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恢復高考40年:馬雲數學考了1分

1977年,註定是要被銘記的一年。這一年12月,570萬不同出身的考生走進考場,從此,他們的命運出現轉折,一個國家的命運也因此改變。時至今日,恢復聯考制度已有四十年。而我們生活中那些有名的人物,也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聯考故事,這些回憶見證著聯考的歷史變遷。

1977年,被中斷了十年之久的高校招生考試製度恢復了,無數青年學子歡呼雀躍,發奮學習,陳嘉映就是其中一員。1976年前後,時局急促變化,陳嘉映一再告誡自己「要在天下滔滔之中坐定書桌」,一邊做些翻譯,一邊讀書。1977年恢復聯考,讓陳嘉映得到了在北大學習德語的機會,機緣巧合成為海德格爾的弟子和熊偉教授的愛徒,從此走上研究西方哲學的道路。

陳嘉映是名副其實的「學霸」,聯考筆試第一,進了北大;研究所的筆試也順利通過;賓大哲學教授科克爾曼斯之所以會邀請他去美國留學,是因為聽說他當時在嘗試翻譯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陳嘉映還是位瀟洒的才子,他參加聯考是因為覺得大學是「比印刷廠更好的混日子的所在」。對生活的熱愛,讓他過得瀟洒、隨性;對哲學的理解,讓他保持冷靜與認真。

80年代的聯考,逐漸標準化規範化,形成了「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現象。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馬雲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參加了聯考。他立志於北京大學,然而第一年的聯考成績,他的數學只有1分。隨後連續兩年再戰,他的總分數卻總是比大學部線差一點。正當他打算以專科生身份進杭州師範大學的時候,由於學校剛升到大學部,招生人數不夠,馬雲竟憑藉自己優秀的英語成績直接專升本。

「人生變化無常,今天不成功並不意味著未來就沒有機會。如果你考進了名牌大學,請用欣賞的眼光看看別人!如果你考進或考不進大學,請用欣賞的眼光看看自己!」面對自己的聯考經歷,馬雲這樣感慨道。也正是這種自信,讓他取得了如今的成就,創立阿里巴巴,用淘寶和支付寶改變了成千上萬人的購物習慣,開闢了電商新時代。

當代著名小說家麥家同樣是80年代的聯考生,而他的聯考故事則更加傳奇。麥家當年參加聯考,成績勉強上提檔線。但在醫院參加體檢時偶遇負責招生的領導。他知道麥家數學是滿分、物理94分且體格優秀以後,破格錄取了他。進校以後,麥家才知道畢業后將從事軍隊情報工作,俗稱特工。

但後來麥家發現自己的興趣在文學上,偶然讀到了《麥田裡的守望者》,霍爾頓和他當時有一樣的心態,壓抑、躁動……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這讓麥家覺得自己也可以寫小說了,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暗算》《風聲》《風語》等作品問世。

90年代的聯考,依舊神聖無比,對人生前途的影響也顯得尤為巨大。1999年對於許多考生和家長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擴招、實行「3+X」的聯考模式、考後填報志願等新政同時實行,表明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1992年參加聯考的徐靜蕾,報考的是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化妝專業,面試卻失敗了。在考場外徐靜蕾遇上一位導演,把她誤認為是表演系的學生,這使她猛然動了上北京電影學院的念頭。

專業考試時,老師讓徐靜蕾表演了兩個小品。事後徐靜蕾回憶道:「當年和我搭檔的兩個考生和我一樣,最終都考上了,但他們都是有一些經驗的演員,我能考上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對手很好。對我來講,那次考試真是超水平發揮。」

90年代中後期,聯考逐漸分化,高校開始在全國大規模擴招,大大擴展了高等教育的受眾面。當代著名作家、編劇張嘉佳,曾出版《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並被改編成電影。他的聯考故事也非常具有戲劇性。1998年第一次參加聯考,張嘉佳化學考試的答題卡沒填塗准考證號,這一科沒有成績,總分只能上二本。次年他復讀,啃完厚厚幾大本「題典」,考上了全國最好的大學之一—南京大學信息工程系。

以前他覺得聯考是「神經病」,「一群傻子折磨另外一群傻子」。回過頭看,他覺得人生經歷的這一切都可以看作一種磨練,「回憶起來,你只覺得苦,可難道人生都不能吃點苦嗎?一點苦都吃不了,那還混什麼?」

2000年後的聯考,其參與者是這個時代最具創造性的80后,他們對於聯考的思考已經突破傳統,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卻不可避免地要在夾縫中求得生存和發展。著名組合水木年華的兩位成員繆傑和盧庚戌,就用「噩夢」來詮釋自己的聯考經歷:「沒有什麼比聯考更狠的事兒了。從小到大,為了聯考這個目標,我們犧牲了多少童年該有的自由與樂趣。」

繆傑當時考了650分,這個分數,基本上是「指哪打哪」的「。「那天父親一高興,給我買了兩把吉他,都是四、五百塊錢的高級貨。」從小,繆傑就喜歡做各種各樣的夢,大學畢業以後,基本上就只做一種夢了:「總是夢見聯考了,好多參考書還都沒看呢。一急,就醒了。」

2003年,自主招生開始實施,最初只有22所有自主招生,目前擴大到有九十多所,通過自主招生考試,考生可以得到高校相應的聯考降分錄取政策。青年作家蔣方舟,7歲開始寫作,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2009年10月,獲第七屆人民文學獎。2008年,19歲的蔣方舟去參加了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

與眾不同的是,當所有人的筆試結束之後,她被要求加試一場。加試的題目是請在一小時時間內就「謠言」寫一篇800字以上的議論文。在監考老師的注視下,蔣方舟在一小時內寫了一千多字。她覺得,這是學校對自己的質疑。最終,蔣方舟的筆試和面試全部通過,獲得了清華大學降60分錄取的承諾。

2010以後,隨著擴招、三本院校、民辦院校的發展,和生源的相對減少,「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上大學」的現象已經遺失殆盡。大學平均錄取率能達到70%以上,這意味著,大學的精英教育徹底完結。90後代表人物王銳旭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這個90后大學生創辦的「兼職貓」APP已經成為最大的大學生兼職平台,還得到了總理李克強的接見,獲得李克強盛讚「非常欣賞年輕人白手起家」。

「聯考對我的影響很深。一開始家裡對我的期望很高,但分數出來之後差距挺大,我還跟家裡發生爭執。」上大學后,王銳旭了解到自己所學專業將來可能不好就業,他猶豫了,甚至打包了東西打算回去復讀,結果沒趕上聯考報名。他迅速調整心態,逐漸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2013年9月,王銳旭推出 「兼職貓」APP,之後獲得了百萬級天使投資。再次回望聯考,王銳旭認為,「不要局限這次的考試,人生還有很多轉折點,要規劃好人生的道路,為以後的多個轉折點做準備。」

回望聯考40年發展史,不難發現,逐漸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的聯考,已然不是人生道路上的唯一選擇。其實,看過這些名人大佬的聯考故事,你會明白,聯考只不過是一次考試,它既不能完全概括你之前的努力,也不能決定你的未來。因為,人生的高度,從來都不取決於聯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