這三大頭顯的表現都沒達到預期,這個客觀情況,使得整個VR行業進入相對緩慢的發展期。

(沒有達到預期的世界三大頭顯)

因此之前三大頭顯,每年迭代一次的預測,變成樂觀2年迭代,悲觀5年迭代一次的預測。迭代速度的改變,使得三大頭顯的領先優勢被大大的蠶食。因為三大頭顯現有產品的技術壁壘,換算成時間的話大概也就1年左右,2~5年的迭代周期,使得產品的技術優勢基本消失,給后入場的VR硬體玩家留下了極大的機會窗口。

(迭代周期和遊戲主機有的一拼)

資本層面也能證明這一點:前年甚至更早的時候資本投的都是VR硬體,去年開始資本覺得再投硬體為時已晚,需要布局內容因此主要投內容,結果今年大反轉,資本發現內容的春天遠沒有來臨,VR用戶實在太少,VR市場依然是一個硬體普及為主的市場,因此又開始投硬體。

然而,雖然這是一個窗口,卻並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參與的。科技領域,硬體的戰爭,那是巨頭橫行,遠的不說,先說世界三大頭顯,他們雖然最近比較疲軟,但是人家說白了只是喪失一部分優勢而已,照樣是極強的競爭對手。再看看后入場的角色,不乏估值好幾億的明星創業公司,這些公司雖然體量小,但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專業的優勢使得他們也有自己競爭的籌碼。除了創業公司,微軟赫然也在後入場的名單當中,而且微軟不是孤軍奮戰,帶領了旗下五架馬車,戴爾,宏碁,聯想,華碩,惠普一起入局。可以這樣說,雖然窗口很明顯,但是要真正抓住這個機遇,門檻還是很高的。

(微軟入局VR

那讓我們反觀Pico,Pico是否有這個能力,買過這個門檻呢,讓我們來一一分析。首先Pico最著名的就是它歌爾聲學的背景,創始人以前是歌爾聲學的研發VP,這一點背景可以推測出四個方面的優勢

1、Pico的團隊相比普通創業公司,管理執行經驗必然豐富,巨頭橫行的重資產戰場,哪個團隊不是百人打底,上不封頂,再天才的構想,也禁不住管理失敗導致的團隊崩塌,因此管理經驗可以說是必備基本素質。

2、研發VP的出身,必然會導致整個團隊偏向於技術和研發。當下的VR消費者市場,全世界加起來也不到千萬的量,說明行業還在非常早的起步階段,這時候技術的優勢才是硬體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偏向技術和研發的公司,在我看來活到最後的贏面是最大的。

3、行業早期,普通消費者沒有被完全培養起來的時候,除了資本的輸血之外,企業端的單子才是造血的根本。而歌爾聲學作為高配版的富士康,企業端客戶的資源自不會少,以此類推Pico相關資源也會比一般的創業公司豐富,具有較強的自我造血能力

4、從原型機到量產,看似簡單,但是實際上中間需要經歷的困難是超乎想象的。世界三大頭顯之一的Oculus,14年被facebook實際花費30億美元收購,經歷了DK1,DK2兩代頭顯的量產,精心準備1年有餘,結果在量產消費者版本CV1的時候,依然出現了極其嚴重的事故。導致Oculus在勢頭最猛的時候,發貨速度延緩了3個月以上,使得16年整年Oculus都萎靡不振,供應鏈的問題使得Oculus一手好牌,打的稀爛,還有facebook做後盾,有機會重新再來,不然就成為行業笑柄了。而量產和供應鏈的這種問題,放到Pico身上,對於擁有歌爾聲學資源的他們來說,竟然變成了優勢所在。

(oculus因為供應鏈延遲發貨)

說完創始人背景,在讓我們看一看Pico到現在為止做的事情

2015年4月,幫樂視研發了樂視的超級頭盔

2015年12月,發布了首款獨立品牌的VR手機盒子

2016年4月,發布了自己的分體機NEO

2017年1月,CES上發布了自己位置追蹤套件

總計有4件和產品相關的大事件,第一件驗證了我前面說的企業端造血能力,而其它三件則正好涵蓋了現在VR頭顯的全部產品線。低端的手機VR盒子,中端的VR一體機(分體機),高端的6自由度PCVR。這種全產品線的布局首先體現了Pico想布局全行業的野心,其次在我看來也給Pico帶來了不小的優勢

(從低端到高端的全覆蓋)

畢竟對於VR來說,未來到底是PCVR,一體機還是移動VR,現在都是一個未知數,而全產品線的布局,將擁有全產品線的大數據資料,比如不同層次的用戶對VR的看法,不同銷售渠道對產品銷售的幫助,哪些用戶才是真正VR核心的消費者等等,掌握它們才能掌握VR初期的先機。越全面的獲得這類信息,就能越快速的分析出未來市場的導向,以便於在未來的市場競爭當中搶佔先機,獲得更大的優勢

而且時機方面,Pico把發布會選在5月,也體現了了相對到位的把控力。今年4月,正好是Oculus和HTC vive兩大頭顯發售一周年,沒有任何明確迭代消息,坐實不會一年一迭代的可能性,證明機會窗口的存在。整個行業正等待著新的硬體公司發聲,來證明VR之火沒有熄滅,這時候發布會的舉辦屬於事半功倍,會吸引較大的關注度,收穫足夠大的影響力。

(Pico的發布會海報)

可以這樣說,Pico這家公司具備了和巨頭公司一拼的籌碼,也擁有入局的決心,然而不足之處也是存在的。消費者市場的把控力,在我看來就是Pico需要補足的一點。首先,之前說的歌爾背景,其優勢在於企業端和研發,對於消費者端並無幫助,其次全產品線的布局雖然有助於接觸大面積的消費者,但是也會導致無法深入了解某一項消費者,而行業的爆發,往往是基於某個特定項的產品線。最後,內容是消費者最終買單的原因,而Pico的內容生態構建剛剛起步,雖然與國內外將近200家VR內容公司有所合作,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了,內容的搭建是一項大工程,也需要Pico著力去實現。

因此,綜上所述,在我看來,Pico這家公司,具有在VR硬體戰爭中立足的實力,如果它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增強自己消費者端的力量,必然會像我開頭所說「會是未來幾年VR頭顯市場上風生水起的幾位之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