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看《奇葩說》的觀眾比看莎士比亞戲劇的觀眾要粗鄙嗎?

最近站馬東還是站許知遠,是文人圈子了的一個話題。不知情的還以為,馬東和許知遠撕逼了。但其實只是因為一檔節目而已。

和很多人不一樣,我在看《奇葩說》之前從未知道馬東這號人,在入出版行業以前也從未知道許知遠。確實是沒什麼見識。

《奇葩說第一季》

第一次看《奇葩說》還是大學的時候,那時候馬東和高曉松還有蔡康永穿著蘇格蘭裙子一起面試選手,馬東坐在中間,當時覺得能坐在高曉松和蔡康永中間必定也是很厲害的人物。於是一直追了《奇葩說》四季,每一季都會有喜歡的選手,每一季都會在某個瞬間被戳中引發共鳴,每一季也會學著思考:原來還可以這樣。

北京單向空間

第一次知道許知遠是因為單向街,做出版的,怎麼會不了解單向街書店呢。單向街採購的圖書一向看中品質,策劃的活動不光很有意思也很意義。每次去單向街,都會尋找我經手過的圖書,能出現在單向街書店對一個圖書編輯來說象徵著一種認可。

而這一次因為許知遠和馬東的一檔談話節目而引起的爭論,本質上應該是兩種文化觀念的衝突吧。

節目中許知遠說他很懷疑科技給時代帶來的進步,也對於現在社會某些現象很痛心,甚至覺得現在的文化呈現出一種粗鄙化的趨勢。他懷疑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他擔心日後我們無法在歷史的洪流中留下精緻的東西。也因此他對馬東好奇,在他看來,馬東是聰明的是有智慧的,他想的馬東肯定也同樣知道,但他好奇為什麼馬東能夠順應這個時代,能夠接受科技化所帶來的改變。

節目中馬東對於許知遠的回答也給出回應,他說:這個世界只有5%的人在回望歷史,積累知識,嚮往精緻化的文化。但95%的人只是在生活。另外一方面,他坦誠說他喜歡科技帶來的變化,認同科技帶來的社會進步。他對許知遠說:你屬於5%那群人,所以你只要關心那5%就可以了。

網上很多人因為二者的觀念吵來吵去,其中一大部分是《奇葩說》的冬粉。《奇葩說》從開播以來追求的就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很多年輕人覺得《奇葩說》可以暢所欲言,大家可以有理有據的討論,能夠認同「活著不一樣」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奇葩說》代表著一部分年輕人的潮流,而這部分年輕人認為《奇葩說》是一群自由、有理想的「瘋子」。所以當一個人批判你所追求的其實是粗鄙化的,難免冬粉會激動,可以說這是一種打擊。優越感的消失,取代的很可能就是一種憤怒。

我個人是《奇葩說》的忠實冬粉,但也很認同許知遠的想法,我應該就屬於馬東口裡說的那95%的人。我在生活著,可能對於這個時代做不出來什麼貢獻,但是每個時代不都有這樣的人嘛。我沒辦法去思考那些5%的人所思考的,但是在我的這個層面,也在是有追求的。歷史最終會留下的肯定就是莎士比亞那樣的文學家,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但並不代表著餘下建設這個社會的億萬民眾是不存在的,他們的追求是粗鄙的。更何況,歷史是留給以後的人們去判斷的,若非要在當下做一個判斷,未免維持尚早。

這期節目中,許知遠除了同馬東聊天,也問了幾個馬東身邊的人對於他的好奇。其中,如晶說她最佩服馬東的一點是:馬東能夠接受新的事物,新的觀點,願意去接納並且心存美好。

馬東是可愛的、睿智的,同樣許知遠也是。就像他們最後說的,馬東的底色是悲涼的,所以他願意接納這個世界也更容易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而許知遠本性是樂觀的,但也因此更容易被一些事情困擾,會憂國憂民。兩者追求的是一致的,只不過方法剛好相反。

馬東身處在任何時代應該都是馬東,許知遠身處在任何時代也都還是許知遠。

人物介紹

馬東,前愛奇首席內容官,電視人,電視節目主持人,2014年,主持愛奇藝獨播的首檔說話達人秀《奇葩》。2015年,馬東卸任愛奇首席內容官;同年9月16日,馬東宣布成立米未傳媒並出任CEO。

許知遠,1976年出生,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微電子專業,現任職於《生活》雜誌。自1998年起為《三聯生活周刊》、《新周刊》、《書城》、《21世紀經濟報道》等報刊撰稿,文風犀利。單向街創始人之一。

參與互動,精美獎品、好書等你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