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老子對話巴菲特之一:自知者明投資茶話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 題記 】

一邊讀老子一邊讀巴菲特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它讓人感受到東西方頂級智慧之間竟是如此異曲同工。老子和巴菲特雖然年齡相差了2500餘歲,從事的是完全不同領域的工作——一個是圖書管理員,一個是投資家——但是兩人所講的道理卻高度相通,毫無時空的隔膜。

舉幾個例子說明這種智慧的聯通。

巴菲特恪守不熟不投的原則,絕不做跨越自己能力圈的投資決定,他說:「我只做我完全明白的事。」老子則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巴菲特極為自律,哪怕在一件小事上也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他說:「如果你不學會在小的事情上約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會受到內心的約束。」老子則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巴菲特深知辯證之法,他說:「在有限的世界里,任何高成長的事物終將自我毀滅。」老子則說:「反者道之動。」

巴菲特喜歡逆向思考,他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老子則說:「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巴菲特喜歡集中持股,他建議每個投資人都給自己一張卡片,上面只允許自己打20個小洞,每次買入一種股票時,就必須打一個洞,打完20個,就不能再買股,只能持股。老子則說:「少則得,多則惑。」

巴菲特善於等待,他說:「訣竅是當沒有合適的事情可做時,就什麼也不做。」老子則說:「致虛極,守靜篤。」

巴菲特鍾情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享受複利的魔力,他說:「我們偏愛的持股期限是永遠。」老子則說:「不失其所者久。」

巴菲特對於風險非常小心謹慎,他說:「有些時候我們過於謹慎,但我寧可一百次的過於謹慎,也不願1%的不謹慎。」老子則說:「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

巴菲特在投資中植入正直和善良的價值觀,強調愛的力量。他說:「你給別人的愛越多,你獲得的回報就越多」。老子則說:「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

這個閱讀體驗使我產生一點創作衝動——將老子和巴菲特拉到一起做個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們假設老子復活了,好學的他對投資這門顯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又恰好在奧馬哈小鎮遇到了巴菲特,就向這位當世投資大神問個究竟。恰好巴菲特也知道老子是東方的得道高人,於是熱情延請老子至家中做客,請益修為之道。

這樣的場景巴菲特一定不會忘記叫來自己的老搭檔查理·芒格。論思想性,芒格比巴菲特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按照巴菲特長子霍華德的說法,他所認識的人中,他父親的聰明才智排行第二,而芒格排名第一。

芒格當然樂於赴會。於是在約2588歲須髯盡白的老子、87歲仍然喜歡喝可樂吃薯條的巴菲特和93歲少言而犀利的芒格之間發生了一場巔峰對話,他們一聊便是十日,每日一個話題,場面可謂精彩紛呈,智慧爆棚。

在這場對話中,密斯特舒有幸被邀請為聊天助理。為了便於稱呼,老子還給密斯特舒起了個昵稱,「舒姓拆開,左舍右予,不如就稱呼你『小舍』吧,小舍小得嘛!」密斯特舒欣然接受這助聊的角色,並在每次討論後記錄下了自己的旁聽心得。

(按:為了如實地呈現老子、巴菲特和芒格的思想,對話中多數是他們說過的原話,並以直接引語的方式標出,未以直接引語標出的部分則是為了對話流暢的需要所設計的串詞。)

之一自知者明

賓主坐定,巴菲特開門見山,問老子修為之道第一要緊的事是什麼?

老子卻擺擺手說,今天先不論道,我脫離實踐好幾千年,還是先做點調研,聽聽兩位投資大師介紹介紹投資學的竅門。

巴菲特心想,這老子果然虛懷若谷,便問老子想了解什麼,他和查理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於是老子反問巴菲特和芒格,做投資第一要緊的事是什麼?

就像每年的投資者見面會一樣,巴菲特總是唱主角的那個,他先回答說,以他幾十年的經驗,做投資首先是要了解自己。

老子請巴菲特展開講述一下。

巴菲特:「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重要的不是他們知道什麼,而是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認識到自己不懂什麼。」

老子:為什麼這麼說?

巴菲特:這是因為「風險恰恰來源於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

你說呢,查理?

芒格:同意,「最重要的是,別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記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巴菲特:沒錯,「如果你是池塘里的一隻鴨子,由於豪雨的緣故水面上升,你開始在水的世界之中上浮。但此時你卻以為上浮的是你自己,而不是池塘。」很多人往往這樣。我跟查理不是。「我只做我完全明白的事。」

老子:落到操作層面,你們在投資中具體是怎麼確保不愚弄自己的呢?

巴菲特:「我想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你得知道自己的能力圈。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的行業。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你自己理解哪些行業,以及什麼時候你的投資決策正好在你自己的能力圈內。」

老子:看來你很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板。

巴菲特:「我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我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而且我喜歡我的工作。也許成為一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球星非常不錯,但這是不現實的。」

你必須作出取捨,「很多事情做起來都會有利可圖,但是,你必須堅持只做那些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我們沒有任何辦法擊倒泰森。」

老子:所以,自我定位很重要。

巴菲特:是的,「生活的關鍵在於要給自己準確定位。」

老子:很多人覺得自己能力不夠,能力圈太小,你們會有這種焦慮嗎?

巴菲特:「對你的能力圈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範圍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夠確定能力圈的邊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邊界所在,你將比那些能力圈雖然比你大5倍卻不知道邊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老子:也就是說關鍵的不是能力的大或小,而是你得知道自己能力的大或小。

巴菲特:是的,「市場就像上帝一樣,幫助那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但與上帝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不會原諒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

落實到投資中,我的策略是「與其殺死毒龍,不如避開毒龍」。

聊到這裡,老子覺得非常有趣,但還不夠解渴,於是就問巴菲特有沒有具體的案例來幫助理解。但是巴菲特覺得自己表揚自己有點難為情,於是請助聊小舍幫助介紹一下。

小舍:巴菲特和芒格先生躲避科網泡沫是投資史上經典的一頁。1999年的時候美國互聯網發展如火如荼。互聯網股票是當時最熱門的股票,只要公司名字里有個「com」,股價便能夠一飛衝天。但是巴菲特和芒格堅持不碰科技股,因此投資收益遠低於那些追逐科技股的投資者,為此他們遭受了極大的壓力。有個叫《巴倫周刊》的雜誌甚至寫了一篇很著名的文章「沃倫,你怎麼了」來質疑巴菲特。後來網路股泡沫破滅,股指從5046點下跌78%至1114點,之前志得意滿的人紛紛破產,但是巴菲特和芒格卻躲過了一劫。

老子:果然是經典案例,那麼,巴菲特先生,當時你為什麼不碰科技股呢?

巴菲特:我曾經對記者解釋過不碰科技股的原因:「它不是我的優勢。對科技公司認識最深刻的人,我可能在全世界的前一千、前一萬名都排不到。我很清楚自己的優勢,世界上有成千上萬個公司,我一般會把公司分為三類:『好的公司』、『不好的公司』,以及『很難的公司』。好的公司、不好的公司,是我花半天時間就能夠看出來的,而那些花了半天時間看不出來的,我也不會強迫自己花半個多月時間去看。」

老子頻頻點頭,顯然巴菲特所說的引起了他的思考。

他繼續追問:「除了認識自己的能力圈以外,投資中了解自己是否還包含別的方面?」

巴菲特:同樣重要的是你必須認識自己的情緒。

老子:哦,為什麼這麼說?

巴菲特:「因為人們充滿了貪婪、恐懼或者愚蠢的念頭。」

「恐懼和貪婪這兩種傳染性極強的災難的偶然爆發會永遠在投資界出現。這些流行病的發作時間難以預料,由它們引起的市場精神錯亂無論是持續時間還是傳染程度同樣難以預料。」

老子:你的意思是說,如果不能克服植根於人性中的貪婪與恐懼,那麼將會在投資中一敗塗地?

巴菲特:的確如此。

老子:具體來說,貪婪和恐懼是怎樣導致投資失敗的呢?

巴菲特:很簡單,恐懼的人「經常會在股價下跌時賣出股票。然而這種行為簡直形同瘋狂,就如你剛花了10萬美元買了一棟房子,然後立刻就告訴經紀人,只要有人出價8萬美元就賣了。」

老子:顯然這個人很快就虧掉了2萬美元,而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恐懼。

巴菲特:是的,反過來也一樣,一些人因為貪婪而去追逐已經漲幅過高的股票,結果自然是虧損。

查理在心性的研究上比我更有心得,查理,你講講?

芒格:我經常告誡投資者,「每個人都必須在考慮自己的邊際效用和心理承受能力后才能開始加入遊戲。如果虧損會讓你痛苦——而且有些虧損是不可避免的——那你最好明智地畢生都選擇一種非常保守的投資和儲蓄方式。」

所以,「在投資中情商遠比智商更為重要。做投資你並不必是一個天才,但你的確必須具備適合的性格。」

巴菲特:關於這個課題,查理可以講很多。他專門寫過一篇《人類誤判心理學》,共總結出25種需要注意的心理傾向。這些心理傾向也是一個個心理陷阱,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失去自我。

老子:很願意聽芒格先生詳細分享一下。

芒格:既然老先生有興趣,我就簡單介紹幾種人類常常掉進去的心理陷阱,比如:

「喜歡/熱愛傾向」:人類享受被喜歡或被熱愛的感覺。這個心理傾向會導致人們忽略其熱愛對象的缺點,對其百依百順,或者偏愛那些能夠讓自己聯想起熱愛對象的人、物品和行動,甚至為了愛而扭曲其他事實。

老子:這是人說的「愛屋及烏」。

芒格:相對應的是「討厭/憎恨傾向」:即使剛出生的人也會天生就討厭和憎恨對他不好的人。這種傾向會促使深陷其中的人們忽略其討厭對象的優點,討厭那些能夠讓自己聯想起討厭對象的人、物品和行動,甚至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實。

老子:這是「恨屋及烏」。

芒格:再比如「避免不一致性傾向」:為了節省運算空間,人類的大腦會不願意做出改變。這種傾向是如此強大,乃至一個人只要假裝擁有某種身份、習慣或結論,他自己通常會信以為真。

老子:這是「自欺欺人」。

芒格:又如「社會認同傾向」:人們自動根據他看到的周邊人們的思考和行動方式去思考和行動。如果一名教授安排10名實驗員靜靜地站在電梯里,並且背對電梯口,那麼當陌生人走近電梯時,他通常也會擺出相同的姿勢。

老子:這是「隨波逐流」。

芒格:還有「受簡單聯想影響的傾向」:許多人會根據從前的生活經驗得出結論,從而犯錯。

老子:這是不願意動腦筋,懶!

芒格:是的。

老子:非常有意思,今天聽兩位分享,才知道投資原來也是一門有關心性的學問。

巴菲特:老先生對此有何評論?

老子:我非常認同你們的觀點,事實上,修為之道也是如此,我曾經說過一句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被後人編入《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巴菲特:我和查理都不懂古漢語,能否做個解釋?

老子:「知人者智」是指一個人如果能夠把別人看的很清楚,那麼他是一個智慧的人。「自知者明」是說,一個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人。後人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就是從我的這句話里引申出去的。

巴菲特:有時候,了解別人容易,了解自己更難。

老子:的確是這樣,但是現實中人人都以為最了解自己,其實不是。聽聽芒格先生剛才介紹的種種心理陷阱,就知道了解自己有多難了。

巴菲特:非常同意。

小舍小得:一流投資家都是自我認知的高手

不光是巴菲特和芒格,一流的投資家都是自我認知的高手。

20世紀20年代華爾街最傳奇的股票作手傑西·利弗莫爾總結過:「投機者最大的敵人往往是他自己,因為人類有希望與恐懼的本性」。他還指出「自以為了不起是一種病,它在任何地方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代價昂貴的弊病,在華爾街,對於一個投機者來說,尤其如此。」所以,「如果一個股票交易者能學會如何避免妄自尊大,付出再高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債王格羅斯奉利弗莫爾為偶像,他在自己辦公室牆上貼著利弗莫爾的語錄:「實踐中投資人必須提防許多東西,最重要的是提防自己。這是做好投資的關鍵一步!」

索羅斯則善於認識自己的錯誤:「對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樣多的錯誤,不過,我的超人之處在於我能認識自己的錯誤。」

另一位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斯有過類似的總結:最大的投資錯誤不是來自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來自心理因素。他詳細列舉了影響投資的最主要7個心理因素: 貪婪、恐懼、自欺欺人、從眾、 嫉妒、自負、妥協。霍華德給出的忠告同樣是「認識它們」。

不妨說,投資既是一門技藝,也是一門心性哲學,這一哲學的根基十分久遠——比老子說出「自知者明」更早,古希臘德爾斐神廟給出的最古老神諭之一就是「認識你自己」。東西方的古老箴言歷時數千年而不朽,可見這是人性永恆的難題。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重陽投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