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那些年,美軍這樣選拔士兵

那些年,美軍這樣選拔士兵

——「美軍士兵選拔與分類測驗體系」專題系列之一

導 讀

美國士兵選拔與分類測驗從1917年發展至今將近百年,現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最為完備的測驗體系。每一次大規模戰爭都為美國軍事人員選拔與分類帶來變化,美軍總結戰場經驗,及時更新測驗體系,修訂選拔標準,完善士兵入伍選拔制度。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越戰結束,美國軍事人員選拔與分類測驗經歷了適用對象由個體邁向團體,測驗目的由篩選擴至分類,關注重點由一般能力轉向特殊能力,組織安排由獨立轉向聯合等變化。

那些年,美軍這樣選士兵

吳 溦

第一次世界大戰

測驗適用對象

個人邁向團體

1917年,美國宣布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陸軍大規模擴充部隊以適應戰爭需要。為保證徵兵質量,提高徵兵效率,陸軍建議對全體應徵者開展智力測驗,便於部隊對人員進行篩選、分類與分配。高達175萬的應徵人員數量為測驗實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當時,著名的心理測驗工具「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已經問世近三年,與其相關應用也逐漸成熟,而該量表的適用對象是個人,測試時間相對較長,需要安排專業人士「一對一」實施測驗。時間和人力資源的巨大消耗顯然無法滿足戰爭需要,於是,軍方開始向社會尋求支持。

在緊張的戰爭氛圍的籠罩下,軍隊希望得到美國心理學協會(APA)的幫助,時任美國心理學協會主席、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耶克斯(Robert M. Yerkes)隨即應允,領導並組織了團體性篩選工具的研發工作。陸軍授予耶克斯中校軍銜,隨後,耶克斯在維蘭德學校成立了項目委員會,這之中還包括當時享譽學界的心理專家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 )、戈達德(Henry H. Goddard)和特曼(Lewis M. Terman)。軍事心理學家們參考了當時所有可以得到的測驗材料,奧蒂斯(Arthur S. Otis)還將尚未發表的團體智力測驗獻給了軍隊。最終定稿的測驗名為「陸軍甲種測驗」和「陸軍乙種測驗」,前者為一般常規測驗,適用於陸軍普通新兵招募;後者為非言語測驗,適用於文盲及不能參加英語測驗的外籍新兵。一戰時開發的陸軍甲種和乙種測驗被贊為團體認知測驗的先驅,代表當時學界的最高標準。該測驗的優點在於:一是節省時間,能夠對多人同時施測;二是節省人力資源,簡化了主試在測驗中的作用;三是數據標準化程度高,建立的常模更加科學。然而,該測驗僅能夠用於一般能力測試,無法承擔人員分類的任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

測驗目的

篩選擴至分類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再一次推動了選拔與分類測驗的發展,美軍迫切需要更為精細的心理測驗。美軍首次嘗試分類測驗始於1924年,海軍使用名為「通用分類測驗」(general classificationtestGCT)的辭彙測驗來篩選新兵候選者。雖然名稱是分類測試,但由於測試內容單一,該測驗無法作為分類的有效參考依據。二戰期間,陸軍人事研究部受任國防部展開分類測驗研製工作,194010月,陸軍通用分類測驗(Army GeneralClassification TestAGCT)問世,取代了陸軍智力甲種測驗和乙種測驗。該測驗的初始版本題目由辭彙、算術和模塊計數三部分組成,儘管測試內容的範圍有限,但是能夠對新入伍者的能力進行排序,幫助確定新兵加入各種訓練團的資格。1942年,海軍陸戰隊也開始借用AGCT對新兵進行分類。1943年,海軍重新修訂測驗體系,在原有GCT基礎上新增一套測驗作為補充,新測驗名為「基礎成套測驗」(basic test batteryBTB)。「基礎成套測驗」的內容包括GCT、算術能力測驗、機械能力測驗、文案工作能力測驗和實際操作測驗,海軍可以根據測試結果將人員分配至47類工作中。1945年,陸軍開發了AGCT修訂版,測驗內容進一步擴充,四個分測驗分別是閱讀和辭彙、算術計算、算術推理和模式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測驗關注重點

一般能力轉向特殊能力

戰後,美國總結戰爭經驗,繼續完善測驗。1948年,美國頒布《軍事選徵兵役法》,要求所有應徵青年參加心理測試。美軍借鑒AGCT測驗,研製了通用的士兵選拔工具——武裝部隊資格測驗(Armed Forces QualificationTestAFQT),這一測驗的測試項目分為辭彙能力、算術能力、空間關係能力和機械能力四種,目的是測量軍事人員的一般能力。這是美軍歷史上第一個跨軍種使用的入伍人員選拔與分類工具,該測驗從1950年開始正式投入使用,服役22年之久,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徵兵中發揮了的作用。

除了一般能力之外,美國各軍種各自開發了富有軍種特色的士兵特殊能力測驗,該類測驗方便了各軍種進一步實施人員分類。1946年,美國空軍開發了適用於空軍人員的分類與選拔測驗,可用於選拔飛行員、投彈手、無線電操作人員、光學測距儀操作人員以及其他軍事專業人員。與此同時,空軍開發了「能力傾向索引」(aptitude indicesAI),該系統能夠為空軍人員分類提供參考。1949年,陸軍研發了「陸軍分類成套測驗」,這套測驗中加入了更多特殊能力測驗,分測驗包括:一般能力測驗(數學、辭彙、知識);機械能力測驗(電子、機械、汽車、職業技能);知覺能力測驗(模式分析、聽力識別、細節辨識);一項個人情況調查(戰鬥、注意力、電子、修理)。1972年,陸軍分類成套測驗最後一次修訂,之後一直使用至1975年。將特殊能力心理測驗引入應徵青年的軍事職業分類,是美軍軍事人事系統的創舉之一,特殊測驗引入后,分類的準確性與有效性均優於單獨採用AGCTAFQT等一般能力測驗。

越南戰爭后

測驗組織安排

獨立轉為聯合

越南戰爭時期,美國正施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雖然改革建立了總統和國防部長對作戰司令部的直接指揮關係,明確了戰區聯合司令部在軍事上的聯合指揮權,但是各軍種仍舊沒有擺脫「自我中心」傾向。例如,越戰中戰場理應由太平洋司令部全面運籌戰事,可最終作戰指揮權卻由戰略空軍司令部、駐越軍援司令部、太平洋艦隊分享,彼此間各自為政。這種現象同樣出現在人員選拔過程之中,1973年,美軍由大規模的徵兵制軍隊轉變為志願性軍隊。為了保證本軍種的兵員質量,各軍種紛紛拋棄通用測試AFQT,加大力度研製本軍種心理測驗以招募優秀應徵者。各軍種都在徵兵站組織測驗,這一舉動直接導致人力負擔加重,此外,各軍種測驗內容不一致,分數無法進行對比,造成重複測驗等資源浪費。戰場實踐教育美軍必須打破這種軍種「擁權自重」的態勢,從人員選拔上推動聯合作戰體系建設。由此,國防部決定重新研製一款可供各軍種統一使用的能力傾向成套測驗,名為軍事職業能力傾向成套測驗(armed services vocationalaptitude batteryASVAB)的聯合軍種選拔和分類測驗問世。1973年,美國空軍率先試用該測驗,1975年,海軍陸戰隊緊隨其後。鑒於試用中的出色表現,1976年,美國防部決定在所有軍種使用ASVAB測驗。AVSAB包括十個子測驗:一般科學,算術推理,詞語知識,段落理解,數字操作,解碼速度,汽車和商店信息,數學知識,機械理解力以及電子信息。全部測驗組合在一起反映一般能力,這些子測驗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做不同的組合,包括三種學術組合——學術能力、言語和數學;四種職業組合——機械和手工業、商業和職員、電子學和相關專業、健康與社會。該測驗一直沿用至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