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銀行理財規模創十年最大跌幅 表外融資回歸表內

根據監管部門近日數據,5月銀行理財餘額為28.4萬億,相比4月的30萬億元,下降1.6萬億元,為十年來最大的單月降幅;另外,同比增速降至9%,罕見地進入個位數階段,低於貸款增速。

《證券時報》做了一個數據統計:2007年以來,銀行理財規模下降幅度超1萬億的僅有2次,一次是2014年6月,下降1.31萬億元,另一次就是今年5月。

銀行理財規模下滑,其實原因不難理解。一頭是MPA考核在即,另一頭是表外業務加強監管,同業理財業務大量減少了,銀行理財自然也就下滑。

值得注意的一組對比數據是:5月同業存單發行規模約1.23萬億元,較此前的2萬億元有明顯下降;但5月信貸貸款增速較快。這表明:表外融資逐漸回歸表內。

此外,到了6月末,在資金趨緊的情況下,理財產品出現了另一個趨勢:收益率上升。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六月最新一周(6月19日至6月23日)發行的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由六月初的4.49%上漲為4.58%。

銀行理財產品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表外理財增速下降與金融「去槓桿」之間有何關係?下半年銀行理財如何預期?愉小編為您做了些採訪,下面且聽我慢慢道來。

監管顯效:同業理財收縮

對於5月理財餘額大幅下降的原因,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稱,可能與監管顯效和銀行理財新發行規模下降兩重因素有關。

自今年一季度表外理財納入央行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后,銀行理財餘額總體增速受到限制,一改近幾年快速增長的態勢(2016增幅為23.63%,2015年增幅為56.46%),加之受同業套利監管的影響,4月中旬以來,銀行同業理財或出現大幅收縮。

華創證券固收分析師吉靈浩稱:「按照2016年理財年報數據,4種類型投資中,一般個人、機構客戶、私人銀行、同業理財分別增長了1.82萬億、0.32萬億、0.42萬億和2.99萬億。從數據可以看出,這裡面只有同業理財有較大的下降空間,這與目前金融去槓桿、壓縮銀行同業鏈條的監管方向是一致的。」

另外,從理財到期情況看,同業理財規模下降的可能性也較大。去年下半年的理財增量是2.77萬億,其中,同業理財佔比71%;而Wind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新發行的理財產品中,超過80%的期限是在9個月以內的。這表明,去年下半年猛增的同業理財大多會在今年的一二季度陸續到期。這裡或可推斷,上述一些理財,有可能到期未續。

他同時指出,從去年全年來看,銀行理財產品的增長是由非保本理財業務驅動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納入銀行表外計算),與之相對,保本理財的餘額略微下降。「這個趨勢是不會改變的,只是說未來的整體增速可能不會像以前那麼高。」

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布的2016年理財年報顯示,2016年末,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3.11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79.56%,較年初上升5.39%個百分點。

而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和銷售成為監管部門監督重點,5月份發布的《關於進一步規範銀行理財產品穿透登記工作的通知》將「穿透式」監管再度升級,新的登記規則對銀行理財委外業務衝擊較大。穆迪在最近發布的研報中指出,更嚴格的監管措施和指導意見應會進一步制約表外理財產品的增長。

表外理財:「去槓桿」進行時

對於為何將表外業務納入MPA考核,根據此前央行發言人的表態,表外理財的底層資產與表內廣義信貸接近,在信用擴張方面的功能相同,如果不受約束的增長也將積累宏觀風險,不利於「去槓桿」的要求。並且,表外理財仍具有較大程度的剛兌屬性,並不能真正做到資管業務的風險分擔功能。因此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範圍有利於更全面地反映銀行體系信用擴張狀況,更全面地對銀行體系實施宏觀審慎管理。」

可以看出,表外理財增速是監管在「去槓桿」過程中重要觀察的指標,至於增速調控的範圍,有相關人士分析認為,很可能是使得表外理財增速不顯著高於信貸增速。分析還稱,這一推測符合央行副行長易綱在近日在第九輪中美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中發言所提到的:「去槓桿首先是穩槓桿,要讓槓桿的增速降下來。現在看來,已有初步的結果。」

圖為理財餘額同比增速回落至貸款增速之下

值得一提的是,假設表外理財佔全部理財餘額的比例相對平穩,那麼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推測,表外理財增速也已低於貸款增速,並遠低於12%的M2增速目標。那麼,由此分析,「金融去槓桿初見成效」的確有數據支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