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那些年 我們追過的抗日小英雄你還記得嗎?

72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曾在日本盛行一時的「三個月滅亡」的幻想徹底破滅。日本侵略者的確低估了,只看到了政府的羸弱,卻看不到民眾「婦孺皆兵」之下蘊藏的巨大能量。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湧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他們的傳奇事迹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一起來重溫記憶中的抗日小英雄,銘記歷史,捍衛和平!

銀幕上的小英雄——海娃 張嘎

海娃

《雞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一部抗戰故事片。影片主要講述了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影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部反映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對敵鬥爭的兒童影片,也是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雞毛信》宣傳畫

這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發生在華北抗日根據地。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邊放羊,邊放哨,監視著前面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準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裡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裡,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了幾里路。後面偽軍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拚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就這樣,海娃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左:電影《雞毛信》劇照,右:「海娃」原型和妻子

他是電影《雞毛信》中小主角海娃的原型,也是電影《沙漠追匪記》的主角原型之一,在他參加的歷時兩年半的戰爭中,他單人捕捉俘虜100多名。2014年,這位傳奇英雄因病去世,留給人們無盡的思念和追憶。他就是曾經聞名全軍的偵察捕俘英雄秦玉根。

秦玉根3歲時成了孤兒,叔叔將他賣給地主,4歲就給東家放羊,飽受饑寒折磨。抗戰爆發后,八路軍120師隨賀龍元帥挺進敵後,小玉根的家鄉成了最早的根據地,小玉根帶領兒童團,肩扛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給八路軍當嚮導。特別是有一次小玉根在送雞毛信時,機智勇敢,毫不畏懼,最後把鬼子帶進了我軍伏擊圈,自己又機智脫身。他的這段傳奇經歷在根據地被編成故事廣為傳頌,成為我黨我軍最早的根據地婦孺皆知的小英雄。後來,這段故事被拍成電影《雞毛信》。14歲那年,小玉根參加了地方武裝,他拿著土槍、土炮、土地雷,參加反掃蕩作戰,並多次深入敵後,化裝偵察,護送黨政軍領導通過敵人封鎖線,掩護群眾反掃蕩大轉移,1947年成為西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偵察員。

他還參加過解放戰爭、新疆剿匪以及抗美援朝戰爭,先後榮立7次戰功,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英雄勳章,是聞名全軍的偵察捕俘英雄。2014年4月,76歲的秦玉根在廣東中山市因病去世,他在遺言中表示要將遺體留做醫學科學研究。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小兵張嘎

電影《小兵張嘎》劇照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電影《小兵張嘎》劇照

電影《小兵張嘎》的扮演者叫安吉斯。在劇中,他從不懂事的孩子一步步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八路軍戰士。他的那句「別看今天鬧得歡,就怕以後拉清單」的經典台詞更是讓人難忘。

電影《小兵張嘎》張嘎扮演者安吉斯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電視劇在忠實《小兵張嘎》原著故事、線索氛圍環境的基礎上,豐富了嘎子的性格命運。展示了嘎子、胖墩、玉英、佟樂四個孩子,在抗日烽火中的戲劇故事和富於傳奇的友誼。

電視連續劇版《小兵張嘎》劇照

電視連續劇版《小兵張嘎》扮演者謝孟偉

嘎子哥的變化,你還認得嗎?

《雞毛信》《小兵張嘎》也有動畫片版。正是革命題材動畫片的出爐,海娃、張嘎等少年英雄人物更受新時期青少年的青睞。

動畫片《雞毛信》

動畫片《小兵張嘎》

課本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一個小村莊里有一個叫雨來的孩子,他的游泳水平很高。後來,爸爸為了讓雨來有學問,讓雨來接受黨的愛國教育,從而懂得了「我們是人,我們愛自己祖國」的道理。一天,鬼子又來掃蕩了,雨來的爸爸媽媽都出去了,雨來正趴在炕頭看識字課本。突然,交通員李大叔來到他家,後面還跟著一群鬼子。在雨來的掩護下,李大叔匆忙跳進雨來家事先挖好的地洞里,而雨來自己卻被鬼子抓了。雨來拒絕了鬼子的哄騙和利誘,在敵人的威脅、毒打下堅決不屈服,決絕供出李大叔的去向。鬼子無可奈何,決定把他拉到河邊槍斃。河邊響起了槍聲,村民們聽見槍聲都哭了……等鬼子走後,雨來從水裡爬上岸,他還活著!原來槍聲響起之前,雨來趁鬼子不備,一頭扎進河裡遊走了。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新成立后,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被改名為《小英雄雨來》並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成了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將他狠狠地摔在石頭上。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衝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王二小犧牲后,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關於王二小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王二小紀念碑

《王二小》《小英雄雨來》比較早地被編入了全國中、國小語文教科書,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王二小、雨來成了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自古英雄出少年。古有夏完淳,14歲領兵抗清,16歲英勇就義。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湧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他們的傳奇事迹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海娃、張嘎、雨來、王二小絕不僅僅是藝術形象,要知道他們只是千千萬萬小英雄的縮影。有許多小英雄烈士們,為了民族獨立而英勇鬥爭,犧牲后沒有留下一個土堆,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作家管樺認為,一個不能崇拜自己英雄的社會,不是一個成熟的社會;一個不懂得珍惜自己英雄的民族,是一個缺乏民族精神和志氣的民族。

英雄故事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一次次的感動,不只是證明了我們有多愛國,而是,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的「初心」——在未知曉大道理未接觸高深學識的年幼之時,我們就堅定地相信:要愛自己的祖國,愛山川,愛河流,愛這片依舊不夠完美的土地和為此不斷努力的人民!

你還記得這張圖嗎?一名國小生因為遲到,冒雨奔向教室。當跑到操場,聽到國歌響起時,他做了什麼?

少年強則國強。你怎樣,便怎樣!的年輕一代從來不缺乏熱愛祖國、崇敬英雄的人!他們用自己的教養、善良、真誠、勇敢……讓我們看到了祖國未來的希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