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智造」脫虛向實,助力產業升級

要點

新一輪設備投資周期,「智造」靜待爆發:

上一次大規模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是在2009年,即將進入一輪新的設備採購周期。我們觀測工業增加值中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速數據可以發現,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從去年已經開始明顯回暖。而我們認為新一輪設備投資周期就是智能製造最好的一個發展滲透階段,智能製造相對傳統製造業而言,企業總效益提高。優勢在於提高產品品質、增加產出量,以及降低生產成本。

■方興未艾的智造:

「智造」是可以中長期看好的方向。首先行業發展空間足夠大,龐大的製造業基礎急需往高端化走;其次,政策支持十分明確,圍繞《製造2025》將智能製造作為產業升級的主攻方向;最後,包括數控機床、機器人等部分細分行業已經開始出現進口替代趨勢,智能製造各細分領域技術均有突破。

■把握「智造」當下機遇的三條主線:

我們建議圍繞三條線布局智能製造,第一,有望突破產業內核心技術實現國產替代的企業;第二,圍繞主體業務,向產業鏈上下端延伸,形成產業鏈一體化的「智造」綜合服務企業;第三,子領域龍頭企業

寫在前面的話:7月10日,李克強考察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表示要造真正的機器人。智能製造大旗已高舉數年,如今在中低端製造業上已經基本實現進口替代,但是在高端數控機床、高精度機器人等高端智能裝備以及智能生產等領域仍是蹣跚而行。目前的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情況究竟如何?接下來智能製造的發展路在何方?以及智能製造領域的投資機會是幾何?本報告將為您解讀。

1.新周期開啟,製造業設備投資復甦

為什麼當前時點我們看好智能製造?除了產業升級的大趨勢外,宏觀經濟進入新周期,製造業設備投資復甦也是我們看好智能製造主題的宏觀背景。

1.1.周期新起點

在經濟理論中朱格拉周期通常為8-10年的中周期主要與政治周期、設備更替周期有關。由於其一般對應生產設備的更替、改造、升級,因此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同比增長是較好的觀測指標。1978年以來,已經經歷了4輪朱格拉周期。

經濟最近的三輪朱格拉周期分別為1990-1999年、2000-2008年、2009-2016年2017年,有望開啟一輪新的朱格拉周期,在GDP企穩回升之前,更加靈敏的5000戶工業企業景氣擴散指數(固定資產投資情況)指標的回升已經預示了新周期的起點。

1.2.中期經濟向好,助力製造業復甦

我們對經濟中期趨勢表示樂觀,一方面,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和需求向好,出口回暖明顯,為經濟提供了新動能。出口交貨值數據為此提供驗證:6月出口交貨值同比11.7%,較5月反彈了1個百分點;2季度同比11.1%,較1季度反彈了0.8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從短期來看:6月以來流通環節的存貨回補,同樣對生產活動提供了支撐。表現在價格方面可以看到,6月以來,生產資料價格環比跌幅收窄,並在7月上旬錄得正增長。

1.3.從朱格拉周期角度看製造業設備投資復甦

朱格拉周期與固定資產投資緊密相關朱格拉周期開啟往往意味著生產設備的更替、改造、升級。根據稅法: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會計上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為10年。因此固定資產類的投資周期往往為10年左右的時間。上一次大規模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是在2009年,當時購置的大量生產設備最遲將在10年後的2019完成折舊,進入一輪新的設備採購周期,而這些廠商將會提前一段時間進行採購,而設備廠商將在收到訂單前提前加大生產。因此,我們認為,2017-2018年或將成為經濟中的存量資本更新改造需求的釋放大年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中設備工器具購置的同比增長,已經從2008年的30.7%下跌到2016年的2.1%,可謂降至冰點。未來有望隨著新周期的開啟和製造業復甦重回上升軌道。月累計同比的變動已經預示了這一點。

如果我們觀測工業增加值中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速數據可以發現,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電器機械級器材製造業的同比增速已經從去年開始明顯回暖。

在新一輪設備更新升級周期開啟之際我們堅定推薦最符合製造業產業發展和升級趨勢的智能製造」主題,並推出一系列專題深度報告。本篇為「智能製造」系列第一篇,敬請持續關注。

2.常提起的「智能製造」,究竟是什麼?

智能製造發展需經歷自動化、信息化、互聯化、智能化四個階段自動化主要是指自動化裝備,信息化則主要指工業信息化,互聯網包括工業互聯/物聯網,智能化則包括智能生產。自動化裝備包括工業機器人和數控機床兩個部分。工業信息化以工業軟體為主,具體劃分為系統軟體(服務於計算機)、應用軟體和中間件。工業互聯/物聯網目前包括國內RFID、機器視覺技術,智能生產主要是指全產品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生產。自動化、信息化、互聯化和智能化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遞進關係,互聯和智能建立在自動和信息化的基礎上。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製造並不等同於精益製造、數字化製造、網路化製造、敏捷製造等方式。但智能製造必須建立在以上的製造基礎上,並從設計、工藝、生產、服務保障、管理的智能化五個方面入手。

智能化設計第一建立模板庫(零件庫、模型庫、產品庫),並形成知識庫,從模板庫中提煉需要的數據和知識,利用參數化實現自動化、智能化設計。第二進入人機深度交互階段,設計方式將從人工操作電腦實現設計、人通過語音發出指令實現設計發展到人通過腦電波發出指令實現設計。

智能化工藝基於智能信息平台,向下連接製造業務,向上連接總體設計業務部門。

智能化生產分為智能化設備、單元、生產線、車間、工廠和產業鏈六個層次。從自動化的設備開始,形成生產設備單元,根據需求組成自動化的生產線,建立自動化車間,最後部署成數字化工廠,其中對複雜產品構建自動化工廠的產業聯盟。

智能化服務保障基於工業互聯網系統,以雲計算、數據融合處理與分析、遠程監控與診斷等技術為支撐,採用數據採集、融合分析、遠程監測、控制等技術,建立網路遠程狀態監控與診斷和後勤保障系統,支撐運營模式變革,擴展維護、租賃和數據分析管理等服務。

智能化管理專家系統或決策支持系統提取準確、實時的數據,生成基於商務智能的管駕駛艙進行決策。

3.智能製造風起原因

3.1.智能製造的獨特優勢

智能製造相對傳統製造業而言,企業總效益提高。優勢在於提高產品品質、增加產出量,以及降低生產成本。

3.1.1.提高產品價格

產品價格的提高本質在於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對應於產品本身在於品質的提升,對於服務則是提供合適的個性化服務。具體解釋為:智能製造的基礎是自動化,運用機器的自動化生產可以實現大批量標準化生產,從而減少手工製造帶來的非標瑕疵。智能製造的方向是智能化,通過雲計算和大數據以及3D列印技術可以實現個性化精細化生產,在提高產品品質的同時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追求。產品和服務的提升可以促使企業提升價格。

3.1.2.產出量的增加

產出量增加的原因在於產出率的提高。機器的不間斷工作和程序化操作在減少出錯率的同時提高產出率。其次柔性化生產可以減少裝備時間。此外,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智能化決策可以減少響應時長。波士頓諮詢報告中指出,在研究德國工業4.0中發現,德國的製造業產值從900億提升到1500億歐元,同時生產率提高15%到25%。因為在相同的材料下,運用工業4.0技術,可以提高利用效率,從而增加產出率。

3.1.3.降低成本

智能製造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機器換人帶來的人力成本降低以及減少在精確化生產下的資源浪費情況和庫存成本。大數據分析降低庫存和浪費。通過大數據分析準確定位生產量,可以減少庫存量。

其中人力成本降低的具體表現為:

勞動力作為影響製造業發展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促使製造業升級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民生改善勞動力工資上漲,以及出生人口下降帶來的適齡勞動力人口規模縮小導致的用工荒,是造成製造業成本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統計局的統計結果表明,當前15-64歲適齡勞動力人口正逐年下降,0-14歲青少年人口也呈現總體下降的趨勢,在出生率沒有出現明顯改善之前,適齡勞動力人口的比例將會持續縮小,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用工荒問題在現有生產模式下將會長期存在。因此在製造業的工業增加值走低,用工成本不斷抬升的背景下,製造業升級,尤其是勞動依賴型製造業的升級已經到了關鍵階段。

在用工成本不斷增加,機器人工藝成熟而成本減小的的情況下,機器人的可替代性將漸趨升高。目前的工業機器人由於種類較多,價格不等。根據OFweek機器人網的新聞報道,汽車廠購置的一台大型噴塗機器人初始購置成本200萬,三班倒計算可代替7個工人。根據日經中文網的調研數據顯示工業機器人的平均使用期限是10年,假設每年維護和折舊均是機器購買價的十分之一,以此進行測算。根據Ofweek的數據顯示,目前機器人的價格以每年的5%的速度下降。國家統計局統計的近幾年製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情況表明工資增速放緩,2014年和2015年的增速分別為10.6%和7.7%,後續會進一步放緩。我們以邊際遞減速度放緩來估計之後幾年的工資增長情況。從2017年開始機器人的成本已經低於人工成本,後續成本優勢還會持續加大。

3.2.歷史工業發展中技術進步的作用

歷史上以蒸汽機電力設備、計算機為代表的前三次工業革命已經世人證實了工業崛起的重要性。工業1.0依靠機械生產,工業2.0融入電的元素,實現電氣化生產,工業3.0時代則強調自動化生產,而邁入工業4.0時代的智能製造則是在生產基礎上增加「智能」屬性。智能化的4.0相對於自動化的3.0區別在於數據化的分析和結果處理。在每一次工業變革中,技術對經濟邊際增長率有極強的改善作用。原因一方面在於科學技術有助於企業突破原有增長瓶頸,另一方面高科技有助於企業形成技術壁壘,進入高端市場,脫離原有的競爭環境。

回顧以往的發展,工業利潤的歷史數據也反映了技術的重要性。近年來在工業整體利潤增速下降的同時,高技術製造業的利潤仍保持不錯的增長速度。

3.3.國外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借鑒意義

3.3.1.國外的工業4.0進程

工業4.0號稱的時代已經來臨,各國也均在備戰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學界和業界認為,「工業4.0」是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並定義物聯網和製造業服務運用到製造業中將成為工業4.0的標誌。德國早在2010年7月發布了《德國2020高科技戰略》。美國在2009年提出《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2014年由通用、IBM等製造業和額IT行業巨頭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日本早在1989年就開始提出「智能製造」概念,在2015年6月,智能製造強國日本發布了《2015年版製造白皮書》但是日本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日本的工業4.0並不是由政府提出,而是由民間組織日本工業價值鏈促進會提出智能工廠基本架構IVRA后確立的。

3.3.2.各國工業4.0建設均有側重

德國、美國、日本三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布局上各有側重:德國側重硬製造美國倚重軟服務,日本則是著重以人工智慧在生產中的應用。

德國工業4.0以製造業的智能生產技術和智能生產為核心側重於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製造流程的數字化。而美國的工業4.0則是基於「工業互聯網」革命提出,側重於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日本一直以人工智能為主導近期推出技術戰略規劃和3D列印等技術來進一步發展工業

4.方興未艾的智造

4.1.處於智能製造初期,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工業4.0從德國提出以來,美國日本研發和布局均走在世界前列,台灣雖已經布局,但仍處於工業4.0起步階段,大陸的企業與世界頂尖製造業企業存在差距。

4.1.1.製造業大而不強,高端製造處於產業初期

雖然製造業體量大,但是在高端製造業領域仍非常薄弱。目前國內工業大部分工業處於2.03.0過渡的狀態,少部分開始邁入4.0。國外工業4.0發展起步早,目前以德國和美國為首的國家處於以品牌核心技術為主導階段,日本和韓國則處於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關鍵元器件和高端消費電子產品為主導階段。則還處於製造業中低端,主要以生產零部件中間件,以及勞動驅動的製造業為主。目前大部分企業集中在系統集成商領域,部分企業也嘗試進入智能設備行業,但是進入智能設備的核心領域的企業仍為少數。

4.1.2.市場空間大

以機器人為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密度遠低於國外,機器換人的空間大。在具體細分領域的應用中,如目前工業機器人的主要輸出領域汽車行業中,國內的機器人密度遠低於國外,2015年日本汽車行業的工業機器人密度是的3.25倍。

汽車、3C產業是智能製造的主要應用下游。機器人網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在汽車和3C領域的應用比重增加,其中3C領域的應用比例達到30%。而2016年下半年受益於3C產業自動化改革,工業機器人比例進一步增加。2017年手機市場受益於蘋果和三星的創新以及國內市場手機的高性價比,手機市場銷量將會進一步提升,IDC預計,2017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將增長4.2個百分點達到15.3億部,而到了2018年會增長4.4個百分點,並在2021年實現17.7億的出貨量。未來的汽車市場銷量仍會進一步增加,汽車行業的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也將進一步擴大。

根據機器人規劃,到2020年,自主研發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台,密度達到150以上,根據2015年工業機器人密度為49,可得工業機器人在未來將以25%的複合增長率增加。同時在國產化率提高的基礎上,國產機器人的複合增長率將達到80%。疊加隨著工藝和技術成熟帶來的生產成本降低,預計到2020年國產機器人利潤複合增長率將超過80%。

4.2.國家政策持續高度重視

國家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尤為重視,在2014年李克強總理與德國簽訂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中明確了兩國在工業4.0領域的深入合作。在2015年發布《製造2025》,國務院、工信部、財政部相繼發布《十三五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把發展智能製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區、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製造向中高端邁進。在5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到需深入實施《製造2025,並再次強調將智能製造作為主攻方向今年525日,工信部下發通知組織開展中德合作試點工作。在6月1日,在德訪問的李克強總理同德國總理默克爾進行小範圍會談后,見證關於智能製造等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在7月的第二屆裝備製造業智能製造論壇以及第一屆(武漢)智能製造大會的密集催化下,智能製造在政策和產業的推動下迎來進一步發展。

4.3.國產關鍵技術有所突破

儘管國內處於智能製造領域的初級階段,但是部分細分行業已經開始出現進口替代趨勢,智能製造各細分領域技術均有突破。數控機床領域,華中數控自主研發「華中8型」數控機床具備比國外數控系統效率高的特性,是唯一一個批量應用於3C 高速鑽攻中心加工的國產品牌(見文末註釋1)埃斯頓自主研發六軸高精度機器人,並在2016年銷量突破1000台(見文末註釋2)埃夫特工業機器人銷量近1800台,相較於2015年增長約40%左右(見文末註釋3)匯川技術也在2016年切入機器人整機領域,推出並批量生產SCARA機器人和六軸機器人(見文末註釋4。可以看到國內企業自身技術改善推動了國產化替代。

5.智能製造面面觀

5.1.智能製造細分領域關係

智能製造各細分領域存在關係。機床是所有製造設備的基礎,可用於生產工業機器人、汽車、航空設備等。而工業機器人也可以用於生產下游汽車、航空航天設備。機器人、機床以及包括汽車等所有端設備通過聯網或者感測器等將數據傳至雲端,雲端經過大數據分析后,形成解決方案再反饋給需要的產品,整個環節在工業互聯網下完成。在3D列印設備成熟后,可以通過3D列印設備直接生產產品,提高效率。

5.2.智能製造將在五大領域打響攻堅戰

5.2.1.數控機床

機床是裝備製造業的工作母機,立於整個製造業之巔,主要向傳統機械工業、國防、汽車、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技術等下遊行業提供加工裝備。數控機床是在傳統機床的基礎上,加入自動化控制系統后能夠處理具有控制編碼或其他符號指令規定的程序,通過信息載體輸入數控裝置。相對傳統機床,可以實現複雜零件處理。數控機床由控制系統、伺服系統、檢測系統、機械傳動系統、機床本體及其他輔助系統組成。數控機床的核心在於數控精度和自動化,目前國內數控精度領域的廠商主要為華中數控、廣州數控、大連光洋、瀋陽高精和航天數控等,但與國外龍頭企業西門子、通用、發那科等在技術上仍存在差距,目前相對國外系統國產數控系統的主要優勢體現在成本上

數控機床主要分為經濟型、普及型高檔型三種。其中經濟型機床採用開環控制技術;普及型機床採用半閉環控制技術;高檔型機床採用閉環控制解析度高,可達到0.1微米。目前60%-70%的數控系統主要由國外提供,的數控機床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即以經濟型和普及型機床為主

機床的核心部件數控系統,在專項資金的支持下也有了大發展科技部和工信部在數控機床專項發布會上宣布2016年,數控機床專項支持研發的高檔數控系統已累計銷售1000餘套,國內市場佔有率由專項啟動前的不足1%提高到了5%左右。中檔數控系統實現了批量生產,國內市場佔有率從10%提高到25%此外,形成了3家產業化生產基地,專項支持的數控系統合計已實現銷售近40億元。

5.2.2.工業機器人

從產業鏈結構來看,核心零部件減速機、伺服電機、控制三部分,分別對應執行系統、驅動系統、控制系統,分別占成本的 35%、25%和 15%左右(見文末註釋5)目前雖然機器人四大家族ABB、安川、KUKA、發那科幾乎壟斷機器人行業,但他們仍未掌握核心部件減速機的研發技術,減速機主要由日本企業納博特斯克哈默納科提供,其中納博特斯克生產的RV減速機佔比達60%,哈默納科生產的諧波減速則占15%左右中游則是本體生產商,包括機械手臂、底座、轉座、手腕、支柱等本體零部件以及操作系統和感測器等;下游是商用部分,主要是柔性自動化生產及系統集成工業機器人是柔性自動化生產及系統集成的基礎,而柔性自動化生產及系統集成則是工業機器人商業化應用的關鍵。

目前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系統集成領域。高工研究院(GGII)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 9 月,機器人相關企業428 家,其中系統集成商就占88%從成本和利潤角度來看,突破上游核心零部件領域是關鍵傳統本體製造商如新松機器人等開始向上游擴張,打造產業鏈式生產。

5.2.3.工業軟體

工業軟體是指在工業領域設計、生產、管理等環節應用的軟體,是工業裝備的大腦,被劃分為系統軟體、應用軟體和介於這兩者之間的中間件,系統軟體為計算機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應用軟體根據用戶需求提供針對性功能。

工業軟體行業的上游是基礎軟硬體製造商,其中計算機軟硬體製造商包括微軟、惠普、戴爾、聯想等廠商。中游則是工業軟體行業。下游則是包括製造業和服務業兩個方向,其中製造業主要是指向企業提供數字化製造協同平台軟體(T5)、智慧工藝(CAPP)等工業軟體;服務業則是指向企業提供相關方案諮詢、系統實施、系統集成等增值服務業務。

工業軟體的應用軟體分為運營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和研發設計類三大領域。運營管理類主要包括ERP、CRM、QM、SCM等,該領域的主要的企業有用友網路、甲骨文、金蝶、SAP、Salesforce等;生產控制類則主要包括MES、SCADA等,主要企業包括西門子、通用、中控集團等;研發設計類主要包括CAD、PDM、PLM等,主要企業有歐特克、數碼大方等。

生產製造執行系統MES作為生產控制類的軟體連接運營管理和研發設計,是工業軟體的核心部件。MES可以對生產狀態的實時掌控,快速處理物料短缺、設備故障等情形,主要面向車間管理層,為中層管理者服務,主要集中在汽車、電子通信、石油化工、冶金礦業和煙草五大領域。

設計研發類工業軟體國內起步較晚,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如二維CAD等;生產控制類目前國內普及率也比較低;運營管理類軟體市場仍被國外企業如SAP和Oracle佔據,但國內企業憑本土優勢,尤其是ERP軟體,目前滲透率相對較高,其中用友網路是國內ERP軟體的領導者

5.2.4.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是一種全局大概念,目的是將線上線下生產聯合經過大數據分析后實現智能化生產方案,數控機床、機器人可以作為工業互聯網的感知層,而工業軟體則是網路層和應用層領域。工業互聯網的目的是採集信息轉化為數字信號後傳遞給專業人員析處理提高工業生產效率。工業互聯網本質是物聯網的子集。物聯網包括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

感知層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也是連接線上和線下的埠,目前主要是指線下標籤、感測器、機器視覺等模式。常用的標籤包括二維碼、射頻識別技術等。感測器可包括光敏、聲敏、氣敏等,形成類似於視覺、聽覺和嗅覺等感覺將生產過程的信息收集後傳遞至數據中樞。機器視覺則是充當了視覺功能,用於記錄外觀信息和生產過程中的信息。

網路層處於感知層和應用層之間,其功能包括傳遞感知層收集的信息至技術人員,進行生產決策,以及收集數據信息至雲端進行大數據分析。其核心技術是大數據和雲計算。

應用層則是將網路層傳遞的信息分析后做出的生產決策方案落地的過程。該過程中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供解決方案為目的。

應用層解決方案的提供商,網路層包括接入服務商、系統集成商等,網路層的系統集成商主要是針對下游硬體產品的集成。感知層主要是設備提供商,包括射頻、感測器等,由於感知層的技術壁壘低,相對、而言,感知層企業數量多,是主要競爭市場。網路層是掌握雲計算、大數據以及其他相關技術的核心層,在整個工業互聯網產業中佔據核心地位,也是需要大力發展和推進的領域。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和互聯網+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一個方面。2016年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支持製造企業建設基於互聯網的「雙創」平台,深化工業雲、大數據等技術的集成應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實施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

目前國內企業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尚處於起步階段,射頻技術、機器視覺均處於產業導入期雲計算和大數據也均剛起步,應用層領域的企業大部分還處在初級階段,因此國內市場整個行業的發展均較緩慢。但隨著NB-IoT技術的逐步成熟和商用化,工業互聯網有望迎來新的發展。

5.2.5.3D列印

3D列印是一種智能化生產形式,其以數字模型為基礎,將材料逐層堆積製造出實體物品的新興製造技術。3D 列印需求分為工業列印和桌面列印,工業列印需求主要運用於航空航天、汽車工業領域;桌面列印需求主要用於醫療領域和個人消費市場。

3D列印上游主要是原材料提供商,包括耗材、激光器和控制軟體的開發。中游包括軟體開發商和設備製造商,下游則是3D列印服務平台和本地合作商、代理商/經銷商、第三方服務等提供服務為主的廠商。其中中游的設備製造商是基礎。中游設備大致分為高端和低端兩類,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產品集中在門檻較低的低端設備領域,高端設備則是基於激光熔覆技術;上游原材料是關鍵,上游原材料決定了產品的材質和性能,此外上游還包括逆向工程軟體、CAD軟體、數據修復等技術類工作;下游則決定了市場空間。

3D列印產業鏈起步至今已經有20年左右,但到2007年左右才開始受到市場關注,目前處於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階段。受到產業鏈上下游分離、原材料不完善、技術標準不統一與不完善及成本昂貴等因素限制,目前主要集中在中游的中低端設備製造領域,上游優質原材料仍依賴進口,上游列印材料品種少、價格貴、性能低等因素是制約工業級3D 列印大規模推廣的瓶頸。此外,上游的逆向工程軟體和數據修復領域,目前僅有諾斯頓測量技術有限公司等少數企業在嘗試。

6.把握「智造」當下機遇的三條主線

我們建議以核心部件國產替代「智造」綜合服務商子領域龍頭企業三個方向來審視「智造」的投資機會:

第一,核心零部件的企業可以憑藉相對國外同類產品更低的成本打開國內市場,同時核心零部件憑藉在整個產品中的相對較高的利潤佔比也可以提升企業利潤空間。整個過程通過成熟技術替代國外市場擴大市場份額。

第二,拓寬產業鏈生態布局。對於在原產業鏈環節中憑藉成熟的技術實現較高的市場份額,拓展產業鏈或發展同類產品可以減少上游原材料成本以及下游銷售的成本議價,實現一體化生產節約成本,提升利潤空間。

第三,建議關注子領域的龍頭企業。相關子領域的龍頭企業憑藉多年的經驗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同時保持良好的業績增速。

我們建議圍繞三條線布局智能製造,第一,有望突破產業內核心技術實現國產替代的企業,推薦匯川技術,關注華中數控;第二,圍繞主體業務,向產業鏈上下端延伸,形成產業鏈一體化的「智造」綜合服務企業,推薦埃斯頓、機器人等;第三,子領域龍頭企業,推薦大族激光、信捷電氣,關注用友網路

6.1.核心部件國產替代

匯川技術:匯川技術是工控領域的領軍企業,憑藉在伺服和控制器等領域技術優勢與國外產品的差距縮小。憑藉技術優勢,公司在2016年工控設備市場增長下滑的情況下,仍保持強勁的增長優勢,市佔率進一步提高,其中通用伺服產品同比增長 57%,電液專用伺服產品同比增長 26%(見文末註釋6)。2016年智能裝備和機器人毛利率達到49.21%,營收佔比達到70%。公司自2012年底開始研製機器人伺服等零部件,目前已實現伺服、控制器、工業視覺等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並在2016年切入機器人整機領域,推出並批量生產SCARA機器人和六軸機器人,拓展機器視覺業務,去年上半年成立了沃爾曼公司,並收購上海萊恩60%股權獲得絲杠產品。

華中數控:公司主營業務數控系統2016年營收同比增長84%,佔比達48%。公司積極布局機器人和傳統數控機床業務。公司2016年數控系統整體營收達到3.91億元,數控系統銷售首次突破萬套;作為國內數控系統的領軍企業,公司研發的「華中8型」是唯一一個批量應用於3C 高速鑽攻中心加工的國產品牌該數控機床效率比國外系統高加工同一工序,使用相同G代碼,國外系統機床加工時間為8分08秒,使用華中8型系統加工時間為7分46秒,比國外系統效率提升4.5%;此外,華中數控自主開發的基於「大數據」的工藝參數智能優化技術,時間為7分0秒,比優化前效率提升9.9%,比國外系統效率提升了13.9%。

公司拓展機器人業務, 2016年,公司新開發的華數型機器人系統成功實現產品化,在機床上下料、衝壓、打磨等多個領域開始批量應用;配套華數型系統的機器人產品在部分細分市場已經具備較強的競爭能力;公司收購機器人本體企業江蘇錦明,拓寬公司智能產線

6.2.「製造」綜合服務商

埃斯頓以數控系統起步,後續業務延伸到伺機系統領域,2011年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2016年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系統實現收入2.11億,同比增長167%,收購全球十大控制器廠商之一TRIO,目前公司在智能裝備領域擁有數控系統、電液伺服系統和交流伺服系統三大技術平台,除了高精密減速機以外的核心零部件均已實現自主化生產。公司的發展重心也從核心零部件(伺服系統)向本體延伸。公司的工業機器人以高精度六軸機器人為主,2016年銷售超1000台,超過公司總銷量的80%,未來發展空間大。

機器人:國內唯一一家進入《機器人商業評論》公布的最具影響力的50家機器人公司名單的企業。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自主研發的視覺識別系統,實現了工業機器人的視覺檢測、視覺定位、視覺跟蹤等功能,在產業鏈上下游布局,已成功研製控制器、伺服系統及電機、減速機,榮獲首家機器人CR認證。2016年,公司為歐洲最大的電器製造公司提供服務,首次實現SRBJ10A型號工業機器人出口。同時公司積極布局數字化方向。公司在擴大原有市場的同時,加大力度拓展新客戶,2016年度公司新客戶佔比達到32%。公司推出具有國際一流技術水平的柔性7自由度協作機器人、複合型機器人、雙臂機器人等系列產品。全球產品線最全的機器人上市公司。

勁勝智能2015年11月收購創世紀100%股權迅速切入高端數控機床領域,收購完成後公司隨即通過創世紀取得旗下子公司深圳嘉熠精密自動化28%股權,進入自動化行業。2015年12月公司參股艾普工,進入國產系統軟體行業。2017年公司先後設立中創智能、勁勝智能製造孵化器等公司,進一步完善智能製造領域布局。目前公司逐步構建集高端數控機床、國產機器人、自動化設備、國產系統軟體等於一體的智能製造產品和服務體系,向智能製造整體方案解決商轉型

拓斯達:公司目前已經形成控制器+本體+集成應用三位一體的模式。由於下游集成領域利潤高,公司整體毛利率顯著高於同行。拓斯達的毛利率水平一直穩定在40%以上,2016年毛利率水平為42%,顯著高於同行業本體企業的平均水平25%-30%。

東土科技工業互聯網營業收入占公司1/3。公司收購拓明科技開展大數據及網路服務,公司較早進入工業乙太網領域,在國內工業乙太網網路設備廠商中居於領先地位 根據ARCAdvisoryGroup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公司在全球工業乙太網交換機市場份額為3%,排名全球第九,是排名前十的唯一大陸品牌;在亞洲市場份額為11.5%,排名第四。近三年來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幅度保持在30%左右。圍繞工業互聯網大戰略持續投入,去年研發投入超億元。近年來,公司逐步從工業乙太網交換機專業供應商邁向工業互聯整體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發展工業互聯網在各行業的應用。

6.3.子領域龍頭

大族激光:激光裝備行業的領軍企業,也是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激光加工設備生產廠商。在激光加工設備領域,公司主流產品已實現同國際競爭對手同質化競爭,公司確信主流產品將在全球範圍內保持市場主導地位,與國內外激光設備公司相比,公司在技術儲備、產品性價比、定製能力、銷售服務網路、緊密客戶關係、響應速度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這些優勢在公司產品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中得到充分印證。公司成為行業內唯一入選國家工信部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名單的企業公司最新成立大族智能裝備集團,重點投入大族全球激光智能製造基地,是深圳市十五個重中之重的工業項目之一。

用友網路:用友網路深耕ERP軟體,作為國內企業中在ERP行業中最具實力的企業(見文末註釋7),目前在國內企業中市場份額佔比第一,2016年軟體產品毛利率高達98.3%,並仍保持14%的增速。公司深入中高端ERP市場業務,未來公司以成本優勢繼續擠壓國外企業市場,仍有盈利增長空間。此外,公司積極向雲服務轉型。2016年雲服務收入和客戶數量均有大幅上升,2017年將深入拓寬大客戶市場。公司中標工信部項目建立相關國家標準規範,助力用友打造新一代大型 ERP 產業生態鏈

信捷電氣: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領域國內領先,工控網 2015 年數據顯示公司已成為小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市場份額內資企業品牌排名第一。2016年PLC毛利率高達57%。憑藉PLC領域業務優勢,帶動人機界面(HMI)、伺服驅動系統等進一步發展。

鳴志電器:全球步進電機龍頭和領先的運動控制領域製造商。公司HB步進電機連續5年全球佔比8%以上,銷量位列全球第四;PM步進電機和伺服系統國內領先。掌握控制電機的核心技術,定製生產模式提升了公司核心競爭力和客戶黏性。收購LinEngineering,獲得0.9º步進電機關鍵技術。收購的AMP掌握先進伺服技術。

弘亞數控:板式傢具機械設備龍頭,領跑木工機械數控化新賽道。擁有行業領先的研發能力和先進生產技術,拳頭產品自動封邊機毛利接近50%,遠高於國內競爭對手,凈利潤增長迅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