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沒有名勝的塞罕壩 每一年都在製造著風光

沒有名勝的塞罕壩,每一年都在製造著風光

大凡旅遊勝地,多有名勝古迹在其中撐場子,而塞罕壩卻沒有名勝,更鮮有古迹,在塞罕壩上旅遊,能冠以『名勝』二字的只能說是塞罕塔下的塞罕廟和塞罕佛了。

就是在沒有名勝的地方,塞罕人每年都在製造著風光。天然封育的草原和人工植造的森林面積達1658平方公里。人工林以落葉松和雲杉為主,天然林以白樺為主,從高處望去,萬頃林海使廣袤的原野蔚然增色,茫茫草原被各色花朵裝點得分外妖嬈。

春天和夏天這兩個季節上在塞罕壩本就無法分辨。六月初,華北平原已開始忍受酷暑熏蒸之時,塞罕壩上的樹才剛剛吐綠。此時塞罕壩的綠是醉人的綠,綠的天,綠的地,綠的山巒,綠的原野,綠的溝壑,連那裡的水都是綠的,這種綠在畫家的顏料盒中是找不到的,是沒有任何污染的綠,是沒有任何掩飾的綠。

塞罕壩的秋是最最美麗的,藍天、白雲、清風、明月、溪流、湖泊、高山、曠野別具風姿,色彩之美用多彩斑斕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黃的是萬畝連片草場,成熟掛果的落葉松針,熟透了的白樺葉;紅的是漫山楓葉,被初霜打過的灌木叢;綠的是永恆的雪松、黑松和各類杉樹;白的是棵棵或叢生、或獨立的白樺干;還有紫色的、棕色的、粉紅色的各色野花;風光之美用天高雲淡來形容俗了,用海闊天空來比喻淺了,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天共長天一色」來形容欠了,我搜腸刮肚也找不到更好的辭彙來比喻這裡的天、這裡的雲、這裡的樹、這裡的草,甚至還有迎著暮色歸家的牛馬群。

塞罕壩的冬是讓常人無法消受的冬,最低氣溫達到攝氏零下四十度,滴水成冰,寒風刺骨,但依然擋不住畫家、攝影家採風的腳步,許多冬季到過塞罕壩的攝影家這樣說,塞罕壩的冬天太潔凈了,太有魅力了…….

寫文章我講究短小,但此時我真正感覺到再寫下去會偏離主題,紙短情長是這部分最恰當的結束語。

沒有名氣的塞罕壩,塞罕人在用心血和汗水製造著一個個神話,每一個人都在塑造著旅遊品牌。

塞罕壩上有了林了,也就有了代表生靈的一切。這座位於大興安嶺南段、陰山余脈和七老圖山正北端的交匯之地的高原平壩,海拔在1400至1700米之間。壩上高原和七老圖山象一道天然屏障,削弱了西伯利亞寒流對壩下的侵襲,又將順灤河、潮河上溯的海洋性季風、暖溫氣流阻隔於壩下,結果形成了壩上壩下巨大溫差。為各類植樹生長提供了溫床,這裡有高等植物81科、312屬、659種,甚至一些名貴而又稀少的水草的家鄉也在這裡;林海為飛禽走獸提供了棲身之所,獐、狍、鹿、狼、野豬、黃羊、狐、豹等十幾種野生動物繁衍生長,這裡有動物11科、25種,有以黑琴雞為主的鳥類27科88種,禽類中就連天鵝這樣名貴的鳥,也棲身於此;汩汩流倘的清溪一―――吐力根河,盛產著名的細鱗魚;野生的蘑菇有十幾種,用它來煨湯、炒菜、燉煮,別有風味,蕨菜是有名的山珍,當地人稱為長壽菜,饋贈親友,不失為上乘禮品。

塞罕壩成為華北的植物基因庫,植物是品牌;塞罕壩是珍禽異獸的樂園,動物是品牌;塞罕壩是玩的品牌,玩的是怡情、玩的是天然,玩的是幽靜;塞罕壩是吃的品牌,吃的環保,吃的純真,吃的獨特。塞罕壩更是旅遊的品牌,全國若干個森林公園,塞罕壩起步晚,但知名度卻後來居上;全國有若干個自然保護區,塞罕壩審批晚,但成為專家傾情,學者嚮往的科研與教學的實驗、實習場地,搶盡了風頭。

這一切,得益於塞罕壩的風光,得益於塞罕壩的一草一木,但更多的要得益於塞罕人,這三代能幹事、干成事的人。

塞罕壩的第一代建設者,首任黨委書記王尚海、首任場長劉文仕、首任技術副場長張啟恩、副場長王福明;從這裡走出去的老場長,後任省林業廳十多年廳長的李興源,一批老幹部,如賈章存、劉海山、於鳳亭等人;第一代建設者中有的已然作古,把一切留給了塞罕壩;有的頤養天年,回首往事無怨無悔。更有在塞罕壩上戰鬥了一輩子、堅守了一輩子、並為之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一代塞罕人,老書記李信就是他們之中的代表人物。老書記以絕對威信在塞罕壩上堅守了四十多年,他的長子李大林留在了壩上,現任旅遊開發公司總經理,為打造塞罕壩這一旅遊品牌而默默無聞地奮鬥著,是塞罕壩新一代的功臣之一。

後幾任林場場長為塞罕壩注入了新的理念,為塞罕壩在今天成為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礎;紮根於此的第二代建設者。他們放棄了本應屬於他們的,比塞罕壩優越十倍的生活條件,娶妻在塞罕壩,生子在塞罕壩,紮根在塞罕壩,這又是何等的奉獻精神。

第一代建設者們老了、走了,第二批、第三批畢業生又來到了塞罕壩,成了塞罕壩造林和管護的主要技術力量,他們維繫塞罕壩的根基,他們用學識和膽識在打造塞罕壩這一品牌。

就是這一批批的塞罕人,老者老矣,但精神不老,他們奮進的故事,艱苦奮鬥的身影在影響著後來人。年輕一代的塞罕人又成長起來了,塞罕人本身就是塞罕壩的品牌。

塞罕壩從單純造林、製造風光向管林、護林向森林要效益,向風光要回報在轉變-----塞罕人利用塞罕山水塞罕林發展生態旅遊。

幾十年培育和保護起來的森林、草原、野生動物、山野特產、野生花卉、種子種質、濕地湖泊、天然冰雪、造林工程等自然和技術資源優勢是發展旅遊的基礎;後來人不斷發掘的作為皇家獵苑所特有的皇家和滿蒙風俗等文化優勢,為推進旅遊發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四十多年的建設,二十多年的開放外聯,一批批文人來了又走了,一位位領導人視察過了指示了,一批批參觀者來了又走了,他們使塞罕壩名氣大增,塞罕壩在全國林業系統的名氣大了,在旅遊界的名氣大了,品牌在一天天地亮起來。

塞罕壩把森林旅遊做為林場第二次創業的龍頭產業,從起步到逐漸發展,林場為旅遊專門成立了旅遊公司。

「建綠色生態,辦綠色產業,創綠色文明」是塞罕人發展旅遊不變的宗旨。到過塞罕壩的人都有這樣的印象,塞罕壩上沒有更多的禁限採摘的宣傳標語,但只要有一位遊客採摘花朵,塞罕人無論是大人、小孩都會善意地給予提醒;旅客在景點亂扔垃圾,跟在身後的塞罕人會隨手替他們拾起; 更重要的是塞罕人把塞罕壩變成一個綠色大課堂,他們鼓勵、引導來此旅遊的人都要到他們的展覽館來看看,那裡有塞罕壩成長的歷史,那裡有他們的父輩人用生命、青春和汗水打造的塞罕精神。

塞罕壩名氣大了,旅遊業發展起來了,帶動了餐飲、賓館、修理、運輸等相關產業發展起來了,景觀、土地等資源的升值,刺激了大量外資和場內職工、家屬等民間資本的投資慾望。塞罕人開始規劃謀划長遠,他們搞中長期旅遊規劃,提出了「旅遊搭台,經濟唱戲」,依託資源優勢,強化特色,在思想上、管理上、體制上、項目上開始創新。以李大林為代表的新一代旅遊人開始在塞罕壩這塊綠色的凈土上完善他們以旅遊興林、以旅遊富壩的發展之路。他們規劃什麼地方重點保護,什麼地方適度放開搞旅遊,什麼地方不能搞建築,什麼地方開闢新的景點,塞罕人絕不保守但又絕不破壞資源;塞罕壩從建立森林公園起至今已十三年的時間了接待中外遊客130萬人次,市場份額平均每年以30%的幅度遞增,客源地遍及全國28個省、市及世界上1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億元。

形成了以「生態、皇家、民俗」為主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態旅遊度假區,每年直接或間接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9000多個及為周邊社區創造綜合效益8000多萬元,塞罕壩萬頃林海充分發揮了森林的社會、生態、經濟三大效益,草原森林知識游、歷史遺迹考古游、繪畫攝影文化游、自然生態考察游等一系列項目吸引著各種需求的旅遊觀光消費者,一個有序、有主題的品牌旅遊勝地正在一步步成為可圈可點可推薦的品牌。

塞罕壩是一個品牌,春季觀光,夏季避暑,秋季狩獵,冬季滑雪,塞罕壩成為集生態旅遊、觀光、休閑、娛樂於一體的最佳天然名苑。

塞罕壩是一個品牌,其成長見證了林業的發展史,見證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品格,見證了務林人艱苦奮鬥的精神。先後被命名為「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再造秀美山川示範教育基地」和「河北林業艱苦創業教育基地」、「河北省生態旅遊示範區」、「河北省青少年生態環境教育基地」。

塞罕壩成為一個品牌,更多的意義在於告訴後來人,只要通過艱苦奮鬥,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通過科技興林,在生態環境惡劣的地區會有更多的塞罕壩誕生。

塞罕壩,美好的家園;塞罕壩,再造秀美山川的典範。

相關鏈接:

行:從北京乘火車或汽車經避暑山莊承德,再從承德乘汽車經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直抵塞罕壩林場總場所在地。路程近三百多公里,汽車行程需四個小時。

住:這裡沒有都市的喧囂,沒有水泥和玻璃牆的圍堵,沒有甲醛和汽車尾氣的污染,這裡有純樸自然,最貼近自然的諸多高檔賓館、招待所、度假村及蒙古包108家,可容納客人10000人。

食:塞罕壩上有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其飲食多有特色,集漢、滿、蒙古等多個民族的生活習慣於一體。肉素搭配,量大實惠。有烤全羊、燒各種肉串、各種野菜。尤其是蘑菇,有草原白蘑、雞爪子蘑等十幾種,用它來煨湯、炒菜、燉煮,別有風味山珍蕨菜是塞罕壩最有名的不可不嘗。

娛:塞罕壩景點眾多,可以說是一步一景。森林旅遊區共分為木蘭(綜合服務區)、塞罕塔、龍泉、亮兵台、梨樹溝五大景區,49個景點,最知名的景點如康熙點將台、將軍泡子、塞罕湖、塞罕塔和十里畫廊等,全園總面積142萬畝,其中森林景觀110萬畝,草原景觀13萬畝,濕地景觀7萬畝

來到塞罕壩,更多的人選擇的自娛自樂,這裡的每一項活動都是古樸、自然、純真的,讓遊客有自然參與的慾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